(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学案.doc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034625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第 1 15 5 课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2.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重难点】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实质、斯大林体制【重难点】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实质、斯大林体制要点要点核核心心素素养养一、一、列宁主义的列宁主义的形成形成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结合列宁主义形成的过程,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用历

2、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时空观念:时空观念:借助时间轴和地图,认识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3.史料史证史料史证:运用有关苏俄十月革命和经济建设的史料,分析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影响;概括苏联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的内容; 运用比较法认识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本质特征,探讨其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影响。 通过史料、 图片、 数据的比较, 了解 “斯大林模式”的具体表现与影响。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了解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苏联模式”的演进,从“

3、史料实证”角度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体制内容和影响,探究认识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曲折性和渐进性,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5.家国情怀家国情怀: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和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认识到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建立,都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做到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二、二、十月革命的十月革命的胜利胜利三三、苏联建设社会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主义的实践【基础知识梳理】一、列宁主义的形成:一、列宁主义的形成: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革命理论、指导思想(一)历史条件经

4、济基础: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政治、社会矛盾: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基础: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组织基础:1898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思想基础:1900 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主观条件:列宁积极进行革命实践与理论探索(二)形成过程1895 年,列宁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898 年,在列宁催促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1900 年初,列宁流放期满,7 月回国后在德国创办了马克思主义者的第一张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为俄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5、。21903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列宁坚持下,大会通过党纲,把争取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为党的基本任务。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 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形成标志:形成标志:1903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指导思想:“布尔什维主义布尔什维主义”即 列宁主义。列宁主义。列宁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作“布尔什维克”。【知识拓展】布尔什维克,意为多数派,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时,拥护列宁的一派占了多数,从而被称为布尔什维克,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孟什维克,意为少数派,反对把无产阶级专政原则列入党纲,反对建立有严格纪律和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三)主要内容

6、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四)历史意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在 20 世纪俄国和世界革命进程中发挥了巨

7、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一)历史条件(革命条件成熟)1.客观条件: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 的环节。 经济基础: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资本主义发展,19 世纪末出现垄断组织,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为革命奠定物质基础) 政治基础:俄国经济落后,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国际条件: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卷入战争(有利的国际环境)。2.主观条件:3俄国的 工人阶级 的力量不断壮大;相对集中,革命性强。俄国的 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熟;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建立了广泛的同盟(工农联盟);列宁个人的努力【理解深化】俄国“落后”小农经济占优势;野

8、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和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列强,远远落后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理解深化】俄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沙皇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垄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二)革命过程1. 二月革命:1917 年 3 月 8 日(俄历 2 月 23 日);首都:彼得格勒背景:人民大众与沙皇矛盾激化人民大众与沙皇矛盾激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军的失利使沙皇政府陷入困境,国内危机加剧,“和平、面包和土地和平、面包和土地”成为民众的迫切要求。结果:

9、推翻了沙皇统治(罗曼诺夫王朝 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次要地位,监督)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苏维埃,意即“代表会议”或“会议”。)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后的革命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接管政权接管政权;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 但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一直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面 包和土地”的要求,并镇压人民的反抗。2.四月提纲1917 年 4 月列宁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A.背景:推翻了沙皇专制,建立共和国。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进行了一些改革(资产阶级民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10、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面 包和土地”的要求镇压人民的反抗。4内容: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推进推进的战略和策略(和平夺权),实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并提出退出战争退出战争;并亲自领导亲自领导了组织革命武装夺取革命武装夺取政权政权的斗争。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无产阶级夺权革命的方式:和平夺权意义:四月提纲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纲领,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支持拥护 (希望和平过渡);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方向。【史料阅读】二月革命时,俄国资本主义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1.2 亿多人口中,农民有近 1

11、 亿,工人阶级只有 300 多万,布尔什维克党员只有 1 万多,进行社会主义的客观条件还不成熟。因此,列宁认为,当前的任务不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是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解决俄国人民渴望得到实解决俄国人民渴望得到实现的切身利益问题现的切身利益问题。【知识拓展】3.7 月流血事件概况:1917 年 7 月 17 日,俄军在前线惨败,引发国内 50 万工人士兵示威游行。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血腥镇压。对策: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1917 年 8 月布尔什维克党第六次代表大会:暴力夺权;10 月 23日,在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发动武装起义的历史性决议)。影响:两个政权并存地局面

12、结束;由和平夺权到暴力夺权。4.十月革命: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背景:越来越多的地方苏维埃政权掌握在布尔什维克当手中,起义时机成熟。过程:1917 年 11 月 7 日,即俄历 10 月 25 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冬宫地点地点:彼得格勒彼得格勒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府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11 月 8 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这次大会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

13、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人民委员会的成立)。(人民委员会的成立)。【知识拓展知识拓展】通过哪几个文件?内容?满足人民的什么要求?通过哪几个文件?内容?满足人民的什么要求?1.1.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一切权利归工兵代表苏维埃。满足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掌握政权最核心要求52.2. 和平法令:和平法令:立即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满足和平愿望,恢复和平环境最迫切要求3.3.土地法令: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满足土地愿望,建立经济基础最根本要求4.4.苏维埃即苏维埃即“代表会议代表会议

14、”,立法与行政权统一;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选举新政府人民委员会,有立法权;布尔什维克党一党执政。(俄政权特点:立法、行政权统一布尔什维克党一党执政美国特点:三权分立两党制)5.5. 19181918 年春,全国各地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年春,全国各地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确立。6.6.1922 年 12 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苏联。(乌克兰、外高加索、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俄罗斯、白俄罗斯)【知识拓展】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比较【知识拓展】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比较项目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

15、命对象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力量资产阶级参加并起积极作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结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相同点背景一战激化俄国社会矛盾斗争方式武装起义两者的联系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紧密相连,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革命由二月革命过渡到十月革命,从而形成了急剧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知识拓展】俄国十月革命的特征: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的形式;革命道路:走以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中小城市和农村的道路)革命阶段: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

16、相连不同性质的阶段理论角度: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中首先夺得政权的学说(三)历史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 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 20 世纪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比较】法国巴黎公社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6角度法国巴黎公社革命(1

17、871 年)俄国十月革命(1917 年)相同点背景发生大规模战争(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社会矛盾尖锐激化。斗争对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方式和 道 路革命方式上,以暴力革命或武装起义夺取政权;革命道路上,走城市革命道路。政权性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不同点理论指导与 性 质没有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只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有列宁主义的指导,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政党领导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有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群众基础未能发动广大农民有工人、士兵和农民的支持必然偶然具有偶然性具有必然性革命影响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

18、经验和教训。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1)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 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2)改变了 20 世纪的世界格局。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年 3 月)1. 背景:国内战争,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政治: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他们通过(方式)武装干涉,使苏俄陷入内战当中。经济: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保证战争的胜利;后期利用战时共产

19、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2.主要内容:最重要措施: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带有军事、行政干预色彩、强制性;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补充】工业: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大中企业国有化, 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后期小企业 国有化 )【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平均主义】;推行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3.实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商品货币关系,运用军事、行政手段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进而直接过直接过渡渡到社会主义。7【特别提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

20、的军事性非常措施,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作为“战时”措施,它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得以调动有限的物力、财力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因此它适应了战时需要,具有必要性。作为苏俄直接向共产主义的过渡的设想和实践,它超越了苏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超越了苏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遭到了失败,引起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生产关系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影响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经济和政治危机(农民的不满,频繁

21、发生暴动,导致工农联盟破裂)。必须变革经济政策变革经济政策。(二)新经济政策:(1921 年 3 月1928 年后逐步取消)1. 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国内外危机和人民群众对战时政策的不满; 苏俄面临严重经济和政治危机【注意:1917 年 11 月 8 日到 1922.12 称苏俄1922 年 12 月,苏联苏联成立;19911991 年年 1212 月月 2626 日苏联解体日苏联解体】A.A.经济困难: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亟待恢复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国家也没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B.B.政治危机:农民对 余粮征集制 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工农联盟破裂).2.

22、主要内容:重心: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农业: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工业: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补充】流通:由产品交换 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制。依据:俄国国情原理: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水平实质:是在无产阶级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资

23、本主义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与扩大工农联盟,逐步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推进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建设。3.意义:实践: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理论:俄国找到了一条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间接的向社会主义过渡。8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 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名词解释】租让制指苏俄(联)为利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由苏维埃国家与外国资本家订立合同,把暂时无力

24、经营或开发的企业、矿山、森林区等租赁给这些资本家经营的一项措施。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知识拓展】国家资本主义是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能够直接控制、支配的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国家政权控制下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性质是由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着不同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有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也有资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两种国家资本主义最大区别在于由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掌握经济命脉。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 是无产阶级国家有能力加以限制和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重点在“国家”两字,旨在保留私有制的前提下,加

25、强国家宏观经济控制,克服经济的无政府状态。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重点在“资本主义”四字,旨在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经验打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对比比较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时间1918 年下半年1921 年春1921 年春20 世纪 20 年代末不同点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困难重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经济发展,出现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目的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实现到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直接: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危机,根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实质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26、,用单纯的军事手段和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主要内容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实行工业国有化租让制和租借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贸取消商品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不劳动者不得食”按劳分配政治影响由于对农民的剥夺,导致工农联盟几乎破裂根本上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经济效果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到途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特点适应战时需要; 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

27、过渡到社会主义(三)斯大林体制(斯大林模式)(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 确立-1991 年 12 月 苏联解体)1924 年 1 月 21 日,列宁逝世。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政治、经济建设。1. 背景: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尤其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斯大林个人独断专行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9吸取周边部分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教训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与竞争: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各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一战前水平,尤其是美国经济空前繁荣。2. 过程: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3.内容

28、: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后被称为 “苏联模式”。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市场、商品】【补充】:实行高度集中 的经济管理体制;主要以行政手段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与法治【特别提醒】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农业、轻工业提供资金。农业: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为工业化提供资金。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实行单一的公有制。4.评价:积极:到 19371937 年年,苏

29、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基本实现了 “工业化工业化” 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令世界瞩目(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的状况 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苏联模式 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开创了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为西方国家进行经济体制调整提供借鉴(国家干预经济)。开创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为

30、其他国家和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提供借鉴工业化模式,为其他国家和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提供借鉴。消极(存在问题):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釆用强制手段,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10【补充】: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忽视消费品生产,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四)经验教训1.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2.突破传

31、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3.只有不断的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4.调整经济政策和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符合国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5.要使轻重工业和农业比例协调发展;6.经济建设必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7.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9.改革必须注重增强企业活力和地方的积极性【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能力提升能力提升】1.十月革命的划时代意义材料一: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

32、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大国崛起第九集“风云新途”解说词材料二: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1)根据材料一、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和成功的条件是什么?条件: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基础);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材料三:俄国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领袖普列汉诺夫材料四: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

33、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11如果没有战争(注:“战争”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列宁材料五:俄国革命该不该发生?我不知道。但是它毕竟发生了,因为这个国家崩溃了!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2)材料三、四、五中,普列汉诺夫、列宁、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观点:普列汉诺夫:否认俄国具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俄国率先爆发并取得胜利;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这个国家(俄国)崩溃了”是导致俄国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列宁提出上述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列宁

34、的观点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认识相比,你能得出什么重要结论?依据: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俄国参加一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和列宁主义的诞生。结论: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材料六: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 1917 年俄国革命的亲历者,通过对十月革命的直接观察,他对布尔什维克党取得胜利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

35、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新制度的框架。”他还豪迈地说: “布尔什维克领导劳动人民,以疾风骤雨之势扫清了历史陈迹。 ”美约翰里德著,李娜等译震撼世界的十天材料七:英国人霍布斯鲍姆在考察了世界近代历史上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后,在极端的年代一书中说:“这个世纪激起了人类最伟大的想象1917 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远比 1789年更为深远(他们)都建立于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及希望,也就是启蒙时代和革命时代的意义。”材料八:十月革命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还“深刻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4)

36、根据材料六、七、八并结合所学,概括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国内意义:十月革命“实现了最基层百姓的愿望”,“扫清了历史陈迹”,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国际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于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及希望”,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 , 即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 ,此后马列主义在世界广泛传播;十月革命还“深刻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模式”,即改变了 20世纪的世界格局 (从此,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 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即鼓舞了世

37、界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材料九:由俄国的流亡者和信奉自由主义的英美学者组成的自由派用“灾难”、“天灾”来形容十月革命,说它是一种“瘟疫”。苏联剧变不久, 65%左右的俄国人既不认为十月革命是伟大的革命, 也不认为它造成了俄国的悲剧。只有 20%左右的人认为它是伟大的革命,15%左右的人认为它是悲剧性的革命。2001 年以后,认为十月革命是伟大的革命的人数增加到了 40%,认为它是悲剧的人数则降到了 10%以下。摘编自孔寒冰十月革命:90 年来任评说(5)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的“悲剧”吗?“俄国的流亡者”和“信奉自由主义的英美学者”为什么要否定十月革命?不是,俄国十月革命是具有划

38、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开创了世界历史新纪元,改变了世界格局;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俄国的流亡者”和“信奉自由主义的英美学者”本质上代表俄国国12内外的资产阶级势力,反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2.2.苏俄(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苏俄(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材料一: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岳麓书社历史必修第 64 页)材料二: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

39、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列宁论粮食税,列宁全集第四十一卷材料三: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急剧的转变学习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材料四: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关于共和国

40、的对内和对外政策,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材料五: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请各学习小组根据上述材料,围绕“苏俄(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这一主题,自行提出问题,并给出参考答案。(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认识。认识(评价):(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和经济破坏”条件下(为“战胜地主和资本家”)

41、被迫实行的特殊政策;(肯定其功劳)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它使苏俄赢得了内战的胜利(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保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指出其局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劳(作用)是有限的,引起了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指出“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区别。联系材料一,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或认识?区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来调整产品生产和分配,而新经济政策则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政策,新

42、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间接过渡的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新经济政策13实行粮食税,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新”体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多种所有制并存,

43、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由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到排斥市场),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3.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与苏联模式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与苏联模式材料一: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摘自列宁全集材料二: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

44、家工业化。摘自斯大林选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列宁和斯大林都强调发展重工业的共同背景,(4 分)并指出斯大林采取的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共同背景:苏俄(联)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敌对势力的包围、封锁和战争威胁;作于“一个农民国家”,俄国经济技术落后,国防薄弱。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材料三:20 年代后期,苏联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实施,开展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工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建立在个体劳动基础上的、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越来越不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1926 年以后,出现了粮食危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1927 年 12 月 2

45、 日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做出了尽快发展农业集体化的决议。1929 年 11 月联共(布)中央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向各州提出了全盘集体化的任务。摘编自周新城苏联农业集体化材料四:斯大林把优先发展重工业放在了过高的地位,忽视了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基本要求。把农业仅仅放在为工业服务的地位,从农业抽取得过多,“把农民挖得很苦”,结果使苏联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都受到损害,造成农业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从 1926 年到 1940 年,重工业增长 18.4 倍,年均增长速度为 21.2%;轻工业增长 6.2 倍,年均增长速度为 14.1%;农业仅增长 26%,年均增长速度只有 1.5%”。

46、摘编自曹英伟斯大林农业集体化思想合理性分析(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原因: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实施(或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开展);传统小农经济相对落后;粮食危机的推动。影响: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资金,促进了苏联工业化发展;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极大损害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农业发展的长期滞后。材料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苏联在这方面所

47、取得14的成功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了种种经济政策。有些国家甚至开始了自己的持续时间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济困难。不发达世界中前殖民地民族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 30 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根据材料五,概括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产生的影响。影响:影响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有些国家“模仿”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开始了自己的持续时间不一的计划”,如美国罗斯福新政;“不发达世界中前殖民地民族”(如中国、南斯拉夫等国)纷纷仿效苏联模式

48、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材料六: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七: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4)根据材料六、七并结合所学,列宁和斯大林领导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有哪些历史经验和教训?我们从中能获得哪些启示?经验:列宁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斯大林实行“计划经济”模式,开创新型工业化道路(模式)。教训:排斥市场经济,导致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

49、比例失调;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停滞不前。启示:社会主义实践应依据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推动经济快速发展;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要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知识体系】【课后练习课后练习】1.1903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作“布尔什维克”,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和列宁主义的诞生。列宁主义形成的最直接条件是(D)A.

50、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沙皇强化专制统治,社会矛盾日益尖锐C.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D.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152.1917 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 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C)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列宁仍坚持和平夺取政权设想3.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