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 每课一测-(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034737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1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 每课一测-(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 每课一测-(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 每课一测-(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 每课一测-(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 每课一测-(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试卷第 1页,总 8页第第 17 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 (2021山东高三月考)1936 年 3 月,德军强占了莱茵非军事区。对此,比利时首相和法国外交部长要求比、法、英三国应该向国际联盟提交议案对德国的违约加以制裁。但英国回应说这是德国的内政,是德国人占领了“自家的后院”。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各国A尚未意识到德国法西斯的危害性B出于自身利益纵容德国的扩张行为C在实施绥靖政策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D对德国的挑衅行为缺乏联合应对措施2 (2021浙江舟山市高二期末)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希特勒宜称:“我一生之中从来没有像这些日子这么舒

2、坦,内心感到这么满意过。因为残酷的形势打开了千百万德国人的眼睛,使他们看清楚欺骗人民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史无前例的欺骗、撒谎和背叛行为。这表明A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不严重B希特勒要利用人民的苦难和不满C希特勒反对马克思主义当权者D希特勒积极宜传极端民族主义思想3 (2021慈溪中学高二期末)1938 年 9 月 19 日,英法联合照会捷克政府,要求捷克将日耳曼居民超过 50 的地区让给德国。照会说,如果不这样,“和平的维护和捷克斯洛伐克切身利益的安全便不可能获得切实的保障,”下列选项中,对“照会”理解错误的是A利于实现英法“祸水东引”的企图B反映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逐渐达到项峰C直接推动德国实施“黄

3、色方案”D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感陡增4 (2021慈溪中学高二期末)有学者指出:“在日本,虽也有一定规模且流派众多的法西斯运动,但军部是法西斯化的核心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日本军部依靠发动战争等外部事件的刺激,取得对国家政权的支配地位,逐步推进近代化天皇制向法西斯体制演变。 ”下列选项有利于日本军部“取得对国家政权的支配地位”而采取的行动A发动九一八事变B全面侵华C发动中途岛战役D偷袭珍珠港5 (2021山东青岛市高三期末)下图中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结合欧洲历史发展进程,对其时期判断正确的是试卷第 2页,总 8页A图是一战之前B图是一战之后C图是二战之后D图是当今时代6 (2021山东济南

4、市章丘四中高三开学考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宣传机构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全民族抗战的英雄国度,一个肩负国际责任、正在走向以美国为模本的“改革”之路的世界大国。美国的主要意图是A促进美国战争目标及对华政策目标的实现B遏制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C向世界展现中国现实,利用中国抵制日本D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促成中美两国合作7 (2021上海浦东新区高三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人留下极其深刻的记忆,其中对 1941 年的共同记忆是A英法绥靖政策臻于顶峰B轴心国的势力猖獗一时C反法西斯战争出现转折D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8 (2021上海嘉定区高三一模)1942 年 1 月,世界 26 个国家共

5、同承诺“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此款内容出自A 开罗宣言B 大西洋宪章C 联合国家宣言D 租借法案9 (2021浙江衢州市高二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反法西斯国际会议(见如图) ,其中对加快战争进程,战后对德国的处理以及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等重大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安排的会议在试卷第 3页,总 8页ABCD10 (2021浙江舟山市高二期末)观察下表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解读正确的是美、苏、英、德坦克飞机 1944 年的产量A表明美苏军事实力势均力敌,标志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B显示反法西斯联盟的力量,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战争结果

6、C苏联坦克生产能力最强,因此库尔斯克会战大获全胜D德国军事力量依然十分强大,仍占据苏德战场主动权11 (2021浙江舟山市高二期末)观察1941-1945 年的欧洲和北非战场形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试卷第 4页,总 8页A处的登陆行动发生在 1942 年 11 月B处的军事行动代号为“火炬”C处的军事行动使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转折D处的军事行动为西西里岛登陆奠定了基础12 (2021浙江舟山市高二期末)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被称为二战德国“三大名将”。其中,有关曼施坦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主张将阿登山区作为德军主攻方向B其“黄色方案被希特勒最终采纳C指挥阿拉曼战役致使德军全军覆没D指挥了代号为

7、“霸王行动”的战役13 (2021浙江舟山市高二期末)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局势日趋紧张,局部战争逐渐演变为世界大战。下列对发生在这一阶段的重大事件排序正确的是德国吞并奧地利中国广州、武汉失守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美国连续出台 3 个中立法案ABCD14 (2021浙江衢州市高二期末)如图表格中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参观“中国铁路博物馆”,了解中国铁路发展史唐胥铁路变成“马车铁道”是中国铁路建设落后造成B1795 年拿破仑帮助平息了巴黎保皇党叛乱拿破仑在军界崭露头角C1942 年元旦,26 个国家代表齐聚华盛顿,签署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D1943

8、年 5 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胜利结束AABBCCDD15 (2021广东汕尾市高一期末)1946 年,由中、苏、美、英等 11 个国家代表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审判日本首要战犯。经过历时两年半的审理,判决 25 名战犯有罪,如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之一松井石根被判处绞刑。东京审判A是对战争、野蛮、邪恶的审判B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审判C是对日本军事将领的审判D是胜利者对投降者的审判16 (2021浙江丽水市高二期末) 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把亚欧非看作是一个联成一体的“世界岛”,并把世界岛划分为两个部分: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心脏地带”是指位试卷第 5页,总 8页于欧亚大

9、陆的中部和东部,大致是西起东欧,东至西伯利亚。为占领该“心脏地带”,德国发动了A慕尼黑阴谋B占领法国C海狮计划D巴巴罗萨计划17 (2021浙江嘉兴市高二期末)下图是一张二战时期的形势图,对该地图描述最准确的是A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B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C德国法西斯即将覆亡D德国开始处于被动局面18 (2021浙江嘉兴市高二期末)1936 年第 11 届奥运会在柏林召开。希特勒最初对举办奥运会持批判态度。然而事隔数日,希特勒的态度却突然转变,同意出任大会总裁。究其原因主要有借机宣扬纳粹体制应对经济萧条问题掩盖扩军备战阴谋确立军部执政地位ABCD19 (2021浙江高二期末)1941 年 6 月

10、,丘吉尔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演说,“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但是,这一切,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过去的一切,连同它的罪恶,它的愚蠢,它的悲剧,都已经一闪而过了。”此后英国A和美国一起立即宣布支持苏联B放弃了绥靖政策对德国宣战C发动阿拉曼战役得意军队全线西撤D粉碎了德国“空中闪电战”计划20 (2021宁夏固原市高二期末)1964年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指出:“当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欧洲优势的衰退,以及世界重心向非欧地区的转移。”导致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日本经济的崛起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试卷第 6页,总 8页二、材料分析题

11、二、材料分析题21 (2021广东高三月考)柏林战役的结束标志着法西斯德国的灭亡,苏、德战争和欧洲战争的终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 年 3 月,希特勒发布了保卫首都的命令,但在这些命令中,充满了大量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空洞言词和对德国人民的训导, 缺乏怎样保卫柏林的具体措施。到了 4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份柏林保卫战计划最终还是出炉了。但是,德国最高统帅部发现,所到之处部队无一例外地缺乏弹药,其中尤其以炮兵部队的情况最为严重。由于燃料短缺,坦克无法行驶,部队的机动受到极大牵制。同时,德军由于缺乏运输车辆,补给品也无法运抵目的地。此外,德国空军已经名存实亡,飞机因为缺乏燃油而无法起

12、飞。最后,柏林尚有 100 万人的守备部队,但其中许多都是未到服役年龄的孩子和老弱病残,他们连最起码的军事训练都没有接受过。摘编自徐小亭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重大战役材料二1945 年 4 月 16 日, 苏军对柏林展开攻势, 史称“柏林战役”。 1945 年春,苏军已进入德境,希特勒为拖延战争,等待反法西斯同盟内部分裂,调集军队约 100 万人死守柏林,集中力量对付苏军。苏军最高统帅部为彻底消灭德军,结束欧洲战争,以3 个方面军 250 万人的兵力进攻柏林。整个战役,苏军总共消灭德军 93 个师,俘获官兵约 48 万人,缴获火炮 8600 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1500 余辆、飞机 4500

13、架。苏军损失30.4 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 2156 辆、火炮 1220 门和飞机 527 架。摘编自丁牧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军在柏林战役中的劣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在柏林战役中取胜的原因。22(2021上海青浦区高三一模) 工业时代以来人类进入了“摩登时代”, 也进入了“矛盾时代”,尤其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 20 世纪上半叶,人类为寻求和平发展之道上下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法德美工业产量与殖民地简表试卷第 7页,总 8页乔明顺主编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参考手册材料二:丘吉尔在回顾二战历史时说,“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加

14、以制止的了,假如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也许不会降临在我们头上。”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1)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国际局势的特征。该特征导致了哪场战争的爆发?(2)除了材料二所指原因外,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这次战争”的爆发?(3)例举二战后,维系世界七十多年相对和平局面的主要原因?23 (2021广东惠州市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1 年苏联向英国提出希望在除苏联战场外的西欧开辟对德战场,从而使德军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 英国应允会“援助”苏联, 但并没有急于开辟第二战场。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天,丘吉尔宣布对日作战,并向国王提出立即访问华盛顿。同年

15、 12 月 22 日,美苏首脑第一次华盛顿会议召开,会议公布了由 26 国签署的大西洋宪章 ,与会政府保证:“同本宣言各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国单独停战或媾和”。直到 1943 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罗斯福意识到开辟第二战场的急迫性,担心德国落入从东进攻的苏联之手。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最后向英国施压,迅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 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第二战场最终开辟。摘编自覃雯1942 年美国和英国关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博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美英三国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历史影响。24 (202

16、1全国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真正对二战后欧洲联合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应该是二战中的抵抗运动和盟国中出现的联合思想及运动。各国在伦敦的流亡政府都很关心战后欧洲的安排,希望战后的欧洲有别于一战后的欧洲。 于是, 比利时人与荷兰人之间开始进行关税同盟的谈判。比利时流亡政府的外交大臣保罗亨利斯巴克希望比利时、荷兰和法国,以及三国的殖民帝国进行经济、政治和军事的联合。而波兰政府总理西科尔斯基和捷克斯洛伐克、挪威、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希腊、南斯拉夫以及自由法国的政府都进行了接触,建议在地区性联邦的基础上成立一个安定的自由的欧洲共同体。 欧洲人在战争期间进行的欧洲联合的实践活动及战后又陆续在

17、军事、外交、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尝试开展的合作,把欧洲联合运动推向了高潮,并且以建立煤钢共同体为开端,开始了欧洲一体化的漫漫征程。试卷第 8页,总 8页摘编自姜南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欧洲联合运动的兴起(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中欧洲各流亡政府为欧洲联合所做的努力。(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推动作用。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 1页,总 7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D【详解】材料“1936 年 3 月,德军强占了莱茵非军事区”“英国回应说这是德国的内政,是德国人占领了自家的后院”体现的是对德国的挑衅行为缺乏联合应对措施, D 正

18、确; 西欧各国态度不一显然是受国家利益影响,A 排除;B 说法与比利时的态度相矛盾,排除;绥靖政策还有祸水东引的一面,C 说法错误。故选 D。2B【详解】材料“因为残酷的形势打开了千百万德国人的眼睛,使他们看清楚欺骗人民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史无前例的欺骗、撒谎和背叛行为”体现的是希特勒借助经济大危机的有利时机来为自己政治投机服务,B 正确;经济大危机对德国经济产生巨大的破坏,A 排除;当时马克思主义者并未掌权,C 排除;D 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 B。3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色方案是纳粹德国在 1939 年底为进攻法国而制定的军事计划,与慕尼黑阴谋无关,C 错误,符合题意;ABD 均是关于

19、“慕尼黑阴谋”的正确描述,不符合题意。故选 C。4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 年受日本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担任首相组建内阁,标志着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军部取得支配地位;由此可知,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发生于 1936年之前,有利于其取得国家政权的支配地位,故选 A;1937 年日本全面侵华、1941 年偷袭珍珠港、1942 年发动中途岛战役,这些事件发生时日本军部已经取得国家政权的支配地位,故排除 BCD。5A【详解】根据图中“奥匈帝国”这一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奥匈帝国存在于一战前,一战后解体,故A 正确;图中波兰领土面积很大,德国没有分裂,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德国被分割,法

20、西斯上台后德国领土面积不断扩大,所以图不是一战之后,而是二战之后,故排除 B;图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 2页,总 7页中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很多领土,由此可知其是在一战后二战前,故排除 C;图中有“东普鲁士”,由此可知其是一战之后,故排除 D。6A【详解】“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全民族抗战的英雄国度”是希望中国坚持抗战, 实现美国打败日本的战争目标; 将中国宣传为“一个肩负国际责任、 正在走向以美国为模本的“改革”之路的世界大国”,是为了影响中国靠近美国效仿美国,实现美国对华政策的目标,故答案为 A 项;B、C 项只是美国的战争目标,对美国意图的表

21、述不全面,均排除;D 项没有反映美国的战争目标,排除。7B【详解】1941 年二战规模扩大,日本偷袭珍珠港,德国进攻苏联,这一时期法西斯轴心国势力猖獗一时,B 正确;1938 年 9 月 2930 日慕尼黑协定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排除 A;1943 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标志反法西斯战争出现转折,C 排除;1943 年发表开罗宣言 ,排除 D。8C【详解】1942 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此时 26 个国家签订的协约是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故选 C;ABD 都和 26 个国家共同承诺不符,排除。9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雅尔塔会议是美国、 英国和苏联三个大国在第

22、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于 1945年 2 月 4 日至 2 月 11 日之间在苏联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目的是讨论欧洲战后重组问题。其中位于苏联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因此 A 正确,BCD 排除。故选 A。10B【详解】通过观察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 1944 年,美、苏、英、德四国坦克和飞机的产量看, 以美苏英为代表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军事工业实力远强于德国, 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

23、3页,总 7页战争结果,B 项正确;标志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是 1955 年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出现,A 项错误;1944 年苏联坦克生产能力强不是 1943 年夏天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大获全胜的原因,C 项错误;早在 1943 年的库尔斯克会战后,德国就已丧失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D 项错误。11C【详解】通过观察1941-1945 年的欧洲和北非战场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处是美英盟军打败德军,结束北非战场的地点,不是导致 北非形势发生转折的阿拉曼战役所在地,C 项符合题意;图中处确为 1942 年 11 月美英盟军在北非的登陆地区,A 项不符合题意;处的军事行动代号确实为“火

24、炬”,B 项不符合题意;盟军在处的军事行动的确为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奠定了基础,D 项不符合题意。12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曼斯坦因主张将阿等山区作为德军主攻的方向, 并形成了曼施坦因计划,该计划取得了成功,A 正确;黄色方案由时任德国国防军陆军司令部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一级陆军上将领衔制定, 其内容类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施里芬计划,即投入主要兵力向马奇诺防线的薄弱地带如比利时中部和荷兰等地区发动攻击, 并实现对法军主力的包围和歼灭,这一方案被曼斯坦因计划取代,排除 B;指挥阿拉曼战役的德国将领是隆美尔,排除 C;“霸王行动”是盟军作战计划,指挥官是艾森豪威尔,排除 D。13B【详解】

25、1938 年 3 月 15 日,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8 年 10 月中国广州、武汉失守;1938 年 9 月 29日慕尼黑协定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1934-1937 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 正确,排除 A、C、D。14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3 年 5 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标志着北非战事胜利结束,D 项符合题意;中国铁路建设落后是唐胥铁路变成“马车铁道”是的结果,不是原因,A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 4页,总 7页项不符合题意;拿破仑在军界崭露头角是在 1793 年的土伦战役中,B 项错误;标志国际反法西

26、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是 1942 年元旦 26 个国家代表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 ,而非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C 项错误。15A【详解】根据“经过历时两年半的审理,判决 25 名战犯有罪,如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之一松井石根被判处绞刑”可得出东京审判是对战争、野蛮、邪恶的审判,是正义的申张,故 A 项正确;BCD 项都不能反映本质,排除。16D【详解】“心脏地带”是指位于欧亚大陆的中部和东部,大致是西起东欧,东至西伯利亚,这意味着心脏地带包括苏联在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占领“心脏地带”,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D正确;慕尼黑阴谋占领了苏台德地区,并不包含西伯利亚,排除 A;法国属于欧洲西部,

27、排除 B;海狮计划指向英国,而英国属于欧洲西部,排除 C。17C【详解】根据地图显示的时间 1945 年以及盟军东西两个方向的进攻可知,这是诺曼底登陆之后的形势,意味着德国法西斯即将覆亡,C 正确;图片中未涉及西西里岛,而且西西里岛登陆是在1943 年,排除 A;“东方战线”指欧战爆发后一年内即 19391940 年苏联为抵抗未来法西斯的侵略而将国界线向西推移所建立的战线,与图片内容不符,排除 B;D 错在“开始”,排除。18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 年希特勒同意出任大会总裁,主要原因主要有:借奥运会之机宣扬纳粹体制、应对经济萧条问题、掩盖扩军备战阴谋等,故正确;日本法西斯确立了军

28、部执政地位,故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 A 项,BCD 错误。19A【详解】1941 年正值二战期间,苏德战争刚刚爆发,丘吉尔认为此时反对共产主义是悲剧、是愚蠢的,已经“一闪而过”,这一演说目的在于呼吁和美国一起立即宣布对苏联支持,A 正确;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 5页,总 7页此时英国已经在抵抗德国,绥靖政策早已破产,排除 B;阿拉曼战役时间是在 1942 年,排除;D 与题干中“共产主义”信息不符,排除。20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使得欧洲的地位一落千丈,导致世界重心转移,A 正确;日本经济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并不能直接冲击欧洲,排除 B、C;马

29、歇尔计划有助于欧洲复兴,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 D。21 (1)缺乏周密计划和部署;缺乏弹药;燃料短缺;补给品运输不到位;士兵专业素质不足。(2)苏联强大的工业基础提供物质保障;盟军的配合作战;太平洋战场战事爆发使苏联能够集中精力在欧洲战场;德军的明显劣势。【详解】(1)根据材料“缺乏怎样保卫柏林的具体措施。到了 4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份柏林保卫战计划最终还是出炉了。”可知,缺乏周密计划和部署;根据材料“所到之处部队无一例外地缺乏弹药,其中尤其以炮兵部队的情况最为严重。”可知,缺乏弹药; 根据材料“由于燃料短缺,坦克无法行驶,部队的机动受到极大牵制。同时,德军由于缺乏运输车辆,补给品也无法运抵

30、目的地。此外,德国空军已经名存实亡,飞机因为缺乏燃油而无法起飞。”可知,燃料短缺、补给品运输不到位;根据材料“柏林尚有 100 万人的守备部队,但其中许多都是未到服役年龄的孩子和老弱病残,他们连最起码的军事训练都没有接受过。”可知,士兵专业素质不足。(2)根据材料“希特勒为拖延战争,等待反法西斯同盟内部分裂,调集军队约 100 万人死守柏林,集中力量对付苏军。苏军最高统帅部为彻底消灭德军,结束欧洲战争,以 3 个方面军250 万人的兵力进攻柏林。”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苏联强大的工业基础、盟军的配合作战、太平洋战场战事爆发、德军的明显劣势等方面进行分析。22 (1)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

31、衡。第一次世界大战(2)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导致各种矛盾激化;德、日两国分别通过王朝统一战争和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精神;德、日两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缺乏适应世界整体化发展的国际经济组织,国联维和乏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矛盾重重; 大国实力与地位不匹配; 英、 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 美国盛行“孤立主义”;大国未能构建集体安全体系;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仇视等等。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 6页,总 7页(3)建立了适应世界整体化发展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组织,世界格局相对有序;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合作;大国实力与地位匹配;

32、对战争的反思;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战败国的处理更加理性等等。【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表格数据的内容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根据“假如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也许不会降临在我们头上”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导致二战爆发的因素主要包括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导致的各种矛盾激化;德、日两国分别通过王朝统一战争和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精神;德、日两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缺乏适应世界整体化发展的国际经济组织,国联维和乏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矛盾重重;大国实力与地位不匹

33、配;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美国盛行“孤立主义”;大国未能构建集体安全体系;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仇视等等。(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二战结束后建立了适应世界整体化发展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组织,世界格局相对有序;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合作;大国实力与地位匹配;对战争的反思;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对战败国的处理更加理性等等, 这些都导致出现了七十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23 (1)态度:苏联:立刻开辟;英国:不急于开辟;美国:随战事发展,认识到开辟的急迫性。原因:苏联:避免两线作战,缓解苏德战场的困境英国:力图维持其实力美国:担心德国向苏联投降。(2)影响: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实力,加快二战胜利的进程;增强

34、了美国对战后欧洲和世界的影响力;为日后美苏冲突埋下隐患。【详解】(1)苏美英三国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态度,通过材料信息“苏联向英国提出希望在除苏联战外的西欧开辟对德战场”、“直到 1943 年,英国并没有急于开辟第二战场”、“罗斯福意识到开辟第二战场的急迫性”, 从而得出苏美英三国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态度。 通过分析二战中苏美英三国当时所面对的战争状况,从而分析其各自态度的原因。(2)通过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二战的发展进程、战后的国际格局等角度来分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历史影响。即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实力,加快二战胜利的进程;增强了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

35、 7页,总 7页美国对战后欧洲和世界的影响力;为日后美苏冲突埋下隐患。24 (1)参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开展抵抗运动;反思战争,关注二战后欧洲的命运;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尝试。(2)促使欧洲人对民族国家和战争进行反思;催生欧洲联合的思想和理论。【详解】(1)努力:根据材料“真正对二战后欧洲联合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应该是二战中的抵抗运动和盟国中出现的联合思想及运动”可知,参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开展抵抗运动;根据材料“各国在伦敦的流亡政府都很关心战后欧洲的安排, 希望战后的欧洲有别于一战后的欧洲”可知,反思战争,关注二战后欧洲的命运;根据材料“比利时人与荷兰人之间开始进行关税同盟的谈判建议在地区性联邦的基础上成立一个安定的自由的欧洲共同体”可知, 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尝试。(2)作用:根据材料主旨可知,战争中欧洲各流亡政府的所作所为促使欧洲人对民族国家和战争进行反思; 根据材料“盟国中出现的联合思想及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催生欧洲联合的思想和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 每课一测-(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