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导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zip

相关 举报
  •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导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导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点击预览
    • 第4课答案.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39 第第 4 4 课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名词解释【情境导入】说出变法通议的作者?在本书中,作者阐述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知识结构课程标准课标导航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明确中国古代、近代、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明确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一些重要改革。现代的一些重要改革。学习目标1 1、运用史料了解中国古代的变法和改革的基本内容,分析、运用史料了解中国古代的变法和改革的基本内容,分析其原因和影响,总结古代变法(改革)的基本规律。其原因和影响,总结古代变法(改革)的基本规律。2 2、通过时空定位,将古代变法(改革)的基本规律运用到、通过时空定位,将古代变法(改革)的基本规律运用到历史解释中,理解中国近代的改革与探索。历史解释中,理解中国近代的改革与探索。3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分析其原因、意义和、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分析其原因、意义和教训。教训。4 4、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改革者不畏艰险、劈波斩浪、不、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改革者不畏艰险、劈波斩浪、不断创新的改革精神,认识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只有跟断创新的改革精神,认识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只有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迈进、不断创新、不断改革,才能始随时代的步伐,不断迈进、不断创新、不断改革,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经济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富强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经济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理解变法(改革)任务的艰巨性和风险性,和人民幸福。理解变法(改革)任务的艰巨性和风险性,透视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为今天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透视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为今天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提供借鉴意义。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提供借鉴意义。重难点重点:中国历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重点:中国历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难点:对改革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作用的分析,对改革家精难点:对改革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作用的分析,对改革家精神品质的认识。神品质的认识。学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图示法、表格法、比较法、归纳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图示法、表格法、比较法、归纳法、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课时2 2三长制: 北魏孝文帝接受汉族40【预习案预习案】自主学习(阅读教材 2228 页,解决下列问题,建议用时 15 分钟。)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1、商鞅变法:(1)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 时期。 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急剧变动;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适应社会变动,实现 ,纷纷推行地主李冲的建议,于太和十年公元(486 年)废除宗主督护制,创立三长制,以抑制豪强隐匿户口和逃避租调徭役,并直接控制基层政权组织。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三长享有一定的优待,得免除一人到三人的官役。此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同时也打击了世家大族地主的利益。庆历新政:为中国北宋仁宗庆历(10411048)年间进行的改革。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庆历三年(1043 年),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41变法。(2)内容:废除 ,奖励耕织,废除 ,奖励军功,实行 ,建立县制等。(3)意义:打击了 ,促进了 的发展,使秦国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统一奠定基础。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于 439 年重新统一北方。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 成为历史潮流。(2)内容:实行 ,推行 、 等,又采取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措施。(3)意义:有效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 的发展,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 ,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 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北宋中期改革(1)背景:北宋中期, , ,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2)过程:庆历新政: 主张改革腐败的官僚机构,但触犯了 的利益。王安石变法:王安石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以达到 的目的。(3)结果:变法初期取得显著成效,但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欠妥当,最终变法措施被废止。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 10 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次年(1045 年)初,范仲淹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彻底失败。这次改革虽然失败,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424、张居正改革:(1)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府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 不断加深。(2)内容:大力整肃吏治,加强 ,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3)结果: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相对缓和,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但张居正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被废止。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1、戊戌变法:(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 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 。有识之士走上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甲午战败震撼中国社会,康有为、梁启超等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变革政治。(2)过程:1898 年 6 月,在维新派推动下, 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令,但遭到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9 月,慈禧发动政变,废除大部分变法措施。(3)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的失败,证明 是行不通的。2、清末“新政”:(1)目的: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2)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3)作用:客观上促进了 的发展,但未能使43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3、民国时期的改革:南京临时政府和国民政府都陆续推行一些改革措施,但由于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 ,改革多以失败告终。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1、新中国初期改革:中共推行 ,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政权,短时间内完成了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探索时期的变革:以毛泽东的 和 为标志,中共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但这一时期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 ,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3、改革开放:(1)标志:1978 年 12 月, 召开,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 的历史性决策。(2)发展:2012 年 11 月,中共十八大确定了 的目标。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2017 年 10 月,中共十九大指出 进入新时代,将 的载入党章。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 44的总体目标。(3)内容:从实行 、乡镇企业发展、取消农业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行 ,从兴办经济特区、沿海延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 、设立 、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 ,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 ,从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 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 。(4)意义: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之路。【问题引领问题引领】1.阅读教材第一目,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有哪些?2.阅读教材第一目,你是如何看待王安石变法的 ?请说出你的理由。3.阅读教材第二目,思考:维新派的这些努力有哪些作用?4.阅读教材第二目,戊戌六君子被杀后,时人评论 “ 谭嗣同待死,杨深秀寻死 ”,你怎么看待谭、杨二位的献身精神?5.阅读教材第三目,思考: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给我们留下哪些宝贵的历史经验?456.阅读教材第三目,思考: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资料补充】改革开放:是 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1.对内改革:是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即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 年 11 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1984 年后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2.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开放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秘诀,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件法宝。“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的疑问】知识点(或教材子目)疑问46【课堂活动案小组合作探究】使用说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学案问题,率先完成的小组可派代表在黑板指定区域写出答案,书写要求字迹工整,注意格式、要点、条理清楚;没有展示的小组进行点评。合作探究时间:5 分钟(含书写时间)合作探究 1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材料一:材料一: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杨街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二:材料二: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材料三: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摘自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影响。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影响。合作探究 2: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改革材料一材料一 故辅居正,受遗辅政,事皇祖者十年,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义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47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明史张居正根据材料分析张居正改革有哪些作用?根据材料分析张居正改革有哪些作用?合作探究 3: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48【课后活动案巩固练习 10 分钟】1、1898 年 6 月 11 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 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2、1910 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3、1905 年,大公报的一则报道陈“有举人、秀才 30 多人充当兵勇”。此事成为新闻的历史背景是( )49 A.戊戌变法的失败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清末新政的实施 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4、1898 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5、1950 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 1953 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 )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 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 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6、1956 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 1957 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到农户占入社农户的 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 70 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507、1957 年底到 1960 年,我国职工人数从 3101 万猛增至5969 万。这主要是因为(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8、1979 年 7 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A.推行家庭鞋产承包责任制 B 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开展国企改革9、1992 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 )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B 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10、20 世纪 5090 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 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 )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 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51【课后拓展案】 时势造英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中的杰出人物会把自己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紧紧连在一起。在商鞅变法付诸实施之际,甘龙、杜挚等旧贵族强烈反对,称“知者不变法而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驳斥道:“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王安石在推行新法过程中,遭受到种种非议。王安石坦然曰:“如今要作事,何能免人纷纭!”他提出“三不足”思想,即“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谭嗣同在戊戌政变发生后,拒绝出走日本, 说:各国变法无不流血而成,中国变法流血,就从我开始吧。被捕后,他视死如归,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后从容就义。阅读上述内容,搜集有关变法改革的杰出人物的言论, 谈谈改革家应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小组作业】画出本课知识结构导图52反思总结反思总结我的收获:我的不足:学习评价学习评价自我评价具体内容我的成绩水平1能够说出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一些重要改革;能够以时间轴为依托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水平2能够详细说出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一些重要改革;能够以时间轴为依托理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认识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能够通过史料分析,了解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内容、特点、影响及评价。水平3能够详细说出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一些重要改革;能够以时间轴为依托理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认识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能够通过史料分析,总结中国53历代变法和改革的内容、特点、影响及评价;能够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分析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必然性;多层次认识变法改革的影响。 水平4能够详细说出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一些重要改革;能够以时间轴为依托理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认识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能够通过史料分析,总结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内容、特点、影响及评价;能够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分析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必然性;多层次认识变法改革的影响;能够认识改革家们在改革中体现的远见卓识和敢于牺牲自我的精神,综合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感受中国共和制建立道路的艰难性、曲折性,进而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小组评价学案完成、小组合作任务完成、课堂活动参与度、课后活动等是否积极参与。教师评价学案完成的情况,规范、课堂表现、课后活动参与等。54选必一答案第 4 课探究 1:北魏孝文帝改革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影响。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洛阳的繁荣,加速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缩小了南北差距,为隋唐时期重新一统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统一多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探究 2:张居正改革根据材料分析张居正改革有哪些作用?(1)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2)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探究 3:戊戌变法为什么戊戌变法会失败?(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2)缺少坚强的组织领导,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3)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新旧力量的对比明显不利于维新派。(4)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5)维新派举止失当,过于激进,加速了失败的步伐1-10 CCCDD CBBC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导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zip)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