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同步练习-(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038637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同步练习-(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同步练习-(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同步练习-(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同步练习-(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同步练习-(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 4 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对商鞅变法的理解错误的是对商鞅变法的理解错误的是A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B商鞅变法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商鞅变法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C商鞅变法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D商鞅变法贯彻的是儒家的治国思想商鞅变法贯彻的是儒家的治国思想【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同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故 A

2、B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商鞅变法贯彻的是法家的治国思想,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2“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这段材料主要解释了这段材料主要解释了A商鞅变法的原因商鞅变法的原因B商鞅变法的作用商鞅变法的作用C商鞅变法的目的商鞅变法的目的D商鞅变法的经过商鞅变法的经过【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材料“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

3、遂无敌于天下”强调了商鞅变法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因此,材料主要解释了商鞅变法的作用,故 B 正确;商鞅变法的原因、目的和经过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ACD 三故。3“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之人也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之人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有以也夫!”材料材料A从变法的成效角度肯定了商鞅变法从变法的成效角度肯定了商鞅变法B从变法成效角度否定了商鞅变法从变法成效角度否定了商鞅变法C从商鞅人品角度肯定了商鞅变法从商鞅人品角度肯定了商鞅变法D从商鞅人品角度否定了商鞅变法从商鞅人品角度否定了商鞅变法【

4、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根据材料“商君,其天资刻薄之人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从商鞅人品角度否定了商鞅变法,D 正确,C 错误;AB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4 王安石推行变法期间王安石推行变法期间, 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 骤至富强骤至富强, 亦以召怨天下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虽得天下,旋踵灭亡。”据此可知苏轼据此可知苏轼A肯定商鞅变法的作用肯定商鞅变法的作用B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中肯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中肯C借机反对王安石变法借机反对王安石变法D与王安

5、石立场根本对立与王安石立场根本对立【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依据材料可知,苏轼认为商鞅变法导致秦朝快速灭亡,体现了苏轼借评说商鞅变法反对王安石变法。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苏轼否定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B 选项错误,苏轼只看到了商鞅变法的消极影响,评价并不中肯;D 选项错误,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地主阶级,两者只是政治立场不同,不是根本对立。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5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

6、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A均田制均田制B三长制三长制C新租调制新租调制D汉化政策汉化政策【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改革措施中只有“汉化政策”在推行过程中在鲜卑族内部其实就已经存在分歧的,汉化政策其实对北魏来说是两个极端的影响,进入了封建社会,但也抹掉了鲜卑族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明的民族特色,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D。6下图是一幅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北魏满地施绣的佛说法图残片,它能说明的问

7、题是下图是一幅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北魏满地施绣的佛说法图残片,它能说明的问题是A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手工业特别是丝织业的发展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手工业特别是丝织业的发展B孝文帝改革促成了北方人民对佛教的向往孝文帝改革促成了北方人民对佛教的向往C佛教是孝文帝改革的思想武器佛教是孝文帝改革的思想武器D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 “北魏、满地施绣”等字眼足以证明材料反映的是北魏丝织业的发展,即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B 自身就是错误的,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汉化才是孝文帝改革的思想武器,选项 D

8、 自身正确但材料并未强调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7 7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最积极的作用的是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最积极的作用的是 ( )A A使北魏的姓氏变得单一使北魏的姓氏变得单一B B使鲜卑族不复存在使鲜卑族不复存在C C有利于北魏统治中原有利于北魏统治中原D D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 北魏孝文帝改革最积极的作用是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选 D。810721072 年年 8 8 月,秦凤路沿边安抚史王韶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余

9、里,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月,秦凤路沿边安抚史王韶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余里,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这说明。大捷。这说明。A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B王安石变法使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王安石变法使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C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D王安石变法解决了北宋的内部危机王安石变法解决了北宋的内部危机【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当政者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没有

10、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土地兼并的问题只能加以调节、限制,不可能彻底解决,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故排除 ABD,选 C。9有学者认为:有学者认为:“如果清明上河图的时间是在如果清明上河图的时间是在 1111 世纪世纪 7070 年代前后,图卷的创作则正逢王安石变法之年代前后,图卷的创作则正逢王安石变法之际际。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与王安石变法的关系与王安石变法的关系,在目前仅仅是一种艺术史学家凭感觉的推测在目前仅仅是一种艺术史学家凭感觉的推测。尽管线索极为细微尽管线索极为细微,却值得十分努力地探讨却值得十分努力地探讨”。该学者认为清明上河图。该学者认为清明上河图A

11、体现的价值与王安石变法相互关联体现的价值与王安石变法相互关联B比较清晰地再现了王安石变法实况比较清晰地再现了王安石变法实况C创作服务于王安石变法的政治需要创作服务于王安石变法的政治需要D具有精湛的北宋风俗画派高超技艺具有精湛的北宋风俗画派高超技艺【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根据“在目前仅仅是一种艺术史学家凭感觉的推测。尽管线索极为细微,却值得十分努力地探讨”并结合所学可知,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宋代都城繁华的商业场景,而王安石变法强调富国强兵,开源理财,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因此其体现的价值与王安石变法相互关联,故 A 项正确;B 项太绝对,不能得出这一结论,排除 B;CD 项都不能从材料

12、中推断得出,排除。10“(王安石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设青苗法,以夺以夺富民之利富民之利。民无贫富民无贫富,两税之外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吏缘为奸,至倍息至倍息,公私皆病矣公私皆病矣。”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出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王安石变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王安石变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王安石变法用人不当,吏缘为奸王安石变法用人不当,吏缘为奸王安石变法使国家的财富大量增长,影响了人民生活王安石变法使国家的财富大量增长

13、,影响了人民生活王安石变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王安石变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ABCD【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王安石变法“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却使“公私皆病矣”,所以并没有使国家获得利益。“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表明人民负担加重。故正确,排除,故选择 D。排除 ABC 项11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王安石变法是在王朝末期时进行的,张居正改革是在国家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时实行的王安石变法是在王朝末期时进行的,张居正改革是在国家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时实行的B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而张

14、居正改革没有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而张居正改革没有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王安石变法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而张居正改革并没有涉及科举制度的改革王安石变法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而张居正改革并没有涉及科举制度的改革D两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阶级的利益,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两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阶级的利益,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王安石变法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考经义和时务策;而张居正改革并没有涉及科举制度的改革。故答案为 C 项。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排除 A 项;

15、张居正改革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排除 B 项;D 项不是不同点,排除。12张居正之所以身后被诋毁,祸及家人,主要是因为张居正之所以身后被诋毁,祸及家人,主要是因为A明神宗的反对明神宗的反对B改革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改革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C改革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改革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D张居正的去世张居正的去世【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张居正的变法损害了当时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势必遭到他们的反对,C 项正确。A 项错误,并未从根本原因上进行分析,排除;B 项错误,新法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排除;D 项明显不是张居正身后被诋毁的原因,排除。所以选 C1

16、3张居正卓有成效的改革张居正卓有成效的改革,扭转了明王朝持续走下坡路的颓靡政局扭转了明王朝持续走下坡路的颓靡政局,营造了明朝历史上最后一段辉煌营造了明朝历史上最后一段辉煌。对对于他死后遭到彻底否定于他死后遭到彻底否定,明朝思想家李贽认为明朝思想家李贽认为,“江陵江陵(指张居正指张居正)宰相之杰也宰相之杰也,故有身死之辱故有身死之辱。”这句话这句话反映的根本问题是(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李贽充分肯定张居正的贡献李贽充分肯定张居正的贡献B其悲剧根源是君主专制制度其悲剧根源是君主专制制度C张居正改革触动权贵的利益张居正改革触动权贵的利益D张居正贪恋权位遭同僚忌恨张居正贪恋权位遭同僚忌恨【答案】【答案

17、】B【解析【解析】“江陵(指张居正)宰相之杰也,故有身后之辱”说明张居正受辱主要是因为身居宰相,说明是君主专制制度导致,故 B 正确;李贽是对张居正否定,故 A 错误;张居正改革并没有出动贵族利益,故 C 错误;D 不符合材料本质意图。14明神宗是明代一位颇具个性的皇帝明神宗是明代一位颇具个性的皇帝。其执政前十年其执政前十年,任用张居正进行改革任用张居正进行改革;张居正死后却不理朝政张居正死后却不理朝政,深深居宫中居宫中,拒绝上朝长达二十多年拒绝上朝长达二十多年。有学者认为有学者认为,明神宗之所以后期不理朝政明神宗之所以后期不理朝政,与张居正不无关系与张居正不无关系。据此推知据此推知,张居正就

18、任的职务应该是张居正就任的职务应该是A监察院御史监察院御史B内阁首辅内阁首辅C司礼监太监司礼监太监D军机大臣军机大臣【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明朝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故答案为 B 项;张居正负责处理政务,不是监察院御史,也不是司礼监太监,排除 A、C 项;明朝时期尚未设立军机处,排除 D 项。15有学者认为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维新派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但维新派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这预示着后面会有更加猛烈这预示着后面会有更加猛烈的风潮的风潮”。据此得出的结论最为准确的是。据此得出的结论最为准确的是A戊戌变

19、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戊戌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B戊戌变法促成了革命思潮的萌发戊戌变法促成了革命思潮的萌发C戊戌变法使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遭到资产阶级的普遍质疑戊戌变法使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遭到资产阶级的普遍质疑D戊戌变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戊戌变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 材料“康有为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说明他在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后来的革命奠定基础,故 A 项正确;维新变法是一场不成功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群众基础有限,故 B 项错误;维新派主张在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基础上进行政治改革, 故 C 项错误;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的是新文

20、化运动,故 D 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思想。1618981898 年年 9 9 月月 2121 日,慈禧太后宣布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导致慈禧太后这样做,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导致慈禧太后这样做的最主要原因是的最主要原因是A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太后的权威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太后的权威B戊戌变法冲击了旧式的官僚体制戊戌变法冲击了旧式的官僚体制C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D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戊戌变法触及到封建制度

21、,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损害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所以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故 B 正确;戊戌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A 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C 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D 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排除。171898 年年 9 月月 21 日,慈禧太后宣布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导致慈禧这一做法的最主要原因,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导致慈禧这一做法的最主要原因是是A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统治的基础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统治的基础B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的权威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的权威C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D戊戌变法使资

22、产阶级获得了政权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得了政权【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的利益,导致慈禧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故 A 项正确,BC 是 A 项的具体表现;D 项错误,在戊戌变法中,资产阶级没有获得政权。所以答案选 A。18下图是创作于下图是创作于 19081908 年,反映清末新政的一幅漫画。该画最能证年,反映清末新政的一幅漫画。该画最能证A清末新政存在明显缺陷清末新政存在明显缺陷B清末新政实为一场骗局清末新政实为一场骗局C社会对清末新政寄厚望社会对清末新政寄厚望D作者对清末新政的认识作者对清末新政的认识【答案】

23、【答案】A【解析】【解析】图片反映出清末新政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也就是清末新政存在明显缺陷,故 A 项正确;清末新政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的自救运动,其政治改革仍然是将专制权力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因此其改革一场骗局,但是图片体现不出清末新政是一场骗局,故 B 项错误;社会对清末新政寄厚望无法从图片中体现出来,故 C 项错误;D 项不符合题意。19清末清末“新政新政”时期开始建立现代社会运作架构时期开始建立现代社会运作架构,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时期基本沿用清末新政所制定的一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时期基本沿用清末新政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审判制度系列法律和审判制度,民国十三年民国十三年(19241

24、924 年年)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这时民法这时民法、刑法等基本法律文本仍大体刑法等基本法律文本仍大体承袭了清末新政的成果。上述材料表明承袭了清末新政的成果。上述材料表明A清末清末“新政新政”有利于促进法律的规范化、近代化有利于促进法律的规范化、近代化B清末清末“新政新政”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C清末清末“新政新政”与预备立宪一样,都是只关注政治方面与预备立宪一样,都是只关注政治方面D清末清末“新政新政”如果认真实施,一定会推进中国的理性化与专业化如果认真实施,一定会推进中国的理性化与专业化【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从材料“基本沿用清末新政所制定的

25、一系列法律和审判制度”“基本法律文本仍大体承袭了清末新政的成果”中可以分析出,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进程,故 A 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清末新政对法律的影响,没有体现出政治民主化进程和预备立宪,故 BC 项排除;清末新政是清政府被迫进行的改革,故 D 项排除。20费正清说费正清说:“(清末新政清末新政)在农村中在农村中,群众对于现代化的反应群众对于现代化的反应,常常是强烈的反对常常是强烈的反对。新政要做的任何一新政要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加重了捐税,而且在给农民一点利益以前通常是先搜刮他们一通。件事,都加重了捐税,而且在给农民一点利益以前通常是先搜刮他们一通。”这反映了这反映了

26、A农民反对现代化农民反对现代化B清末新政已失败清末新政已失败C农民没有获得感农民没有获得感D清末吏治最腐败清末吏治最腐败【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清末新政”、“群众,常常是强烈的反对”、“都加重了捐税”等,结合所学可知,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 项表述具有片面性,反对现代化是有原因的;B 项不能够由材料推导得出;D 项属于无关项。进一步可知,C 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21据国史札记记载:据国史札记记载:“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全民

27、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19571957 年是年是 637637 元,元,19781978 年是年是 644644 元。元。邓小平邓小平 19801980 年年 4 4 月说:现在说我们穷还不够,是太穷!月说:现在说我们穷还不够,是太穷!”此时中共中央此时中共中央A讨论是否改革开放讨论是否改革开放B准备开始改革开放准备开始改革开放C加速推进改革开放加速推进改革开放D决心不再改革开放决心不再改革开放【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据材料“邓小平 1980 年 4 月说:现在说我们穷还不够,是太穷!”信息可知,这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C 正确;据上分析,A、B 错误;D 说法错误。2

28、2习近平同志在习近平同志在 20182018 年中央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去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年中央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去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去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实际上是要求人们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去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实际上是要求人们A注意不同时期的差异性注意不同时期的差异性B研究不同时期的共同性研究不同时期的共同性C发展地联系地看待历史发展地联系地看待历史D依改革开放来研究历史依改革开放来研究历史【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材料“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去否定改革开放前的

29、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去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实际上是要求人们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发展地联系地看待历史,不能把两者对立或者割裂开来,C 项正确;“注意不同时期的差异性”只是对材料的概括,不是材料的本质,A 项不符合题意; 研究不同时期的“共同性”不符合材料主旨, B 项错误; 研究历史应遵循唯物史观而不是以“改革开放”为依据,D 项错误。二、二、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2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各国割据混战是各国割据混战、社会动荡的时期社会动荡的时期,也是各国纷纷推行改革的年代也是各国纷纷推行改革的年代,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在这些变法实践中,秦国的商鞅

30、变法最为彻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的变革。在这些变法实践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二(1 1)材料一揭示了商鞅变法得以推行和成功的原因,请结合材料信息加以归纳。)材料一揭示了商鞅变法得以推行和成功的原因,请结合材料信息加以归纳。(2 2)结合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各有何作用?)结合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各有何作用?【答案【答案】 (1)原因: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全力支持,这是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因;“南门徙木”的故事反映了商鞅果敢守信,树立了变法的权威;改革前商鞅与保守派官僚的论战也为改革统一了思想,并坚定了统治者变法的决心

31、。(2)措施及作用: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保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级爵制,取消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解析【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图 1 是商鞅采取的取信于民的措施;图 2 是商鞅为推行变法与贵族及保守势力进行论战;从而得出商鞅为推行新法争取秦王,大臣、百姓的支持,加强变法的条件和环境,坚定变法的信念和思想等促使其成功的原因。(2)措施及作用: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图 3 反映了秦国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图 4 体现了大秦帝国强大

32、的军团和国力,从经济、军事等方面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措施,具体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经济、政治、军事和社会乃至历史发展的影响。24材料一材料一王安石变法在中国传统的史学评论中是被基本否定的王安石变法在中国传统的史学评论中是被基本否定的。南宋的吕中说南宋的吕中说:“引用小人自安石引用小人自安石始始”。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说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说:“夷考宋政之乱夷考宋政之乱,自神宗始自神宗始。”“”“是安石之法是安石之法,未足以致富未足以致富,政之祸政之祸,唯其杂唯其杂引吕惠卿引吕惠卿、邓棺邓棺、章停章停、曾布之群小曾布之群小,以授贼贤周上之秘计于以授贼贤周上之秘计于(蔡蔡)京京,则安石之所贻败亡于

33、宋者此尔则安石之所贻败亡于宋者此尔。”直到近代直到近代,主流思想才开始肯定王安石的变法思想主流思想才开始肯定王安石的变法思想。邓广铭先生认为王安石变法邓广铭先生认为王安石变法“为天下理财的成效为天下理财的成效:发展发展了生产,扭转了积贫的局势了生产,扭转了积贫的局势”。漆侠先生认为王安石变法。漆侠先生认为王安石变法“改革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改革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摘自李瑞华王安石变法研究史摘自李瑞华王安石变法研究史材料二材料二王安石经济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王安石经济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这与近现代经济法思想颇为相似这与近现代经济法思想颇为相似,而其中的而其中的青苗

34、法和市易法与近现代经济法最相似青苗法和市易法与近现代经济法最相似:青苗法近似近代的政府开办银行青苗法近似近代的政府开办银行,市易法近似近现代政府开办金融市易法近似近现代政府开办金融控股公司。控股公司。摘自周小明从经济法视角评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摘自周小明从经济法视角评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2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王安石变法。)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王安石变法。【答案【答案】 (1

35、)否定的原因:以理财为急务的变法,同儒家传统的重义轻利价值观相违背:变法之“急政”或“苛政”及用人不当使其效果大打折扣。肯定的原因:近代国人面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急欲变法而“富国强兵”。(2)王安石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加强宋朝封建专制统治,且推动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新政中的一些措施对后世乃至近代经济思想产生了影响。但是王安石变法实质是在维护封建制度上做的修补,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损害了大地主和官僚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最终失败。【解析【解析】 (1)从材料一中“引用小人自安石始”“夷考宋政之乱,自神宗始”“是安石之法,未足以致富,政之祸,唯其杂引吕惠卿、邓绾、章

36、惇、曾布之群小,以授贼贤罔上之秘计于(蔡)京,则安石之所贻败亡于宋者此尔”可以看出吕中、王夫之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用人不当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乃至宋的灭亡;从材料一中“为天下理财的成效:发展了生产,扭转了积贫的局势”“改革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可以看出,邓广铭、漆侠先生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国家积累了财富。结合所学可知,分别分析否定、肯定 的原因。否定的原因是以理财为急务的变法,同儒家传统的重义轻利价值观相违背;变法之“急政”或“苛政”及用人不当使其效果大打折扣。肯定的原因是近代国人面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急欲变法而“富国强兵”。(2)本小问的看待,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从积极

37、和消极两方面分析即可作答即可。积极方强调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结合材料二得出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些思想和做法“与近现代经济思想颇为相似”。消极方面主要从用人方面、变法的本质属性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即可。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一帝迁都洛阳帝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宗室勋旧,不悦者多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时魏之势虽极盛,然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摘自摘自 19071907 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

38、历史讲义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材料二材料二魏孝文帝的厉行改革魏孝文帝的厉行改革,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这种观察这种观察,也是谬误了的也是谬误了的。议论他的人议论他的人,不过不过说他是:从此以后就同化于汉族,失掉本来雄武的特质。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籍武力和汉族相持说他是:从此以后就同化于汉族,失掉本来雄武的特质。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籍武力和汉族相持么?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吕思勉中国通史吕思勉中国通史(北魏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

39、统一的工具。(北魏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黄仁宇黄仁宇据上述材料概括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种不同的观点,选取你赞同的一种观点,并加以说明据上述材料概括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种不同的观点,选取你赞同的一种观点,并加以说明。 (要求: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答案】观点:一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导致了北魏的衰亡;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示例一:观点:我选取观点一。阐释: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使鲜卑族逐渐丢失剽悍勇武的民风;改革后,民族内部华奢柔弱之风逐渐盛行;部分鲜卑宗室贵族反对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使

40、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造成国家内耗不断,造成了北魏的衰亡。示例二:观点:我选取观点二。阐释: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措施有利于鲜卑族接受汉族文化,促进鲜卑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民族交融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隋朝的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注:说明时不选取观点;答案仅供参考,言之有理可酌情得分)【解析【解析】一问,结合材料一“宗室勋旧,不悦者多.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加速了北魏灭亡,根据材料二“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推动了民族融合发展;二问,结合两者观点阐述,一观点围绕材料从民族特质、内部矛盾进行分析;二观点结合材料从封建化、经济交流及民族国家走向统一的角度进行分析阐述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同步练习-(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