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物理资料:空间物理概论.doc

上传人(卖家):罗嗣辉 文档编号:2047754 上传时间:2022-01-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间物理资料:空间物理概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空间物理资料:空间物理概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空间物理资料:空间物理概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空间物理资料:空间物理概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空间物理资料:空间物理概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地球科学概论空间物理部分提纲地球科学概论空间物理部分提纲关键词:地球空间 高层大气、电离层、等离子体层、磁层空间天气太阳与太阳系太阳系探索地球空间一、地球空间概述1、地球空间的定义:靠近行星地球的、受太阳辐射变化直接影响的空间区域。内边界大约距离地球表面 60 公里,外边界是太阳风与地磁场相互作用形成的。2、 地球空间内的物质: 地球大气的一部分, 从距离地面约 60 公里, 扩展到几十个地球半径。地磁场(磁流体发电机) 。二、地球大气层(只有平流层以上且不包括平流层的中高层大气才划入地球空间)1、地球大气层次划分:a.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加热:太阳紫外线辐射和 X 射线(最重要)

2、、带电粒子加热(高纬地区) 、电离层电流加热(高纬地区) 】 磁层(完全电离的大气) (大气层层次划分依据:温度的垂直变化)b.此外还有两个特殊的层,臭氧层、电离层2、地球的大气层的大气密度日变率:40km-变化小 50km100km 变化中等 100+km 随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剧烈变化3、中高层大气(大气层中属于地球空间的)a.高层大气密度随太阳活动变化,原因:太阳紫外辐射增强,且被高层大气吸收 b.研究 20100 公里的大气的重要性:亚轨道飞行器的飞行范围、 载人航天器气动加热严重的区域、 中程导弹飞行空间、 亚轨道旅游、 对地观测、军事侦察三、电离层1、什么是电离层:电离层是地球高层大

3、气的一部分,因受太阳的紫外线、X 射线和带电粒子辐射而电力。是地球大气中自由电子密度足以对无线电波传播产生显著影响的区域。2、电离层的高度范围:601000km3、电离层的基本特性是:a.具有足够数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显著地影响电磁波传播 b.电离度低(1%) ,相当多的大气分子和原子未被电电离;电子和离子的运动还部分地受中性风的影响。4、电离层的结构,电离层电子密度以及离子成分随高度的变化#分层结构与不匀称结构电离层的分层结构:D 6090km; E 90160km; F 160km 以上 fcritical=910-3N WHRERN=electron density per cm3and

4、 fcriticalis in MHz.D 层:主要电离源:太阳的拉曼辐射和软 X 射线辐射/夜间 D 层基本消失/由于大气比较稠密, 电子与中心粒子和离子的碰撞频繁, 无线电波在这一层中的衰减严重/夜间 D 层基本消失。E 层:主要电离源:太阳紫外线和软 X 射线/电子密度峰值出现在 105110km 之间/夜间E 层的电子密度很低。F 层:是电离层中持久存在、电子密度极大所在的层次。分为 F1 和 F2。电离层的不规则性(不匀称结构) :a.高密度斑与低密度泡 b.散见 E 层和扩散 F5、电离层扰动:太阳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的增强引起的电离层状态变化6、突发电离层骚扰:太阳耀斑爆发出的 X

5、 射线暴使得向阳面 D 区的电离密度急剧增加,短波和中波无线电信号立即衰落甚至完全中断。7、电离层暴:地磁场发生全球性变化时,电离层状态发生的急剧变化称为电离层暴;正常形态打乱,使得通信适用频率的选择困难。8、电磁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a.直接视距传播(地波)b.地球表面与电离层 D 层之间多次反射传播(大气波导)c.在 E 层或 F 层反射传播(天波)d.穿过电离层(卫星通信)极低频与甚低频传播:极低频信号在地球和电离层之间所构成的“波导管”中传播,稳定可靠。 【极低频波的特点:超视距传播,能穿入海水数百米【极低频通信系统缺点:系统极为庞大,天线效率极低,可能对四周环境造成有害影响,对电力线、

6、电话线和电气设备等形成电磁干扰;费用昂贵低频波传播(长波) :中频波传播(中波) :地波传播,主要用于导航、海上通信、调幅广播高频波(短波)传播:天波,电离层反射,主要用于短波广播、电话、超视距雷达【fmaxf=fcritical/sin,=发射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同时存在最低频率限制(ALF) ,低于此频率将被 D 层吸收超高频波传播:视距传播,用于卫星通信、雷达和移动通信影响电磁波传播的因素电离层不均匀结构:电离层闪烁,信号相位变化,导致导航、定位误差,数字通讯误码,影响无线电波传播路径电离层扰动、突发电离层骚扰和电离层暴:a.最高和最低可用频率变化 b.飞行体跟踪、航天器测轨受影响 c.

7、信号被吸收、通讯中断 d.导航、定位的精度受影响 d.影响微波遥感e.时间同步问题电磁波在电离层中的反射建立电离层的平板模型。每层板的折射指数分别是 n1, n2, n3 等的薄板(但每个板有几个波长厚) ,将斯涅尔定律应用到每个边界,得到:sini0=n1sini1n1sini1=n2sini2n2sini2=n3sini3=n(r-1)sini(r-1)=nrsin90=nr所以有 sini0=nr根据等离子体理论n2=1-N2/2这里N是等离子体频率, N2=ne2/0mfcritical=910-3N1/2,这里N=等离子体密度/cm3,f的单位是MHz四、磁层1、磁层的定义:太阳风流

8、经地球时,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而在地球周围形成的、地球磁场对带电粒子起控制作用的区域2、极光:a.产生:带电粒子撞击高层大气的分子或原子而激发的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称为极光b.分布:主要发生在高磁纬地区,70 至 1000km 的范围内c.紫外极光、X 射线极光、质子极光与电子极光d.由于地磁场的存在,只有在极区或者高磁纬地区,带电粒子才能运动到较低的高度,与大气分子相撞, 产生极光。 解释: 粒子在不均匀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磁场增加的方向相反;由于这个力的作用,粒子运动到一定高度之后将反弹,反弹点称为镜点,因为在相反的极区也有这样的点;如果入射粒子接近与磁场平行,那么磁镜点降低,若低于 100km

9、,则粒子在反射之前就与大气分子相撞,称作粒子沉降。e.为什么极光是五颜六色的?答:大气成分、带电粒子的种类、带电粒子的能量f.研究极光的意义: *极光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由激光频谱可判断沉降粒子种类*由极光区分布可判断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程度3、辐射带:在地磁场作用下能围绕地球漂移一周以上的带电粒子称捕获粒子。辐射带的定义是在地球周围由地磁场捕获的高能带电粒子区域(这是一个比较确定的区域) ,按空间区域分内辐射带 (在赤道面上离地心 1.1 到 3.3 个地球半径, 主要是高能质子) 和外辐射带 (在赤道面上离地心 4.5 到 6.0 个地球半径,主要由电子组成) 。4、地磁活动a.地磁活动的定

10、义:带电粒子沿着磁力线运动产生场向电流产生磁场,垂直于磁力线运动产生环电流,产生磁场。这些磁场使正常情况下的地磁场值发生变化,称为地磁扰动,或地磁活动。其中,由大的环电流引起的地磁场变化成为磁暴。b.磁暴:在地球的赤道上空,电子与离子在地磁场中漂移方向相反,因而产生环绕赤道的电流,称为“环电流” 。这个环电流产生的磁场与地磁场的水平分量相反,因此,强的环电流是地磁水平分量减小很大,形成磁暴。c.亚暴:*定义:地磁场持续时间为 2、3 小时的扰动,是存储在地球磁尾的太阳风能量瞬时释放引起的。引起极光卵增大、增亮。*分布:平均一天出现四到五次,每次释放一个中等地震的能量。d.磁暴和亚暴效应在地面的

11、效应:对输电线路的破坏对航天器的效应:航天器带电对近地环境的效应:高层大气加热对载人航天的效应:对宇航员的辐射损害对电离层的效应:通讯受到干扰甚至中断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效应:带电粒子对臭氧分布的影响太阳与太阳风一、太阳的结构1、日核-核反应区:厚度约为太阳半径的四分之一,太阳能量的 99%是由中心氢核聚变为氦的核反应产生的2、辐射区:太阳厚度的 25%到 70%,在核心产生的能量由光子向外输送3、内表面层4、对流区:底部温度高,顶部的温度低,形成对流5、太阳大气:成分主要是氢 71%与氦 27%a.光球层:是肉眼可以看见的日轮,几百公里厚;可见光波段的辐射几乎全部是光球层;光球层的许多特征:暗的

12、黑子、亮的光斑、米粒和超米粒结构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上的黑色斑点,是光球上温度很低、磁场很高的区域。形成的原因是:高通量的带电粒子和强磁场会阻碍对流,限制热量传输到太阳表面;以至于部分光球层冷却,因此看上去黑一些。b.色球层:在光球层上面的不规则层,大约 1500 公里厚。用单色光观测,可以看见它是一个美丽的玫瑰红色的气层,因而得名光球层c.过渡区:色球层与日冕之间的薄层,在这个层的上下,温度发生急剧变化。d.日冕:过渡区之上是日面层,延伸到数倍太阳半径处;日冕是温度 108K 的高温、稀薄等离子体冕洞:在太阳 X 射线成像中暗的区域称为冕洞;冕洞是高速太阳风的源太阳风:在太阳表面,日冕气体温度

13、很高,足以克服太阳引力,以 400800km/s 的典型速度离开太阳,这个外流的等离子体称为太阳风;太阳风主要由质子和电子组成,也有少量的氦核与重离子;太阳风高速流来自冕洞二、太阳爆发性活动1、 日冕物质抛射(CME) :a.日冕物质被加热和加速,速度超过逃逸速度而飞向行星际空间。b.大的 CME 可抛出 10 亿吨物质,喷发速度可达 2000km/s。c.在太阳活动峰年,太阳每天发生大约 3 次 CME,在太阳活动低年,大约每 5 天发生一次 CME2、太阳耀斑:a.太阳爆发性的能量释放过程,持续时间从几十秒到几小时 b.主要特征是电磁辐射急剧增大,在强耀斑期间,紫外和 X 射线辐射可增强一

14、百倍 c.一次大耀斑释放的能量高达 1025J,相当于四百亿个广岛原子弹 d.在太阳活动高年,每周大约观测到一次耀斑 e.耀斑分级 BCMX(小大)3、 太阳耀斑与 CME 的关系: a.大约有一半的 CME 与耀斑无关 b.耀斑伴随强烈的电磁辐射,并不总有粒子辐射; 而 CME 主要是抛射物质 (磁化的等离子体) c.大磁暴与 CME 密切相关,只有同时又强粒子辐射的耀斑才引起磁暴三、太阳周期性活动1、定义:太阳电磁辐射与粒子辐射周期性的变化称为太阳的周期性活动2、主要周期活动:a.27 天太阳自转周变化 b.太阳黑子的 11 年周期变化 c.太阳磁场极性的22 年周期变化3、太阳磁场:a.

15、太阳磁场形态比地磁场复杂得多,图中黑、白相应于不同极性 b.太阳黑子区磁场最强 c.所有太阳活动都与磁场的演变有关四、太阳活动对地球空间的影响1、太阳风与日地关系:a.太阳风等离子体是联系太阳活动与地球空间变化的纽带 b.太阳风在接近磁层时的状态直接影响地球空间的变化2、日冕物质抛射对地球空间的影响:a.磁暴 b.高能电子暴 c.太阳质子事件3、耀斑对地球空间的效应:a.X 射线暴,八分钟到达地球,电离层突然骚扰 b.相对论高能粒子,十几分钟到达地球,极区电离层电离增加,影响极区通讯 c.太阳能量粒子,几个小时到达地球,对航天员的危害 d.高速太阳风。2 天左右到达地球,磁暴、亚暴太阳系的构成

16、一、行星:1、定义:一颗行星是一个天体,它满足围绕太阳运转,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于圆球)形状,同时清空了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2、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冥王星)二、矮行星:1、定义:一颗矮行星是一个天体,它满足围绕太阳运转,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似圆球)的形状,没有清空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同时也不是一颗卫星2、矮行星:谷神星、珍娜三、小天体:其他围绕太阳运转的天体,卫星除外,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 。如流星、彗星、小行星月球与月球探测一、月球1、概况:没有大气,表面也无

17、液态水。昼夜温度变化很大,表面最高温度高达 123,白天平均温度为 107,夜间平均温度为-153,夜半球温度最低达-2332、月球表面特征a.大的暗区称为“月海”b.月面上有 22 个月海,期中有 19 个在朝向地球的半个月球c.月陆又常称作高地,是月面上亮的一些区域,比月海高 13 公里,约占月球表面总面积的 4/5d.月球布满大大小小的陨击坑3、月壤与月土a.月球表面覆盖着的碎岩和细尘覆盖层称为“月壤” ,而月壤中的细尘(小于毫米)另称作“月尘”或“月土” (Lunar soil) 。b.月壤完全不同于地球土壤,不是风化过程形成的,也不含腐植质,而是基岩被陨击的溅射碎屑沉积的连绵覆盖层。

18、二、月球探测1、探测月球的意义,为什么要探测月球a.科学意义:月球的起源与演变、月球的空间环境、在月球轨道观测地球的空间环境、月球天文台、在月球上监测近地小行星b.月球资源:核聚变材料氦 3、极区可能存在的水冰、稀有矿物资源c.技术意义:为更远的深空探测做技术准备、验证一些新技术、推动高技术的发展d.军事意义:在月球上监视地球、验证新的军事技术、月球导弹基地、月球反导弹系统三、月球探测的形式飞越、硬着月或软着月、环月、由登月舱取样返回、载人登月、建立永久性的基地四、月球探测历史1、概述a.第一个飞越月球的探测器 Luna 1b.第一个硬着月的探测器 Luna 2c.首次在月球表面软着陆 Lun

19、a-9d.第一个环月探测器Luna 10e.美国于 1968 年 12 月发射的 Apollo 8,是第一艘载人的环月飞船;f.1970 年 7 月 20 日,美国 Apollo 11 号载人飞船成功登月,并从月球带回 21.7kg 的土壤和岩石样品,这是人类首次踏上月球。2、美国新的载人探月计划a.建造新的飞船”乘员探索飞行器”(CEV)b.利用航天飞机的推进技术,研制新型运载火箭c.2018 年将 4 名宇航员送到月球3、中国的“嫦娥”探月计划a.第一步:于 2007 年发射环月探测卫星,对月球表面进行三维成像,探测近月空间环境,探测月球矿物分布;b.第二步:机器人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对月球

20、表面进行实地探测;c.第三步:从月球取样返回。行星探测(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一、类地行星的主要特征1、基本上是由岩石和金属组成2、固体表面,密度高3、自旋缓慢4、没有环5、卫星少二、类地行星研究关注的问题1、类地行星环境及其演变2、类地行星磁场的源3、火星上是否有水和生命三、水星 Mercury1、水星的基本参数和表面形态水星基本参数和表面形态a.到太阳的距离:0.387AUb.与地球半径之比:0.383c.与地球密度之比:0.984d.平均轨道速度:47.88km/se.公转周期:87.969 天f.自转周期:58.646 天,一个水星日2/3 个水星年水星表面特征a.陨击坑:

21、最大直径 1300 公里;b.盆地:在飞船所摄 45%水星表面,辨认出 35 个直径大于 200km 的盆地;c.平原:平坦平原、坑际平原和多丘线状区;d.环行山、悬崖和谷。2、水星大气层a.表面气压约 10-15bar(地球表面为 1.013bar);b.主要成分:He:42% Na:42% O2:15% 其它:1%;c.水星表面温度:最高温度:427、最低温度:-173、平均表面温度:1793、水星的磁场与磁层a.赤道表面磁场约为地球的 1%;b.水星的磁层比地球磁层小,磁层顶距水星中心仅 1.3 倍水星半径;c.水星没有电离层。4、水星研究关注的问题a.为什么水星的密度那样高?b.水星磁

22、场的来源?c.水星的地质是怎样演变的?d.水星的极区有冰吗?e.水星的大气层有那些挥发性成分?f.水星没有电离层,磁场怎样与太阳风相互作用?5、水星探测a.探测器:水手 10 号、信使号b.探测水星的技术难点:飞船与水星的相对速度太大、飞船在日照时温度非常高、如何利用金星的引力助推作用四、金星 Venus1、金星的基本参数a.到太阳的平均距离:0.723AUb.公转周期:224.701 天自转周期:243.01 天c.平均轨道速度:35.02km/sd.平均密度:地球的 0.95e.赤道半径:地球的 0.95f.体积:地球的 0.86 质量:地球的 0.82g.金星的自转方向与地球相反2、金星

23、表面特征a.表面平坦,除了少数高地区外,高程差很小(仅 23km)b.高地(8%)c.低地(27%)d.起伏平原(65%)e.长的通道:宽 1km4km,长 120km。是岩溶流动流下的痕迹。f.圆形的山:7 个圆顶形的山,平均直径 25 公里,最高 750 米。3、金星大气层a.表面气压: 92bar,是地球的 92 倍b.主要成分: CO2(96.5%) ,氮(3.5%) ;c.次要成分: 水汽、二氧化硫等;d.大气中有气辉和闪电,但没有积雨云;e.有电离层和磁层。f.金星的表面温度:.最高温度: 480C、表面温差不超过 10 度(温室效应强)4、金星探测探测器: “金星” (Vener

24、a)系列 16 艘、 “水手” (Mariner)系列 3 艘、 “维伽” (Vega)系列2 艘、 “先锋金星” (PioneerVenus) 系列 2 艘、 “探测器” (Zond) 飞船 1 艘、 “伽利略” (Galileo)飞船 1 艘、 “麦哲伦” (Magellan)飞船 1 艘五、火星 Mars1、火星的基本参数a.到太阳的距离:1.52AUb.直径:6794km(地球的 0.533 倍)c.密度(与地球之比) :0.713d.重力加速度(与地球之比) :0.377e.公转周期:686.98 天f.自转周期:24h37m22.6s2、表面形态a.激光高度计测量的结果,误差在 1

25、3 米之内;b.南半球平均高度在地形“海平面”之上 13 公里,北半球居“海平面”之下,且环行山稀少。c.塔西斯(Tarsis)隆起区:高达 27km,横跨 4000km。.有 3 个东北-西南向排列的盾形火山,间距约 700km,直径为 350400km。火山口深 34km。d.太阳系最高的火山:奥林匹斯(Olympus)火山,高 27km,直径 550km,顶部火山口直径约 80km。悬崖高 6km 以上,环绕在奥林匹斯底部。e.“水手”大峡谷:长 4000km,宽 600km,深 7km。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 350km,最大深度 1.7km,最大宽度 29km。f.火星最大的盆地Hel

26、las:长轴和短轴分别为 2000 和 1600km,深 4kmg.火星的极区:极区表面最上层是水冰和干冰以及尘埃的极冠,冰极冠下面是层状沉积。h.火星的尘暴:每个火星年大约有 100 次区域性尘暴发生;.在每个火星年中,有 1、2 次区域性尘暴发展成全球性大尘暴。3、火星大气a.大气压力:0.007barb.大气成分: CO2:95.32% N2:2.7% (77%) Ar:1.6% (0.9%) O2:0.13%(21%)H2O:0.03%(0.1%)Ne:0.00025%c.火星表面温度:最高表面温度 270C、最低表面温度-1400C、平均表面温度-550C4、火星上有生命的证据:19

27、96 年 12 月美国科学家宣布:1984 年在南极洲发现的 ALH84001 陨石来自火星。火星陨石携带生命信息在电子显微镜图片中, 地球上的细菌与火星陨石中的结晶体外观惊人地相似。结晶体是火星陨石以长链状排列的磁铁结晶体,这种链状结构只能由曾经活着的生物体组成。5、火星上的水a.火星陨石坑中地下水的痕迹,陨石坑边缘有明显水冲刷过的痕迹b.火星大气中有含有水蒸气和甲烷的区域c.雷达观测结果:南极富含冰的沉积层厚度分布;沉积区主要由水冰构成紫色:冰层最薄,红色:冰层最厚;沉积层内总的水冰体积等效于覆盖整个火星 11 米深的水层;黑色圆形区是南纬 87以内的区域。六、类地行星比较1、大气层中压强

28、主要成分a.地球 1.00 N2,O2b.火星 0.077 CO2,NO2c.金星 92.00 CO2,N2d.水星 10 -15He, Na2、类地行星和月球的磁性a.水星:有普遍磁场,但很弱;没有电离层和辐射带;b.金星:磁矩小于地球的十万分之五,有电离层;c.火星:磁场不超过地球的千分之四,有电离层和磁层;d.月球:没有普遍磁场,磁矩小于地球的一千万分之一。3、类地行星大气是怎样演变的?a 地球所含的二氧化碳与金星一样多,但地球所含的 CO2 储藏在动物骨骸所形成的灰石中;未来将怎样变化?b.金星大气原来是什么状态?为什么演变到今天的情况?c.火星的臭氧层怎样被破坏的?人类应吸取什么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空间物理资料:空间物理概论.doc)为本站会员(罗嗣辉)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