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导入新课导入郑庄公举行大典的祭祀坑郑庄公举行大典的祭祀坑 周礼规定国家举行祭祀大周礼规定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或葬礼时,天子享用九鼎,典或葬礼时,天子享用九鼎,诸侯享用七鼎。而在郑庄公诸侯享用七鼎。而在郑庄公(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公元(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公元前前743743年年前前701701年在位)的祭年在位)的祭祀坑遗址中却出土了祀坑遗址中却出土了“九鼎九鼎”,这一发现说明了什么?这一发现说明了什么?说明: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说明:王室衰微,礼崩乐坏(1)王室衰微的原因:)王室衰微的原因:的使用和的使用和的推广,促进了的推广,促进了的极大发展。的极大发展。使得原来公田以外大量开垦荒地成为可能
2、,导致不向国家纳税的使得原来公田以外大量开垦荒地成为可能,导致不向国家纳税的大量出大量出现。现。不再分封土地,而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致使不再分封土地,而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致使逐步分解。逐步分解。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2)表现:)表现:逐步瓦解。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逐步瓦解。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 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 诸侯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3、周王室财政上陷入困诸侯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财政上陷入困境。境。(3)结果:)结果:地位下降,地位下降,势力崛起。势力崛起。 竞相称霸,操控政局,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竞相称霸,操控政局,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771771BCBC,申,申国联合国联合犬戎攻破镐京犬戎攻破镐京77770BC0BC,周平王东迁周平王东迁西周变东周两周之变,是否仅限于国都?两周之变,是否仅限于国都?时间:BC770-BC476u春秋因孔子所编春秋得名起止:平王东迁-周敬王卒春秋五霸春秋五霸- -相继相继时间:BC475-BC221战国七雄战国七雄- -并存并存标志:三家分晋、田氏代齐u战国因刘
4、向所编战国策得名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目标与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学生识记春秋战国经济发展的史实,认识它们与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文化变革的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通过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了解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的特征、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百家争鸣的内容、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
5、识的能力。【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认识到诸侯纷争促进了华夏民族认同,早期儒学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课程标准】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了解老子、孔子学说;2.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目目录录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商变法;百家争鸣商变法;百家争鸣难点:商变法;孔子与老子;难点:商变法;孔子与老子;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孔子和老子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向向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经济方面,经
6、济方面,均有极大的进步,均有极大的进步,也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也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政治方面,分封体制逐渐瓦解,政治方面,分封体制逐渐瓦解,国家政治体制逐步在各国国家政治体制逐步在各国建立。建立。文化方面,产生了辉煌小烂的文化。出现了文化方面,产生了辉煌小烂的文化。出现了的局面。的局面。军事上,争霸战争、兼并军事上,争霸战争、兼并频繁。频繁。民族关系上,民族关系上,不断不断。 板块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板块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问题引领、学习目标:问题引领、学习目标:(学生阅读第一目。学生阅读第一目。5分钟分钟)1.东周东周时期列国纷争的表现和影响。时期列国纷争的表现和影响。2.华夏的含义、华
7、夏认同的华夏的含义、华夏认同的原因、表现、影响。原因、表现、影响。历史时空历史时空成果展示成果展示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列国纷争列国纷争(1)春秋五霸:春秋五霸:_时期,时期,_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史书将这一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统称为霸权,史书将这一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统称为“春秋五霸春秋五霸”。(2)_与田氏取齐: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与田氏取齐: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_掌握掌握了实权,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了实权,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
8、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来的姜姓国君。(3)战国七雄:经过长期纷争,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了,战国七雄:经过长期纷争,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了,形成了形成了_七个大国,史称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战国七雄”。周王。周王室在公元前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年被秦国吞并。春秋齐三家分晋卿大夫齐、楚、燕、韩、赵、魏 、秦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春秋与战国春秋与战国春秋(公元前春秋(公元前770年年前前476年)年)战国(公元前战国(公元前475年年前前221年)年)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战国七雄: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霸权(争霸)齐、楚、燕
9、、韩、赵、魏、秦(兼并)(战国七雄形成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封建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取代旧贵族掌握国家政权,发展经济。前770平王东迁680齐桓霸业546弭兵之会510吴越争霸476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和春秋五霸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和春秋五霸宋国宋国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开会开会,调,调停两国间的战争停两国间的战争。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奉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平分霸权,平分霸权。春秋五霸先后出现,春秋五霸先后出现,战国七雄同时并存。战国七雄
10、同时并存。前475422李悝变法221影响影响:周朝传统的周朝传统的秩序完全被破坏秩序完全被破坏。动荡、社会秩序混乱。动荡、社会秩序混乱。 遭到严重破坏。给遭到严重破坏。给带来深重灾难。带来深重灾难。 推动了推动了交融和华夏族的发展壮大交融和华夏族的发展壮大。推动了推动了运动的兴起。运动的兴起。 促进促进改革;有利于结束分裂实现改革;有利于结束分裂实现。403三家分晋379田氏代齐379吴起变法356商鞅变法各国称王318合纵攻秦256秦灭东周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和战国七雄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和战国七雄思考:思考:春秋春秋战国战国主要形式主要形式 战争特点战争特点时代特点时代特点战争结果战争结果归
11、纳: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小、时间短、规模小、时间短、讲究礼节程序、阵地战为主讲究礼节程序、阵地战为主冲击了奴隶制,冲击了奴隶制,使东周处于分裂局面使东周处于分裂局面规模大、范围广、残酷性强、规模大、范围广、残酷性强、不讲礼仪规范、野战包围战为主。不讲礼仪规范、野战包围战为主。封建制逐渐处于社会主导地位,封建制逐渐处于社会主导地位,为统一打下基础。为统一打下基础。春秋初期发生过春秋初期发生过“周郑交质周郑交质”,郑庄公姬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郑庄公姬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
12、,以证明双方互信。这反映出这反映出( )A.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 B.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C.同姓诸侯国恪守分封义务同姓诸侯国恪守分封义务 D.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解析解析,故,故A项正确;宗法制并没遭到破坏,故项正确;宗法制并没遭到破坏,故B项错误;分封制遭项错误;分封制遭到破坏,故到破坏,故C项错误;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主指。项不符合材料主指。A随堂检测随堂检测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描述”与与“评价评价”的区别。下列句子中,有的是对的区别。下列句子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
13、、解释和评价。请将下列属于历史事实的描述,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请将下列属于“评价评价”的句子找出来的句子找出来( )A.春秋五霸古书中有不同说法春秋五霸古书中有不同说法B.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北上争霸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北上争霸C.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代表新贵族崛起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代表新贵族崛起D.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统一进程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统一进程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此可知,A、B、C三项都是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D项是人们对春秋时期的战争作用的看法,也就是“评价”,故符合题意。D随堂检测随堂检测列国纷争列国纷争(时空观念,史料
14、实证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史料一史料一主题一主题一春秋列国形势图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战国形势图 高中历史教材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上第第910页页 对比课本第对比课本第9页页“春秋列国形势图春秋列国形势图”和第和第10页页“战国形势图战国形势图”,你看出了哪些,你看出了哪些不同?思考一下这些不同反映了什么问题?不同?思考一下这些不同反映了什么问题?春秋时期的晋被韩赵魏三国,宋、鲁、吴等国。北部地区出现了。出现不少,如邯郸、大梁等。崛起并夺取政权,崛起并夺取政权,局部统一,统一趋势加强局部统一,统一趋势加强周边周边强大起来强大起来社会社会发展,发展,封建封建发展起来发展起来社
15、会大转型:春秋战国时期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不同:不同:问题:问题:2 2华夏认同华夏认同(1)(1)华夏含义:春秋时期华夏含义:春秋时期_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2)(2)认同的原因:列国纷争;各民族之间往来频繁、联系密切。认同的原因:列国纷争;各民族之间往来频繁、联系密切。(3)(3)认同的表现: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认同的表现: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_认同;认同; 战国时期内迁各族逐渐融入战国时期内迁各族逐渐融入_族。族。(4)(4)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
16、泛。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中原周边民族华夏华夏认同华夏认同 中华民族在先秦历史上的发展过程分为两大阶段。中华民族在先秦历史上的发展过程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夏、商、西周,发展形成了华夏族;第一阶段是夏、商、西周,发展形成了华夏族; 第二阶段是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完成了,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交融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交融。春秋时代还。春秋时代还属于属于“四夷四夷”的的秦、楚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认同于华夏;中原中原诸国也诸国也承认承认了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
17、雄,形成七个,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沈长云先秦史沈长云先秦史2.2.华夏认同华夏认同中原中原 春秋时期四夷与华夏的区别主要在文化方面,他们的服饰、语言、经济生活、风俗习春秋时期四夷与华夏的区别主要在文化方面,他们的服饰、语言、经济生活、风俗习惯都与华夏明显不同。惯都与华夏明显不同。通过春秋时期的华夷之争,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通过春秋时期的华夷之争,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族
18、。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张帆中国古代简史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板块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板块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问题引领、学习目标:问题引领、学习目标:(5分钟)分钟) 1.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农业、工商业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农业、工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发展的具体表现?2. 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时间、内容、特点、影响?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时间、内容、特点、影响?成果展示成果展示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1)农业:农业:_农具开始使用,农具开始使用,_得到推广;各国纷纷修建水利工程,如都得到推广;各国纷纷修建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
19、、芍陂。江堰、郑国渠、芍陂。(2)工商业工商业条件:农业进步推动条件:农业进步推动_,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表现:表现:_分工更加细密,分工更加细密,_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云集的中心城市。铁制牛耕社会分工手工业货币2商鞅变法运动商鞅变法运动(1)背景:背景: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 _阶级力量壮大。阶级力量壮大。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_日益剧烈。日益剧烈。 法家思想的出现。法家思想的出现。(2)目的:为实现目的:为实现_、巩
20、固统治。、巩固统治。(3)开始时间:公元前开始时间:公元前356年。年。(4)内容:经济:内容:经济:_,奖励耕织;,奖励耕织;“_,_”,授田于百姓。,授田于百姓。 政治:奖励政治:奖励_,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普遍推行,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普遍推行_制,制, 其主要官员由其主要官员由_任免。任免。 社会管理:在民间实行社会管理:在民间实行_;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5)特点:顺应了特点:顺应了_;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 改革最为改革最为_的一次变法。的一次变法。(6)影响: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影响:
21、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_的政治制度。的政治制度。 使秦国使秦国_。为秦。为秦_奠定了基础。奠定了基础。新兴地主兼并战争富国强兵重农抑商废井田 开阡陌军功县君主什伍连坐历史潮流彻底君主专制国富兵强统一中国1.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考古出土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考古出土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1)(1)农业:农业: 随着随着的深入人心和的深入人心和的出现,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向的出现,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向转变。铁农具的广泛应用,促使春秋战国时期转变。铁农具的广泛应用,促使春秋战国时期发生变化,井田制遭到破发生变化,井田制遭到破坏,出现了坏,出现了。 摘编
22、自洪煜战国秦汉时期的小农经济摘编自洪煜战国秦汉时期的小农经济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春秋战国冶春秋战国冶铁场景构想图铁场景构想图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审分审分井公私新私私私私私私私 铁器牛耕引发的经济变革铁器牛耕引发的经济变革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铁犁牛耕农业进步井田制瓦解佃农自耕农小农经济初现新兴地主私田开拓公田不治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
23、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客观原因: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井田上的劳动力日益减少,大量公田被抛荒。客观原因: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井田上的劳动力日益减少,大量公田被抛荒。彻底废除: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彻底废除: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农业的发展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农业的发展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兴商人的崛起,社会阶层出现分化,新的统治阶级应运而生。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兴商人的崛起,社会阶层出现分化,新的统治阶级应运而生。1.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
24、芍陂等。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等。都江堰及其工程示意图都江堰及其工程示意图李李冰冰父父子子 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华阳国志华阳国志蜀志蜀志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25、,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的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的“错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先秦时期的布币形如工具先秦时期的布币形如工具“铲铲”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币起源于渔猎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币起源于渔猎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削削”,主要
26、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圆钱来源于纺轮或玉璧,成为战国后期北方各国的流通货币。这可以用来说圆钱来源于纺轮或玉璧,成为战国后期北方各国的流通货币。这可以用来说明先秦明先秦( )A.铸币形制体现劳动人民智慧铸币形制体现劳动人民智慧 B.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货币产生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货币产生C.货币体制混乱阻碍国家统一货币体制混乱阻碍国家统一 D.各诸侯国借助货币推广农具各诸侯国借助货币推广农具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故选A项;材料中各种货币形状的产生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C项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中所述及农具在货币产生之前就已经普遍流行,并不是货币推
27、广衣具,排除D项。A随堂检测随堂检测下列图片可以直接用来印证我国古代下列图片可以直接用来印证我国古代() 石犁石犁 骨耜骨耜 铁犁犁冠铁犁犁冠A.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 B.手工业技术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进步C.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 D.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解析解析: :由图片信息可知,由图片信息可知,因此,因此D项正确项正确;铁犁的出现不能直接印证商品经铁犁的出现不能直接印证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会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因此排除济的发展,也不会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因此排除A、C两项两项;铁犁仅仅和冶铁铁犁仅仅和冶铁技术的进步相关,而不是所有的手工业技术,因此技术的进步
28、相关,而不是所有的手工业技术,因此B项错误项错误,排除。排除。答案答案: :u战国变法运动是各国在兼并战战国变法运动是各国在兼并战争的巨大压力下,实现大一统争的巨大压力下,实现大一统的必然要求。各国变法,其基的必然要求。各国变法,其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本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富国、强兵与君主集权富国、强兵与君主集权u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在许多国家掌握政权。级在许多国家掌握政权。他们为了他们为了打击旧的奴隶主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贵族势力,建立,建立封建统治封建统治和经济秩序和经济秩序,巩固新生政,巩固新生政权,增强竞争实力,纷纷权,增强竞争实力,纷纷开展变法
29、运动。开展变法运动。奴隶制封建制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随着封建,随着封建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与贵族对立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与贵族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这,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这场变革,就是各国的场变革,就是各国
30、的变法运动变法运动。 张文喜、刘焕曾新编中国古代史张文喜、刘焕曾新编中国古代史各国变法运动各国变法运动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制度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制度2.2.变法运动变法运动(1)(1)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制度:土地公有(井田制)、经济制度:土地公有(井田制)土地私有土地私有2、政治格局:诸侯分封、政治格局:诸侯分封争霸争霸 兼并兼并 县制县制3、行政权力:宗法世袭、行政权力:宗法世袭专职官僚专职官僚4、社会阶层:世袭、社会阶层:世袭流动流动5、文化学术:贵族、文化学术:贵族民间(百家争鸣)民间(百家争
31、鸣)2.2.变法运动变法运动(1)(1)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邹忌改革邹忌改革李悝变法李悝变法申不害变法申不害变法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吴起变法吴起变法NoImage(2)(2)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封疆”民得买卖”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度,确立、奖励耕织发展,富国强兵“平斗桶、权衡、丈尺” 方便税收和交换,加强制度政治奖励打破世袭贵族的政治特权,发展废“世卿世禄”制度废分封建立,仕伍连坐实行军事打破贵族军事垄断军功爵制打破世袭贵族的军事垄断特权,秦国军事实力迅速发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文化燔“诗书”“明法令”加强社会风俗方便税收和交换,加强集权制度拆家为户。“民
32、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2.2.变法运动变法运动(2)(2)商鞅变法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最长、广、改革最为的一次变法。 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开文化高压政策之恶例。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广大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变法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评评 价价结结 果果商鞅死而秦法未败。“商鞅死商鞅死”原因原因旧贵族抵制新法,进行反扑。秦惠文王维护和强化王权的需要。商甲个人的因素(不畏强权、行事专断、刻薄寡恩、用刑太过)成功原因成功原因支持(政治保障)。指导正确,态度坚决,铁腕改革。改革全面彻底
33、,行之有效。根本原因:顺应历史潮流和变革的需要。策略得当,取信于民。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诸侯争霸C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D铁器和牛耕的推广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因为因为。,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这是这是,故选,故选D项。项。随堂检测随堂检测D主题二主题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转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转型史料二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史料二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
34、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国史概要国史概要史料三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史料三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国语国语晋语晋语探究探究2 2:概括史料二、三体现出的信息。:概括史料二、三体现出的信息。信息:史料二:铁农具使用并推广; 史料三:出现牛耕技术。思考思考2:如何运用唯物史观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如何运用唯物史观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1)推动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推动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具体表现在铁犁、牛,具体表现在铁犁、牛耕的使用。耕的使用。(2)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变革,又进一
35、步推动了社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变革,又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上层建筑领域的变法改革,使领域的变法改革,使在各国确立。在各国确立。 公元前公元前600至前至前300年间年间, ,是人类文明的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轴心时代代。在轴心时代里在轴心时代里, ,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导师古希腊古希腊有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以色列有有犹太教的先犹太教的先知们知们,古印度古印度有有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中国中国有有孔子、老子孔子、老子他们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也一直影
36、响着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人类的生活。 (德)(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成果展示成果展示 三、孔子和老子三、孔子和老子1孔子孔子(1)地位身世:地位身世:_学派的创始人,出身于春秋后期鲁国破落贵族家庭。学派的创始人,出身于春秋后期鲁国破落贵族家庭。(2)社会背景:针对社会背景:针对_、_的形势,的形势, 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理论主张。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理论主张。社会动荡儒家礼崩乐坏板块三:孔子和老子板块三:孔子和老子问题引领、学习目标:问题引领、学习目标:(学生阅读第三目,学生阅读第三目,5分钟分钟)1、孔子地位身世、社会背景、理论主张、教育成就、相
37、关著作。孔子地位身世、社会背景、理论主张、教育成就、相关著作。2、老子的地位身世、思想、老子的地位身世、思想学说学说、相关著作。、相关著作。(3)思想主张思想主张核心观念是核心观念是“_”,意为关爱他人,进而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意为关爱他人,进而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主张主张“_”,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来治理国家。改良政治。,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来治理国家。改良政治。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_制度,但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制度,但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有等级差别的爱。改良。有等级差别的爱。性相近。性相近。(4)教育成就教育成就以以“_”
38、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了的发展。的发展。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 _ 等文献,后来成为儒家等文献,后来成为儒家的经典。的经典。(5)相关著作: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其相关著作: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其_整理成的整理成的_当中。当中。仁为政以德礼乐有教无类春秋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2老子老子(1)地位身世:地位身世:_学派创始人,春秋后期学派创始人,春秋后期_国人。其观点见于国人。其观点见于_ 一一书。书。(2)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_”。 提出提出“人法地,地
39、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追求追求 _,是中国古代朴素的,是中国古代朴素的_。 思想包含着朴素的思想包含着朴素的_。揭示出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揭示出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 相互转化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相互转化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_。 政治上对现实不满,主张顺其自然,政治上对现实不满,主张顺其自然,_, 甚至退回到甚至退回到_的时代。的时代。【特别提示】【特别提示】“无为无为”:老子的:老子的“无为无为”不是指不作为,而是指统治者不妄为、不胡作非不是指不作为,而是指统治者不妄为、不胡作非为和为所欲为。其最高境界是为和为所欲为。其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
40、无不为”。道家楚老子道天人合一唯物论辩证法柔能克刚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三、孔子和老子三、孔子和老子1.1.孔子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论语颜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论语颜渊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1)(1)思想核心:思想核心: “仁仁”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态度:态度:手段:手段:天命:天命:天命观:天命观:1.1.孔子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派创始人(2)(2)政治思想:政
41、治思想: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论语为政为政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且格。论语论语为政为政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为政以德”,通过以身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但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但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变化应当有所改良。三、孔子和老子三、孔子和老子1.1.孔子
42、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派创始人(3)(3)教育思想:教育思想: 孔子最大的抱负虽在政治,他最大的成就却在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他是好几方面的开拓者。第一,孔子首先提倡“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一律施教。第二,孔子以个人在野的力量,造就或召聚一大帮的人才。他的门下成了至少鲁国人才的总汇。他的大弟子名氏可考的已有七十七人,第三,孔子首先把技艺教育和人格教育打成一片。他以系统的道德学说和缜密的人生理想教训生徒。其中礼和诗是孔子所常讲,弟子所必修的。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打破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私,打破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私学的发展。学的发展。整理诗书礼
43、易春秋等,主要思想和言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论语当中。论记载在论语当中。三、孔子和老子三、孔子和老子2.2.老子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以上均摘自道德经“道”是万物的本原。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朴素的辩证法:揭示出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 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政治上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社会理念:小国寡民。 史观:倒退到原始社会。 特点:消极避世。其观点见于老子一书。(又称道德
44、经)三、孔子和老子三、孔子和老子据说孔子教过的学生有据说孔子教过的学生有3 000多人多人,著名的有家住陋巷的颜渊、常食野菜的子著名的有家住陋巷的颜渊、常食野菜的子路、曾被官府囚禁的公冶长等。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路、曾被官府囚禁的公冶长等。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克己复礼克己复礼”,贵贱有序贵贱有序B.仁者爱人仁者爱人C.“己所不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施于人”D.“有教无类有教无类”解析解析: :题干材料体现了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题干材料体现了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其其“有教无类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的办学思想,故故选选D项。项。答案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思想家说有
45、一位思想家说:“其政闷闷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政察察,其民缺其民缺缺。缺。”他指出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该思想家属于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该思想家属于()A.儒家儒家 B.法家法家 C.道家道家 D.墨家墨家解析解析: :根据题干中根据题干中“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这句话可这句话可以看出以看出,该思想家该思想家。答案答案:板块四:百家争鸣板块四:百家争鸣问题引领、学习目标:问题引领、学习目标:(学生阅读第四目,学生阅读第四目,5分钟分钟)1.百家争鸣的背景、讨论主题;百家争鸣的背
46、景、讨论主题;2.主要派别、代表人物、主张;主要派别、代表人物、主张;3.百家争鸣的影响。百家争鸣的影响。: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思想学派的涌现及各学派之间争鸣的局面。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纷纷著书立说,阐发自己的观点,互相诘难、批驳。是指一种特殊的、有组织的是指一种特殊的、有组织的。它以特定的宣传和灌输方式,通过一系列价值符号的特定结合,说。它以特定的宣传和灌输方式,通过一系列价值符号的特定结合,说明现存制度和秩序的合理性或变革的必要性,是将世俗的目标化为神圣的信仰并在追随者中形成一种强大的感召力、动明现存制度和秩序的合理
47、性或变革的必要性,是将世俗的目标化为神圣的信仰并在追随者中形成一种强大的感召力、动员力和约束力。员力和约束力。成果展示成果展示 四、百家争鸣四、百家争鸣1历史历史背景背景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社会大变革、大动荡(1)经济:井田制瓦解经济:井田制瓦解、 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土地私有取代公有。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取代公有。生产力发展。(2)政治:政治: 衰微,诸侯争霸,衰微,诸侯争霸, 崩溃,各国统治者处于争霸需要,崩溃,各国统治者处于争霸需要, 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各国变法。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兴起。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各国变法。中央集权
48、和官僚制兴起。(3)阶级:奴隶主贵族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阶级:奴隶主贵族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_”阶层活跃和受重用。阶层活跃和受重用。(4)文化:学术下移,出现文化:学术下移,出现 ,文化知识向民间普及。,文化知识向民间普及。2主题:主题:针对社会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政治主针对社会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张。私人讲学士封建经济周王室宗法分封制“相生相胜相生相胜”理论理论 “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代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
49、的萌芽形态,后代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派别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地位或影响儒家孟子认为_。核心:提倡“仁政”。薄敛省刑。义利观:先义后利。 民本思想:民贵君轻。荀子人性恶 ,主张_。礼法并施。君舟民水。“仁义、王道”。“制天命而用之”,认识自然。道家庄子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顺应自然。阴阳家邹衍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_”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_朴素的_认识墨家墨子提倡_,主张“_”“_”“尚贤”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法家韩非主张以_为工具管理国家,以法治国。控制臣民提出专
50、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权、术、势相结合。史观: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与时俱进变法革新特点:强权、霸道反映了 _ 的政治思想各家针对社会现状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各家针对社会现状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战国时期,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战国时期,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相生相胜”理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其代表人物是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其代表人物是( )A.孟子孟子 B.荀子荀子 C.墨子墨子 D.邹衍邹衍解析据所学可知,D项与题意相符;孟子、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A、B两项与题意不符;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