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运用时空定位,了解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变化。运用时空定位,了解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变化。 通过史料分析,比较汉、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制度的特点,指出隋唐制度的创新通过史料分析,比较汉、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制度的特点,指出隋唐制度的创新之处,理解制度的变化和创新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并培养学生之处,理解制度的变化和创新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并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和历史
2、理解的能力。历史解释和历史理解的能力。 通过感受古代的政治智慧对后世的借鉴作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感受古代的政治智慧对后世的借鉴作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三1一1隋唐制度的隋唐制度的变化变化与与创新创新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大家思考一下,这反映了唐朝的什么选官制度?选官制度选官制度朝代朝代封诸侯封诸侯 享血缘享血缘父有官父有官 子承袭子承袭励耕战励耕战 招贤能招贤能 立军功立军功 赏爵禄赏爵禄征名士征名士 举孝廉举孝廉读太学读太学 兴考选兴考选论人才论人才 问中正问中正重家世重家世 认门第认门第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军功爵制察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西周西周战国至秦战
3、国至秦两汉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科举制科举制应科举应科举 登龙门登龙门历朝用历朝用 影响深影响深隋唐至清隋唐至清结合课本结合课本P38,P38,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的原因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的原因?一一、选官制度、选官制度一、选官制度1.1.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A.A.汉代察举制弊端逐渐显露;汉代察举制弊端逐渐显露;B.B.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察举制无法推行。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察举制无法推行。C.C.统治者有意将选举权收归中央统治者有意将选举权收归中央。 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时选用之本耳。 晋书卫瓘传(1 1)创立:曹魏时期)创立:曹魏时
4、期中央任命中央任命中正官中正官(士族)(士族)评定人才评定人才等级等级任命官职任命官职初创时家世、道初创时家世、道德、才能并重德、才能并重西晋时期主西晋时期主要重视家世要重视家世一一、选官制度、选官制度1.1.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3)选官方式:(4)选官标准:一一、选官制度、选官制度1.1.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积极积极: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局限性局限性: :A.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B.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 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憎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定九
5、品,高下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 晋书晋书刘毅传刘毅传 (隋唐)崛起的庶族地(隋唐)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隋唐两代统分享政治权力,隋唐两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的原则原则科举制便在这样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起来了的氛围中确立起来了 中华文化史中华文化史2、科举制一一、选官制度、选官制度A.士族腐朽,九品中正制不再适应社会需要B.庶族地主兴起,参与政权1.1.隋文帝隋文帝采用采用分科分科考试考
6、试隋炀帝设隋炀帝设置置进士科进士科,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形成形成3.3.唐太宗唐太宗增加考试增加考试科目,以科目,以进士和明进士和明经经为主为主5.5.唐玄宗唐玄宗高管主持考试,高管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地位4.4.武则天武则天首创首创殿试殿试和和武举武举一一、选官制度、选官制度2.2.科举制科举制(2)形成与发展过程比较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说明科举制的创新之处。比较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说明科举制的创新之处。(选拔标准、选拔方式、选拔形式(选拔标准、选拔方式、选拔形式)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
7、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杨中国人史纲柏杨中国人史纲选拔标准:选拔标准:由注重门第家世到学识才能选拔方式:选拔方式:严格执行考试选拔,而不是中正品评选拔形式选拔形式:更为制度化、公平、公正(3)特点一一、选官制度、选官制度2、科举制 材料一;士人可以不经举荐,直接报名考试,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
8、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三: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散序进士打破打破世家大族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对仕途的垄断垄断,给中下层读给中下层读书人相对书人相对公平竞争公平竞争的机会。的机会。消极:消极:束缚人思想、阻碍个性自由发展和近代自束缚人思想、阻碍个性自由发展和近代自然科技的进步然科技的进步。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科举制的影响?想一想科举制局限性是什么?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科举制的影响?想一想科举制局限性是什么?有利于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9、的形成。提高了政府提高了政府官员官员具有较高的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一一、选官制度、选官制度(4)影响2、科举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时代选官制度选拔标准先秦时期世卿世禄制血缘战国至秦朝军功爵制军功两汉时期察举制品德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家世隋唐至明清科举制才学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魏晋南北朝三公九卿皇帝东汉皇帝尚书台三公【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曹魏】【西晋】西汉秦朝皇帝三公九卿【决策】【执行】中朝二、中央官制变化与创新二、中央官制变化与创新二、中央官制变化与创新二、中央官制变化与创新皇皇 帝帝门下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中书
10、省中书省(决策)(决策) ( 执执 行)行)(审议)(审议)吏部吏部户部户部礼部礼部兵部兵部刑部刑部工部工部宰相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1)内容A.A.礼部礼部C.C.工部工部2.2.任务分配到哪三个部门?任务分配到哪三个部门?1.1.甲、乙、丙所在的机构分别是什么?甲、乙、丙所在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二、中央官制变化与创新二、中央官制变化与创新 中央政府设政事堂政事堂,作为宰相的议事机构,一切重大事务,都要由政事堂会议讨论,经皇帝批准后颁行。三省的首长:中书令(中书省)、待中(门下省)、左右仆射(尚书省),都是宰相,以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
11、官员也是宰相,他们都带有参知机务、参知政事等衔,所以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宰相多至一二十人。因宰相是政事堂集体议事,三省又互相牵制,避免了个别宰相专权唐时,完备了隋朝的三省制度,皇帝与三省互相制约皇帝与三省互相制约,共同治政,构成了相对和谐的政治体制。 樊树志国史概要 二、中央官制变化与创新二、中央官制变化与创新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A.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B.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C.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三、赋税制度三、赋税制度中国古代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租 调 制 ,租 调 制 ,按 户 征
12、 收按 户 征 收粮和绢帛粮和绢帛魏 晋 时魏 晋 时魏晋魏晋租庸调制度租庸调制度唐初唐初土地制度:土地制度:均田制均田制赋税制度:赋税制度:租调制租调制北魏北魏两税法两税法唐中后唐中后三、赋税制度三、赋税制度:指政府不触动原有私有土地的基础上,把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接受土地的农民要向封疆国家交纳赋税和服役,土地只允许使用不允许买卖,实际上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绢或布为调;丁男负责一定的徭役。租:粮食(粟)租:粮食(粟)调:帛或布调:帛或布庸:庸:纳绢代役三、赋税制度三、赋税制度租庸调制租庸调制 租是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 调是人头税(
13、交纳定量的绢或布) 庸是纳绢代役(指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隋有年龄限制,唐无年龄限制。)(2)特点:征收对象以人为主 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保障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保障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三、赋税制度三、赋税制度两税法两税法 唐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手里无地可分,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分夏、秋两季征收中央定出的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税:按人丁和资产多寡缴纳地税:按田亩多寡缴纳(3 3)征)征收对收对象:人丁和财产象:人丁和财产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3)征收对象:人丁和财产(4)征收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三、
14、赋税制度三、赋税制度两税法两税法(4 4)影响)影响积极积极 简化了简化了税收税收名目,名目,扩大了扩大了收税对象,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财政保证了国家财政 收入收入。 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赋税制度 减轻了减轻了政府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租庸调户税、地税自耕农商人、官僚、奴婢以人丁为主人丁和财产并重(4 4)影响:)影响: “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奈何岁月久,奈何岁月久,贪贪吏吏得因循。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缲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吏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丝未盈斤。
15、吏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白居易重赋白居易重赋官吏盘剥 “桑拓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桑拓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征苗。任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徭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徭 杜荀鹤山中寡妇杜荀鹤山中寡妇增加税目消极消极: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两税法在执行过程中并: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两税法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没有减轻农民的负担有减轻农民的负担。三、赋税制度三、赋税制度三、赋税制度三、赋税制度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土地和财产为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过渡主过渡征税时间:由不定时征收逐渐到基本定时征收征税时间:由不定时征收逐渐到基本定时征收人身控制: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以庸代人身控制: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以庸代役,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役,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古古代代政政治治制制度度不不断断完完善善选官制度选官制度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从察举制到科举制更加公开公平更加公开公平中央官制中央官制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皇权大大加强皇权大大加强赋税制度赋税制度从租调制到两税制从租调制到两税制以财产来征税以财产来征税制制度度的的变变化化与与创创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