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獬廌(独角兽)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学习目标】 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 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汤曰:“嘻,尽之矣!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汤德至矣,及禽兽。”史记史记殷本纪殷本纪子曰:子曰:“周监于二代,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吾从周。”论
2、语论语八佾八佾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在德不在鼎。不在鼎。”左传左传无逸篇无逸篇说治民要说治民要“先知稼穑之艰难先知稼穑之艰难”,“怀保小民,怀保小民,惠(加惠于)鲜(穷人)鳏寡惠(加惠于)鲜(穷人)鳏寡”;立政篇立政篇说说“继自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重农与慎狱尤为封重农与慎狱尤为封建政治的重要纲领建政治的重要纲领要永命必须保民。要永命必须保民。摘编自范文澜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中国通史西周中期,阶级矛盾尖锐,周穆王命吕侯制定吕刑,有。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左传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礼记子产三月,郑人铸刑书。三月
3、,郑人铸刑书。左传左传昭公六年昭公六年 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叔向使诒子产书,曰:“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民知争端矣,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摘编自摘编自左传左传昭公六年昭公六年贵贱不愆,所谓度也。贵贱不愆,所谓度也。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孔子家语
4、孔子家语,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论语为政篇为政篇,薄税敛。,薄税敛。孟子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梁惠王章句上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之所加,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谬,绌美齐非,一民之轨,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谬,绌美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莫如法。 属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属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韩非子韩非子有度有度学派治国思想治国手段理论基础儒家法家孔子: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主张德
5、治,通过道德教化民众,仁和礼的手段人性善韩非: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君主赏罚分明,臣民必守法令。“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法和刑的手段人性恶商鞅: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湖北云梦县睡虎地 出土秦简时有疑狱日: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时有疑狱日: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匿乙,甲当何论?仲舒断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匿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诗云:云: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春秋春秋之义,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而不当坐。乙
6、而不当坐。徐世虹徐世虹 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晋律晋律首先确立首先确立“准五服以制罪准五服以制罪”的的定罪量刑原则,把定罪量刑原则,把“五服五服”制度与法律制度与法律相结合,凡亲属之间犯罪,在刑法方面相结合,凡亲属之间犯罪,在刑法方面的适用原则是:亲属相犯(如杀、伤的适用原则是:亲属相犯(如杀、伤等),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等),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关系越亲,处罚越重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则处;若以尊犯卑,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曾宪义曾宪义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 王起长子王潮栋恨弟王潮相不肯借钱,持刀赶砍。王起长子王潮栋恨弟王潮相不
7、肯借钱,持刀赶砍。王起将王潮栋拉回,缚其两手,王起将王潮栋拉回,缚其两手, 向其斥骂,王潮栋回骂。王起气忿莫遏,将王潮栋向其斥骂,王潮栋回骂。王起气忿莫遏,将王潮栋活埋活埋刑部以子骂父,系罪犯应死之人刑部以子骂父,系罪犯应死之人依律勿论。依律勿论。 陈氏与董学试拉夺竹挑,互殴。陈氏之子谭亚九喊陈氏与董学试拉夺竹挑,互殴。陈氏之子谭亚九喊令董放手,董不理,恐母吃亏,以石掷击,董闪避,击令董放手,董不理,恐母吃亏,以石掷击,董闪避,击中陈氏身死。中陈氏身死。依律凌迟,声明情节,恭候钦定。奉旨改为斩监侯。依律凌迟,声明情节,恭候钦定。奉旨改为斩监侯。唐律疏议政教之政教之,政教之政教之。唐律疏议唐律疏
8、议名例名例 恶逆者,常赦不免,决不待时。恶逆者,常赦不免,决不待时。 闻父母丧,匿不举哀,流;告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闻父母丧,匿不举哀,流;告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祝诅祖父母、父母者,流。祝诅祖父母、父母者,流。 诸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诸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
9、、贼盗、斗讼、诈伪、杂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孝”,要求维护,要求维护“孝孝”的律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唐朝法制而来。据袁行霈等主编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中华文明史整理整理说明其被视为中华法系确立标志的原因。 夫君子之行,静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修身,俭以,俭以养德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淡泊无以明志,
10、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三国诸葛亮诸葛亮诫子书诫子书 夫夫忠孝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唐唐刘禹锡刘禹锡名子说名子说 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 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之。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之。事毕,则返命焉。或所命有不可行者,则和色柔声,事毕,则返命焉。或所命有不可行者,则和色柔声,具是非利害而白之,待父母之许,而后改之。具是非利害而白之,待父母之许,而后改之。 凡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凡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
11、面。 朱熹朱熹家礼家礼 业,谓居家则事父兄,教子弟,待妻妾,在外则事业,谓居家则事父兄,教子弟,待妻妾,在外则事长上,接明友,教后生,御僮仆。至于读书治田,长上,接明友,教后生,御僮仆。至于读书治田,营家济物,畏法令,谨租赋,如礼乐射御书数之类,营家济物,畏法令,谨租赋,如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皆可为之。非此之类,皆为无益皆可为之。非此之类,皆为无益吕氏乡约吕氏乡约材料:蒙人和汉人间的斗讼最足以表现种族间在法律材料:蒙人和汉人间的斗讼最足以表现种族间在法律上的不平等。法律上明文规定,上的不平等。法律上明文规定,“蒙古人与汉人争殴,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
12、瞿同祖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大明律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明太祖明太祖“六谕六谕” 面对纷乱的社会局面,以朱元璋为首的统治集团,面对纷乱的社会局面,以朱元璋为首的统治集团,强调要通过刑罚镇压和道德教化来重建汉族皇朝的统治,强调要通过刑罚镇压和道德教化来重建汉族皇朝的统治,并以此为指导思想着手立法、司法,从而形成了独具特并以此为指导思想着手立法、司法,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色的法律思想。法律思想。 与德主刑辅、礼刑结合思想相比较,明刑弼教法律与德主刑辅、礼刑结合思想相比较,明刑弼教法律思想的侧重点在于思想的侧重点在于,教化,教化与刑罚与刑罚,而是,而是的、的、的统治。的统治。韩秀桃韩秀桃中华法系思想内涵与基本特点再探中华法系思想内涵与基本特点再探帝王帝王莫不敬慎庶狱,刑期无刑。莫不敬慎庶狱,刑期无刑。康熙朝实录康熙朝实录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德治西周: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春秋战国:儒家的仁、礼思想法治春秋:铸刑书战国:法家的法、术、势思想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汉朝:礼法结合,法律儒家化的前提魏晋:律令儒家化唐朝:礼法结合秦朝:改法为律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宋朝:礼法合一明朝:明刑弼教清朝:以德化民,以刑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