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2).ppt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048186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14.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2).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2).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2).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2).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2).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5 5课课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员监察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员监察制度010102020303目目录录壹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1.西周至春秋:世官制就是贵族世代垄断高官,世官制就是贵族世代垄断高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

2、权。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世官制(世卿世禄制)世官制(世卿世禄制)2.春秋战国: 客卿制、军功爵制客卿制、军功爵制“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以来四方之士”。 刘向说苑刘向说苑“宗族非有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宗族非有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 史记史记商君列传商君列传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

3、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戒其怠惰。 礼记礼记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 世 官 制注意:世官制世卿世禄制世官制即贵族世代为官的制度,就其所任而言,世官制并不等于世职,并不局限于某家族担任某一固定官职。世卿世禄制是爵位和禄田的世袭制度,父死子继,世代相袭。宗族非有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荐 举 制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

4、士。 刘向说苑功 劳 制毛遂自荐客卿制军功爵制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战国春秋西周世官制:世官制是官位世官制:世官制是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垄断高官。军功爵制:尚贤思想兴起,各国军功爵制: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为争霸图强,纷纷鼓励举荐有才为争霸图强,纷纷鼓励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子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子官职。官职。3、察举制元光元年,汉武帝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时未

5、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德行、才能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秦内容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123分类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评价察举制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西汉察举制汉朝:察举制材料一材料一 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

6、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材料二材料二 邓禹一家,凡公者邓禹一家,凡公者2 2人,侯人,侯2929人,大将军以下人,大将军以下1313人,中二千石人,中二千石1414人,州人,州郡长官郡长官48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材料三材料三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

7、怯如鸡。鸡。探究:根据材料分析察举制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探究:根据材料分析察举制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局限:局限:评价:评价:容易任人唯亲容易任人唯亲, ,滋生腐败;滋生腐败;选官权被世家大族操纵;选官权被世家大族操纵;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4、九品中正制(1)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2)程序:三国魏王曹丕推行;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状”。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家世、道德、才能(3)影响: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随着门阀士族势

8、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4)评价: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在实行察举的两汉之际,还有考试这样一个辅助性的环节,到了魏晋时代,居然倒退到全凭中正官作出一个模糊评语的地步。既然不能量化考核,必然没有考核标准,结果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喻大华帝制往事下下 九品下中 八品下上 七品中下 六品中中 五品中上 四品

9、上下 三品上中 二品上上 一品九 品八 品七 品六 品五 品四 品三 品二 品一 品中正九品官品九品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4、九品中正制秦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 220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123内容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状”。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影响*积极方面: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方面: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 能,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10、的局面。魏晋九品中正制魏晋西汉秦官员的选拔制度 2 “ “以法为教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吏为师” 察举制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6.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锁院制度锁院制度糊名与誊录制度糊名与誊录制度宋代宋代元朝元朝明清明清科举制进一步完善,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科举制进一步完善,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科举时断时续,录取人数不多,官员中科举出身比例不高科举时断时续,录取人数不多,官员中科举出身比例不高“取士不问家世取士不问家世”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参加考试的主要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等;参加考试的主要是国子监

11、和府、州、县学的学生等;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八股取士;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八股取士;实现南北卷制度。实现南北卷制度。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从南北朝时代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科 举 制殿试图 明经科主要考帖经,旨在检测应试者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进士科主要考经史和时务策,后改以诗赋为主,较能体现应试者的文才学识。 当时的高官多出身于进士科,非

12、进士出身者,即便位极人臣,也难享时人美誉。 王家范大学中国史科 举 制秀才等级最高,及第极难,高宗时废止进士 考士人诗赋文才明经考士人对儒家经典及其注疏的理解明法 选拔明习法令、文字书法、数学计算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社会影响不大明书明算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科 举 制已糊名弥封拆去糊名弥封籍贯信息三代脚色所习经典 唐世科举之柄,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 洪迈容斋随笔 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又糊名、誊录而考之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 欧阳修锁院制度誊录制度弥封制度誊录制度锁院制

13、度8.8.元朝:元朝: 部分保留蒙古传统方式。部分保留蒙古传统方式。 恢复科举:恢复科举:13131313年宣布次年开考,但时断时续,录取人数少。年宣布次年开考,但时断时续,录取人数少。9.9.明清科举明清科举考生: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等考生: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等考试内容:四书五经考试内容:四书五经乡试乡试会试会试殿试殿试各省城各省城礼部礼部皇帝皇帝每三年每三年次年春次年春会试后会试后举人举人贡士贡士进士进士科举制科举制材料一: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材料一: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

14、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 王炳照中国科举制度研究王炳照中国科举制度研究材料二: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与巩固。材料二: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与巩固。 钱穆国史大纲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材料三: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雄,入吾彀中矣!” 唐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五杂记唐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五杂记材料四:材料四:“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八股之害,等

15、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 顾炎武顾炎武材料五:科举制度材料五: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榜样。” ”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科举制科举制积极影响消极影响l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缓和阶级矛盾,稳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定社会。l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府,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6、。l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l 有利于形成尚文重学的风气。有利于形成尚文重学的风气。l 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了借鉴。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了借鉴。l 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摧残人才,培养人的奴性,不利于中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摧残人才,培养人的奴性,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国的近代化。l 知识阶层热衷追求功名利禄,缺乏科技人才,阻碍中国的科学知识阶层热衷追求功名利禄,缺乏科技人才,阻碍中国的科学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朝代朝代制度制度标准标准演变趋势演变趋势先秦先秦世官制世官制血缘血缘选拔标准:由重家世门第到重学识选拔标准

17、:由重家世门第到重学识才能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到公开考试选拔方式:由推荐到公开考试选拔形式:逐渐走向制度化,形式选拔形式:逐渐走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出相对公平、公开、日益严密,体现出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客观的原则。军功爵制军功爵制军功军功秦朝秦朝“以法为教、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吏为师”汉代汉代察举制察举制品行品行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门第门第隋唐宋元明清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科举制才学才学【知识归纳】【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汉唐以来选官制度变化的实质: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中汉唐以来选官制度变化的实质: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

18、加强中央集权,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央集权,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贰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数屯田、钱谷一年来的户数屯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报于郡。报于郡。郡国将各县、侯国上郡国将各县、侯国上报来的各项数据汇总,报来的各项数据汇总,制成计薄后,上报中制成计薄后,上报中央。央。御史参与审核,以考御史参与审核,以考课结果的优劣来决定课结果的优劣来决定对官员的赏罚升降的对官员的赏罚升降的依据。依据。1.秦汉2.魏晋南北朝3.隋唐考核部门考核部门考核方式考核方式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虽然制定了相应魏晋南北

19、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但大多流于形式。的考核法规,但大多流于形式。上计制上计制尚书省的吏部尚书省的吏部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考核;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考核;地方报告中央,或皇帝派人巡察地方地方报告中央,或皇帝派人巡察地方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为考核标准;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为考核标准;分为九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分为九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5.明清考考满满初考再考通考通考结果称称 职职平平 常常不称职不称职依据升升 迁迁降降 调调考考察察京察京察外察内容重在查处贪、酷和不作为。重在查处贪、酷和不作为。清朝考课制度清朝考课制度明明朝朝考考核核NoImage京察京

20、察大计大计考察外省文官考察外省文官考察京官考察京官4.宋: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土地人口,财政收入,社会治安御史品德和才能吏部监察贪酷和不作为中央政府以考核指标为导向,督促官吏励精图治,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以考核指标为导向,督促官吏励精图治,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官吏的道德、品行、能力也都得到了重视。产力的发展。而且官吏的道德、品行、能力也都得到了重视。材料:西汉建立后,设置了专司课绩的计吏,东汉时,中央负责考课的是三公曹尚材料:西汉建立后,设置了专司课绩的计吏,东汉时,中央负责考课的是三公曹尚书,郡国由上计掾主持上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专门负责考课官吏的职

21、能部书,郡国由上计掾主持上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专门负责考课官吏的职能部门尚书省吏曹,其下属的考功郎和考课尚书郎主管考课事宜。唐代在魏晋南北朝考门尚书省吏曹,其下属的考功郎和考课尚书郎主管考课事宜。唐代在魏晋南北朝考课机构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和扩展,吏部课机构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和扩展,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授、勋封、考课之政令掌天下官吏选授、勋封、考课之政令”。正式设置考功司,专门负责对全国官吏的考课。宋朝的考课仍由吏部领导,但吏部正式设置考功司,专门负责对全国官吏的考课。宋朝的考课仍由吏部领导,但吏部不再亲自组织实施,而由审官院和考课院具体负责,审官院负责京官和地方高级官不再亲自组织实施,而由审官

22、院和考课院具体负责,审官院负责京官和地方高级官员的考课,考课院负责幕僚官和县令的考课。明朝考课机构的设置仿唐制而不用宋员的考课,考课院负责幕僚官和县令的考课。明朝考课机构的设置仿唐制而不用宋制,考课重归吏部,吏部设考功清吏司负责京内外官员的考课。清朝沿用明制,但制,考课重归吏部,吏部设考功清吏司负责京内外官员的考课。清朝沿用明制,但扩充了考功清吏司,内部分工更加细密和明确。扩充了考功清吏司,内部分工更加细密和明确。李永亮中国古代官吏考课制度的历史启示李永亮中国古代官吏考课制度的历史启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封建时代官员考课(核)制度的主要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封建时代

23、官员考课(核)制度的主要特点。设有专门的考课(官员和)机构;考核对象逐渐扩展到对全国官吏,分类考核;内容全面,既考察经济和社会指标,也评判官吏的道德才能;考核机构权力扩展且有明确分工,专业化,注重公开公正。叁1.1.秦秦汉承秦制,在中央仍设置御史大夫;汉承秦制,在中央仍设置御史大夫;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郡国的监察,分全国为十三个州,作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郡国的监察,分全国为十三个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此后巡视监察制度一直延续。为监察区,设刺史。此后巡视监察制度一直延续。秦朝建立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秦朝建立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2.2.汉汉前期对于防止地方分裂割据,加强中央对地方

24、的前期对于防止地方分裂割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巩固国家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监督和控制,巩固国家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后期掌握了地方的军权和行政权,变成了割据势后期掌握了地方的军权和行政权,变成了割据势力,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导致国家分裂。力,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导致国家分裂。刺史刺史制度制度的评的评价价3.3.隋唐隋唐唐太宗在地方上设道作为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巡回监察。唐太宗在地方上设道作为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巡回监察。御史台是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御史台是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4.4.宋宋 宋朝设御史台宋朝设御史台; ;实行实行“台谏合一台谏合一”;在地方上设路作为监

25、察区。在地方上设路作为监察区。中央中央御御 史史 台台地地方方行御史台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肃政廉访司5.5.元元6.6.明清明清科科 道道都察院都察院六科六科积极:积极:一定程度上整顿了吏治,打一定程度上整顿了吏治,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击了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维护中央集权;在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在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失误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评价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评价局限:局限: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队伍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的腐败和低效现象;更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更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无上权力材料

26、一:元和十五年,八月甲申,御史台奏:“推勘景陵土石工作专知官、京兆府户曹参 军韦正牧、减刻工匠价钱、厨料、充私用,计赃 八千七百余贯。又于陵所私造石器等”。诏付京兆府,决痛杖一顿处死。景陵皇堂石作专知官、奉先县令于辇,虚竖物价及破米面,共计赃钱一万三千六百四十六贯。数内八千余贯石入己,余充赂遗,并官典破用。诏付京兆府,决重杖处死。册府元龟材料二: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旧唐书韦思谦传三三、中国古代官员的监察制度、中国古代官员的监察制度2 2、隋唐、隋唐殿中殿中御史御史御史御史中丞中丞监察监察御史御史御史御史大夫大夫御 史 台分工明确,相互配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形成一套比较合

27、,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监察系统。完整的监察系统。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玄宗时增为十五道,每道派监察玄宗时增为十五道,每道派监察御史一人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御史一人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中央中央监察监察谏院谏院御史台御史台宋代监察制度的重宋代监察制度的重大变化就是台谏合大变化就是台谏合一,御史拥有谏官一,御史拥有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有了御史的监察权。 宋朝在地方监察制度方面建立了与路、府宋朝在地方监察制度方面建立了与路、府州二级相适应的监察体系,并且对地方监察体州二级相适应的监察体系,并且对地方监察体制自身监察进行了强化。其在路

28、上建立监司,制自身监察进行了强化。其在路上建立监司,府州一级设置了通判府州一级设置了通判 ,称为,称为 “ “监州监州 ” ”,与,与知州同领州事并专门负责对知州的监察知州同领州事并专门负责对知州的监察 。曾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曾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北宋划分路为监察区示意图北宋划分路为监察区示意图3 3、宋朝、宋朝 元代监察制度以三台为主干,以二十二道肃政廉访司为网结,颇为严元代监察制度以三台为主干,以二十二道肃政廉访司为网结,颇为严密。独创了行台制度,从中央到地方浑然一体,从组织上保证了对各级官密。独创了行台制度,从中央到地方浑然一体,从组织上保证了对各级官吏实行有效的监察,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29、吏实行有效的监察,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4 4、元朝监察严密、元朝监察严密中央中央御御 史史 台台地地方方行御史台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肃政廉访司清:沿袭明代,仍设督察院,以都御史为主事官。雍正年间,将六清:沿袭明代,仍设督察院,以都御史为主事官。雍正年间,将六科给事中归属都察院,科道合一,实现监察权的统一。科给事中归属都察院,科道合一,实现监察权的统一。科科 道道都察院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

30、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临察网络。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临察网络。5 5、明清时期的监察制度、明清时期的监察制度材料:宋代中央沿袭唐制,并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材料:宋代中央沿袭唐制,并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辱台钱”。选自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选自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思考:与前代相比,唐、宋监察制度有

31、何重要发展。思考:与前代相比,唐、宋监察制度有何重要发展。唐朝发展:从中央到地方,监察机构更趋完备;监察机构和御唐朝发展:从中央到地方,监察机构更趋完备;监察机构和御史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划分监察区。史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划分监察区。宋朝发展:增加对御史的任职资格限制;强化御史的监察职责;宋朝发展:增加对御史的任职资格限制;强化御史的监察职责;台谏合一。台谏合一。材料一:汉武帝派出的刺史,论职级只有六百石,却可弹劾了二千石的材料一:汉武帝派出的刺史,论职级只有六百石,却可弹劾了二千石的郡国长官。唐代御史台成为一独立机构,所谓三省、六部、一台,监察郡国长官。唐代御史台成为一独立机构,所谓三省、六部、

32、一台,监察权脱离相权。宋朝谏官脱离了门下省,变成了秃头的,独立的,不再隶权脱离相权。宋朝谏官脱离了门下省,变成了秃头的,独立的,不再隶属于宰相了。地方设通判,直隶皇帝。属于宰相了。地方设通判,直隶皇帝。材料二:唐朝规定,一个官吏必须有地方行政官的经历,才能到中央担材料二:唐朝规定,一个官吏必须有地方行政官的经历,才能到中央担任监察官吏。宋朝规定,凡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为御史。在选拔监察官任监察官吏。宋朝规定,凡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为御史。在选拔监察官时特别重视文化素质时特别重视文化素质 ,其中绝大部分为进士出身。,其中绝大部分为进士出身。材料三:材料三:“ “ 当是时当是时, , 东厂番役横行东厂

33、番役横行, , 所缉访无论虚实辄糜烂所缉访无论虚实辄糜烂民间偶语民间偶语或触忠贤,辄被擒谬,甚至剥皮,刮舌,所杀不可胜数,或触忠贤,辄被擒谬,甚至剥皮,刮舌,所杀不可胜数, 道路以目。道路以目。 ” ” 明史明史 魏忠贤传魏忠贤传1 1、垂直管理,组织独立、垂直管理,组织独立, ,以轻制重以轻制重2 2、选拔严格,文化素养要求高、选拔严格,文化素养要求高3 3、权力随皇权的膨胀而提高,甚至滥用,出现畸形发展。、权力随皇权的膨胀而提高,甚至滥用,出现畸形发展。时间时间选官制度选官制度考核制度考核制度监察制度监察制度西周至春秋西周至春秋世官制世官制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客卿制,军功爵制客卿制,军功爵制秦

34、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上计制上计制都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都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汉武帝在地方上设汉武帝在地方上设“州州”,作为监察区,作为监察区汉汉察举制察举制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流于形式流于形式隋唐隋唐科举制确立科举制确立吏部考核吏部考核御史台是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台是最高监察机构;唐太宗在地方上设唐太宗在地方上设“道道”,作为监察区,作为监察区宋宋科举制进一步完善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制定了严格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的考核制度设御史台,设御史台,“台谏合一台谏合一”;在地方上设在地方上设“路路”,作为监察区,作为监察区元元部分保留蒙古传统;部分保留蒙古传统;科举制时断时续科举制时断时续中央设御史台;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和肃政廉访司地方设行御史台和肃政廉访司明明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参加考试以国子监和州府县学学参加考试以国子监和州府县学学生为主;生为主;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南北卷制度南北卷制度考满和考核考满和考核 监察机构主要是都察院和六科,合称监察机构主要是都察院和六科,合称“科道科道”;清朝清朝“科道合一科道合一”清清京察和大计京察和大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2).ppt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