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048233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1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课导入:新课导入:120082008年年20152015年年全国抗震救灾小英雄,入选全国抗震救灾小英雄,入选“感动中国感动中国”人物。人物。雷楚年因雷楚年因“诈骗诈骗”沦为阶下之囚,被判沦为阶下之囚,被判1212年。年。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2第第1010课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了解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3目目 录录CONTENT一、新中国的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法制建设进程二、社会主义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2、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4一、新中国的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法制建设进程20世纪50年代初步创立“文革”时期饱受摧残20世纪末21世纪初逐步完善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年代)恢复重建一、新中国的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法制建设进程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5一、新中国的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法制建设进程6(一)(一)初步创立初步创立:(19491957:(19491957年)年)1.1.背景:背景:2.2.成就:成就:(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3、议会场(1)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国家建设需要法律制度规范;(2)新生政权得以巩固,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和发展,三大改造正在进行,法制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时代发展的必然。 2.2.成就成就: : 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 共同纲领广州农村再婚妇女婚礼婚姻法第一条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 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第四条 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始得结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一、新中国的一、新中

4、国的法制建设进程法制建设进程(一)(一)初步创立初步创立:(19491957:(19491957年)年)(2)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7(3)1954年,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等。第一届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第一届全国人大与宪法 2.2.成就成就: :一、新中国的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法制建设进程(一)(一)初步创立初步创立:(19491957:(19491957年)年)83 3. .意义意

5、义: :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基础。一、新中国的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法制建设进程9(二)(二)饱受摧残饱受摧残:(19661976:(19661976年)年)四人帮 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罪魁祸首一、新中国的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法制建设进程10(三)(三)恢复重建恢复重建:(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年代)1.1.背景:背景:(1)文革中践踏民主法制的惨痛教训;(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决定。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

6、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 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一、新中国的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法制建设进程11(三)(三)恢复重建恢复重建:(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年代)2.2.表现:表现:(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以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

7、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2)1982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我国还制定了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经济合同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1978年宪法做重大修改。此次修宪,比较彻底地剔除了“文化大革命”给政治制度留下的影响,成为迄今为止所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冶的基本法律框架。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结合材料与所学,比较五四宪法与八二宪法在结构顺序上的变化,试解读此变化。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序言第一章 总纲第二章 国家机构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序言第一章 总

8、纲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 国家机构 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宪法以1949年的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它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单位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

9、责。一、新中国的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法制建设进程变化:变化:五四五四宪法的结构顺序是宪法的结构顺序是“序言序言”、“总纲总纲”、“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八二宪法则把,八二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到放到“国家机构国家机构”之前。之前。解读:这一变动表明我国对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的高度重视。从法理解读:这一变动表明我国对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的高度重视。从法理上讲,先有公民的权利,然后公民的授权产生国家机构。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上讲,先有公民的权利,然后公民的授权产生国家机构。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10、,没有人民的授权,国家机构就失去了权利的基础和来源。因此,宪法在体例设计上没有人民的授权,国家机构就失去了权利的基础和来源。因此,宪法在体例设计上要体现这一原则。从逻辑上讲,要体现这一原则。从逻辑上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与一章与“总纲总纲”有密切有密切联系,连着写比较合理。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宪法也把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列在对国联系,连着写比较合理。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宪法也把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列在对国家机构的规定之前。家机构的规定之前。深化探究深化探究1 1:12一、新中国的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法制建设进程13(四)逐步完善(四)逐步完善:(20:(20世纪末世纪末2

11、121世纪初)世纪初)1.1.背景:背景:(1)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国内外形势发生巨大变化;(2)20世纪90年代,中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十五大报告法治法治”与与“法制法制”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的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的完善和改造。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

12、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误区警示一、新中国的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法制建设进程14(四)逐步完善(四)逐步完善:(20:(20世纪末世纪末2121世纪初)世纪初)2.2.成就:成就:(1)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1999年和2004年,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3)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13、,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它的形成,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摘编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新中国的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法制建设进程(四)逐步完善(四)逐步完善:(20:(20世纪末世纪末2121世纪初)世纪初)3.3.意义:意义:(1 1)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国家经济建

14、设、政治建设、文化建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依;(2 2)推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展;(3 3)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15一、新中国的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法制建设进程(五)(五)全面推进全面推进:(:(十八大以来)十八大以来)1.1.原因:原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2.2.

15、措施(表现):措施(表现):(1)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维护宪法权威; 推进科学立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保障善治; 做到依法治国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设; 深化司法改革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案件中感受到公

16、平正义。16 推进推进科学立法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全民守法(依法(依法治国方针)治国方针),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严、 违法必究。违法必究。 ” ”胡锦涛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立法工作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立法工作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一、新中国的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法制建设进程(五)(五)全面推进全面推进:(:(十八大以来)十八大以来)17(2)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17、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将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此次宪法修改,把宪法宣誓制度确定下来,健全宪法实施制度成为一个亮点。 人民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成就综述(五)(五)全面推进全面推进:(:(十八大以来)十八大以来)2.2.措施(表现):措施(表现):一、新中国的一、新中国的法制建

18、设进程法制建设进程18(3)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民法典民法典 第一编 总则 第二编 物权 第三编 合同 第四编 人格权 第五编 婚姻家庭 第六编 继承 第七编

19、侵权责任 附则(五)(五)全面推进全面推进:(:(十八大以来)十八大以来)2.2.措施(表现):措施(表现):一、新中国的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法制建设进程192. 2.民法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材料一一:中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19世纪末。世纪末。19021902年光绪帝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1908年始编纂民

20、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编纂方法,于1910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1 1)依据材)依据材料料一一,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2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19世纪末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的直接原因因。(。(8 8分分)特点:特点:参考参考西方法律编纂西方法律编纂。

21、(2 2分)分)国内背景:国内背景:民族资本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6 6分分)直接原因:直接原因: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推翻清朝统治。(2 2分)分)一、新中国的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法制建设进程深化探究深化探究2 2:20材料材料二二:1954:19541956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由于发生“整风整风”“”“反右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

22、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21964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2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经济社会条件”。(。(6 6分分)中断原因:中断原因:政治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

23、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经济社会条件经济社会条件: :实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新中国的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法制建设进程深化探究深化探究2 2:21材料三材料三:1979: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1986年颁布

24、民法通则。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入21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2017年年3 3月月15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并提出争取2020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中国民

25、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等(3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4 4分)这一历程反映怎分)这一历程反映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4 4分)分)基本历程:基本历程: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需世纪后,适

26、应全球化需要,加快起草,要,加快起草,2017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年通过民法总则。特点:特点:随着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有利因素:有利因素: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一、新中国的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法制建设进程深化探究深化探究2 2:22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23二、社会主义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英勇奋斗英勇奋斗、艰苦奋斗、艰苦奋斗20世纪80

27、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五讲四美三热爱21世纪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世纪90年代三大系列创建活动三大系列创建活动(文明城市、村镇、行业)爱国主义、以德治国爱国主义、以德治国二、社会主义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24二、社会主义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251.1.原因:原因: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范孟泰时传祥王进喜焦裕禄雷锋李四光华罗庚二、社会主义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26(1)健康向上的道德风

28、尚;(2)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3)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4)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活动红旗渠竣工成昆铁路勘探新中国电影(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2.2.表现:表现:全社会形成了:3.3.影响:影响: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二、社会主义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27(二)(二)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年代: : 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有

29、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861986年)年)做“四有”公民二、社会主义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三)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年代: :1.1.三三大文明创建活大文明创建活动:动:三三大大文明文明创创建活动建活动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村镇创建文明村镇创建文明行业创建文明行业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对促进社会

30、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28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1994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

31、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建设二、社会主义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三)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年代: :2.2.开展爱国主义和公民道德建设:开展爱国主义和公民道德建设:2930二、社会主义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四)(四)2121世纪以来世纪以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1)20062006年年1010月,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第一次提出建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的战略任务。(2 2)200

32、72007年年1010月,中共十七大:月,中共十七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质体现。” (3 3)20122012年年1111月,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月,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扬的“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义核心价值观”。 1.1.形成过程:形成过程:2.2.内容:内容:3.意义:(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33、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二、社会主义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四)(四)2121世纪以来世纪以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美奋斗者:杨善洲(19272010)时代楷模:黄大年(19582017)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最美逆行者:钟南山(1936)3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特点:民族性;科学性;人民性;开放性;崇高性。分析:掌握理论、内化于心,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积极实践,外化于行,知行统一,积极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分析应该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

34、统一”?二、社会主义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32拓展探究:运用唯物史观,阐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与地位。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健康向上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有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努力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强大思想武器。二、社会主义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3334当代中国的法治

35、与精神文明建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道德协同发力。习近平习近平2016201

36、6年年1212月月9 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治局第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本本课知识框架:课知识框架: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2)20C80S:(3)20C90S:(4)21C以来:(1)初步创立:20世纪50年代(2)饱受摧残:“文化大革命”时期(3)恢复重建:改革开放初期(20C80S)(4)逐步完善:20世纪90年代(5)全面推进:十八大以来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35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36谢谢谢聆听!谢聆听!THANK YOU FOR WATCHING!仙桃中学高二历史组仙桃中学高二历史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