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件:第九讲 课程(新版)(1).ppt

上传人(卖家):罗嗣辉 文档编号:2048315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课件:第九讲 课程(新版)(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教育学课件:第九讲 课程(新版)(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教育学课件:第九讲 课程(新版)(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教育学课件:第九讲 课程(新版)(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教育学课件:第九讲 课程(新版)(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讲 课程内容摘要:第一节 课程概述第二节 课程编制第三节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节 课程概述宽看期限,紧看课程。 朱熹诗书礼乐以造士。 礼记孔子以六艺教人。 史记 一、课程的概念一、课程的概念古希腊 “三艺”:文法、修辞、逻辑学 “四艺”:算术、几何、六文、音乐 合称“七艺”中世纪“武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十九世纪美国的实科教育;英国从“绅士教育”到实科教育马礼逊教育会所属学校课程安排上世纪2040 年代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改革和实验比较活跃的时期。1984 年, 山西大学史国雅发表了课程论的研究范围及指导原则一文,第一次把课程论研究的领域扩大到教学论

2、的领域。陈侠著课程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年版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年版华中师大廖哲勋著课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理论的体系”。课程改革往往是一个国家教学改变的重要突破口v麻省理工是世界上开设课程最多的高校,共开设2500门。v中国的复旦是全国开设最多的,共1000门。v中国1980年正式建立了“课程与教材研究所”创办了课程、教材、教法杂志。 http:/ “教育内容”说。课程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B “学科”说。课程是学科的同义词,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C “进程”说。课程指课业的进程。D “预期结果”

3、说。课程是一种预期学习结果的结构化系列,或一种预期教育结果的重新结构化序列。E “计划”说。课程是一种学习计划,或学生在学校指导下经历的所有经验的一种计划,抑或指导学生获得全部教育性经验(含种族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计划。F “经验”说。课程是儿童在老师指导下获得的所有经验,或受教育者在走向社会之前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全部经验。课程定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于课程源于人的学习需要。课程需要实现“文化选择”和“经验转化”双重职责。 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总体。 在这个总体中除了学校课程表中所规定的课程外,还有配合课内教学所组织的全部课外活动,以及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教师和

4、学生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等校园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二)教材对课程的定义(二)教材对课程的定义(三)与课程相关的概念辨析(三)与课程相关的概念辨析 1、教材、教材 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学的主要媒体。通常按照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规定,分学科门类和年级顺序编辑。”既有文本教材,也有视听教材和网络教材。 教材和课程都包含教学内容,区别是:课程是个动态的过程,包含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创造;而教材是课程的一种文本表现形式,是课程在规划阶段的一种产品。 2、学科、学科 学科有两层含义:一是学术的分类(在这个层面上,学科是课程发展的主要资源);二是教学的科目(在这一层

5、面上,学科仅仅对应课程领域的学科课程)3、教学、教学 究竟教学论包括课程论, 还是教学论要从属于课程论? 课程论主要研究要把那些内容教给学生, 教学论则主要研究如何让学生接受这些内容; 二者有交叉关系如两者都关注怎样教的问题。 国家课程(如人教版教科书)按课程来源 地方课程(如乡土史) 校本课程(学校自主设置)按课程运行层次:理想课程、官方课程、校方课程、所教课程、所学课程、所得课程二、课程的类型与结构(一)几种主要的课程类型 按课程组织形式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整合课程(1,2) (相邻知识、相近学科、人文自然和社会、文化、学生与文化五个层次) 按课程内容排列 直线型课程、螺旋形课程 按课

6、程管理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按课程影响形式 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悬空课程综合(整合 )课综合课经验(活动)课(二)课程设置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应保持一种恰和课程内容应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当、合理的比重 a a 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的综合性 b b 应设置综合课程应设置综合课程 c c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主要涉及相关部门能给地方、主要涉及相关部门能给地方、学校与学生提供多少可供选学校与学生提供多少可供选择的课程择的课程三、影响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v(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课课程程设设置置的的个个人人本

7、本位位论论课课程程设设置置的的社社会会本本位位论论v(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书本知识是间接经验的重要表现形式。 我国目前的教育中存在着双重间接的特点,即间接认识和间接经验。(局限性) 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改变学生以单纯的间接认识的方式获得间接经验。(探究式学习)v(三)基础与创新的关系(三)基础与创新的关系 基础教育是创新的前提,没有基础的创新很难成功。 我国的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差,主要在于基础知识获取的途径是极少依靠探究活动,而主要依赖记忆。 为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我国今后在基础教育中应重新介定“基础”的含义:基础不仅仅是基础知识,还包括科

8、学精神、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v(四)分化与综合的关系(四)分化与综合的关系 分化和综合是客观世界演化、发展的两种基本方式,也是人认识事物的两种基本方式。没有分化,不能深入认识事物;没有综合,不能认识事物的外在联系。 我国教育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分科太细,忽略了综合课。这使学生视野狭窄、知识僵化,不能形成对事物的完整认识,而且易于加重学生的负担。目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设置综合课程。v(五)结果与过程的关系(五)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即作为结果的知识与作为过程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结果性取向的课程观和过程性取向的课程观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人类认

9、识的结果,它只是由一系列确定的结论组成,忽略知识形成和构建的过程中主体的参与如思维方式、方法,情感、态度和意志等。其表现: A A 唯教材内容是尊唯教材内容是尊 B B 被动执行课程计划被动执行课程计划 C C 只重结果性评价只重结果性评价 现当代知识观注重知识的主观建构,认为知识是开放的、动现当代知识观注重知识的主观建构,认为知识是开放的、动态的,它既是认识的结果又是认识的过程。反映到课程观上:态的,它既是认识的结果又是认识的过程。反映到课程观上:A A 以学生为本位,教材只是手段以学生为本位,教材只是手段 B B 课程不是预先设置好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课程不是预先设置好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10、 C C 不仅重知识、技能的评价,还关注个体发展的评价:如学习不仅重知识、技能的评价,还关注个体发展的评价:如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生观、价值态度、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观等。四、课程的现代化四、课程的现代化(一)课程观念的现代化(二)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将课程理解为学生校内外生活经验的总和。 课程内容应有基础性、现代性、民族性、结构性。(三)课程实施的现代化(四)课程评价的现代化 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手段先进 1、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2、评价技术不应只重量化;3、评价手段要有非考试性的测评;4、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课程

11、研究领域,课程编制主要解决如何选择材料,如何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些材料组织成合理的结构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问题。 一般来说,课程编制主要有如下两层含义:它是一门技术,也是一套完整的实践过程。包括确定课程目标、拟订课程形式与结构、选择与组织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的方法和技术。第二节 课程编制一、几种课程编制模式(一)目标模式(一)目标模式以泰勒美为代表。把课程目标当作编制课程的关键。四个步骤:目标-选择经验-课程组织-评估。重要贡献:把评价引进课程编制过程。不足之处:目标是单一的,现实是复杂的; 忽视了知识目标的社会性,评价无法涉及过程,容易导致结果取向的课程观。(属传统课程观) (二)过程模式(二

12、)过程模式v 与目标模式相对,关注课程展开过程的基本规范。由著名课程理论家斯滕豪斯(LStenhouse)英提出。 观点: 主要分析学习过程中的目标,而非预定结果; 依据知识、活动的内在价值来选择课程内容; 强调课程编制中的程序原则、教师的反思和参与; 课程评价旨在完善或探索课程编制方法。 缺点:复杂,对教师素质要求太高,难以有效实施。(三)探究模式(三)探究模式 由施瓦布(JSchwab)提出,认为应平衡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对各种理论进行了折中,使其成为确定课程的理论依据。 实践的课程探究模式:实践-准实践-择宜。通过课程实施的复杂实践最后选出适合的方案。 优点:重视从

13、实践的角度来确定课程编制 局限:折中主义在实践中很难操作(四)批判模式(四)批判模式 主要针对泰勒的目标模式进行批判, 注重课程编制过程中的主观因素,使人们注意到隐藏在课程编制背后的意识形态领域及其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影响,有利于课程编制的理性化。 主要代表人阿普尔。(五)情境模式(五)情境模式 倡导者斯基尔贝克(MSkillbeck)英,认为课程编制应针对每一学校的特点,从分析学校各方面条件入手。五个组成部分: 受到好评,较适合编制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核心课程。(一)课程编制的各种原则体系史密斯课程编制的五大准则克尔的课程编制三原理伊藤信隆的课程编制五原则课程专家会议论课程编制的原则二、课程编制的

14、原则与方法史密斯课程编制的五大准则: 系统知识准则系统知识准则 历久尚存准则(主张采用多年沿用的教材)历久尚存准则(主张采用多年沿用的教材) 生活效用准则(强调知识的有用性)生活效用准则(强调知识的有用性) 兴趣爱好准则兴趣爱好准则 社会发展准则社会发展准则克尔的课程编制三原理:统合(在广泛的知识基础上统一相关学科)统合(在广泛的知识基础上统一相关学科) 反复(主要课程的元素反复出现)反复(主要课程的元素反复出现) 系统(知识的连续性)系统(知识的连续性)伊藤信隆的课程编制五原则:互补性原则(各种教育主张的互补)互补性原则(各种教育主张的互补) 准备性原则(考虑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准备性原则(考

15、虑儿童生理心理特点) 教育转换原则(根据儿童年龄特征转换学科内容结构)教育转换原则(根据儿童年龄特征转换学科内容结构) 价值统一原则(社会要求与教育原理的价值统一)价值统一原则(社会要求与教育原理的价值统一) 法规依据原则(以公共课程的标准为准)法规依据原则(以公共课程的标准为准)课程专家会议论课程编制的原则:(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囊括性原则(强调详尽程度和广度)囊括性原则(强调详尽程度和广度) 连贯性原则连贯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考虑儿童特点和教师实施能力)可行性原则(考虑儿童特点和教师实施能力)(二)课程编制的方法主观法客观法经验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三、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编制(一)我

16、国中小学课程编制的组织 专门机构负责,部分学科专家和部分中小学教师参与进行。 “一本多纲” 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分别由相应部门负责,出现了教育专家、学科专家、教师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新态势。(二)我国中小学课程编制的三个层次 1、制定课程计划 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考试考查、实施要求和课程管理等。 所谓课程计划,就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劳动、各种活动等作全面安排。 2、制定课程标准 包括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参考书目及教学用具指导等(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http:/ 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音像或多媒体教材等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

17、习的主要材料,有的称之为课程资源。 课程标准是以纲要形式规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标准性文件。 第一,说明部分,概述本学科的目的、任务和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提出有关教学法的原则性建议;第二,本文部分,规定教材的编写顺序,列出教材的章、节、目的标题、内容要点、授课时数,实际作业的内容和时数,其他的教学活动,如参观、考试等的时数等;第三,有的课程标准还包括参考书目、教学仪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的指导意见。 (三)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编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1、加强基础与更新内容 2、怎样处理普通中学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3、关于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 4关于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 第三节 课程资源的开

18、发与利用一、课程资源的类型 1、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2、文字性课程资源和非文字性课程资源http:/ 3、条件性课程资源和素材性课程资源如必须的教学场地、物资和设备等因素;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 4、教授化课程资源和学习化课程资源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理念 1、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深入挖掘教材的“精彩”,创改、整合、拓宽(如字母故事,漫画化学课本) 2、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和课程实施首要的基本条件性资源 3、多样化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策略(阅读课本216221,谈谈自己的感想) 1、敏于发现 2、勤于研究 3、善于捕捉 思考题 1、对课程的概念、分类有基本的认识。 2、了解影响课程设置的基本关系。 3、 知道课程编制的几种基本模式和原则。 4、掌握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编制的基本状况。 5、理解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含意及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育学课件:第九讲 课程(新版)(1).ppt)为本站会员(罗嗣辉)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