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课内外对比拓展) 原卷+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小熙 文档编号:205123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课内外对比拓展) 原卷+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课内外对比拓展) 原卷+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课内外对比拓展) 原卷+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课内外对比拓展) 原卷+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课内外对比拓展) 原卷+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课内外对比课内外对比拓展阅读专项训练拓展阅读专项训练 文言文文言文常见考点。常见考点。 考点一 文学常识填空 考点二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考点三 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考点四 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考点五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考点六 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考点七 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八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考点九 对比分析,拓展迁移 答题方法答题方法技巧技巧。 1.1.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可通过列表的形式进行归类记忆。熟练教材文言文作品的作者及其字、号、 生活年代,作品风格等。 2.2.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实

2、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 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即我们平常说的“根据上下文”。理解实词含义的 方法: (1)迁移法迁移法。 课文迁移法。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意义推断词义,此法适用于课外文 言阅读。 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可以通过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 中的实词词义。 (2)推断法推断法。 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 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对句判断法。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句现象很多, 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

3、点,我们可据此来 判断。 3.3.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虚词意义和用法五推断法: 语境推断法。文言虚词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要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 可结合文意进行。 代入检验法。文言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 句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将其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句位分析法。即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如“其”字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 在句中的动词后一般作代词。 语法切入法。如果某个虚词在两个语法结构一致的句子中所处位置相同,其用法一般 也相同。 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

4、住这些标志词就能迅速确定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4.划分句子朗读节奏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方法。方法。 (一)五借助:(一)五借助: (1)借助“曰”“云”“谓”断句,这些表示“说”的词语后往往要断开。 (2)借助名词断句。名词作主语要在其前断开,作宾语要在其后断开。 (3)借助虚词断句。一些虚词往往用于句首(如“夫”“至若”“盖”“若夫”等)或句 尾(如“也”“乎”“耳”“焉”等)。 (4)借助句式断句。如对偶句、排比句等。 (5)按文言句式特点断句。如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断句 时要注意古代语言的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二)要注意以下规律:(二)要注意以下规律: 主谓之间

5、要停顿; 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句首发语词之后或关联词之前要停顿,如句首有“夫、盖、且、维”等词,在该词后 面应稍加停顿; 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如“其一犬坐于前”; 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现在是一个双音节词,要分开读,如“可 以一战”。 上述只是朗读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要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考点五考点五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文言语句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为主,意译为

6、辅。 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从整体理解句意入手,不要拿到题目就一个字一个字地 抠。 第二步,踩点得分,洞悉关键。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要翻译准确;二 是特殊句要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第三步,翻译时要注意增、删、调、留、换,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考点六考点六 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内容要点。 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思路; 其次,理解文章的主旨; 最后,提取信息,组织语言概括。 考点七考点七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 (1)人物性格分析法。 把握文言文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具体事件,事件反映

7、人物的品格; 分析正面描写,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分析 侧面描写,通过写他人或他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文章整体内容上感知作者对人物所持的态度。 (2)人物形象表现概括法。这类题就是考查人物的某个形象特点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紧扣人物的形象特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段;寻找与之相对应的事件,抓住关键词进行 概括归纳。 考点考点八八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 1)文言文启示答题法。文言文启示答题法。读原文,通过具体事件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 世界观、品质、精神; 作判断,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是否

8、值得提倡,我们应该如何改正或抵制。 (2 2)文言文作者情感、观点态度归纳“四借助”法。文言文作者情感、观点态度归纳“四借助”法。 借助整体阅读。从整体上解读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思想,力求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 最想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读者阅读后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从而推知作者的情感、观 点态度。 借助文体特征。史传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寄托在人物形象上;咏物散文中作者 的观点态度一般寄托在所咏的事物上;说理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为文章的中心论 点。 借助关键信息。文章的关键信息有:标题、开头、结尾和注解;文眼、中心句、过渡 句等。通过提取这些关键信息归纳分析出作者的情感与观点态度。 借助知人

9、论世。作者的写作背景、动机等是我们解读文言文要义的一把钥匙。(3 3)文文 言文评价答题法。言文评价答题法。 读懂作者的观点态度,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联系实际,客观分析。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观点态 度作出客观的剖析、评价,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即不能随意地拔高或贬低作 者的观点。 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 考点九考点九 对比分析,拓展迁移对比分析,拓展迁移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 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 析材料,找出各自的个性。

10、答题时可以分三步进行: 认真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明确文中“人、事、物、情、理”。 认真分析题目要求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比较,“异中求同”或 “同中求异”。 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项的相互联系,寻找突破口。 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1.给甲段文字中画线部分加 上标点符号。 短文阅读训练短文阅读训练 (一)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三峡) 【乙】道

11、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 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 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 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选自右溪记) 【注释】 欹(q)嵌盘屈:石头盘来绕去,形状千奇百怪。洄悬激注:洄,水 回旋而流。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被石遏制而形成急流。注,水急如灌注 一般。逸民退士:退隐的人。都邑:都市,城市。静者:喜欢安静的人。置州: 设置州县。 14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沿 溯阻绝 沿: (2)虽乘奔 御风 奔: (3)不可名 状 名

12、: (4)悉皆 怪石 皆: 15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1616【甲】【乙】两文都写水,其中【乙】文哪些句子是写水的?【甲】【乙】两 选文都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二)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 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 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13、。予弟中郎 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 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袁宗道极乐寺纪游) 【注释】 张盖:张开的车盖。剔牙松:一种针叶松。黄思立:人名。中 郎:袁宗道的二弟。进贤冠:文中指弃官退隐。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 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这里指“心愿”。 11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沉鳞 竞跃 (2)未复有能与 其者 (3)大可七八围许 (4)暇 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12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1313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14、【甲】文对山中美景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 ;【乙】文对极 乐寺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 。 1414【甲】【乙】两文画线句所表达的作者的共同情感是什么? (三)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 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县,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 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

15、猷尝暂寄 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 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 王子猷(yu):王羲之第五子。皎然:明亮洁白的样子。左思:西晋文学家。 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戴安道:即戴逵,西晋人,博学多能,擅 长音乐、书画和佛像雕刻,性高洁,终生隐居不仕。剡(shn)县:今绍兴嵊州市。 就:到。这里指拜访。 1414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 分) (1)念 无与为乐者 念: (2)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3)因 起彷徨 因: (4)吾本乘兴而 行 而: 151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 分) 夜 大 室 命 酌

16、酒 16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1717【甲】【乙】两文写的都是夜访好友,请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点?(可从目的、 原因、结果、情感、人物性格等方面作答)(3 分) (四)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 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 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 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 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 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梅溪:山名,在今浙江 安吉境内。限日:遮挡阳光。幽岫:幽深的洞穴。重:向往。竹实:又名竹米, 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4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负 势竞

18、上 负: (2)窥谷忘反 反: (3)蝉吟鹤唳 唳: (4)岂 徒语哉 岂: 15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1616【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应语句并简要分析 其作用。 1717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 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19、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 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 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节选自孟子尽心上) 【注释】 宋勾践:人名。游:游说各国君主。语:告诉。嚣嚣:自得其 乐、无欲无求的样子。斯:副词,相当于“则”。得己:得之于己,即自得其乐。 泽:恩泽,恩惠。 1212解释下列句中加

20、点的词语。 (1)必敬必戒 戒: (2)故 士穷不失义 故: 13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414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B穷/则/独善其身 C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D此/之谓/大丈夫 1515【甲】【乙】两文段中都提到“道”,请结合文段,说说孟子理想中的“道” 的内涵。 (六)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21、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 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 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 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 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 ,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 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上:指唐太宗。守成:保持成就。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忽

22、: 不注意,不重视。 (1)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一处)。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舜发 于吠亩之中 发 人则无法家拂 土 拂 创业与守成孰 难 孰 (3)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A、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 知守成之难 B、傅说举于版筑之 间 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C、国恒亡 今亡 亦死 D、征与吾共安 天下 安 求其能千里也 (4)翻译文中划线语句。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5)【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 文简要分析。 (七)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23、,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 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 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 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 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

24、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 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 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注释】 治:修建。颠踬:被东西绊倒。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寝: 停止。 12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2)河曲智叟亡 以应 亡: (3)无地置 土 置: (4)公遂 止 遂: 13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1414【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

25、法?有什么作用?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1515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八)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 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 奔电。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使秦人着鞭,先往桃花之水。孤 负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 (选自李太白全集) _ 从侄:堂侄。耑:即李耑,李白的

26、堂侄。子虚赋:汉代司马相如代表作, 其中描写了云梦的壮美景象。七泽:传说楚国古有七个水泽。云梦:属“七泽”之一。 香炉:庐山香炉峰。丹液:传说中的金丹,服用后可成仙。白龙:传说中仙人的坐 骑。孤负:辜负。 14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 分) (1)及 长,南游云梦 及: (2)破涕 为笑 涕: (3)方 告我远涉,西登香炉 方: (4)恨丹液未就 就: 151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私心慕之”,是说作者小时候被子虚赋中所描写的云梦景象深深打动。 B“此宇宙之奇诡也”,包含作者对前文所描写的庐山壮丽景象的惊叹与赞美。 C“不可得而窥焉”,暗含着作者对

27、未能前往“方湖、石井”游赏的遗憾之情。 D“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是说作者终自己一生,也没有机会和李耑一起去游访 名山了。 1616用“/”给第二段画线文字断句(标三处)(2 分) 耑 乃 稚 子 嬉 游 在 旁 今 来 有 成 郁 负 秀 气。 17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孤负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 1818请根据文章内容,写出李白对后辈寄予了怎样的希望。(3 分) (九)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 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 重其德行。州三礼辟西曹主簿,不就。妻梁

28、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 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选自宋书隐逸列传,略有删改) 【注释】 仕:做官。辟:征召。主簿:官职名。 11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凝之慕 老莱、严子陵为人 慕: (2)州里重 其德行 重: (3)凝之悉 散之亲属 悉: 12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131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刘凝之为什么不 肖接受。 (十)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

29、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 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 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_ 诵:背诵。方:正在。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遗 忘。 9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 分) 孟 子 少 母 方 织 10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 分) (1)人恒 过,然后能改 恒: (2)征 于色,发于声 征: (3)何 为中止 何: (4)其母引 刀裂其织 引: 11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然后知生于忧

30、患而死于安乐也。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212【甲】文使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4 分) 1313 你认为 【乙】 文中孟母是用什么方法来教育孩子的?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3 分) (十一) 孙叔敖埋蛇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 叔敖对曰: “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 “蛇今安在?” 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 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 _ 阴德:指有德于人而不为人所知。治:管理,这里指治理国家。 1919

3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 分) (1)尝 出游 尝: (2)母问其故 故: (3)蛇今安 在 安: (4)杀而 埋之 而: 20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2)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2121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幼时孙叔敖怎样的形象? (3 分) 答案及解析 (一)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三峡)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

32、,悉皆怪石,欹 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 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 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选自右溪记) 【注释】 欹(q)嵌盘屈:石头盘来绕去,形状千奇百怪。洄悬激注:洄,水 回旋而流。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被石遏制而形成急流。注,水急如灌注 一般。逸民退士:退隐的人。都邑:都市,城市。静者:喜欢安静的人。置州: 设置州县。 14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沿 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2)虽乘奔 御风 奔:飞奔的马 (3)不可名 状 名:说出 (4)悉皆 怪石 皆:全部

33、,都 15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2)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我在小溪岸边走来走去,为这里的景色无人欣赏感到惋惜。 1616【甲】【乙】两文都写水,其中【乙】文哪些句子是写水的?【甲】【乙】两 选文都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乙】文写水的句子是: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 洄悬激注。【甲】【乙】两选文都突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 附【乙】文参考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 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盘来绕去,形状千奇百怪,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

34、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树荫 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 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成为喜欢清静的人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 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小溪岸边走来走去,为这里的景色无 人欣赏感到惋惜! (二)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 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

35、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 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 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 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袁宗道极乐寺纪游) 【注释】 张盖:张开的车盖。剔牙松:一种针叶松。黄思立:人名。中 郎:袁宗道的二弟。进贤冠:文中指弃官退隐。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 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这里指“心愿”。 11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沉鳞 竞跃 鳞:鱼 (2)未复有能与 其者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大可七八围许 许:上下或左右 (4)暇

36、 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暇:空闲 12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2)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极乐寺距离桥大约三里路,路上的风景也很好。 1313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甲】文对山中美景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乙】文对极乐寺 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1414【甲】【乙】两文画线句所表达的作者的共同情感是什么? 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水(大自然)、淡泊名利(对官场的鄙弃)的思想感情。 附【乙】文参考译文: 极乐寺距离桥大约三里路,路上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

37、前行,(绿荫)就像张开 的车盖。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 的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作围)粗。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人一起来这里 游玩。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略微像钱塘、苏堤。”黄思立也认为是这样。我 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辞去官职,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 了却我一段山水心愿呢? (三)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

38、夜游) 【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 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县,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 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 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 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 王子猷(yu):王羲之第五子。皎然:明亮洁白的样子。左思:西晋文学家。 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戴安道:即戴逵,西晋人,博学多能,擅 长音乐、书画和佛像雕刻,性高洁,终生隐居不仕。剡(shn)县:今绍兴嵊州市。 就:到。这里指拜访。 1414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

39、的词语。(4 分) (1)念 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2)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3)因 起彷徨 因:于是 (4)吾本乘兴而 行 而:连词,表修饰 151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 分) 夜 大 雪/ /开 室 命 酌 酒 16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澄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 杂,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却没进去又转身返回。 1717【甲】【乙】两文写的都是夜访好友,请比较

40、两篇文章的异同点?(可从目的、 原因、结果、情感、人物性格等方面作答)(3 分) 同:两文写的都是作者触景而想找自己的好友,都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1 分) 异: 【甲】文中苏轼是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志同道合的同乐者,最终找到了;(1 分) 【乙】文中王子猷注重兴致,趁兴找好友,兴尽则返,不在乎有没有找到好友。(1 分) 附【乙】文参考译文: 王子猷住在山的北面,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门,命仆人斟上酒。 看到四面一片洁白,于是起身,漫步徘徊,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念起戴安 道。当时戴安道远在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 前却没进去又转身返回

41、。有人问他缘故,王子猷说:“我本来就是乘着兴致出行,没有 了兴致就返回,何必一定要见到戴安道!”王子猷曾经暂住别人的空屋子,就叫人种竹 子。有人问他:“你暂时住在这里,何必这样麻烦?”王子猷吹着口哨吟唱了好一会儿 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它呢!” (四)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 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 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

42、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 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 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 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梅溪:山名,在今浙江 安吉境内。限日:遮挡阳光。幽岫:幽深的洞穴。重:向往。竹实:又名竹米, 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4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负 势竞上 负:

43、凭借 (2)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3)蝉吟鹤唳 唳:叫 (4)岂 徒语哉 岂:难道 15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马在奔跑。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1616【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应语句并简要分析 其作用。 【甲】“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用:活灵活现地写出了 树之奇,山之秀。 【乙】“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作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 山之高,水之绿。 1717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都

44、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的大自然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淡泊的思想情感。(意近即可) 附【乙】文参考译文: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 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 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 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 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者与智者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五)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

45、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 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 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 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节选自孟子尽心上) 【注释】

46、 宋勾践:人名。游:游说各国君主。语:告诉。嚣嚣:自得其 乐、无欲无求的样子。斯:副词,相当于“则”。得己:得之于己,即自得其乐。 泽:恩泽,恩惠。 12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必敬必戒 戒:谨慎 (2)故 士穷不失义 故:所以 13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1414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B穷/则/独善其身 C何如斯/可以/嚣

47、嚣矣 D此/之谓/大丈夫 (解析: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1515【甲】【乙】两文段中都提到“道”,请结合文段,说说孟子理想中的“道” 的内涵。 摒弃武力;不盲目顺从,追求正义;尊德乐义,求善求美。 附【乙】文参考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 然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然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然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德,喜欢义,就可以安然自得。因此,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 时不离开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自得其乐;得志时不离开道,因此百姓不致失望。 古代的人,得志时,恩惠遍及百姓;不得志时,修养品德以显于世。穷困时,独自保持 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六)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课内外对比拓展) 原卷+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小熙)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