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科辅导讲义学科辅导讲义 (学案)(学案)授课主题授课主题课外文言文专题课外文言文专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熟悉中考文言文考题;2.掌握文言文字词知识点。3.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和文章理解。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导入】【导入】中考命题解析中考命题解析中考课外文言文内容上一般比较浅显,并不深奥难懂,在命题上有以下特点:第一,选文。中考课外文言文的选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且选文大多为叙事类小故事,这类故事通常能给人以启示或表达某个道理。第二,题型。中考课外文言文涉及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篇章理解、主旨把握等考查。其中,字词解释主要是实词解释,另外还有 “之”、“而”、“其”、“以”、“于”、“何”六个虚词也
2、会出现在课外文言文的考察中;句子翻译一题既有要求将文中的某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也有给 4 个选项,选择正确的义项;而篇章理解、主旨把握是主观简答题,通常提问重点在语段内容的理解上,这一题一般能从语段中找到解答的语句,有时也要求对短文中的人物进行性格特点的概括,或提问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中得出什么道理。第三,考点。虽然课外文言文的选文来自课外,但遵循的却是 “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外文言文考题主要考查的是同学们阅读文言篇章的能力,这能力从何而来?当然是从课内来。所以,实则考查的是同学们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至课外的能力。【知识梳理】【知识梳理】题型答题技
3、巧题型答题技巧文言文字词文言文字词一、划分句子节奏一、划分句子节奏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技巧一:弄通文意断句技巧一: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技巧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技巧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技巧三:借助文言虚词
4、断句技巧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技巧四:找出动词,明确句意技巧四:找出动词,明确句意古汉语中,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技巧五:借助名词(代词)断句技巧五: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我”(吾、予、余、我),“你”(尔、汝、女、公、卿、若、君、而、乃、子)
5、,“他”(之、彼、其、此)。技巧六:利用对称句式断句技巧六:利用对称句式断句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等特点。二、实词解释二、实词解释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技巧一:直接迁移法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技巧二:语境推断法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课外文言句“使者
6、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技巧三:组词推断法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 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 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技巧四:古今对照法技巧四:古今对照法即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古今不同,需要特别注意其不同之处。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在古汉语中可能是两个词。如“地方”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地”是“土地”之意,“方”是“方圆”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地方”是一个词,
7、表“处所”等。技巧五:成语印证法技巧五: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申子有怨色”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理解为“脸色”。三、虚词辨析三、虚词辨析技巧一:句意分析法技巧一: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技巧二:代入检验法技巧二:代入检验法各地中考虚词意义或用法辨析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同学们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
8、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结构助词,译作“的”;助词,不译;动词,译作“去”“往”“到”等。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如中考题 B 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技巧三:交换理解法技巧三: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此时就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某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过关练习】【过关练习】例 1:宿迁 2019 年中考题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
9、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 ,随从入蜀。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基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 ”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追谥刚侯。(选自三国志蜀书六 ,有删改)【注】假:临时的,代理的
10、。委质:归顺,归附。 葭萌:指葭萌关之战。 推锋:手持兵器冲锋。关、马:指关羽、马超。当时关羽镇守在外。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 (2 分)是 岁 先 主 为 汉 中 王 欲 用 忠 为 后 将 军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 益州既定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 )B. 素非关、马之伦也又留蚊于素帐中( 幼时记趣 )C. 遂与羽等齐位遂反溯流逆上矣( 河中石兽 )D. 明年卒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为学 )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迁征西将军”中的“迁”指“升官” , 岳阳楼记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
11、的“迁客”即升官之人B.建安二十四年”中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建安二十四年”是一种用帝王年号来纪年的方法C.金鼓振天”中“金鼓”即打仗时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 “击鼓”表示要进攻, “鸣金”表示要收兵。D.“追谥刚侯”中“谥”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谥“文忠”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5 分)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2 分)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3 分)5、文中的黄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 分)【知识梳理】【知识梳理】四、句子翻译四、句子翻译技巧一:从宏观上整体理解、把握句式特点技巧一:从
12、宏观上整体理解、把握句式特点翻译时切忌断章取义,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并要对文言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固定短语、修辞和语法,都准确把握。技巧二:从微观上把握句中每个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技巧二:从微观上把握句中每个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尤其是词类活用、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实词,都要准确把握。文言文句式、理解文言文句式、理解技巧三:技巧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做到“信信” “达达” “雅雅”文言句子翻译要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译,不漏译,不错译;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
13、有一定的文采。具体答题技巧:具体答题技巧:1.1. 紧抓关键词紧抓关键词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 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 就会失分。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为:他们自己说他们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译出大意计 1 分,“妻子”“绝境”解释各 0.5 分)2.2. 翻译特殊文言句式翻译特殊文言句式(1 1)判断句)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不用判断动词“是”。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
14、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是”作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2 2)倒装句)倒装句常见的倒装句有以下四种:主谓倒装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位置,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 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
15、简陋的呢”。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句中“花之隐逸”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介宾结构后置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能谤讥于市朝。”为介宾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将介宾结构“于市朝”后置。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一般都前置作状语。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将介词短语后置做状语,原句应是“愿陛下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3 3)省略句)省略句常见的有主语省略
16、、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省略主语。如: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省略谓语。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省略宾语。如:人不知(之)而不愠。(论语)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如: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省略介词。如: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三峡)(4 4)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初中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有:“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以为”:相当于“把当作”。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童趣
17、)“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如: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塞翁失马)“何以”:相当于“凭借什么”。如:何以战?(曹刿论战)(5 5)被动句)被动句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二是没有被动词,但意思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3.3. 牢记翻译基本方法牢记翻译基本方法“留、换、调、增、删”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留”是保留原文中的词语;“换”是替换词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观”用“景象”替换;“调”是调整语序,如“何陋之有”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增”是增补词语或句子的成分,“夫大国,难测也”翻译为“
18、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删”是删去不译的,如“陈胜者,阳城人也”中的“者也”不译。五、内容理解与概况五、内容理解与概况第一步:梳理结构,全面把握第一步:梳理结构,全面把握对文章内容有了全局性认识,才能对局部有明确的指导。梳理结构,准确筛选信息要点,进而全面把握文章的框架与主旨。对结构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题、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第二步:锁定区域,准确筛选第二步:锁定区域,准确筛选在全面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要求在原文找到对应的区域,然后在具体区域中准确筛选,从而找准有效信息。第三步:抓重点,准确翻译第三步:抓重点,准确翻译在分辨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
19、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发生分歧的地方准确翻译。第四步:综合分析,理清因果第四步:综合分析,理清因果对文意的分析必须综合全文,要结合主旨,注意是否倒置或混淆了因果关系。六、人物形象分析六、人物形象分析第一步:分析标题第一步:分析标题有些文章,标题就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第二步:通读原文第二步:通读原文对于阅读材料,要从头到尾,慢慢读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词句意思大致理解就可以了。通读要完整,如果文章有出处和注释,也要一并读完。第三步:分析原文第三步:分析原文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性格特点;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
20、真分析其性格特点;注意侧面描写,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定位主人公性格起着重要作用;结合人物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找出人物性格特点。速记口诀:速记口诀:标题开头须关注,具体事件显性格,语言动作析特点,侧面描写起烘托。补充:概括分析人物言行类题,其解题方法与分析人物形象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概括分析人物言行,是以人物的某一品行品质为切入点,围绕着这一切入点在原文中找出体现人物此品行的具体事例,最后对事例进行概括即可。答题时答题时,要看清楚题干是要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还是用自己要看清楚题干是要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的话简要概括。【过关练习】【过关练习】例 2:宿迁 201
21、8 年中考题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 “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日:“联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联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
22、(选自贞观政要卷三 ,中华书局 2016 年版,有刪改)【注】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钳口:闭口不言。可:岂,哪。福祚(zu) :福禄,福分。降年: 天赐予的年龄,寿命。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7.解释文中加粗的词。(4 分)若主纳纳忠谏()寻亦诛死 ()无为后后所嗤()以以匹夫比之()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朕 每 将 此 事 以 为 鉴 戒 常 恐 不 逮 为 人 所 笑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2 分)(2)此亦帝王深耻也。(2 分)10.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
23、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4 分)例 3:宿迁 2017 年中考题客见赵王曰: “臣闻王之使人买马也,有之乎?”王曰: “有之。 ” “何故至今不遣?”王曰: “未得相 马之工也。 ”对曰: “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 “建信君有国事,又不知相马。 ”曰: “王何不遣纪姬乎?”王曰: “纪既妇人也,不知相马。 ”对曰: “买马而善 ,何补于国?”王曰: “无补于国。 ” “买马而恶,何危于国?”王曰: “无危于国。 ”对曰: “然则买马善而若恶,皆无危补于国。然而王之买马也,必将待工。今 治天下,举错非也,国家为虚戾,而社稷不血食,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何也?”赵王未之应
24、也。客日: “郭偃之法,有所谓柔雍者,王知之乎?”王曰: “未之闻也。 ” “所谓柔雍者,便辟左右之近者,及夫人优爱孺子也。此皆能乘垩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是能得之乎内,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 故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 谨备其所憎, 而祸在于所爱。 ”(选自战国策赵策 )【注】赵王:即赵孝成王。而若:或者。虚戾:废墟,形容田舍荒芜,人民灭绝。血食:祭祀祖先的食品。便辟:素近宠爱者。贼:害,此处指日月中黑暗的部分。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何故至今不遣遣太守即遣遣人随其往B未得相相马之工也往往而死者相相藉也C买马而善善京中有善善口技者D然而王之之买马也辍耕之之垄上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限两处) (2 分)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 分)(1)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 (2 分)(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 ) (3 分)9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么。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