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教学学设设计计11 1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昼、耘”等 4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 4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描写乡村儿童的诗。学生搜集三位诗人的资料;搜集一两首跟儿童有关的其他古诗。【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板块一谈话导入,进入新课活动 1揭题解题1.四季美景皆可入诗
2、,宋朝有位诗人就写了一组田园诗,描绘了一年四季的乡村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板书诗题,读题释题。(1)指名朗读诗题,读准“兴”的读音。“兴”是多音字,在这里读四声。(2)出示注释,借助注释理解诗题。四时:一年四季。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题目意思:(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产生了许多的感想。活动 2介绍诗人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诗人信息。2.教师补充出示诗人相关资料: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他是一位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热爱劳动人民的士大夫。他忧国恤民的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
3、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 ,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选入本课的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十一首。3.齐读古诗。操作指导:导入环节要言简意赅,对诗题的理解和诗人的介绍要以学生为主体,继续培养学生通过重点词语理解诗题的能力,从而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板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活动 1初读理解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2.借助注释理解古诗。(1)同桌交流读,互相纠正对方读音。(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读准“昼”“耘”这两个字的音。学习多音字“供”,列举词语帮助学生分辨字音。“供奉”“供养”“供职”等词语中的“供”读四声;“供给”“提供
4、”“供应”等词语中的“供”读一声。朗读古诗。3.教师范读古诗,读出节奏。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24.学生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古诗,读出节奏。活动 2识写生字1.识记生字:昼、耘、桑。(1)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三个生字的。如,编字歌认识“昼” :旦字头上一把尺。(2)形近字组词。(3)交流书写注意点。昼:上下结构,注意“旦”在“尺”的下面,书写时“旦”不要过大。“尺”一撇一捺要舒展。耘:左右结构,要注意左窄右宽。桑:上下结构,上面三个“又”写得要小,捺都变成点。2.学生临写生字各一遍。操作指导:教师要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
5、,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写生字,仔细观察,牢记生字特点,掌握书写要点,把字写规范,写正确。板块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老师朗读时的语音、语调,一边听一边想,古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情景,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圈出关键字词。2.引导学生借助下面填空题感知古诗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季节的情景。(夏初)从“_”这句诗可以看出来。(也傍桑阴学种瓜)3.教师课件出示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感知古诗内容。(1)诗中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夏初。)从哪儿看出来的?(“桑阴”表示桑树的叶子已经长出了很多,说明这是夏天。)(2)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村庄儿女、童孙)他们分
6、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村庄儿女白天“耘田”,夜晚“绩麻”;“童孙”在“桑阴”下“学种瓜”。从第一、四句诗可以看出来。)操作指导:整体感知诗文大意,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出示填空问题,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入手,也可借助插图,从诗句的字面意思着眼,抓住关键字词充分感知这首诗的情趣。板块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活动 1引导理解第一、二句诗1.出示注释:昼:白天。耘田:在田间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解:理解,懂得。供:从事。傍:靠近。2.指名尝试归纳全诗大意:村里的男女白天在田间除草,晚上把麻搓成线。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像大人那样,在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7、3.诗的第一、二句写了什么?(村庄儿女辛勤繁忙的情景。)4.说一说: 村庄儿女平时除了诗中提到的劳动, 还会忙些什么?(犁田、 插秧、 施肥、 收割)5.这些村庄儿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勤劳、质朴)6.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诗,读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扬与敬重之情。活动 2小组学习第三、四句诗1.自由读诗句。2.想象画面,说说孩子们在学种瓜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3.说说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活泼、可爱、机灵、勤劳)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3操作指导:这首诗的学习教师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回忆古诗理解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为后两首诗的学习做铺垫。理解诗句意思要让学生在读
8、中感悟,再通过想象,使古诗中的画面重现,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要借助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难理解的字词,只要学生能说通就行,但要做到字字落实。板块五总结全诗,布置作业1.总结: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描写了农家夏日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还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之情。2.有感情地诵读全诗。3.课外延伸:阅读范成大田园组诗中的其他诗。操作指导: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 60 首,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推荐给学生阅读时教师要选取其中便于学生理解的篇目,不宜过多。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本诗的理解。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板
9、块一诵读古诗,导入新课1.齐背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找资料知诗人,读古诗晓节奏。读注释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3.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运用这样的方法了解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诗意,感受到乡村儿童的勤劳质朴。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稚子弄冰和村晚 。看看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儿童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操作指导: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先帮助学生回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学习过程,再引导他们总结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在学习方法的帮助下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板块二自主学习,理解古诗活动 1学习稚子弄冰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
10、准字音,读通诗句。2.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不理解的字词圈出来,查查字典,或者和同学讨论。3.读准“稚”“钲”“磬”“璃”等字的音。注意前两个字都是翘舌音,“磬”是后鼻音,“璃”在“玻璃”中读轻声。4.借助资料介绍诗人: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诗人” 。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多首。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活泼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不仅有那些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作品,还有不少抒写爱国情怀的诗篇。5.理解诗题:幼小的孩子玩冰。6.自读古诗, 思考: 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十分有趣?这首诗中的儿童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诗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出
11、示填空,帮助学生理解:这是_的小孩子。从_看出来。7.理解诗句“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1)“脱”“穿取”两个词语让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看到:一早小孩子正忙着把铜盆里的冰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过冰块把它当成钲来敲。听到:小孩子闹嚷嚷的声音。)(2)出示“钲”的图片,认识“钲”这种金属打击乐器。8.理解诗句“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读了这两句诗,你又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看到:小孩子正拿着冰敲打,就像在奏乐一样。 听到: 小孩子的笑声; 冰忽然碎掉地、 破碎, 就像玉石摔碎的声音; 小孩子的惊呼声)(2)出示“磬”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磬”是一种用玉或石制
12、作成的打击乐器。4(3)说说小孩子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一开始的高兴玩耍时的兴奋冰碎后的沮丧、失望)9.有感情地朗读古诗。10.背诵全诗。活动 2学习村晚1.交流对诗题的理解。(农村晚景)2.交流对诗人的了解。(雷震,宋朝诗人。生平不详。)3.读读诗句,画出描写景色的诗句,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4.交流理解诗句。(1)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读准“陂”的字音。陂:池岸。漪:水中的波纹。理解“浸”。图文对照,感受水面呈暗绿色,水面隐隐约约出现“山衔落日”的倒影。这就是“浸”。结合课文插图说说这两句诗描述的情景。 (池塘堤岸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 池塘里涨满了水。落日西沉,挂在半山腰,好像被山含
13、住了。)说说乡村的傍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仿佛一幅恬静疏淡的山水画。)(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想象一下:牧童还会怎么坐着?(想怎么坐就怎么坐。)信口吹:随口吹。想象一下:牧童会吹什么呢?(想吹什么就吹什么,不成曲调。)这两句诗中描写的牧童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联系诗句具体谈一谈。读诗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牧童。(调皮天真、自由自在、怡然自得、悠闲自在)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受乡村晚景的恬淡,牧童的活泼。操作指导:学习这两首诗,教师要按照课前复习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展开学习。可以一首一首分别布置任务展开学习,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古
14、诗组成临时学习小组进行学习。集体交流展示时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追问,帮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注意不要以“讲”来替代学生的“说”。要让学生大胆说话,大胆交流。教师在学生渴求处进行教学、讲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板块三重点指导,识字写字1.引导观察生字“稚、漪”,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2.指导书写“晓”,强调注意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3.学生描红临写。4.师生反馈点评。操作指导:认认真真写字是小学课堂中必须要坚持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师在课上要给予学生观察、描红、临写的时间,让学生识准字,写好字。板块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活动 1对比交流1.指名朗读三首古诗。
15、2.小组交流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写了哪几个儿童形象。3.完成活动卡内容。活动内容:复习背诵三首古诗,小组讨论,完成以下练习。朗读三首古诗, 你会读到不同的儿童形象, 摘抄诗中关键字词填一填。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儿童:稚子弄冰的儿童:村晚的儿童:5在古诗中, 描写儿童的诗句有许多。 除了课文中的诗句, 你还知道哪些诗句?,。,。,。活动 2总结拓展1.指导学生背诵三首古诗。2.集体交流、拓展其他与儿童有关的古诗词。3.布置作业:读诗句,想画面,根据诗句内容,展开想象,选择一首改写成短文。操作指导:总结环节教师要利用活动卡组织学生将三首诗中的儿童形象进行对比,感悟古诗的语言魅力,找出共同点。小
16、学阶段关于儿童的古诗词已经学过一些,可以让学生充分搜集交流,形成一次诗词交流会,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教学后记】2 2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1.认识“蚱、啃”等 10 个生字,会写“蝴、蚂”等 15 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默读课文,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4.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2.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教师1.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2.搜集萧红及其作品呼兰河传的相关资料。学生阅读呼兰河传
17、。【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板块一认识作者,导入新课活动 1了解作者和原著1.导入:同学们,有一位作家被大文豪鲁迅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你知道她是谁吗?(萧红)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萧红的资料。3.出示呼兰河传 ,学生交流,教师简单介绍。活动 2揭题质疑1.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萧红的童年生活,体会她小时候在祖父的园子里的那种快乐和自由。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63.引导学生质疑:这是个怎样的园子?萧红为什么对这个园子念念不忘?操作指导:高年级学生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的作业,开课伊始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展示,
18、帮助学生形成搜集整理资料的习惯。板块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活动 1带任务自读课文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作标记。(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1)朗读生字,相互正音。(2)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活动 2检查自读成果1.课件分组出示词语:(1)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蚯蚓蚌(2)小白菜谷穗倭瓜黄瓜樱桃(3)拔草铲地栽花(4)戴一顶大草帽拴着一条腿嗡嗡地飞着(5)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蓝悠悠毛嘟嘟2.指名分词条读,强调个别字的读音,要注意读准翘舌音和后鼻音。3.读好叠词。4.小老
19、师领读,学生齐读,读准字音。5.引导学生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课文中的生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逛、拴、啃、嘟、倭、啰、锄、樱。用熟字换偏旁法识记:“拔跋”“割瞎”。用部首归类法识记:蚌、蝴、蚂、蚱。用形近字比较法识记:“樱缨”“瓢飘”。活动 3书写生字1.学生自主观察生字,小组交流需要注意的地方。2.重点指导:(1)“铲、瓢”右边的撇穿插到了左边,要注意笔画间的避让。(2)“承”的笔顺规则要注意先中间,后两边。3.学生练写生字。4.全班交流,评价反馈。操作指导:本课生字多是形声字,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自主识字。与声旁读音差别较大的形声字“倭”“逛”,可进行重点教学。让学生比较“倭”与“委
20、”、“逛”与“狂”的读音,发现差异后再组词,如“倭瓜”“委托”“逛街”“疯狂”。通过反复朗读词语辨析读音。板块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活动 1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中干了些什么?“我”有哪些感受?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类并板书。景物:昆虫、花草、大榆树活动:栽花、拔草、铲地感受:开心、自由活动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分别找出相关段落。2.组织全班交流,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7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归纳并板书。第一部分(第 13 自然段
21、):写园子里的基本样貌。第二部分(第 414 自然段):“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第三部分(第 1519 自然段):写园子里的景物都是自由的。操作指导:理清课文层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哪些段落写了我眼中的园子?”“哪些段落写了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活动?”这两个问题默读课文,梳理出与描写景物和活动相对应的段落,降低难度,发现课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板块四走进园子,感受生机活动 1学习第 1 自然段1.教师课件出示词语:蜜蜂、蝴蝶、蜻蜓、蚂蚱。2.指名读读描写这些昆虫的语句,说说它们给你怎样的印象。3.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4.学生交流:(1)昆虫种类多,很好看。有白、黄
22、、大红的蝴蝶;有金色的蜻蜓;有绿色的蚂蚱。(2)昆虫很可爱。(3)整个园子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5.指导朗读第 1 自然段。活动 2学习第 3 自然段1.教师课件出示词语: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2.指名读读描写这几棵树的语句,说说它们给你怎样的印象。3.教师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句子一: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句子二: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4.引导学生交流明确:句子一中说樱桃树和李子树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不存
23、在。句子二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大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体现了大榆树的活力。5.有感情地朗读第 3 自然段。活动 3学习第 15 自然段1.教师课件出示词语:蚯蚓、蝙蝠。2.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是怎么描写它们的?(1)教师课件出示: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蝙蝠不敢(2)引导学生交流明确:园子里景物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3.有感情地朗读第 15 自然段。4.小结:作者的描写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的园子呈现在大家眼前,让大家浮想联翩。操作指导: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借助具体的描写想象画面的过程中,感受园子给“我”留下的鲜明记忆,并通过朗读使想象到
24、的画面更加清晰,逬而体会“我”对园子深深的喜爱之情。板块五走进园子,感受自由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其他描写园子景物的段落。(第 16 自然段)(1)朗读并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自由)(2)圈画关键语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2.引读:师: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生: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师:倭瓜愿意黄瓜愿意玉米愿意8蝴蝶随意地飞(1)说说哪个词让自己特别关注。这个词语出现了几次?(“愿意”出现 7 次)(2)看到这么自由的园子,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随心所欲。)操作指导:教师要通过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这一段落中七个“愿意”传递的“无忧无虑、随心所欲”的
25、情感。教师要与学生形成默契,达到引读的效果。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关注叠词、修辞方法等,这样可以更好地从文字中体会情感。通过一次次引读,学生体会到这座园子的特别之处,感受到作者对园子的无限留恋。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板块一复习导入,回忆课文内容1.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2.有感情地朗读第 13 自然段、第 15、16 自然段。3.导入:在祖父的园子里,童年的萧红做的哪些有趣的事让她久久不能忘怀?操作指导: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教师提出相关问题,点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要简单明了。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可以让学生自由接读或者分组朗读,为下面的情感投入做了铺垫。板块二合作交
26、流,感受快乐自由活动 1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与祖父的感情1.小组合作,阅读第 414 自然段,思考:祖父的这个园子让作者无比怀念的重要原因是什么?摘抄相关语句,完成下面的活动卡。活动内容:自主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完成练习。祖父的这个园子让作者无比怀念的重要原因是什么?摘抄相关语句。怀念的原因相关语句2.引导学生交流:通过“我”和祖父在院子里的活动,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1)教师课件出示: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鼓励学生说一说: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现了“我”对祖父的依恋。)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能否将这个句子改成“我和祖父各戴一顶草帽
27、,在园子里栽花、拔草”?出示下面的提示,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相关内容:祖父(),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2)教师课件出示: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拋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引导学生想象祖父大笑的样子, 说一说: 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祖父对“我”十分疼爱。)引导学生发现:面对这样顽皮淘气的小萧红,祖父后来是怎样做的?(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这
28、是一位什么样的祖父?(慈爱)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活动 2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童年的乐趣1.交流自己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并说说有趣在哪儿。9(1)“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说是在帮祖父种菜,其实是在瞎闹。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调皮劲儿。(2)“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说是在帮祖父铲地,其实是在帮倒忙。有感情地朗读。(3)“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而不见蚂蚱了。”说说读到
29、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故事?(小猫钓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4)“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展开想象:此时的“我”是怎么喊的?有感情地朗读。注意描写动作的词句。2.小组讨论:通过读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天真可爱、自由活泼。)活动 3仿写句子,感受作者对园子、对祖父的怀念1.教师课件出示活动卡,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仿写。活动内容:作者的文字清新可爱,请模仿着,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原文仿写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
30、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_;祖父_,_。()我_()我_()我_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_。玉米愿意长多高就_。我愿意_,愿意_。我若愿意_。2.展示交流,感受作者对这个园子的怀念。操作指导:教师要结合活动卡内容,围绕中心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让学生在朗读重点词句中充分感受作者的自由、快乐。仿写的环节活动卡可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都动脑思考,融入主人公的快乐和自由中。板块三回顾交流,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活动 1结合“阅读链接”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描写的各种景物蕴含的只是简单的喜悦吗?叙述园
31、子中的各种活动,仅仅是在表达对祖父的依恋吗?(1)组织全班交流自己的新体会。(课文中描写的各种美好的事物,也蕴含着“我”的伤感以及对祖父、对园子的怀念。)(2)鼓励学生带着新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出示呼兰河传中的文字(课后“阅读链接”)。(1)教师激情朗读。(2)教师补充资料,简介萧红及呼兰河传 。萧红一生悲苦,8 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她是在阴影中长大的。但她从祖父那里享受到了快乐的童年,享受到了爱。无论她经历怎样的逃亡和饥饿,无论她面对10怎样的不幸与苦难,祖父的爱就像一束阳光温暖着她,她在呼兰河传里深情地写下了“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了憎恶与冰冷之外,还
32、有温暖与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与爱的方面,怀着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3)小结:联系写作背景,往往能让我们对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有更准确、更丰富的体会。3.学生自主阅读“阅读链接”,全班交流体会。(1)祖父去世,“我”离开了呼兰河,至今仍然怀念着园子里的一切,怀念慈爱的祖父。(2)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园子中有作者温暖的回忆。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说的结尾说“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活动 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作者写自己的快乐与自由,为什么要写那么多小昆虫、植物的自由?2.引导学生交流明确:作者用植物、小动物的自由来突出“我”的自由。心中是幸福的,看到的就是幸福;心中是
33、自由的,看到的就是自由。作者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园子里一切景物的自由都在传达着作者的自由!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把她的情感寄托在植物身上,把她的自由寄托在小动物的身上,真是一种很重要的写法,理解了这种写法,再读课文就会有更深的体会。3.教师课件出示:“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作者仅仅是想表达天空又高又远吗?(不是)作者为什么这样写?(透过这样的景物描写,更能让我们看到作者快乐、自由的心境。)活动 3总结回顾,拓展延伸1.总结回顾:这篇课文选自呼兰河传 。著名作家茅盾这样评价这本书:“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34、让我们走进呼兰河传 ,去了解萧红吧!2.课外延伸: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外阅读呼兰河传原著。操作指导:在引导学生理解园子里各种动物自由自在地活动和各种植物自由自在地生长的时候,要进行迁移理解,这实际上是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教师还要借助“阅读链接”,引导学生很好地体会祖父对萧红的爱,体会这个园子对于萧红的精神意义,体会萧红对祖父的怀念之情,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可以开展一次班级读书活动,带领学生一起来读一读呼兰河传 ,运用这部分资料,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祖父对作者的重要性,这个园子对作者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会萧红童年时候的快乐,以及祖父给予她的快乐与爱。【教学后记】3*3*月是
35、故乡明月是故乡明【教学目标】1.认识“徘、徊”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课前准备】教师1.收集季羡林的相关资料,查找与月亮有关的诗句、美文。2.制作相关教学课件。学生111.结合预学卡预习课文。2.收集有关思乡和月亮的诗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诗词导入,渲染情境活动 1由月引入1.激趣:(教师出示海面上一轮明月的图片。)看到此情此景,同学们想到了什么?2.过渡:是啊,古往今来,月亮常常寄托着中
36、国人的思乡之情。如我们很小就会背的静夜思(学生齐背)。再如“诗圣”杜甫写的月夜忆舍弟(出示古诗):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教师配乐吟诵。(2)指两名学生吟诵。(3)全班一起吟诵。活动 2走近作者1.揭题:季羡林先生也有一份“明月情结”。(板书题目:月是故乡明)2.走近作者。(1)关于季羡林,你们都知道些什么?(2)教师相机补充:季羡林是语言学家、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精通 12 种语言的翻译家,曾任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等。他在多个领域,创获良多,
37、是享誉国际的东方学大师。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 朗润集等。3.导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季羡林先生的这篇月是故乡明 。操作指导:古诗词中,月代表了故乡,教师用相关的诗词引入新课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相关诗句,丰富积淀的同时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汇报季羡林的资料后,教师要强调整理汇报资料的方法,不要把所有的资料都汇报。板块二通读课文,识字学词活动 1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2.读到生字、新词或优美的语句,及时用笔圈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作好批注。3.运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语,小组内相互交流。活动
38、 2交流检查必会字词1.教师课件出示词语,检查生字读音。徘徊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晶莹澄澈风光旖旎瑞士莱芒湖无边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燕园点缀(1)学生开火车朗读词语。(2)依次在加点字的头上出现其读音:pihuimioumnchnchynruliynqnynzhu(3)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4)强调“旖、旎”都是三声;“徘、徊”都是二声;“缀”是翘舌音;“峨”读,是零声母音节。(5)单击“燕园”跳出,强调多音字“燕”的读音。12“燕京、姓燕”中的“燕”读一声,表示地名和姓。“燕子、燕尾”中的“燕”读四声,表示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捕食昆虫。2.教师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
39、理解词义。烟波浩渺晶莹澄澈风光旖旎无边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1)开火车读词语。(2)选择喜欢的词语读一读,然后说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3)出示相应画面,引导学生连一连。3.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巩固字词。(1)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 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 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2)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3)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4.教师课件出示词语,积累四字词语。不可胜数顶天立地恍然大悟无法想象乐此不疲清光四溢相映成趣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年事已高茂林修竹绿水环流一碧数
40、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良辰美景(1)开火车读词语。(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3)同桌比赛积累词语。操作指导:本课不少生字笔画多、字形复杂,可将识字和积累词语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语境中记忆字形、理解字义。比如,在“烟波浩渺”“篝火”等词语中,让学生识记“渺”等生字的字形,理解字义并读准字音。在学生自学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板块三细读品析,体会情感活动 1感悟文题与主题的关系1.导问:“月”是作者表达感情的媒介,作者的这种感情,在课文中的哪一段表达得比较明显直接?2.学生汇报后出示句子: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3.学生开火车读句子。4.引导学
41、生思考:从课文题目中读懂了什么?5.小结: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这种命题的方式。活动 2自读课文,完成活动卡1.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月”为线索,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抒发了哪些感受。2.学生自己想一想,写写批注。3.教师出示课堂活动卡:活动卡一:童年趣事时间事件心情活动卡二:13作者经历地点经典词句作者感受4.学生自主完成活动卡,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活动 3借助活动卡,了解作者的童年趣事1.交流汇报,完成活动卡一第一部分内容。童年趣事时间黄昏后事件数星星点篝火捉知了心情乐此不疲盼望2.相机出示句子,
42、指导朗读: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3.学生继续汇报,完成活动卡一剩余内容。童年趣事时间黄昏后更晚的时候事件数星星点篝火捉知了看明月梦明月心情乐此不疲盼望4.引读:如果你是文中的“我” ,此刻会是何种心情呢?虽然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几个大苇坑,却在月光中摇曳着作者童年的梦。因为(生: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活动 4借助活动卡,了解作者的经历1.交流汇报,完成活动卡二第一部分内容
43、:作者经历地点经典词句作者感受故乡孤零零孤单恍然大悟无法想象(1)相机引导学生思考: 在与济南的对比中, 作者的无法想象是遗憾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2)学生汇报后,出示句子: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3)小结:对比中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一往情深。2.学生继续汇报,完成活动卡二第二部分内容。作者经历地点经典词句作者感受故乡孤零零孤单恍然大悟无法想象北京、济南、将近三十个国家风光旖旎无边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美妙绝伦永远忘不掉(1)相机出示各国望月的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激发情感:在作者的眼中,异国他乡的月亮美吗?(2)出示故乡的月亮,激发情感:异国他乡的月亮虽美,但是对比之下呢?出示句子
44、: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14(3)小结:是啊,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现出来。3.学生继续汇报,完成活动卡二剩余内容。作者经历地点经典词句作者感受故乡孤零零孤单恍然大悟无法想象北京、济南、将近三十个国家风光旖旎无边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美妙绝伦永远忘不掉朗润园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荷香远溢宿鸟幽鸣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再读句子,你能读出什么?出示句子: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2)学生
45、读句子谈感受。4.引读: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再到燕园胜地,要说月亮,各处的月亮都比故乡那苇坑上的小月亮美得多, 但是在作者眼里, 哪一处的月亮都不及故乡的月亮美,故乡的月亮越美,越能勾起作者的乡思乡愁。所以(生)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5.小结:文章虽然写了很多看似无关的事物,但都是紧紧围绕月亮展开的。这就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操作指导: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读后填再议的方法,让学生围绕活动卡的内容展开交流、感悟,然后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从读中想象,最后结合问题指导朗读和表达感受。“童年趣事”部分,可引导学生围绕“作者回忆这些往事时,内心可能产生了哪
46、些感受”这一问题自主阅读体会,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作者,在回忆如此快乐、美好的童年生活时,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成年经历”部分,可引导学生围绕“每次经历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感受?”“作者为什么写这些经历?”等问题自主阅读,感受作者通过对比表达出的对家乡月亮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再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板块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1.从古到今,思乡就是一个不变的话题。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古诗?和大家分享一下吧!2.组内分享阅读。3.集体分享经典句子。操作指导:课堂延伸的内容,教师要提前做好任务布置和具体引导,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多种形式展示思乡的古诗词,可以制作手抄报、布置
47、班级宣传栏、开展小型的诗词朗诵会等。【教学后记】4*4*梅花魂梅花魂【教学目标】1.认识“葬、腮”等 12 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感情。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岀自己对课文题目“梅花魂”的理解。【教学重点】151.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感情。2.说岀自己对课文题目“梅花魂”的理解。【课前准备】教师1.收集有关爱国、思乡的诗词,准备歌曲我的中国心的视频。2.制作相关教学课件。学生1.结合学生活动卡预习课文。2.收集有关梅花、爱国、思乡的诗词。【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揭题释题活动 1激趣
48、导入1.激趣:(出示梅花图片或视频资料)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文很多,请大家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梅花的诗词。2.学生背诵梅花的诗词。3.简单说说对梅花的印象:梅花具有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活动 2揭题释题1.揭题:一位老华侨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文章梅花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梅花魂”。提问:我们常听说“民族魂”,这里又出现了“梅花魂”,这个“魂”字你是怎么理解的?预设:“民族魂”是指民族精神。“魂”有精神的意思。“梅花魂”就是指梅花的精神、品格。3.过渡:梅花的精神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
49、去寻找答案吧。操作指导:教师可以将关于梅花的古诗词搜集整理,在学生交流后引导他们从诗词中体会梅花的精神。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外祖父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板块二检查预习,巩固字词活动 1检查生字读音1.出示词语:葬身异国腮边虬枝玷污郑重秉性凉飕飕码头撩乱手绢华侨眷恋2.学生开火车读词语,相机出示加点字的读音。3.出示生字,小组内检查正音。葬腮虬玷郑秉飕码撩绢侨眷活动 2理解词语意思1.出示词语:颇负盛名训斥玷污郑重秉性眷恋2.学生朗读词语。3.引导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颇负盛名:颇,很。名气很大。训斥:训诫和斥责。玷污:弄脏;使有污点。多用于比喻。郑重:严肃认
50、真。秉性:性格。16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深切地留恋。4.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说句话。操作指导: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再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点拨、纠正,为学文扫清障碍。板块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活动 1自学完成活动卡1.默读课文并完成学生活动卡,在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写批注,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活动内容默读课文,想一想:1.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试着用小标题概括。2.课文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事情关键词句感受表达的情感2.全班交流,相机引导: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试着用小标题概括。3.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相机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