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2022 年春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年春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第二单元船的研究船的研究2.2.2.2.用浮的材料造船用浮的材料造船背景和教学目标背景和教学目标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对船的载重量、船体材料、构造、动力系统的演化有了初步了解, 并在制作和测试独木舟的探索活动中发现了独木舟存在载重量小和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在设计、制作、测量与完善竹筏(木排)模型以获得更大载重量和更好稳定性的活动中,感受浮力,认识到相应结构对船功能的影响。用技术与工程的学习方式设计与制作竹筏(木排),动手动脑解决独木舟载重量小和稳定性差的过程,学生在获得丰富的动手实践的机会时
2、,还将体验先人依据社会需求改造船只的历程。在完成设计制作竹筏(木排)模型后,教科书再次引导学生对比竹筏(木排)与独木舟,在发现载重量和稳定性进步的同时,引出竹筏(木排)不能确保乘船者或者货物保持干燥,载重量依然不够大等不足。最后,通过竹筏(木排)与摇橹木船、宝船的对比,给学生指出新的研究方向造一艘防水小船。本课根据船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设计改造竹筏(木排)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船的认知,发展动手能力和激发研究兴趣,积累用技术与工程解决问题的方法经验。科学概念目标:1.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2.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科学探究目标:1.经历设计与制作
3、竹筏(木排)模型的过程;2.根据设计目标,对制作的竹筏(木排)的性能进行测评,并不断改进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3.通过探究认识到船的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有关。科学态度目标:能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竹筏(木排)的任务,培养创新精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船的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发现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教学难点:竹筏的制作和测试。课前准备:PPT 课件、竹竿 5 根,桐木条 4 根、水槽、橡皮筋、钩码一盒。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教师 PPT 出示独木舟图片, 提问: 上节课我们
4、一起探索了独木舟的载重情况。 在活动中,你发现独木舟有什么缺点吗?学生分组讨论独木舟的缺点,并归纳出来。教师归纳:古人发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最早的独木舟就是人们利用可以漂浮的树干造出来的。独木舟确实有很多缺点,如果让我们改进独木舟,克服独木舟的缺点,你打算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预设:加大船体,增加底面积等。请同学们思考:除了用木头,还可以用哪些材料造船?板书:2.2.用浮的材料造船(引出课题)二、探索1.克服独木舟的缺点设计并制作竹筏出示几根竹竿,提出任务:今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制作一个竹筏。出示竹筏图片,明确设计要求:(1)画出设计图;(2)能稳定地浮在水面;(3)牢固、不散架。2.学生分组合
5、作制作竹筏。3.小组合作完成竹筏的设计方案,汇报交流,说明设计理由和使用的材料等。4.测试竹筏的载重量用钩码测试它们的载重量,观察能装载几个钩码。教师提示:(1)轻轻放,放均匀;总共做三次,取最大值;(2)注意不能让水浸湿钩码。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我的竹筏最多能放置几个钩码。5.学生分组讨论:与独木舟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哪些不同。学生与老师共同交流,学生填写活动手册“比较独木舟和竹筏”记录表。三、研讨1.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了哪些进步?2.竹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你打算怎样改进?3.观看下面的木船,你有什么发现?四、拓展继续改进自己的竹筏或木排。改进建议:可以加装风扇,使竹筏依靠风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