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46 页 21 古 诗 三 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 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 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自豪及热爱和 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2.养成主动诵读课外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大体把握古诗内容,想象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在赏析中了
2、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习古诗 的兴趣,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出塞 。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一、知诗人, ,解诗题。解诗题。 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 。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会思 念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 1.知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 。说到唐诗,你们会 第 2 页 共 46 页 想到哪些唐代诗人?你对这些诗人了解多少?我们今天学习 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2.读诗题
3、出塞 。 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 (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3.你想到边塞看看吗? 欣赏图片。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出示课件 1边塞图 片)(教师板书:古诗三首) 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 2王昌龄照片、生平简介) 设计意图: 初步感受诗文内容,扫除学习诗文中的障碍。 二、初读诗文二、初读诗文,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 3,会认字:塞、秦、征、将。 2.学习会写字。 出示课件 4:塞、秦、征。 出示课件 5,指导书写:塞的中间第三横长;秦上大下 小;征左窄右宽。 三、再读诗文三、再读诗文, ,探究
4、诗意。探究诗意。 1.师: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 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 (2)大家跟读,学习秦字。 (3)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 设计意图: 有序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诗中,逐层深 入地积累知识。 2.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 读。 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生听课件范读)(出示课件 6) (指名读,齐读,师范读。) 师:读得字正腔圆是学诗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 读出诗的感情,这就是要理解诗的意思。我们来说说学习古 第 3 页 共 46 页 诗有什么好的方法。 3.出示课件 7:自
5、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 的方法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句。 师:在这两句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以提出来。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 解的词放入诗中,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并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 5.反馈交流: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 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倘若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 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出示课件 8) 6.指导第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互文 。像这样前文含有后 文中省略的词的修辞手法叫互文,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 辞手
6、法。(教师板书:互文 秦汉) 设计意图: 学习写法,积累经验。 7.同桌互说诗意,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 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8.指导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 画好的朗读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生有节奏地朗读古 诗) 四、悟诗情。四、悟诗情。 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理解了古诗的意思,现在我们来体会诗中的情感。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展示,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一)感悟画面之悲 1.师范读诗句。 你眼前出现一幅什么画面? (板书:明月 关 人未还)这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2.指导读出感觉。 小结:
7、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和边关。 第 4 页 共 46 页 明月 边关已经成了戍守边关将士们生活的两个典型 的景物。 (二)感悟人心之悲 1.从征人角度感悟。 人指什么人?(板书:同情征人)(唐代镇守边塞的士兵统 称征人) (1)想一想: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 一轮明月,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们,会 想什么呢? (家 亲人) (2)补诗句:(出示课件 9李益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 征人尽望乡) 师: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芦笛声,引得征人直往家乡的方向 望。他们望到了什么? (望到的依然是明月和边关)他们是什么心情?体会失望、悲 伤。 读出语气。
8、(3)激情引读:回家是千百万征人萦绕在心头上的梦啊!却只 能化为一句(引读) 出示课件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从亲人的角度感悟。 (1)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 家人在做什么呢? (2)出示课件 11,想象说话:白发苍苍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 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 。勤劳善良的妻子,干 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 。孤苦 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 。 指名反馈。 (3)师:多么动情的呼唤,多么强烈的期盼,但他们等来的盼 来的却依然是人未还 。(引读)此时月圆人却不圆,他们会 是什么样的心
9、情?(悲伤)(板书:悲壮) (4)指导读出感情。 (三)感悟历史之悲 1.师:这样的思念,这样的等待,是不是一年、两年呢?从哪里 看出来的? 第 5 页 共 46 页 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翻开历史的长卷, 朝代变迁:我们发现从秦代到唐代中间隔着秦汉三国 晋南北朝隋唐。这是悠悠千年的历史啊。(出示课件 12) 师:秦至汉至唐,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多少征人尽望乡啊,依 然是(引读) 出示课件 1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悠悠 千年,月圆家不能圆,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依然是 (引读) 体会诗人情感: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 来的痛苦。 写下这两句诗
10、,诗人王昌龄流下了眼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 反馈并读出语气。 师: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 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让我们带着这种 感受齐读这两句诗。 2.征人们为什么不回家?(出示课件 14)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另外还有许多边塞诗,也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 难。 据资治通鉴唐记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 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 天宝以 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唐王昌龄塞下曲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 体会但使龙
11、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设计意图: 了解历史,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看到征人悲惨的生活,看到这千百万妻离子散的家庭, 你们想对这无休止的战争说些什么?所以诗人这样写道:但 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为什么要写西汉飞将李广呢? (出示课件 15:李广能骑善射,力大无比。)不教是什么意 第 6 页 共 46 页 思? (2)读出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从这两句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希望?(板书:渴求良将, 渴望和平。) 4.激情引读。 (1)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殷切的希望,我们来表达下诗人 的希望好吗?(引读) (2)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
12、达了谁的希 望?是啊,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也是千百 年来征人们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引读) 5.体会悲壮的感情。 (出示课件 16)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 还。 体会战士们的豪情壮志。齐声朗读。 五、布置作业。 将你今天在课堂上的收获加上你的想象,把出塞这 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个故事。 六、总结。 1.人未还虽说是悲痛的,但也见证了战士们保家为国的 壮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首诗。你从诗中感受到 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板书:忧国忧民) 2.写法: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 。整首诗气势雄壮,既 写了征人的哀叹,又写出了诗人渴求良将的愿望和报效国家 的志向。
13、真不愧为七绝诗的压卷之作。 设计意图: 总结学法,积累学习古诗的经验。 师:同学们,古时战事不断,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世界上的 战争从未停止。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这样一首 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诗篇。让我们带着体会齐读这首 诗。 【板书设计】 21 古 诗 三 首 出 塞 秦汉(互文的修辞手法) 第 7 页 共 46 页 明月、关、人未还(悲壮) 同情征人,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 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夏日绝句 。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师
14、: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 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两首诗。 理解课题。 (出示课件 17:沙漠图片)西域沙漠,人烟稀少,这就是唐朝的 边塞重镇凉州,当地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曲调,别 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它填写新词 咏唱。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翰写的 凉州词 。 (教 师板书:凉州词) 设计意图: 根据学古诗的几个步骤学习古诗,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 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 (出示课件 18)注意:葡萄的读音。 2.学习生字。 (出示课件 19)词、催、醉
15、。 指导书写:词、催、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催是左窄 右宽;醉左右结构匀称。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朗读节奏。 4.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感,借助注释说说你读懂 了什么。 5.小组交流。 第 8 页 共 46 页 设计意图: 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 三、学习古诗凉州词 。 师:刚才大家通过读诗初步了解了古诗的内容,你们刚才说 到那场盛宴摆满了葡萄美酒啊,让我们读读这一句。(出示诗 句第一行)(出示课件 20) 1.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醉人的葡萄酒、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满了香甜 的美酒。 师:同学们,这就是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域胡人用 白玉精制而成,因光明
16、夜照得名;凉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 鲁番,那里是盛产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出示课件 21) 很多同学发出了惊叹声,谁来读出这样惊喜的感觉? 这样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让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场景? 你想到些什么? 碰杯声、欢笑声,劝酒声,多么欢快的气氛啊。这情景使人异 常兴奋读: 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满了香甜的葡萄酒,酒 席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很多将士在举杯欢庆,真是豪华的 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啊!谁能把这样盛大的场面读出来。 指名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深刻地理解诗意。 2.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急促 的琵琶声。) 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
17、什么? (1)(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战士们赶快奔赴战场。) (2)这急促的琵琶声还在催促什么?还有不同的感受吗?西域 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琶以助兴。 是不是应该从催里读出: (1)快尽兴畅饮;(2)快奔赴战场;(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 场。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边读边想,从这个催 字中读出了不 第 9 页 共 46 页 同的情怀。 3.小结:这场酒宴真是非常隆重,有欢快的琵琶声,有醉人的 美酒,酒宴上人声鼎沸、酒杯交错,谁来读出这样盛大的场 面。指名读、分组读。 4.激越的琵琶声,让我们在场所有的将士兴致飞扬:诸位老 兄,我有点醉了,想告辞了,你们想对我说什么?这样难得的 盛宴就应该一
18、醉方休。 展开想象:怕什么,醉就醉吧,醉卧沙场,不也是人生一大快 事吗?(板书:醉) 指名读,从醉卧沙场中我听出了你们那份潇洒从容,小组 读,醉了躺在沙场上为什么不要笑我呢?因为从古至今没有 几个人能从战场上活着回来。 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5.是啊,你抓住几人回读出了将士的心声,大家再好好读 一读这一句,想一想你从几人回中读出了什么?小组讨论 汇报。 师:自古以来边关烽火难息,多少将士血洒疆场!多少母亲失 去了自己的儿子,多悲凉啊!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让我想到 王昌龄出塞中的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 还,多少将士就这样去戍边再也没回来啊!我听出了母
19、亲们 的心声。 师:伤人一万,自损八千,战争是多么残酷啊。古来征 战几人回运用反问的句式说出将士们的心声,也是在质问 这场战争的残酷。小组读。 师: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 儿奔赴戍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为国戍边死得其所,是 无比悲壮的。 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从古至今戍边 的战士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拼死沙场、寸土不让,他们的死 是悲壮的,更是豪迈的。(板书:悲壮 豪迈) 正是因为将士们有这样豪迈的气度,才有醉卧沙场的潇 洒从容。全班读。 第 10 页 共 46 页 小结:好一个几人回,同学们今天很会学习,通过反复品 读,读出了几种不同的感受。 6.
20、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凉州词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 盛大的场面,让我们闻到了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将士们一醉 方休、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全诗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 比,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让我们带着这 样的情感把整首诗试着读一读。 师:从你们这悲壮豪迈的声音中,我们听到了战士们的心声: 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7.指导背诵。 师:下面让我们将这种豪情融化在记忆中,融化在血液里,把 这首诗试着背一背。 学生试背,指名背,小组背,全班齐背。 四、学习古诗夏日绝句 。 (一)(出示课件 21)全诗内容 1.用多媒体出示,指导朗读。 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
21、老百姓生活在水 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 原,公元 1127 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 了她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 地大声范读) 同学们能听出老师是用怎样的感情读的这首诗吗? (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2.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 么? (出示课件 22)(入情入境,将学生带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中, 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3.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 学生讨论,汇报: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 第 11
22、页 共 46 页 英雄。 (板书:生 人杰 死 鬼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学生讨论,汇报: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 江东。 (板书:有骨气 有气节) 4.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 项羽的故事。) 出示课件 23: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 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 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 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 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可项羽觉得自己无颜 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
23、 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 31 岁。 设计意图: 积累诗句,更利于阅读古诗。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 做鬼中英雄,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在做什么? 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 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 两句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 时中原人民的现状,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 作汴州反映的就是当时统治者的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 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5.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
24、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 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 第 12 页 共 46 页 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设计意图: 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境交融,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 诗意,更能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他 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6.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 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应当怎样做人了吗? 师:做人应像李清照那样,做一
25、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 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 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 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 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7.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出示课件 24,琵琶曲)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大声朗读,让这首 诗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板书设计】 凉州词 醉 悲壮豪迈 夏日绝句 生作人杰有骨气 死为鬼雄有
26、气节 _ 第 13 页 共 46 页 _ _ _ _ _ _ _ _ _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的志向的原因。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 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过程与方法: 初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知道文 章写了哪几件事。深入阅读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少年周恩 来的远大志向,并联系全文深入思考周恩来立下这个志向的 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激 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7、第 14 页 共 46 页 【教学重点】 借助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下远大志向的原 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师:请看这个志字,上士下心 。在我们中华民族 的传统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或是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才 能称为士 。而志就是士经过用心思考立下 的志向。 说说你立下的志向吧。(生:我要当医生;我要当航天员) 师: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
28、事。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从志向谈起,轻松入课,且与结尾前后呼应。 志的文 化溯源,让开课不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初步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习生字。(出示课件 1) 同桌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出示课件 2,检查崛、范、魏、晰、效、淮、惑、斥的读 音。 字音难点:淮,读(hui),不要读成(zhn); 斥 为翘舌音, 注意读准确。 出示课件 3,读写肃、晰、振、胸、怀、赞、效、疑、惑、 第 15 页 共 46 页 凡、顾、训、斥 。 字形难点:怀的偏旁是竖心旁;晰 训的左半部窄
29、, 右半部宽;赞上下大小一样。 师:要想读懂文章,扫清障碍是必须的。课文中的生字词你们 要能认识,正确地读出来。 (出示课件 4)请大家读读课件中的词,看谁的反应快,读得正 确。 严肃 清晰 抱负 胸怀 赞叹 疑惑 表情 忘怀 果真 非凡 左顾右盼 指望 训斥 体会 分量 响亮 生读词。 师: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四个字的成语,请大家多读几遍,先记 住它们,积累起来,在平时的写作中争取用上。 出示课件 5:四字词语。(生读) 师:还有些词语,也很值得我们积累,再读读清晰而坚定 。 (出示课件 6)清晰而坚定 请你们联系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板书
30、:为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真好。还有一些词,由于特定的时代,理解起来有困难,需 要我们查找一些资料。例如租界,谁知道? (不知道) 师:请看这幅图(出示课件 7) 这就是清朝末年我们受到列强欺辱的时局图。当时的美 国、英国、日本、沙皇俄国等,国力强过中国,于是就抢占我 们的领土,说是租用,实际上是霸占,这就形成了列强割据, 租界林立的 时局图 。 而在租界内就是灯红酒绿,莺歌燕舞, 在租界外则是民不聊生,苦难悲情。 师:有一些词,光看字面意思还不行,联系课文才能理解得更 透彻。比如欺凌,谁来说说这个词的意思?(欺负,欺压, 侮辱) 师:课文中中国人受到怎样的欺凌?谁能读一段课文,帮助大 家
31、具体地理解这个词。生读。 师:大家一边读,一边感受当时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受 到怎样的欺凌。 第 16 页 共 46 页 生自由读片段。 三、初读,把握大意。 师:这是一个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大故事中又有三个小 故事。现在请大家来比赛,看谁读书最快,把三个小故事找出 来。 生:快速浏览。 (出示课件 8)(我发现第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到东北,伯父和他 说不要轻易到租界去玩) (还有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和同学相约闯租界) (第三个故事是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说得很好。还可以简洁一些。老师也尝试着概括了三个 故事的小标题。大家看一看,比一比,和你们概括的有什么不 同。 出示课件 9:耳闻
32、中华不振; 目睹中华不振; 立志振兴中华 。 (小标题中都有中华两个字) 师:对啊,振兴中华就是本文的关键点。所以,概括的时 候要抓关键字。 师:是的,这就叫作概括。就要简简单单。 (好像字数都一样。) 师:尽量把它们概括成一样的,记住两个关键:一是简洁,抓 重点;二是认识结构。 设计意图: 教给学生读书概括大意的方法: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 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这三个小故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呢?先写什么,再写什 么,最后写什么呢? 出示课件 10:先写耳闻中华不振;再写目睹中华不振; 最后写立志振兴中华 。 师:很好,看,原来这三个故事是这样排列的啊。 设计意图: 从寻找三个小故
33、事,到归纳小故事大意,再到串联全文 大意,呈现串联式结构图,变换方式,提高要求,变着法儿让 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大意。此板块,既是对课文大意的把握, 第 17 页 共 46 页 又指向于谋篇布局的剖析,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训练,巧妙 融合。 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听了周恩来的回答后,你们想一想:你们是为 什么而读书的呢? 还有许多像周恩来一样的伟人,他们也是为了祖国的崛起而 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崛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想到了 谁?(出示课件 11) 2.师小结:中华不振深深刺痛了周恩来的心,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这个清晰而坚定的声音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希望, 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周
34、恩来的资料,多多了解这位伟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 理想。 【教学过程】 一、直入新课。 师: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先读通 顺,再读出疑问) 师:对,有疑问了,先作好标注,然后尝试解决疑问。请问,解 决这些疑问,我们可以怎么办?(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师:还可以询问,查资料,弄明白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文章, 就读出滋味来了。还有些实在不理解的地方,课后再去寻找 资料。 设计意图: 复习学习方法,学习第二、三个故事,这里简单引入、提 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5、 二、自读,学习课文。 1.充分自读。 师:接下来我们先尝试自读课文,学习第二个故事和第三个 故事。读书要讲方法,请看两个小要求。 出示课件 12: (1)读得通顺;(2)读出疑问,并在这些有疑问的地方,画上 第 18 页 共 46 页 ? 。 2.尝试质疑,解疑。 (1)出示课件 13:为什么伯父会说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 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师:找出下文中写到的麻烦是指什么。 (2)出示课件 14: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 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 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 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36、 师:撑腰与训斥,形成对比。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生 1:撑腰就是做主的意思。生 2:主持公道。 生 3:就好像当法官。 生:训斥就是骂人,很凶地骂。 设计意图: 少讲多读,以读代讲,读中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 人物的特点。 (3)师:对比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 1:原本中国巡警应该为中国人撑腰,因为是外国人轧死了 中国人,可是巡警不但不为她撑腰,还训斥他。非常不讲道 理! 生 2: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太弱,被欺负,所以巡警也不为中国 人撑腰。 师:说得好,都是因为中华不振。请大家再看看,还有这样的 地方吗? 出示课件 15: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 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
37、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原本大家要帮忙,但是又不敢帮忙,只能劝。大家也很无奈, 因为中华不振) 师:是啊。抓住握紧拳头和劝慰这对矛盾的词来读, 你可以读出当时中国人的心情,你可以体会到中华不振,国 民怒不敢言的无奈。来吧,让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读一读,一 边读,一边体会。(板书:妇人饱受欺凌 巡警丧失尊严) 设计意图: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 第 19 页 共 46 页 想法,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 (4)师:这个故事的结尾说: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 中 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你体会到了吗? 出示课件 16: (中华不振就是我们总是被帝国主义列强欺负) (
38、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受到委屈却没人撑腰)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不敢帮助中国人)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里,生活很困难,而外国 人却过得很好,还欺负中国人) 师:体会得真好。(板书: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会立下为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 力和语言综合能力。 四、课堂小测试。 1.出示课件 17: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像周恩来、毛泽东、钱 学森等这样一大批伟人、名人,他们从小立志读书,才成就了 他们的远大理想,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在今天的社 会中,面对新的国际竞争,新的世界形式,我们虽然取得了巨 大的成就,但离发达国家
39、还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应该立下怎 样的志向呢? (为祖国的科技发达而读书) 师:你呢? (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而读书) (为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而读书。 师:还有吗,你呢?) (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而读书) 2.同学们都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之志,那就请大家谨记(出示 课件 18): 将自己的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志,真正做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祖国的强大而读书) (为了自己美好的未来而读书) (为了考试有个好成绩而读书) 3.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不管是你远大的理想还是近期的 第 20 页 共 46 页 目标,老师都希望你能实现。 五、课堂小结。 今天咱们学习了周恩来少年励志的故事,这是一个很激
40、 励人的故事,同学们有没有收获?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请同 学们课下收集一下关于周总理的资料。 【板书设计】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巡警丧失尊严 _ _ _ _ _ _ _ _ 23 * 梅兰芳蓄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读写本课的字词,掌握本课的多音字;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 21 页 共 46 页 2.默读课文,说说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他在这个 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3.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激发对梅 兰芳尊敬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倡导自主、探究的 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
41、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梅兰芳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和思想感情。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的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 词语概括出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戏曲,(出示音频 第 22 页 共 46 页 课件 1)大家先来听一听,然后告诉老师,你想说什么?这是京 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全世界人民都非常
42、喜欢。(师板书课 题) 设计意图: 欣赏作品,轻松导入本课,让开课不俗,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师:同学们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千万别忘了自己的好 习惯,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认 为难懂的生字词,有一句话叫不动笔墨不读书 好记性不 如烂笔头,一定要做好批注。 2.同学们的习惯很好,批注得很详细。同桌之间交流生字,对 于生僻的字词两人合作查字典解决;实在有困难的字词可请 教老师。同学们交流得很热烈,可见你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很 强。刚才有同学把自己的疑问留给了我,这样,先看一下老师 给大家带来的生字、词语,看有没有大家想知道的。 3.
43、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把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用课件 展示出来,和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把同 学们的疑问强调一下,并提醒该学生注意。然后通过读一读、 记一记、抄一抄的方式对生字词进行巩固。 4.出示课件 2:再读全文,要求学生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也可同桌对读,相互检查,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第 23 页 共 46 页 5.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出示课件 3:蓄、迫、租、纠、缠、邀、扰、拒、签、订、 宁、要、妄的读音。 多音字:宁在本课读 nn(宁可)(宁愿),另一个读音是 nn(宁静)(安宁); 要在本课读 yo(要求)(要挟),另一个读音是 yo(次 要)(只要);易错音:迫
44、读(p),避免读成(pi),注意读 准确。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目标:(出示课件 4)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民 族气节。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 感情。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预习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接 下来的目标。 2.师:梅兰芳明白日本人一次又一次邀请他登台的目的, 更明白拒绝日本人在当时就等于放弃自己挚爱的京剧艺术。 茫茫青史著名画家丰子恺对梅兰芳的这个评价是恰 如其分的,接下来的几件事情就是最好的证明。 (板书:避港拒演 蓄须明志 自伤身体) 第 24 页 共 46 页 3.出示课件 5,自学提示
4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后面的三件 事,画出能表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语句或令你感受最深的语 句,作出批注。 4.学生交流。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1) 课文写了梅兰芳的哪几件事? 提示: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注意每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 点和梅兰芳的表现,用笔画出来;然后展示,最好用文中的词 语总结,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梅兰芳先生辗转的地点来分析总 结。 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同学们的思路一定要清晰,一定要把 握住梅兰芳先生为了躲避日本人的骚扰而辗转的几个地点 来说。哪位同学先来总结一下? 师:尽量用课文中的词语。(生总结)你总结得很全面。谁能 概括一下?语言再简洁一些。 师小结: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陷,日本人想利 用梅兰芳先生的影响来美化侵略者的丑恶行径,就邀请 梅兰芳先生为他们演出,但都被梅兰芳先生想尽一切办法拒 绝了。 5.(出示课件 6)课文一共叙述了五件事,它们分别是:拒绝登 台;香港拒演;卖房度日;蓄须明志;自伤身体。 师:这五件事叙述得有详有略,你们认为其中哪件事写得特 别详细?具体地描述了哪些内容?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第 25 页 共 46 页 出示课件 7,设置问题: 这件事情的叙述用了多少个自然段? 作者在叙述这件事时抓住了梅兰芳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语言、行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