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中医学资料:中医资料总结.docx

上传人(卖家):罗嗣辉 文档编号:2088983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中医学资料:中医资料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基础中医学资料:中医资料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基础中医学资料:中医资料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基础中医学资料:中医资料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基础中医学资料:中医资料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阴阳1、阴阳阴阳: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既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2、阴阳的特性:、阴阳的特性:相关性:不相关则不分阴阳普遍性:一切相关事物或现象可分阴阳相对性: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可分性: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3、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对立制约:任何事物存在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相互依存, 任何一方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存在;阴阳消长平衡:处于“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的运动变化之中;并保持相对的平衡;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4、阴阳偏胜阴

2、阳偏胜:即阴胜和阳胜,是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阳偏衰:阴阳偏衰:阴阳偏衰即阴虚和阳虚,是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阳虚生外寒, 阴虚生内热”阴阳互损:阴阳转化:5、阳病治阴阳病治阴: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即“阴虚内热” ,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阴病治阳: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即“阳虚外寒” ,治宜补阳以制阴,此为阴病治阳。损其 有余损其 有余 :阴或阳一方偏 胜但未损及对方,此为实证,应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补 其 不 足补 其 不 足 : 阴 或 阳 一

3、方 偏 衰 或 阴 阳 俱 损 时 , 此 为虚证,应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 。五行:1、“五行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2、木: “木曰曲直” ;形容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火: “火曰炎上” ;指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的特征;土: “土爰稼樯” ;延伸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金: “金曰从革” ;引申为肃杀、潜降、收敛之意;水: “水曰润下” ;指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3、五行相生五行相生:相生: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五行相克:五行相克:相

4、克: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五行制化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制,是制约、克制;化,是生化、变化。相乘: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相乘的次序同相克: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相乘原因: 其一是五行中某一行 (被克方) 本身虚衰/不足,如土虚木乘; 其二是五行中某一行(克方) 过度亢盛/太过,如木旺乘土。相侮:相侮: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又称反克。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反: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相侮原因:其一是五行中某一行(被克方)本身过强(太过) ,使克它的一行相对为弱,反而被强者所克制

5、,如木亢侮金。其二是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克方)过度虚弱(不及) ,被克方相对过强,强者克制弱者,如金虚木侮。4、相生关系的传变:是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生次序的传变。主要为“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种类型。母病及子母病及子 (顺传顺传) : 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 如肾病及肝。子病犯母子病犯母(逆传逆传) :又称子盗母气,指病变由子脏波及到母脏,如心病及肝。虚则补其母,虚则补其母,如滋水涵木法,指通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实则泻其子,实则泻其子,如肝旺泻心法,指用清心火以治疗肝火旺的方法。抑强:抑强:抑制功能过亢之脏;扶弱:扶弱:扶助功能虚弱之脏 如抑木扶土法,指通过抑制肝木和健脾胃的方法

6、,治疗肝气犯胃。藏象学说藏象学说1、 藏象学说藏象学说, 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 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2、脏腑:内脏的总称。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包括小肠、 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多具有藏的功能,包括胆、 脉、脑、髓、骨、女子胞。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五脏者, 藏精气而不泻也, 具有“藏而不泻”的特点;六腑者, 传化物而不藏, 具有“泻而不藏”的特点;六腑以通为用;奇恒之腑,形态似腑

7、而功能同脏。3、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与小肠相表里。(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的作用。主血: 心气推动血液运行, 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主脉: 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 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2)、心主神志(主神明、藏神): 是指心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功能。心的系统连属:心的系统连属:(1)心在志为喜:心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喜”有关。(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全身血脉都属于心,面部色泽能反映心气的盛衰。(3)心开窍于舌:指心的气血与舌相通,舌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心

8、主血脉和主神的功能。通过对舌的观察,来了解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状态。(4)心在液为汗: “血汗同源” 。(5)心与小肠相表里: 如心经实火可移热于小肠,表现为尿赤、尿灼热等症状4、肺的功能、肺的功能(1)主气,司呼吸)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与宗气的生成有关。主呼吸之气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司呼吸 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具有呼吸功能。(2)主宣发)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布散的作用。肺的气化作用,将浊气排出体外肺气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肺气布散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3)主肃降)主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肺能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

9、液下输膀胱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肃清肺和呼吸道异物。(4) 通调水道通调水道是指肺通过宣发与肃降调节体内水液的运行、输布及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5)肺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肺朝百脉:指全身的血脉都会聚于肺,经肺呼吸、宣降进行气体交换后输送全身。功能:助心行血。系统连属系统连属 肺在志为悲忧: “悲忧”的情志活动与肺有关 肺在液为涕:鼻为肺窍,涕为鼻黏膜分泌的黏液,有润泽鼻窍的作用。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肤、毛、汗腺依赖肺所宣发的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 肺开窍于鼻:鼻与喉相通而联于肺。发音与肺有关。病理:鼻干燥、流涕、毛发干枯、声音嘶哑等。(5)肺与大肠相表里5、脾的

10、主要生理功能、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脾主运化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 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持其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运化水谷:运化水谷: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的作用。饮食物胃(受纳和腐熟)小肠(分清泌浊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液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水液胃脾的吸收和转化布散到全身。(2)脾主升清脾主升清:脾的生理功能特点以上升为主,升托内脏器官:使之不游离或下垂。病理:内脏下垂,脱肛。(3)主统血(气摄血)主统血(气摄血)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脾不统血证的出血特点:出血量少色淡

11、,但持续时间较长;以下部的尿血、便血、月经淋漓不净及肌衄等为多见;多伴有疲乏无力,纳呆,腹胀等脾气虚弱之象。系统连属:系统连属: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四肢肌肉的壮实与功能的发挥与脾气的运化功能有关。在志为思: “思” 的情志活动与脾的运化、 升清功能有关。在液为涎:涎由脾气化生并转输布散。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饮食、口味与脾运化功能有关;口唇的色泽与脾气的健运、气血的充足与否有关。脾与胃相表里6、肝的生理与病理、肝的生理与病理(1)肝主疏泄)肝主疏泄疏:疏通、疏导;泄:发散、宣泄。指肝具有主升、主动的生理特性,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调畅气机;助脾运化

12、;调达情志;调节生殖功能。调畅气机:指肝的主升、主动、主散的特性,能疏通、畅达、升发气机。气机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脏腑功能活动形式的概括。促进消化:促进脾胃的运化,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疏泄正常:有助于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调节生殖功能:指男子的排精、女子的排卵和月经来潮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2)肝藏血)肝藏血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活动时:输送到全身,供给组织的需要。休息时:机体的需要量下降,部分血液回到肝脏贮藏起来。系统连属系统连属肝在志为怒: “怒”的情志变化与肝有关,怒易伤肝;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易发怒。在液为泪:泪有濡养,滋润和保护眼睛的作用。在体合筋,其华

13、在爪:全身筋膜有赖肝血的滋养。“爪为筋之余” ,爪甲赖肝血营养,视爪甲之荣枯可测知肝血之盛衰。开窍于目:指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物功能有赖于肝的疏泄和肝血的濡养。肝与胆相表里7、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肾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藏精:)主藏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把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都贮藏起来,相互结合成肾中精气肾精、肾气,肾中精气是生长、发育、生殖的本源。先天之精:先天之精: 来源于父母,主生长生育繁衍后代,也称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其“先天之本” 。后天之精:后天之精:由脏腑化生水谷精微而成,主生长发育,也叫“水谷之精”或“脏腑之精” 。肾阴:肾阴:人体阴液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

14、起着滋养、濡润和制约阳热的作用。肾阴不足: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肾阳:肾阳:人体阳气的根本,促进机体温煦、运动、兴奋、气化的功能,对各脏腑组织具有推动、温煦作用。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性功能下降。(2)、肾主水、肾主水:是指肾脏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津液代谢的生理功能,这一功能是靠肾的气化作用来实现的。气化:气的变化(如:液体蒸腾成气体) ,肾阳蒸腾水液气化,肾阳虚衰则水肿。“肾为水脏”津液代谢需要肾阴和肾阳的调节。“肾阳为开”尿液生成排出;“肾阴为合”水液的重吸收。(3) 、 肾主纳气肾主纳气纳,受纳,摄纳。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作用。可保持呼吸深度,防止呼吸

15、表浅。“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系统连属系统连属 :在志为恐:恐惧、害怕的精神状态与肾有关。在液为唾:唾为为肾精所化,有润泽口腔,帮助食物下咽的作用。开窍于耳和二阴: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精的充养; 前阴的排尿和生殖功能,后阴的排泄粪便作用均与肾有关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精有促进骨骼生长发育的功能。肾精能化生骨髓,脑髓和脊髓。“齿为骨之余” ,齿由肾中精气所充养。“发为血之余” ,肾精能化血,血能养发。肾与膀胱相表里8、胆、胆(Gall Bladder) 的主要生理功能的主要生理功能(1)贮藏和排泄胆汁,助消化. 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调节。(2)主决断:指人对事物的决定和判断能力与胆的功

16、能有关。9、胃胃(1)主受纳,腐熟水谷:接受和初步消化食物。(2). 主通降,以降为和:胃气以通畅下降为顺。病理:胃失通降 ,浊气上蒸口臭10、小、小肠肠(1)主受盛和化物:是指小肠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后,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化为精微。病理:腹胀、腹痛、便溏等。(2) 泌别清浊: 将食物分为精华和糟粕的功能。病理:小便短少、泄泻、便溏等。清指水谷精微和津液;浊指食物糟粕和多余的水液。小肠的分清泌浊功能是指小肠将经过消化后的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再经脾将水谷精微和水液吸收、运化输送至全身,把食物残渣下送大肠,水液通过肾和膀胱形成尿液。11、大大肠肠传化糟粕12、膀胱:贮尿和排尿。与

17、肾的气化作用有密切关系:贮存尿液肾气的固摄作用排泄尿液肾气的通利作用功能失常尿频、尿急、尿痛,或小便不利、尿少等症。13、三焦三焦:脏腑之外、躯体之内的整个体腔,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部分,总称三焦总称三焦。没有具体的解剖定位,是一个功能体系。三焦的功能三焦的功能 通行原气:原气以三焦为通道到达全身。 运行水液: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三焦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上焦如雾上焦如雾:上焦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主宣发卫气,敷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发挥营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中焦如沤:中焦如沤:中焦包括脾与胃,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化生气血的作用,如酿酒一样,

18、故称下焦如渎:下焦如渎:下焦分清泌浊,排泄糟粕和尿液,有如水浊不断向下疏通、向外排泄一样,故称-14、奇恒之腑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奇,异也;恒,常也。奇恒乃异于平常之意。属于此类的内脏,其功能似五脏,而形态类六腑,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1、精:、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广义:一切精微和生理作用十分重要的物质。狭义:生殖之精2、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动力。先天之精气 肾封藏;水谷之精微 脾运化; 自然之清气 肺呼吸气的功能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

19、:、推动作用: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2)温煦作用:温煦作用:人体热量的来源,维持体温;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3).防御作用: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与侵入病邪斗争。(4).固摄作用:固摄作用:固摄血液:使其循脉运行;固摄体液:防止津液等液态物质流失;固摄精液:防止其妄泄;固摄脏腑:使其升降正常,保持脏腑位置。(5).气化作用:气化作用:气化泛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指精、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气的运动,称气机。气运动的基本规律: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气的分类:气的分类:1)元气:原

20、气,真气,来源于肾;2)宗气:积于胸中;3)营气:行于脉中;4)卫气:行于脉外。元气:原气、真气。元气:原气、真气。生成:先天之精为基础,后天之精作完善。分布:发于肾,通过三焦循行全身。功能: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推动、温煦、激发人体生理活 动) 。代表人体的正气 。宗宗 气:气:生成:肺吸入自然界清气+脾化生水谷精微之气分布: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功能:走息道以司呼吸; 贯心脉以行气血。营营 气:气:生成:来源于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分布:行于脉内,分布全身。功能:化生血液,营养全身。卫卫气:气:生成:来源于水谷精微中活力最强的部分。分布:行于脉外,分布于皮毛、肌肉、胸腹等。功能:护

21、卫肌表,抵御外邪;温煦脏腑、肌肉、皮毛等; 调节肌腠开合,维持正常体温。中气:脾胃的运化能力;中气不足:病证名。也有称宗气不足。即脾胃之气虚弱、运化失职。症见面色黄而少华,唇淡或暗,食欲不振,食后腹胀,眩晕,声低,气短,倦怠乏力,便溏。若兼见胃痛则痛而喜按,舌嫩苔厚,脉虚等。3、血的概念血的概念是指循行于脉管中富有营养的赤色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生成:1).营气和津液组成: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2.)精能生血: “精血同源”血的功能:营养、滋润全身;是神志的主要物质基础。血虚不养: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血液正常循行与那些脏腑有关?为什么?血液正常循行与那些脏腑有关?为什么?

22、血的运行:1)心主血:心气推动;血在心搏的推动下循行于脉管之中,输送至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2)肝藏血:肝气调节;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同时肝主疏泄对血液运行也起重要作用。3)脾统血:脾气统摄;脾气健运,气足血旺,则气固摄有力。4)肺朝百脉和主宗气:肺调节全身气机,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气和血不是孤立的;气必须以血为物质基础,称“血为气之母” ;血的运行又靠气的推动,又称“气为血之帅” 。4、津液的概念津液的概念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津 体液中清而稀薄的部分。主要分布于皮肤,肌肉,孔窍,渗注于血脉。具有滋润作用。液 体液中较稠厚的部分。主要分

23、布于骨节、脏 腑、脑、髓等。具有濡养作用。津液代谢与各脏腑有关其中肺、脾、肾尤为重要。津液代谢与各脏腑有关其中肺、脾、肾尤为重要。1)生成:胃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小肠分清泌浊,大肠吸收水液,脾的运化,肺的宣发;2)输布:脾运化水湿,肺通调水道,肾的气化,三焦作为通道;3)排泄:肺的宣发化为汗;肺呼出部分水液;肺肃降通调水道,肾的气化,下输膀胱,形成尿液排出。津液的功能: 滋润和濡养;化生血液;排泄废物;5、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精与气血:精能化气: 肾精化生元气,水谷之精化生卫气、营气、宗气等。气能生精:气能摄精: 肾气固摄津液。精能生血 ;血能化精

24、:气为血之帅气为血之帅: 气能生血: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气能行血: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气能 摄 血 : 气 能 统 摄 和 固 摄 血 液 在 脉 中 运 行 , 而不溢出脉外(即脾统血) 。血为气之母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血是气的载体,气存于血中,赖血之 运载而达全身。血能生气:血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使气保持旺盛。气能生津:气是津液生成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气能行津:津液的输布、变化和排泄,有赖于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气能摄津:气的固摄津液作用控制着津液的排泄,维持津液代谢平衡津能载气:气必须附着于有形的津液才能存于体内。“津血同源” 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病因与病机病因与病机一

25、、病因与病机的概念:1、病因 是指破坏人体平衡状态而引发疾病的原因。病机 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2、病因的分类:病因的分类:外感病因 六淫和疠气。内伤病因 七情、过劳过逸、饮食失宜。病理产物 水湿痰饮、瘀血。其他病因 外伤、虫蛇咬伤等。(一)外感病因(一)外感病因(The Exogenous Pathogenic Factors)来源于自然界, 多从肌表、 口鼻侵入人体而发病的病因 (又称外邪) 。包括六淫和疠气等。包括六淫和疠气等。1、六淫(、六淫(The Six Exogenous Factors)六气 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六淫 气候变化异常,机体不能与之相适

26、应,导致疾病的发生,此时的六气称为六淫。即成为致病因素的六气。六淫致病特点:六淫致病特点:外感性:六淫之邪多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而发病,六淫所致疾病称为外感病。季节性:春风、夏暑(火) 、长夏湿、秋燥、冬寒。地区性:西北高原寒病、燥病;潮湿地区湿病。相兼性:六淫可单独或数邪相兼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热感冒,风寒湿痹。转化性:一定的条件下,其证候可发生转化。 如:感受风寒之邪,可以从表寒证转化为里热证。2、疠气、疠气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疠气又称为“疫气” 、 “疫毒” 、 “戾气” 、 “异气” 、 “乖戾之气”等。疠气引起的疾病称为疫病、瘟病、瘟疫病。疠气致病特点:传染性强,易

27、于流行;发病急骤,病情危急;一气一病,症状相似。(二)内伤病因(二)内伤病因(The Endogenous Pathogenic Factors)内伤病因指因人的情志或行为不循常度,直接伤及脏腑而发病的致病因素。包括七情、过劳过逸、饮食失宜等。包括七情、过劳过逸、饮食失宜等。1、七情(、七情(The Seven Emotional Factors)七情 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致病条件: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此时的七情便成为致病因素。七情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

28、,忧伤肺,恐伤肾。七情致病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 肝气上逆喜则气缓 心气涣散不收思则气结 脾之气机郁结恐则气下 肾气不固,气泄于下悲则气消 肺气消耗惊则气乱 心气紊乱,神无所归(3)影响病情变化情志的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2、过劳过逸过劳过逸:长时间的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可成为致病因素而致人发病。(1)过劳劳力过度:损耗机体正气。 (证见:少气懒言,四肢困倦,精神疲惫,形体消瘦等症。 )劳神过度:暗耗心血,损伤脾气。 (证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及纳呆,腹胀,便溏等。 )房劳过度:损伤肾中精气。 (证见: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或遗精、

29、早泄、阳萎,或月经不调,或不孕不育等。 )(2)过逸:过度安逸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证见:精神不振,食少乏力,肢体软弱,甚则形体虚胖,动则心悸、气喘、汗出等。3、饮食失宜、饮食失宜饥饱失常;饮食不洁;饮食偏嗜;4、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成为新的病证发生的原因,理产物又成为新的病证发生的原因,称为可致病的病理产物,又称为继发性病因。痰饮;瘀血;结石;痰饮;瘀血;结石;病邪辨证病邪辨证一、风证一、风证外风证:风邪经皮肤肌腠或口鼻、咽喉侵犯人体而产生的病证。内风证: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产生的病证。(一)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一)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 风为阳

30、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2、 风性善行而数变3、 风为百病之长(二)风证的特点上易犯高位,易袭肌表。 (如:头痛,鼻塞咽痒,身背项疼,汗出恶风)急发病急,变化快。 (如:风疹)动症状具有震颤动摇的特点。 (如:眩晕、振颤、抽搐等)二、寒证二、寒证外寒证:感受寒邪所致的病证。内寒证:机体阳气虚衰,导致阴盛而产生的病证。(一)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一)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风寒性凝滞,主痛3、寒性收引(二)寒证的特点寒恶寒、四肢不温等痛头身疼痛、腹痛等收无汗、肢体蜷缩等白排泄物清稀无色,面色及舌质舌苔白三、暑证暑邪纯属外邪,暑证只有外感而无内生。暑证独见于夏天。(一)暑邪的

31、性质和致病特点1、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 暑性升散,伤津耗气3、 暑性夹湿(二)暑证的特点夏季热症高热,多汗,烦渴,脉洪数伤津耗气口渴喜饮,倦怠无力,尿赤短少脉数无力暑多夹湿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胸闷、呕恶、便溏四、湿证外湿证:感受湿邪所致的病证 。内湿证:机体津液代谢失常,聚而成湿而产生的病证。(一)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一)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湿性重浊2、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3、湿性粘滞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二)湿证的特点(二)湿证的特点重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关节疼痛重着,易袭下位。着小便混浊,大便溏泻,下痢粘液,舌苔厚腻。滞病程缠绵难愈,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淋漓不畅。五、燥

32、证外燥证:感受燥邪所致的病证。内燥证:由于热盛伤津耗液、或汗、吐、下太过,或失血过多,致机体阴津亏虚而产生的病证。(一)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易伤肺(二)燥证的特点肺胃津伤口干鼻燥,干咳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等;阴血不足毛发干枯不荣,肌肤甲错,大便干结,舌光无苔等;六、火(热)证外火证:感受火热之邪所致的病证 。内火证:由火热内生而产生的病证。(一)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2.易伤津耗气3.易生风动血4.易致肿疡5.易扰心神(二)火证的特点炎上发赤面红目赤,口舌糜烂,牙龈肿痛,咽喉红肿,疮疡痈肿、发热、小便短赤、舌质红消灼阴津汗大出,口渴喜饮,小便

33、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黄燥火性急迫热极生风,迫血妄行,心神受扰七、郁证郁证的临床特点1、 气郁则胀轻者胀闷,可兼隐痛,症状时增时减2、 气郁则痛重者疼痛,时作时止。3、 气郁则聚更甚者痞满,发作有时,聚散无常,部位不定。八、瘀证瘀血瘀血 是指体内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瘀证 是瘀血所产生的病证。(一)瘀血形成的原因1、阻滞于血脉中的瘀血气虚、气滞-推动障碍- 血行不畅;血寒-血液凝滞不畅;血热-血受热邪煎熬而粘浓-血行结滞。2、离经之瘀血外伤、气虚-统摄失职- 血溢出于脉外;血热- 迫血妄行-血溢出于脉外。(二)血瘀证的临床特点(二)血瘀证的

34、临床特点1)疼痛疼痛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更甚。2)肿块肿块肿块固定不移,在体表局部青紫肿胀,在体内多为肿块,质硬,位置固定不移。3)出血出血血色紫暗或夹有块状。4)紫绀紫绀面色紫暗,口唇、爪甲青紫。5)舌质舌质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曲张。6)脉象脉象脉象常见为沉涩、细涩、弦涩等。瘀血在心-胸闷、心前区绞痛、口唇青紫瘀热在心-发狂瘀在肠胃:吐血或黑便瘀阻于肝:胁痛,胁下痞块瘀阻胞宫:少腹疼痛,月经不行或淋漓不尽,色紫暗或有块,或有痛经。瘀阻于四肢:疼痛,青紫活血祛瘀剂活血祛瘀剂:凡以活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祛瘀作用,治疗各种血瘀证的方剂称为活血祛瘀剂。桃红四物汤 基本方血府

35、逐瘀汤 用于胸中留瘀所致的胸胁痛补阳还五汤 用于气虚血滞, 脉络瘀阻的半身不遂复元活血汤 用于跌打损伤,瘀留胁下生化汤 用于产后血瘀有寒之证丹参饮 用于血瘀气滞,心胃诸痛【病例】【病例】徐某某,女,28 岁,1962 年 8 月 31 日初诊。主诉:结婚四年未孕。病情:结婚四年未生育,平素精神忧郁,性急易怒,胸闷,喜出长气。每次行经推迟 40 余天,量中等,色紫黑夹有血块,行经不畅,经期腹痛剧烈,拒按。经前小腹胀满连及胸胁,乳房胀痛,甚者不能触衣,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经后逐渐消失。舌象:舌质紫黯,苔薄白。脉象:脉沉弦而涩。1、患者哪些症状与体征是瘀血证的临床表现?2、试分析导致患者瘀血原因。答

36、案:、患者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冲任失调的不孕症。瘀血的表现有:月经不畅, 色紫黑夹有血块。经期腹痛剧烈,拒按。舌质紫黯。脉涩。、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滞常可导致血瘀。患者因过度的抑郁,肝气郁结, 气机不畅,故出现精神忧郁,性急易怒、胸闷,喜出长气,经期乳房胀痛。肝失疏泄,冲任不调,则月经不调,经来腹痛。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气滞则血瘀,故出现各种瘀血症 状与体证。九、痰证痰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有形之痰有形之痰 视之可见,触之可及,闻之有声者。无形之痰无形之痰 不能直接觉察, 而是通过辨证求因的方法来判断出的病因。痰证泛指痰涎停留于体内而引起的各种病证。(一)水、湿、痰、饮之间关系湿

37、为水液弥散浸渍于人体组织中的状态,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稠为痰,稀为饮,更清者为水。水、湿、痰、饮 不能截然分开,常统称“水湿“、 “水饮” 、 “痰湿” 、“痰饮” 。(二)痰证的成因肺、脾、肾功能失常,人体津液输布和排泄障碍。(三)痰证的致病特点1、阻滞气机、气血2、致病广泛,变化多端3、重浊粘滞缠绵十、食证食证 饮食不节所致的病证,又称食滞或食积。食滞的致病特点1、不纳;2、不运;3、积滞四诊:四诊:原则:内外详察、四诊合参 、病证结合。一一、望诊望诊, 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表现、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收集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一)望神(一)望神广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

38、外在表现。狭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望神: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有得神、失神、少神 、假神四种情况。得神:得神:精神良好,神志清楚、反应灵敏、目光明亮精彩而内含、面色红润、呼吸平稳、肌肉不削、动作自如、反应灵敏等。提示正气充盈,脏腑功能未衰。少神(神气不足少神(神气不足) :神志意识清楚,精神不振,少气懒言,面色少华,双目乏神,语声低微,倦怠乏力,动作迟缓、健忘,思维迟钝等。提示正气已伤,脏腑功能不足,多见于虚证。失神失神:精神萎靡,面色无华、目光晦滞,表情淡漠或呆板,形体羸瘦,动作艰难,反应迟钝,甚至神志模糊。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 提示: 正气大伤、 脏腑虚衰、 病

39、情重笃、预后不良。假神假神: 危重病人暂时出现的精神好转的假象。 (与病情不相符合)特点: “突然出现,迅速消失”临床表现:久病重病之人,原来面色晦暗或苍白,突然两颧泛红如妆;原来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突然神情兴奋,躁烦不安;原来语声低微断续,忽然言语不休且简单重复;原来毫无食欲,突然食欲转佳等等。提示病情恶化、脏腑精气将绝、临终的预兆。俗称:回光返照残灯复明神乱:癫证:表情淡漠、寡言少语、哭笑无常。与痰气阻蔽心神有关痫证:突然昏倒、口吐涎沫、猪羊叫声。属痰迷心窍,肝风引动的痫病。狂证:烦躁不宁、登高而歌、狂躁伤人。属痰火扰心的狂病(二)望色(二)望色观察面部、皮肤、粘膜的颜色及光泽(

40、colour and luster)。重点在面部的五色主病。1、正常色:国人常色,微黄透红、 明润含蓄。 表示脏腑气血外荣。注意主色、客色主色:指由禀赋所致、终生不变的色泽。客色:指受季节气候、生活和工作环境、情绪及运动等不同因素影响所致气色的短暂性改变,非疾病所致。 病色病色包括五色(青、黄、赤、白、黑)善恶与变化。善色:明润光泽而含蓄,表示病情较轻,预后较好;恶色:晦暗枯槁而显露,表示病情较重,预后欠佳。(1)青:主寒、痛、瘀血、惊风)青:主寒、痛、瘀血、惊风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属寒盛、痛剧。久病面色与口唇青黑者,多属于心气、心阳虚衰,或肺气闭塞,呼吸不利。突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者多

41、为心阳暴脱,心血瘀阻之象,可见于真心痛病人。面色青黄(苍黄)者,可见肝郁脾虚,肝脉瘀阻。小儿眉间、鼻柱、唇周见青色,为小儿惊风。(2)赤色)赤色主热证主热证满面通红实热证两颧潮红(hectic cheek)阴虚内热久病重病面色苍白、时而泛红(flush face)戴阳证(3)黄:主脾虚、湿)黄:主脾虚、湿萎黄:脾胃气虚黄肿:脾虚湿盛(4)白色:主虚、寒)白色:主虚、寒面色淡白无华: 气血虚面色晃白: 属阳虚面色苍白: 亡阳、脱血夺气或阴寒内盛。(5)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面色淡暗: 肾阳虚面黑干焦: 肾阴虚眼眶周围色黑: 肾虚水饮或 寒湿带下。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42、多为瘀血久停所致。(三)望形体(三)望形体1.肥胖痰湿体质干瘦多火体质2.浮肿水肿证臌胀证3.瘦瘪恶病质疳积证(四)望动态(四)望动态(五五) 望舌望舌:即观察病人舌质(tongue quality)及舌苔(tonguefur)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诊法主要是舌质与舌苔的变化。舌质舌体。反映人体脏腑的虚衰,气血的盛衰。舌苔舌面苔状物。反映胃气的情况,疾病的性质,病位的深浅,津液存亡,病邪的进退,测知病情的预后。望舌注意事项:光线;自然伸舌;顺序:舌 尖舌中 舌根 两侧; 舌苔 舌质。1、正常舌象:、正常舌象:淡红舌、 薄白苔2、病理舌象病理舌象(1)淡白舌:淡白舌:(light-w

43、hitish tongue)舌象特征较正常舌色浅淡,甚至全无血色者为淡白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寒证舌淡白胖嫩、湿润,多为阳虚、寒证舌淡白瘦薄,光莹,多属气血两亏((2)红舌红舌: (Red Tongue)舌象特征较淡红舌为深,甚至呈鲜红色者为红舌(中图)临床意义主热证舌鲜红起芒刺,舌苔黄厚,多属实热证(左下图)舌鲜红有裂纹,少苔或无苔,则属虚热证(右下图)红舌常见于现代医学感染发热性疾病的中期、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癌肿等(3)绛舌(绛舌(deep-red tongue)舌象特征较红舌色更深者为绛舌(中图)临床意义热入营血、阴虚火旺、血瘀图示:舌绛或有芒刺,为热入营血(

44、左下图)舌绛或有裂纹,少苔或无苔,为阴虚火旺,舌绛少苔而津润,多为血瘀(右下图)绛舌常见于现代医学感染发热性疾病的极期、败血症、烧伤、恶性肿瘤、肝硬化、尿毒症、结核病等。(4)紫舌紫舌:(Purplish Tongue)舌象特征舌质色紫,即为紫舌(中下图)临床意义热盛血滞、寒凝血瘀图示:绛舌干枯少津,属热盛伤津、气血壅滞淡紫或青紫湿润,为寒凝血瘀(右下图)紫舌常见于现代医学门静脉性肝硬化、肝癌、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过敏性紫癜等。(5)青紫舌()青紫舌(cyanotic and purplish tongue) :舌象特征舌色如青筋色,称为青舌(左下图)临床意义

45、寒凝阳郁,瘀血图示:全舌青色,多为寒邪直中肝肾,阳郁不宣舌边青色,是内有瘀血。 (右下图)青舌可见于心力衰竭、酒精中毒性肝硬化、阿狄森氏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癌肿、血中寒冷凝集素增高等症。3、望舌苔望舌苔苔色白、黄、灰、黑苔质苔的厚薄、润燥、腻、腐、剥落等A、白苔 (white tongue fur)-主寒证、表证薄白苔表寒证白厚苔阳虚湿浊、痰饮、食积B、黄苔 (yellow tongue fur)-主热证、里证C、黑苔(Black tongue fur)-主热极或寒盛,表示病重D、灰苔Grayish tongue fur-灰苔滑润-为寒重或痰湿。灰苔干燥-为里热证4、望苔质望苔质薄苔(thi

46、n fur)-薄白属表寒;薄黄属表热厚苔-白厚属里寒;黄厚属里热滑润苔-主脾虚湿盛或阳虚水泛燥苔-主热盛伤,津或津亏腐腻苔-主食积、湿浊剥脱苔-多见胃阴不足镜面舌-主气阴两伤望舌的意义:判断正气的盛;分辨病位深浅;区别病邪性质;推断病情进退;二、闻诊闻诊听声音:语声、呼吸、咳嗽嗅气味:口气、排泄物口臭胃热或消化不良、 龉齿口气酸馊 胃有宿食排泄物臭(odor of ordure)多热证或湿热所致三、问诊问诊(Inquiry)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病人的痛苦、疾病的起始、发展,诊治经过,现在症状以及与疾病相关的情况,作为医生分析病情、判断病机、辨别证候的基本依据。十问歌:十问歌:一问寒热

47、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带,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一)问寒热(一)问寒热(二)问汗(二)问汗自汗(Spontaneous sweating)气虚或阳虚盗汗(Night sweating)阴虚证(三)问疼痛(四)问头身胸腹不适(五)问饮食口味(六)问二便(七)问睡眠(八) 、问小儿及妇女四、切诊切诊切诊分脉诊和按诊。脉诊脉诊: 是医生用手指切按病人一定部位的脉搏所获得征象,以了解病情、判断病证的诊察方法。按诊按诊:医生用手对病人的肌肤、手足、胸腹及其他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从局部的冷热、润燥、软硬

48、、疼痛、痞块及其他异常表现,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1) 、寸口脉为手太阴肺经原穴太渊所在之处,十二经脉之气汇聚于此,故有“脉之大会”之说。(2)、肺朝百脉,因而寸口脉气能够反映五脏六腑的气血状况。(3)、寸口在腕后,此处肌肤薄嫩,脉易暴露,切按方便。1、正常脉象正常脉象(normal pulse)平脉平脉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至、来去从容和缓有力、节律均匀。2、常见病脉及主病常见病脉及主病浮脉浮脉主病:表证。有力为表实证,无力为表虚证。沉脉沉脉-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证,无力为里虚证。迟脉迟脉-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数脉数脉-脉搏加快、一息五至以上主热证虚脉虚

49、脉- 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应指软弱主虚证。实脉实脉- 脉来坚实、三部有力、来去俱盛多主实证弦脉弦脉-端直而长、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滑脉滑脉- 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窜主痰饮、食滞、实热、妊娠。代脉代脉-脉来迟缓而有规律的间隙。主脏腑衰微、风痹证、痛证。结脉结脉-脉来缓慢而有不规律的间隙。主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虚衰。辨证论治概述辨证论治概述一、辨证论治的含义(1 1)对证的认识是理解辨证论治的关键)对证的认识是理解辨证论治的关键证证(Syndrome)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特性概括,包含着病因、病位、性质、正邪力量对比状况等。(2 2)辨证论治辨证论治的概念的

50、概念辨证辨证的过程,是对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等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和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论治论治的过程,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对病证具体施治的过程。(3 3)辨证与论治的关系)辨证与论治的关系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治疗结果又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1 1、 证与病和症的关系证与病和症的关系症(Symptom) 指单个的症状,如头痛、发热、腹痛等。 (疾病的外在表现)证(Syndrome)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特性概括,包含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基础中医学资料:中医资料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罗嗣辉)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