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神经病学(Neurology)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 32: (理论总学时 20/实践总学时 12)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影像等专业选用教材:吕传真主编 神经病学(第二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1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教 学 内 容 与 学 时 安 排 表(小四黑体)章次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神经病学总论3二脑血管疾病3三脊髓疾病2四周围神经疾病3五癫痫3六运动障碍疾病和偏头痛3七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和周期性瘫痪32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2、: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神经病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神经病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疾病的发展规律、治疗及预防原则,熟悉各种先进的检查方法,建立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思维,为今后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因神经系统对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具有调节作用,而其他系统和器官病变也可产生神经系统功能和器质性的改变。所以该学科与神经解剖、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免疫学、神经影像
3、学、神经遗传学、神经流行病学和神经药理学等学科联系紧密,互相渗透。4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及参考书:实用神经病学 ,第三版,史玉泉,周孝达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年神经病学 ,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MERRITT 神经病学 ,第十版译,郭玉璞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年5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理论考核(笔试)和技能考核6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安排:第一次:神经系统病史采集和神经系统检查3 学时第二次:脑血管疾病3 学时第三次:脊髓疾病3 学时第四次:周围神经病或其他疾病3 学时第一章神经病学
4、总论第一节概述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神经病学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神经病学的重点要求内容:掌握什么、学习什么、了解什么。(二)了解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及其与其他临床各学科间的联系。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学习神经病学的要求与方法。(二)一般介绍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神经病学发展的现状;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间的关系。第二节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感觉障碍、运动障碍、锥体外系损害、脑干损害的临床表现;病理反射的临床意义。(二)熟悉2感觉障碍、运动障碍、锥体外系及小脑损害、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熟悉大脑各区损害的临床表现。(三)了解感觉障碍的性质与传导通路;上
5、/下运动神经元的解剖生理和传导通路;锥体外系的结构与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定位诊断的鉴别要点与原理。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感觉障碍、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临床表现与定位诊断;小脑损害的临床表现;病理反射的临床表现与意义;大脑、脑干损害的临床表现与定位;与理解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反射障碍的临床表现或定位诊断紧密相关的解剖结构、病理生理特点及传导通路要点。(二)一般介绍间脑的功能及其损害的临床表现。第三节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程序一、目的与要求(一)熟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二)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与定向诊断。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程序:即先后依次
6、为定向诊断、定位诊断、定性诊断与病因诊断的有序过程;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原理。(二)一般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的定向、病因诊断原理。(备注:本章中的部分内容如神经系统疾病辅助检查、高级皮层的功能与检查、颅神经的功能与检查、颅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与定位诊断、躯干四肢的感觉/运动/反射检查等安排在临床见习课中讲解)第二章脑血管疾病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二)熟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三)了解急性脑血管病的分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重点讲解脑血管病的概念;脑缺血的病理生理、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防。(二)一般
7、介绍脑的血液循环、脑血管病的分类。第二节缺血性脑血管病(一)重点讲解TIA 的定义、临床表现(颈内动脉系统 TIA 和椎基底动脉系统 TIA) ;TIA 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分水岭脑梗死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脑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二)一般介绍TIA 的预后;脑血栓形成的病因、病理、病生及辅助检查;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诊断和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病理、诊断、治疗与预后;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概念;脑栓塞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辅助检查、预后和预防。第三节出血性脑血管病(一)重点讲解不同
8、部位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讲解基底节区出血,概括介绍桥脑、中脑、小脑、脑叶和脑室等部位出血) 、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二)一般介绍3脑出血的病因(最主要的是高血压) 、发病机制(微动脉瘤形成)和病理改变(脑实质内出血和好发部位) 、辅助检查、预后和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辅助检查及预后。第三章脊髓疾病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及脊髓节段的诊断;掌握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掌握脊髓压迫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二)熟悉脊髓解剖(外部、内部结构);急性脊髓炎的鉴别诊断;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三)了解脊髓的血
9、液供应;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的病因和病理机制;急性脊髓炎的治疗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重点讲解脊髓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脊髓节段的定位诊断。(二)一般介绍脊髓的解剖。第二节急性脊髓炎(一)重点讲解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横贯性损害的急性休克期、恢复期临床表现) ,简略介绍其脑脊液特点;急性脊髓炎的鉴别诊断(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脊髓出血、脊髓硬膜外脓肿等相鉴别) 。(二)一般介绍急性脊髓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第三节脊髓压迫症(一)重点讲解脊髓压迫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脊髓损害是否为压迫性、判断受压的节段以及病灶在髓内或髓外、判断脊髓受压的病因(急性、慢性)或病变性质;脊
10、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包括感觉障碍症状、运动障碍症状、自主神经障碍症状和脊膜刺激症状、压颈试验的意义;脊髓压迫症的治疗原则: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康复治疗,强调急性硬膜外脓肿及时外科治疗的重要性。(二)一般介绍脊髓压迫症的病因和病理生理。第四章周围神经疾病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二)熟悉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治疗原则。(二)了解周围神经疾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一般介绍周围神经疾
11、病的分布形式(单神经病、多数性单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病) 、常见病因和临床表现(感觉、运动和/或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第二节三叉神经痛(一)重点讲解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发作情况、触发点及其诱发因素) 、鉴别诊断(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牙痛等鉴别)和治疗(药物治疗首选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 。(二)一般介绍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和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名称。第三节面神经麻痹4(一)重点讲解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鉴别)及治疗(包括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治疗) 。(二)一般介绍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和病理。第四节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一)重点讲解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
12、经根神经病的临床表现(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四肢和/或呼吸肌周围性瘫痪、末梢型感觉障碍、脑神经损害、蛋白细胞分离) 、鉴别诊断(与周期性瘫痪、急性脊髓灰质炎等鉴别)和治疗方法(血浆置换和 IVIG) 。(二)一般介绍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五章癫痫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癫痫与痫性发作的定义、癫痫发作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药物治疗原则;掌握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措施。(二)熟悉癫痫的鉴别诊断;抗癫痫药物的副作用。(三)了解癫痫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影响发作的因素。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癫痫和痫性发作的定义;癫痫的发作分类;癫痫的临床表现:痫性
13、发作包括部分性发作和全身性发作;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的临床表现;癫痫的诊断要点:确定是否是癫痫(病史及脑电图)及其分类,确定癫痫是原发性抑或继发性,确定癫痫的病因;癫痫的鉴别诊断;抗癫痫药的药物治疗原则;强调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措施;各种抗癫痫药物的应用及其副作用。(二)一般介绍癫痫的病因(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发病机制(神经递质、轴突发芽和遗传) 、影响发作的因素(年龄、内分泌、睡眠等)以及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治疗。第六章运动障碍疾病和偏头痛第一节帕金森病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二)熟悉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三)了解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锥体外系的主要
14、组成部分、病变时出现的症状。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运动减少、震颤、强直、姿势步态异常;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多巴胺替代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其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与其它类型的震颤、其它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等鉴别(特发性震颤、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肝豆状核变性、多系统萎缩等) 。(二)一般介绍帕金森病的病因(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 、发病机理(递质变化)和病理改变(黑色素神经元减少、胞浆 Lewy体) 。第二节肝豆状核变性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肝豆状核变性的病因和临床表现。(二)熟悉肝豆状核变性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三)了解5肝豆
15、状核变性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肝豆状核变性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肝豆状核变性的实验室检查方法(铜蓝蛋白、血清铜等) 。(二)一般介绍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方法。第三节偏头痛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偏头痛的临床表现。(二)熟悉偏头痛的诊断、分类及治疗。(三)了解偏头痛的病因、发病机制和鉴别诊断。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偏头痛的临床表现(主要讲解典型偏头痛和普通偏头痛) ;偏头痛的治疗(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 ;偏头痛的诊断(反复发作的典型头痛史、家族史、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头痛) ,国际头痛协会偏头痛诊断标准。(二)一般介绍偏头痛的病因与发
16、病机制。第七章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和周期性瘫痪第一节多发性硬化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与分型。(二)熟悉多发性硬化的治疗方法。(三)了解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根据多发病灶、多次发作的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脑脊液、电生理及 MRI 等)及治疗方法(急性发作期、缓解期) 。(二)一般介绍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第二节重症肌无力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分型、诊断和危象的处理。(二)熟悉重症肌无力的鉴别诊断、辅助检查和治疗原则。(三)了解重症肌无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二、教学内容
17、(一)重点讲解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Osserman 分型) ;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临床表现、疲劳试验、药物试验、实验室检查和鉴别诊断 (主要讲解 Lambert-Eaton 综合征) ;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 胸腺切除和危象的处理 (肌无力危象、胆碱能危象、反拗危象) 。(二)一般介绍重症肌无力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第三节周期性瘫痪一、目的与要求6(一)掌握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类型和治疗方法。(二)了解周期性瘫痪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反复发作、骨骼肌弛缓性麻痹、血清钾和心电图改变)及治疗方法(发作时补钾、平时避免诱发因素、对因治疗) 。(二)一般介绍周期性瘫痪的病因和发病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