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七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最后一课 选文篇目及来源:选文篇目及来源: 最后一课(都德)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课(郑振铎) 最后一课 议题来源:议题来源:语文教材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课标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要点内容,体味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情感”、“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结合生活的经历和体验能明确地说出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这两点决定了本课的教
2、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3.本单元都是以“爱国”为主题的文章,教学本课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教学整体观念,有利于主题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七年级学段,学生基本能通过预习掌握文章的大意,发现不懂的问题。对小说这种体裁也略知一二,但对小说的三要素:情节的作用、人物的塑造、环境的作用所知并不多。本课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篇规范的小说。所以在教学时,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实为教学的重点。 执教年级:执教年级:七年级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品味文中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的语句,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品析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
3、义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的语句,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品析小说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渲染氛围一、激趣导入,渲染氛围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而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学习自己母语的权力被剥夺,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 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 在 “最后一课”上,表现出来强烈的爱国主义、顽强的民族精神,的确可敬可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后一课”。 老师板书题目:最后一课 出示任务: (1)从全文看,这“最后
4、一课”是一堂什么课? (2)阅读课本“预习”部分二:为什么要加这样的副标题?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个“小孩子”是谁?他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3)读完文章有什么样的感受? 反馈指导: (1)指名回答,教师补充。(理解“最后一课”是一堂法语课,更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 (2)副标题的功能也正是对主标题加以解释说明,明确并且完善自己想表达的内容。(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 “小弗朗士”的自叙和对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3)读文感受交流,互相补充。(战争能让一个人瞬间成长,战争能使我们更爱自己的祖国。珍惜母语,珍惜和平。) 过渡语:同学们,1
5、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篇文章?它蕴含着怎样的感情呢?相信我们通过我们的阅读,就一定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二、默读课文,感受气氛二、默读课文,感受气氛 出示任务: 1.对比阅读两篇课文, 体会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 气氛 学生 教师 最后一课 (都德) 最后一课 (郑振铎) 学生小组合作阅读后完成表格。 预设: 气氛 学生 教师 最后一课(都德) 安安静静、严肃 都在自己的座位上 踱来踱去,对迟到的学生温和,穿着正式。 最后一课(
6、郑振铎) 镇定、 安详 坚毅、坐得挺直,没有一句话 不荒废一秒钟 2.两篇课文的最后一课分别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 学生从文章在找到背景,由一两个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明确。 都德的最后一课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是1941年,大半个中国仍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下,唯有上海的租界仍在英美的势力范围,犹如“孤岛”。12月8日这一天,“孤岛”沉沦前的最后一课。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文章总体结构和感情基调有清晰地认识让学生对文章总体结构和感情基调有清晰地认识。 三、感情理解三、感情理解 同样是表现爱国情感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在内容上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学
7、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明确: 都德最后一课是以热爱祖国语言来表现爱国情感,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则是通过随时准备反抗敌人的侵略来表现爱国情感的。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理解不同背景下统一主题表现出的不同的情感通过对比理解不同背景下统一主题表现出的不同的情感。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最后一课 气氛 学生 教师 最后一课(都德) 安安静静、严肃 都在自己的座位上 踱来踱去,对迟到的学生温和,穿着正式。 最后一课(郑振铎) 镇定、 安详 坚毅、坐得挺直,没有一句话 不荒废一秒钟 群文文本:群文文本: 最后一课最后一课 都德 一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
8、分词, 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 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
9、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
10、,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
11、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怜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
12、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 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 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
13、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儿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
14、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 : “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
15、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
16、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 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17、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选自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课最后一课 郑振铎 口头上慷慨激昂的人, 未见得便是杀身成仁的志士。 无数的勇士,前仆后继地倒下去,默默无言。 好几个汉奸,都曾经做过抗日会的主席;首先变节的一个国文教师,却是好使酒骂座,惯出什么“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一类题目的东西 ; 说是要在枪林弹雨里上课,绝对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一个校长,却是第一个屈膝于敌伪的教育界之蟊贼蟊(mo):贼指对社会有害的人。 然而默默无言的人们,却坚定的作着最后的打算,抛下了一切,千山万水的,千辛万苦的开始长征,绝不作什么为国家保存
18、财产、文献一类的借口的话。 上海国军撤退后,头一批出来做汉奸的都是些无赖之徒,或悯不畏死的东西。其后,却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维持地方的人物出来了。再其后,却有以“救民”为幌子,而喊着同文同种的合作者出来。到了珍珠港的袭击以后,自有一批最傻的傻子们相信着日本政策的改变,在作着“东亚人的东亚”的白日梦,吃尽了“独苦”,反以为“同甘”,被人家拖着“共死”,却糊涂到要挣扎着“同生”。其实,这一类的东西也不太多。自命为聪明的人物,是一贯的利用时机,作着升官发财的计划。其或早或迟的蜕变,乃是作恶的勇气够不够,或替自己打算得周到不周到的问题。 默默无言的坚定的人们,所想到的只是如何抗敌救国的问题,压根
19、儿不曾梦想到“环境”的如何变更,或敌人对华政策的如何变动、改革。 所以他们也有一贯的计划,在最艰苦的情形之下奋斗着,绝对的不作“苟全”之梦;该牺牲的时机一到,便毫不踌躇地踏上应走的大道,义无反顾。 12月8号是一块试金石。 这一天的清晨, 天色还不曾大亮, 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从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的明白。 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的死在水里。 日
20、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 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 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 “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地摇铃上课。 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 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吧?”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的将学校关闭结束
21、。”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 坐得挺直的, 但没有一句话。 “但是我这一门功课还要照常的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的讲下去。学生们照常的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上了刺刀,“引满待发”。 然而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
22、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 ; 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抄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室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恋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摸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小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嘀嘀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毅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
23、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碾地的声音可听到。 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直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 “现在下课!” 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有几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没有顾虑。个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往哪一个方向走去。 赤热的心, 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 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 从来没有那么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 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 最后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