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知识网格】【知识网格】 第一章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知识点一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法律的产生和作用: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知识点一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2.中华法系(1)含义: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2)主要发展历程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
2、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与法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3)作用: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2.内容:(1)法的产生: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2)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3)法的决定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
3、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这一因素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1)内涵: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2)特点: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制定,是指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度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认可,是指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法是由
4、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通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4.法的功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1)政治职能:即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2)社会职能:即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一国法治的决定因素: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2.中国人民的法治实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3.巨大成就:成
5、就表现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
6、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人权的法治保障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事实表明,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典型例题典型例题例1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无论哪个国家,什么时候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这启示我们()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要建设社
7、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依法治国【答案】D【解析】D:“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的意思是说一个国家只有严格执法,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国家才能治理整顿好,才能兴旺繁荣。否则,如果法律松弛,无法执行,则国家一定会有动乱,国力也会越来越衰弱。所以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四个选项中只有D是正确的。A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AC说法本身是正确的,但与题意不符。B: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B说法是错误的,排除。故本题选D。典型例题典型例题【变式训练1-1】2020年1月17日,“2019年中国十大法治影响力事件”在南京揭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
8、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入选。修改宪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这是因为()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于宪法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A B C D【答案】C【解析】:修改宪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这是因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符合题意。: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题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典型例题
9、典型例题【变式训练1-2】美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埃德加博登海默曾说,“法律是人类最大的发明,别的发明使人类学会了驾驭自然,而法律让人类学会了如何驾驭自己。”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法律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B人类所发明的“法律”为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行为设定了公平规则C法律平衡了人们之间的权益,以理性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争议D法治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途径,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答案】A【解析】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不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违反国家法律
10、,都要负法律责任,所以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BCD三项均是对题干的正确理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典型例题典型例题例2 马克思早期从理性法、自由法观念出发,论证了自由与法的关系一方面,强调法律的根本任务是维护和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另一方面,自由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因为法律所承认的自由在一个国家中是以法律形式存在的。马克思的这一命题还有强调法律神圣性的意思请你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典型例题典型例题【答案】两大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看到了中国
11、问题的出路和希望。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指导思想,中国人民斗争就有了主心骨,有了领导力量,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推翻三座大山、完成了历史任务,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典型例题典型例题【变式训练1-3】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是旧中国近百年的真实写照。西方的坚船利炮、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致使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其间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一次次求索,一个个“改良”和“变法”都失败了,中国依旧专制、落后、贫穷。“长夜难明赤县天”,1921年7月,如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燃起了一盏明灯,划破暗夜,照亮了赤县神州。“斧头劈开新世界,镶刀割断旧乾坤
12、。”28年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1)简要说明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典型例题典型例题【答案】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现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典型例题典型例题【变式训练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中国的法治建设在路上。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开启法治建设新纪元。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198
13、2年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1999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法治建设揭开新篇章。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法治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我国宪法进一步完善。(1)结合材料和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对你有什么启示?(2)结合材料并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相关知识,归纳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并分析两条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典型例题典型例题【答案】(1)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的启示是: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
14、并与其相适应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法治建设成就的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等。典型例题典型例题【变式训练1-4】民法典姓“民”,意味着它以民为本,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诉求,最大化地谋求人民的利益,全面保障人民的权利,这是民法典的特色所在,也是民法典立法宗旨和目的所在。有人认为,民法典的制定,开启了中国公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请运用所学内容,简
15、要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典型例题典型例题【答案】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民法典的制定,是更好保障人民切身权益,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前提。善治需要体系完备、类别齐全的良法,制定良法是为了最终达到善治的目标。民法典的实施有助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护人民切身利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要。“民法典的制定,开启了中国公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简要阐述了制定民法典的意义。【方法技巧】解答“评析类”主观题一般既要分析观点的合理性,又要分析观点的不合理性。要确定评析运用知识角度,细化知识内容。本题限定了知识范围,要找出具体的知识点并写出来,按照材料+观点(核心)+阐述+总结(表态或者回到题目中
16、提问)格式或者观点(核心)+材料阐述+点题(表态或者回到题目中提问)进行回答。第二章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知识点二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原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具体要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
17、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原则原因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
18、宪执政和依法执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坚
19、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
20、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三、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典型例题典型例题例1 2021年年初我国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乡村振兴的重点走向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当下,要进一
21、步健全党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各方协同,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这要求( )发挥德治对法治的保障作用,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探索“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民主监督途径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深入推进党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这一最广泛的民主实践AB C D【答案】D【解析】:发挥德治对法治的保障作用,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表述错误,德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德治的保障,错误。:探索“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表现,错误。:进一步健全党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各方协同,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这要求
22、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深入推进党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这一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正确。故本题选D。典型例题典型例题【变式训练2-1】公交地铁霸座、遛狗不拴绳、共享单车乱停放等不文明行为将被规范,并受到相应惩处。2019年11月,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提请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该条例须经市人大代表审议并通过人大代表行使立法权 开展一次为期20天的促进文明行为社会问卷调查为立法提供民意参考 条例通过后由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对严重不文明行为开展联合惩戒依法执政AB C D【答案】A【
23、解析】: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促进文明行为,体现了法治和德治的结合,正确。:立法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错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民意,有利于民主立法,正确。: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而中国共产党非行政执法部门,错误。故本题选A。典型例题典型例题【变式训练2-2】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实施纲要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社会领域法律制度,完善多层次多领域社会规范,强化道德规范建设,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以良法促进社会建设、保障社会善治。实施纲要的印发和实施( )旨在推进依法治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动法治与德治的内在融合,开拓良法善治新境界是
24、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彰显了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A B C D【答案】C【解析】:加强法治社会建设是为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基本建成法治社会,而不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错误。:加强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推动法治与德治的内在融合,符合题意。: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错误。故本题选C。典型例题典型例题例2 阅读材料,运用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理论填写下表。材料体现相关理论2020年1月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信访举报237.1万件次,立案44.3万件,处分39万人,包括省部级干部18人,厅局级干部
25、1989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这样的机构,目的是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要把人民作为衡量法治建设水平和能力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畅通社会监督渠道,把法律监督工作真正置于人民群众监督评判之下。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和道德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国的法治体系也必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典型例题典型例题【答案】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
26、遍约束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典型例题典型例题【变式训练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强调: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是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和各方面,履行决策法定程序,增强公众参与实效,提高专家论证质量,坚持合法性审查,防控决策风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规范的程序、科学的决策维护重大公共利益、维护人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7、,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哪些原则。典型例题典型例题【答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召开,把党的领导贯穿于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和各方面,体现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合法权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体现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体现了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典型例题典型例题【变式训练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是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完善的标志性成就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
28、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2008年开始,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由“常见”走向“常态”。人大立法从2005年7月第一次网上公开、2 249名网友对物权法草案提出9 605条意见,到2019年11月1日,司法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全文公布,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民主立法、开门立法走过了一段从无到有、与时俱进的历程。结合材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典型例题典型例题【答案】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提出要坚持科学立法、
29、民主立法等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立法公开征求意见,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大立法公开征求意见,民主立法、开门立法,按照立法程序制定,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方法技巧】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第三章法治国家一、法治国家1.法治国家的内涵:法治国家,就
30、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2)坚持良法之治:原因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标准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3)
31、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二、建设法治国家1.总要求: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2.具
32、体要求:(1)推进宪法实施: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
33、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3.重大意义: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典型例题典型例题例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下列体现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理念的是(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宣传道德模范,引导和激励人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要把党的领导作为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和最根本的保证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弱化管理职能,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AB C D【答案】B【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
34、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把党的领导作为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和最根本的保证,体现了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理念,正确。:“宣传道德模范,引导和激励人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以德治国,错误。: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并不是为了弱化管理职能,错误。故本题选B。典型例题典型例题【变式训练3-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建设法治国家,意味着我国(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把宪法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
35、法,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坚持良法之治,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实现社会和谐AB CD【答案】C【解析】:建设法治国家,意味着我国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把宪法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坚持良法之治,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正确。:这两个选项属于法治社会的内容,排除。故本题选C。典型例题典型例题【变式训练3-2】“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一个讲文明重法治的国家,这个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就有了重要保障。这是因为()A建设法治国家是我国当前的工作中心B依法治国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是强国之路C法治事关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的长治久安D重视法治建设是实
36、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答案】C【解析】C:“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句话主旨是突出法治对于国家繁荣富强的意义,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C符合题意。A:我国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A错误。BD: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BD错误。故本题选C。典型例题典型例题例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固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民法典的制定,开启了我国公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体现了人民需求,保障了人民权益。民法典用权利本位构建起整部法典的逻辑主线,必定能够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
37、美好生活需要。例如:将“保护生态环境”写入民法典的总则编,有助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发挥环境保护职能,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再如,民法典明确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能够有效避免公民受到信息泄露的非法侵扰,对堆护正常的信息秩序和个人隐私具有现实意义。总之,民法典的实施回应了群众的法治要求,完善了我国法律体系,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人认为良法之下方有善治国家。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良法”和“善治”的关系。典型例题典型例题【答案】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民法典的制定,是更好保障人民切身权益,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前提。善治需要体系完备、类别齐全的良法,制定良法
38、是为了最终达到善治的目标。民法典的实施有助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护人民切身利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要。良法与善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致力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典型例题典型例题【变式训练3-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良法善治。从“法律之治”到“良法善治”,是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的飞跃,更是对人民期待的回归。(1)良法是善治的前
39、提和基础。结合材料和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说明良法应具备什么样的标准?(2)结合材料和依法治国相关知识,分析人民为什么期盼良法?良法善治对国家立法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典型例题典型例题【答案】(1)良法应具有以下标准: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典型例题典型例题【变式训练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40、。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开始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民法典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法系“善”的基本价值理念和“有典有则”的民事法律体系,既与强制性律典相衔接,实现了惩恶扬善、定分止争的规范功能,同时希望通过养民、保民、教民建立和谐良善的社会秩序。例如,民法典将“保护生态环境”写入总则,有助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顺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将人格权单独入编,是落实宪法关于“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要求,弥补了国外某些民法典“重物轻人”的立法缺陷;对于“霸座”“霸铺”甚至抢夺方向盘等不文明的乘
41、坐行为,以民法的形式明确此类行为的违法性质,依法实施法律制裁。民有听呼,法有所应。民法典颁布实施对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请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典型例题典型例题【答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体系完备、类别齐全的良法。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法治国家建设奠定立法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法典实施开启了我国公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有利于维护人民权益、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与有力支撑。民法典既具有强制性的规范功能,又具有引导建立和谐良善社会秩序的功能,能提
42、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方法技巧】分析说明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一、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二、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认知识。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课本知识与材料的结合点;三、紧扣题意合理做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理论分析材料即可。第四章法治政府一、法治政府的内涵1.法治政府的内涵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政府。2.要求:职能科学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关系的配置必须科学合理。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
43、等都是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权责法定如果政府权力没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就会出现权力行使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需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执法严明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只有执法严明,才能保证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服务社会公众,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公开公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正执法要求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将其贯彻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通过公开公正执法,能够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廉洁高效政府必须清廉,不
44、得利用公权力谋求私人或团体利益;政府必须高效运行,通过优化流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守法诚信政府要带头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做到诚实守信,不能朝令夕改、言而无信。要建立健全守信践诺机制,准确记录并客观评价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务员对职权范围内行政事项以及行政服务质量承诺、期限承诺和保障承诺的履行情况二、建设法治政府1.内涵:建设法治政府,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2.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领域执法力度。
45、3.意义: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4.建设法治政府的举措:不断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政府部门权力、明确职责。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各项职责依法全面履行完善依
46、法行政制度体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使政府管理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行政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决策法定程序严格落实,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率显著提高,违法决策,不当决策、拖延决策明显减少并得到及时纠正,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大幅提升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章得到严格实施,各类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查处和制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公众对行政执
47、法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形成科学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方面监督形成合力,使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违法行政责任人依法依纪受到追究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恪守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等依法行政基本要求。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典型例题典型例题例1 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法治政府是法治建设的主体。北京市政府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
48、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取得积极成效。关于北京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举措和成效,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组织多层次法治教育培训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执政水平B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内部监督C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社区协商 提高司法公信力D对现行的规章和行政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答案】D【解析】A:组织多层次法治教育培训有利于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行政水平,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A错误。B: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这是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外部监督,B错误。C: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社区协商,有利于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但不
49、是司法公信力,C错误。D:对现行的规章和行政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这有利于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D正确。故本题选D。典型例题典型例题【变式训练4-1】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下列属于法治政府建设的是(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政府依法执政科学合理配置权力与责任,明确权力行使不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AB CD【答案】D【解析】:政府依法行政,而不是执政;权力
50、行使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而不是不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故不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故正确。故本题选D。典型例题典型例题【变式训练4-2】某乡政府在社区和村里开设“法治茶馆”,每月两次安排法律顾问现场讲解土地纠纷、老年人权益、邻里矛盾等问题,免费为村民发放法律手册;创造性地开展律师驻村模式,在驻村律师免费帮扶下,情、理、法相结合地解决村里的小矛盾小纠纷。这启示我们( )政府要与时俱进,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政府要依法行政,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要提高公民法治意识,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