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5.2 氮及其化合物1、下列反应起到了固氮作用的是( )A.工业上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NH3B.NO与O2反应生成NO2C.NH3被O2氧化成NO和H2OD.由NH3制备化肥NH4HCO32、下列关于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作制冷剂B.氨易溶解于水,因此可用来作喷泉实验C.氨极易溶解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D.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3、下列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原因结果A大量植树造林温室效应BSO2和NO2气体的大量排放酸雨C含氮、磷等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水华、赤潮D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光化学
2、烟雾4、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引燃后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棕色烟雾。产生红棕色烟雾的原因是( )A.高温下遇空气生成 B.NO遇空气生成C.和NO反应生成CO和 D.NO和反应生成和5、下列反应中,氨既表现还原性,又表现碱性的是( )A.2NH3+3CuO 3Cu+N2+3H2O B.4NH3+5O2 4NO+6H2OC.8NH3+3Cl2=N2+6NH4Cl D.2NH3+H2SO4=(NH4)2SO46、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甲,烧杯和胶头滴管内盛放某种液体乙。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液体乙进入烧瓶,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3、 )A.甲:,乙: (含酚酞溶液),现象:形成红色喷泉B.甲:NO,乙: (含石蕊溶液),现象:形成红色喷泉C.甲:HC1,乙:溶液,现象:形成白色喷泉D.甲:,乙:NaOH溶液,现象:形成无色喷泉7、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Na、Ag、Cl、B. Na、Mg2、Cl、C. Fe3、K、OHD. Fe2、H、8、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浓HNO3与Cu反应的微型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挤压塑料瓶使浓HNO3进入干燥管就可引发反应B.将装置口向上提起就可停止反应C.蘸碱液的棉花可起到吸收NO2的作用D.该装置适用于木炭与浓硝酸或浓硫酸的反应实验9、检验
4、铵盐的一般方法是取少许待测物置于试管中,然后( )A.加水溶解后,再滴人酚酞溶液B.加强碱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C.加入强酸溶液加热后,再滴人酚酞溶液D.加入强碱溶液加热后,再滴人酚酞溶液10、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2中的几 种,将一定量的气体甲经过图中实验的处理,最后得 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气体甲的组成为( )A.NO2、N2B.NO、CO2 C.NO2、CO2D.NO、CO2、N211、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解释
5、A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浓盐酸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B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MgCl2溶液D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NH3是一种可溶性碱A.AB.BC.CD.D12、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生活中的合成纤维、塑料、染料的生产会应用到氨气。氨气还可以制备一系列无机物质(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H4Cl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NH3具有还原性D.上述转化关系中只有2个氧化还原反应1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
6、B. C. D.14、如图所示,两个连通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体积相同)各充人一定量NO和O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打开活塞,使NO与O2充分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 )A.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相同 B.反应前后NO室压强相同C.最终容器内气体密度与原来相同 D.最终容器内无O2存在15、如图为含有同一种元 素的a、b、c、d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单质,b、 c是氧化物,d是酸,各步转化均为一步实现,则a可能是C、N2、S中的( )A.和 B.只有 C. D. 16、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否为NO,设计了如下实验。实
7、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NO、能与NaOH溶液反应):(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 ,为达此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 。(2)在(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 ;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将注射器F中的空气推入E中,E中的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实验的目的是 。(4)D装置的作用是 。17、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反应,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生产硝酸产生尾气的原因_。(2)上述工艺中采用气一液逆流接触吸收(尾气从吸收塔底进入,石灰乳从吸收塔顶喷淋),其目的是_ _;滤渣可循环使用,滤渣的
8、主要成分是_(填化学式)。(3)该工艺需控制和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若,则会导致_;若,则会导致_。(4)生产中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分解,产物之一是,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18、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与NH3的反应研究NH3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_;仪器b中可选择的试剂为_。(2)实验室中,利用装置A还可制取的无色气体是( )(填字母) A.Cl2B.O2C.CO2D.NO2(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粉末,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现象证明NH3具有_性,写出相应
9、的化学方程式_。(4)E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_。(5)读取气体体积前,应对装置F进行的操作:_。(6)实验完毕,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m g,装置F测得气体的体积为n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用含m、n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A2答案及解析:答案:C3答案及解析:答案:A 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根据火箭喷出大量红棕色烟雾可推知其中含有,引燃后产生的气体中NO遇空气生成。 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B项,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氨只表现还原性;C项,可看作两个反应:2NH3+3Cl2=N2+6HCl,NH3+HCl=NH4Cl,氨
10、既表现还原性,又表现碱性;D项,氨只表现碱性。 6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因氨气极易溶于水,则挤压胶头滴管,烧瓶中的气压减小,又因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形成红色喷泉,故A正确; NO与水不发生反应,也不溶于水,则挤压胶头滴管,烧瓶内压强几乎 不变,不会形成喷泉,故B错误;因HC1与溶液反应生成白色 的AgCl沉淀,则挤压胶头滴管,烧瓶中的气压减小,又因溶液中有白 色的AgCl,形成白色喷泉,故C正确;二氧化硫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 成盐和水,烧瓶中的压强减小,能够形成无色喷泉,故D正确。 7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A项、Ag+与Cl-、可以形成AgCl沉淀、Ag2CO3沉淀,该组离子不
11、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错误;B项、离Na、Mg2、Cl、间既不能形成沉淀也无气体或水产生,该组离子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正确;C项、Fe3+与OH-可以形成Fe(OH)3沉淀,该组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错误;D项、酸性条件下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8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挤压塑料瓶使浓HNO3进入干燥管与铜接触,可以引发反应,A正确;将装置口向上提起使铜与浓HNO3分离,可使反应停止,B正确;NO2是酸性气体,可被碱液吸收,C正确;木炭与浓硝酸或浓硫酸的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够进行,而该装置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反应装置,D错误, 9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加水溶解后再加
12、入酚酞溶液不能鉴别,A错误;将 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强碱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 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氨气,则该盐 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B正确;加入强酸溶液加热后,再滴人酚酞溶液,溶液呈酸性,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C错误;加强碱溶液后加 热,再滴人酚酞溶液,因为强碱溶液呈碱性,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有铵根离子,D错误。 10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混合气体甲无色,则气体中不含NO2,气体甲通过Na2O2 后显红棕色,说明原混合气体甲中含有NO和CO2,最后通入水中, 溶液呈酸性,且几乎无气体剩余,说明气体甲中不含N2,故B项正确. 11答案及解析:答案:
13、A 1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NH4Cl是常用化肥,而NaHCO3为小苏打,不能用作化肥,A错误;Na2CO3受热不易分解.B错误;NH3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故氨气具有还原性,C正确;上述转化关系中有3个氧化还原反应:NH3NONO2HNO3,D错误。 1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错误,氯化铵分解生成的与HCl冷却后在试管口生成,不能得到;正确,CaO与水反应消耗了水,并且放出大量的热,使分解放出氨气;错误,与反应,有水生成,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正确,加热浓氨水,促使的分解和氨气的逸出. 1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由左右两室体积相同,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可知,两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一
14、定相等,而NO和O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故其物质的量不相等,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不相同,故A错误;B、发生2NO+O2=2NO2,反应后总的物质的量减少,平均充满左右两室,故反应后NO室的气体物质的量要减小,故压强减小,故B错误;C、反应后气体的总质量为原来一氧化氮与氧气质量之和,为NO质量的2倍,体积为左右两室的体积之和,为左室的2倍,故密度不变,故C正确;D、NO、O2的质量相等,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32:28=8:7,发生2NO+O2=2NO2,O2过量,故最终容器内有O2存在,故D错误;故选C. 1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CCOCO2 H2CO3,符合转化关系; N2 NONO2 HN
15、O3,符合转化关系;SSO2 SO3H2SO4,符合转化关系;因此符合转化关系的为, C正确。 16答案及解析:答案:(1)利用生成的将装置内的空气赶尽,排除对气体产物观察的干扰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使分液漏斗活塞上的凹槽对准瓶口上的小孔),打开K,当装置C中产生白色浑浊时,关闭K(2)铜丝上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气体仍无色,溶液变为蓝色;(3)验证E中的无色气体为NO(4)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解析:(1)因烧瓶中有空气,生成的NO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需利用装置A反应生成的将装置内的空气赶尽,以排除对气体产物观察的干扰;为达到此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使分液
16、漏斗活塞上的凹槽对准瓶口上的小孔),打开K,当装置C中产生白色浑浊时,关闭K。(2)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离子方程式为,实验现象是铜丝上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气体仍无色,溶液变为蓝色。(3)将F中的空气推入E中,发生反应,E中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证明E中的无色气体为NO,则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NO的生成。(4)NO、都有毒,会污染环境,则装置D的作用为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 17答案及解析:答案:(1) (2)使尾气中的NO、被充分吸收; (3)排放气体中NO含量升高; 产品中含量升高(4)解析: (1) 工业生产硝酸是用水吸收,产生尾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17、)气体上升,液体下降,这样气液接触充分,使尾气被充分吸收;分析加入的原料及生成物,只有微溶于水且可以循环使用,所以滤渣的主要成分为。(3)当时,NO过剩;当时, 过剩,剩余会与反应生成。(4)依据得失电子守恒, 生成的NO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反应中一部分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升高,可能生成或,但在水溶液中会与水反应生成,所以最终产物为,补上及配平即可。 18答案及解析:答案:(1)分液漏斗;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或碱石灰);(2)BC;(3)还原;3CuO+2NH33Cu+3H2O+N2;(4)吸收未反应的氨气,阻止F中水蒸气进入D;(5)慢慢上下移动右边漏斗,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6)解析:(
18、1)装置中仪器a为分液漏斗;仪器b是利用分液漏斗中滴入的浓氨水使b中的固体溶解放热促进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钙固体、碱石灰固体等均可。(2)制备氯气需要加热,且氯气为黄绿色气体,A不符合;可以制备O2,利用固体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B符合;可以制备CO2气体,利用稀盐酸和大理石的反应,C符合;NO2是红棕色气体,D不符合。(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粉末,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说明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氨气被氧化铜氧化表现还原性,结合原子守恒配平写出化学方程式:3CuO+2NH33Cu+3H2O+N2。(4)依据流程分析,E中浓硫酸吸收过最的氨气,阻止F中水蒸气进入D影响实验效果。(5)读取气体体积前,应对装置F进行的操作是慢慢上下移动右边漏斗,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保持压强平衡再读数。(6)干燥管D增重m g,则水的物质的量,装置F测得气体(N2)的体积为n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物质的量,依据元素守恒得到氮原子和氢原子物质的量之比,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