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教材苏教版必修上册专题5教案专题5-1-1元素周期律教材分析本专题是中学习了专题二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从具体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进入物质的微观世界,从原子、分子、离子层次探究物质性质、变化的规律及其本质原因。探究微观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众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物质的微粒观,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决定于它的结构,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使学生认识化学理论对化学初中的指导意义,认识科学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贡献,感悟科学发现和发展的艰辛,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科学的热情。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能用原子或物质结构解释元素或相关物质的性质,其实质是
2、能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典型物质的结构、典型物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化物)性质的变化规律等,通过知识的类比迁移,推断、比较、解释元素及相关物质的性质。2.能依据原子结构特征分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认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其本质原因。3.认识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分析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核心素养 1.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构建元素周期律。 2.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第三周期的钠、镁、铝、硅、硫、氯为例,了解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会设计实验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3、会比较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重难点1.原子序数的概念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3.元素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元素周期律课前准备课件、相关图片等教学过程旧知复习: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哪些规律?2.画出Na、Mg、Al、Si、P、S、Cl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元素化合价与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关系?新课引入: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100多种元素,而化合物近四千多万种,且每年以100万种速度增长。若不找出它们的内在规律,总觉得知识零散,且难以有效地探索更多物质性质;20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随着
4、人们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深入认识,化学家尝试将元素的宏观性质与原子的激观结构之间建立联系,研究元素的性质与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为了方便研究,化学家引入了原子序数。板书:一、原子序数1概念:按照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依次编号,这种编号叫作原子序数。思考:根据原子序数的规定方法,该序数与原子组成的哪些粒子数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板书:2规律:元素的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学生活动:写出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核外电子排布,找出规律。PPT展示1:原子结构示意图PPT展示2:最外层电子排布规律PPT展示3:归纳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
5、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时最外层电子数121122310218811183188板书:二、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1.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学生活动:分析下左图数据,在右图中画出图像3-9号元素3Li锂4Be铍5B硼6C碳7N氮8O氧9F氟原子半径/pm152111887770666411-17号元素11Na钠12Mg镁13Al铝14Si硅15P磷16S硫 17Cl氯原子半径/pm18616014311711010499PPT展示:3-9号元素与11-17号元素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数动画图板书:2、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
6、性的变化规律:(1)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时,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小(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过度:物质的性质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元素的性质主要是由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决定的,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那元素的性质是否也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呢?板书:(二)元素性质PPT展示:1-18号元素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表思考:(1)元素的化合价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有什么规律性的变化?(2)元素的最高正价与什么有关?元素的最低负价与什么有关?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间有什么联系?PPT展示:原子序数化合价的变化12+10310+1+5;-4-1011
7、18+1+7;-4-10板书:1、元素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规律:元素的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O、F及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元素的负化合价(非金属具有)=8-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绝对值之和=8实验展示:学生观看钠、镁、铝金属单质分别与水反应的视频,观察实验现象思考:钠、镁、铝的金属性有什么变化规律?性质NaMgAl单质与水(或酸)的反应情况与冷水剧烈反应与冷水缓慢、与沸水迅速反应,与酸剧烈反应与酸迅速反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NaOH强碱Mg(OH)2中强碱Al(OH)3两性氢氧化物结论:钠、镁、铝的金属性依次减弱。板书:2、金属性
8、与非金属性讲解:钠到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递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步增强,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逐步减弱,所以,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板书:(1)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并分析教材第118页表5-4,回答Si、P、S、Cl的非金属性的强弱,并解释其原因。学生回答:Si、P、S、Cl的非金属性依次递增。板书:(2)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讲解:从Si、P、S到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递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步增强,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逐
9、步增强,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提问:比较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还有哪些方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8-119页内容并回答。板书: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比较:1金属性:(1)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2)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2、非金属性:(1)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2)与氢气反应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3)氢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4)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学生活动:完成118页119页“观察思考”PPT展示:(1)11-17号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加,碱性逐渐减弱,酸性
10、逐渐增强; 随核电荷数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2)Al(OH)3具有两性,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为两性氢氧化物。Al(OH)3 + 3HCl = AlCl3 + 3H2O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讲解: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随着核电荷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板书:3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讲解: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稀有气体元素除
11、外)、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均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提示他元素之间的内在关系。课堂小结:课后作业1. 化学必修1- 元素周期律P125-126:2、3、52. 化学必修1-元素周期律同步练习3. 重点笔记:课件中19、20、26、27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学习了原子的发展和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总结出元素周期律。并使学生认识到“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为下节内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打下基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