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学前前教教育管理育管理学学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 v 学前教育管理学学前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教育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应用现代管理学和教育管理学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应用现代管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学前教育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学前教育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问。学前教育管理活动包括问。学前教育管理活动包括幼教行政幼教行政与与幼儿园内部管理幼儿园内部管理两大方面,由于幼教行政在整个教育行政管理体系中所两大方面,由于幼教行政在整个教育行政管理体系中所具有的特殊性以及幼教机构的性质及其所承担的任务不具有的特殊性以及幼教机构的性质及
2、其所承担的任务不同于普通中小学校,所以在管理方面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同于普通中小学校,所以在管理方面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因此,该课程内容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因此,该课程内容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课程目标课程目标v 学前教育管理学学前教育管理学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专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专业必修课之一。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比较全面业必修课之一。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幼教行政管理和幼儿园管理的基本理论、系统地掌握现代幼教行政管理和幼儿园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幼教管理的特点和基本规律,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幼教管理的
3、特点和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正确分析和解决幼教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正确分析和解决幼教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从事学前教育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日后从事学前教育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1学时。教师讲授学时。教师讲授2/3学时(约学时(约35学时),学时), 学生讨论、进行案例分析、调研、访谈等学生讨论、进行案例分析、调研、访谈等 占占1/3(约(约15学时)。学时)。张燕张燕 主编主编学前教育管理学学前教育管理学北师大出版北师大出版 社社 19951995年版。年版。张燕张燕 邢利娅邢利娅 主编主编 幼儿园管理案幼儿园管理案 例及评析例及评析 北师大出版社北师大出版
4、社 20022002年版。年版。邢利娅邢利娅 张燕张燕 主编主编 幼儿教育管理理幼儿教育管理理 论与实践论与实践 北师大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 20022002年版。年版。 讲授、讨论、自学、案例分析、实际调研讲授、讨论、自学、案例分析、实际调研 等方式相结合。等方式相结合。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管理概念并理解其涵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管理概念并理解其涵义;认识和理解管理的二重性;理解和掌握管理要素的义;认识和理解管理的二重性;理解和掌握管理要素的构成并掌握管理要素分析方法。掌握管理学概念及管理构成并掌握管理要素分析方法。掌握管理学概
5、念及管理学的特点;了解管理学科的性质、特点以及管理学的学学的特点;了解管理学科的性质、特点以及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使学生能够掌握教育管理学的概念;理解教育科体系;使学生能够掌握教育管理学的概念;理解教育管理学学科性质及其特点,明了该学科的研究内容;进管理学学科性质及其特点,明了该学科的研究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管理学的概念;明确该学科的一步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管理学的概念;明确该学科的学科地位及学科特点;了解我国学前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学科地位及学科特点;了解我国学前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展的现状与趋势。第一节第一节 管理的概述管理的概述 二、二、管理的二重性分析管理的二重性分析 一
6、、一、 管理的概念管理的概念 三、三、管理要素分析管理要素分析 1 管理的词义管理的词义 在管理学科领域中,在管理学科领域中,“管理管理”一词主要是指组一词主要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过程,即协调他人的活动,织中的管理过程,即协调他人的活动, 为取得个人单独活动无法取得的效为取得个人单独活动无法取得的效 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一)管理概念的界说(一)管理概念的界说 在汉语中,在汉语中,“管管”有有“管辖管辖”、“负责负责”、“照管照管”、“约束约束”之意,之意,“理理”有有“治理治理”、“处理处理”、“协协调调”、“办理办理”之意。之意。“管理管理”一词的本义是指负责处一词的本义
7、是指负责处理某事,使之顺利完成。理某事,使之顺利完成。 “ “管理管理”的英语为的英语为“administration”,它来源与拉丁语,它来源与拉丁语,意为意为“管理活动管理活动”,也有,也有“服务服务”之意。之意。“administration”一词的词义中可以看到,管理实质是一词的词义中可以看到,管理实质是指帮助组织达到目标,服务于组织成员,照管组织中的指帮助组织达到目标,服务于组织成员,照管组织中的物资,促进与协调组织成员的工作等一系列活动。物资,促进与协调组织成员的工作等一系列活动。2对管理概念的不同界说对管理概念的不同界说 (1) 职能论职能论 (2) 目的论目的论 (3) 系统论
8、系统论 (4) 决策论决策论 (5) 人本论人本论 (6) 模式论模式论v (二)管理的涵义(二)管理的涵义 1管理的概念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社会组织的职能。管理是社会共同劳动的产物。管理是社会组织的职能。管理是社会共同劳动的产物。 管理概念的表述: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管理概念的表述: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 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 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杨文士杨文士 张雁张雁 主编主
9、编 中国人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年版) 2管理的含义管理的含义 (1)管理是对社会组织而言,是社会共同劳动的必)管理是对社会组织而言,是社会共同劳动的必 然要求;然要求; (2)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协调各有关个人的活动,以)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协调各有关个人的活动,以 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所产生的一般职能,如计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所产生的一般职能,如计 划、组织、指挥、控制等,使个人的努力与组划、组织、指挥、控制等,使个人的努力与组 织的目标相一致;织的目标相一致; (3)管理是实现预定目标的行动,管理的核心是人与)管理是实现预定目标的行动,管理的核心是人与 人的行为;人的行为;
10、 (4)管理的实质是追求效率,使受分工制约的各个人)管理的实质是追求效率,使受分工制约的各个人 的活动产生一种集体力量或社会力量,即的活动产生一种集体力量或社会力量,即1+12。 简单地说,管理就是通过协调不同个人的行为,简单地说,管理就是通过协调不同个人的行为, 以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以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v 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具有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具有自然属性自然属性和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管理二重,管理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一)管理的自然属性:(一)管理的自然属性:表现为管理具有合理组
11、织生产力(指挥表现为管理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指挥 劳动、协作劳动)的职能。这是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性质劳动、协作劳动)的职能。这是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性质 所决定的。所决定的。 有效的管理能以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现组织的目标,具有效的管理能以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现组织的目标,具 有有“放大倍率放大倍率”的功效,因而,管理就是产生力。的功效,因而,管理就是产生力。 (二)管理的社会属性:二)管理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为维护和发展生产关主要表现为维护和发展生产关 系(监督劳动)与上层建筑的管理职能。管理总是同生产关系(监督劳动)与上层建筑的管理职能。管理总是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系、社会制度相联
12、系的。 所有制关系规定着管理特有的社会性质,决定着管理所所有制关系规定着管理特有的社会性质,决定着管理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即为谁管理、为谁服务的问题。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即为谁管理、为谁服务的问题。 管理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它受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与制管理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它受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与制约。约。 (三)管理的二重性的关系:(三)管理的二重性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渗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制约,是不可分割的。透、互相制约,是不可分割的。(四)管理的二重性对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管理理(四)管理的二重性对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管理理论的启示论的启示 v(一)管理主体(一)管理主体 它包括管理者个
13、体以及由若干管理者个体组成的它包括管理者个体以及由若干管理者个体组成的管理群体。(管理的发动者)管理群体。(管理的发动者)v(二)管理的客体(二)管理的客体 管理客体即管理对象。它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管理客体即管理对象。它分为两类,一类是人、财、物,属于管理对象中的财、物,属于管理对象中的“硬件硬件”;另一类则是;另一类则是“软件软件”,即时间和信息(还有些人提出精神、士,即时间和信息(还有些人提出精神、士气等)。气等)。v(三)管理目标(三)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即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它是管理活动管理目标即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它是管理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要素。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要素。 第二节第
14、二节 管理学、教育管理学及管理学、教育管理学及 学前教育管理学概述学前教育管理学概述 v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一)一般性(一)一般性 (二)多学科性(综合性)(二)多学科性(综合性) (三)历史性(三)历史性 (四)实用性(四)实用性特点管理学的概念及特点管理学的概念及特点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一)从管理的二重性出发,着重研究:(一)从管理的二重性出发,着重研究: 1 1合理组合和协调生产力的自然技术关系。合理组合和协调生产力的自然技术关系。 2 2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
15、系。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 3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适应关系。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适应关系。(二)从历史的方面研究管理实践,思想、理论的形成、演(二)从历史的方面研究管理实践,思想、理论的形成、演 变、发展,知古鉴今。变、发展,知古鉴今。(三)从管理者出发研究管理过程、管理要素、管理原则,方(三)从管理者出发研究管理过程、管理要素、管理原则,方 法和手段、程序、技术等。法和手段、程序、技术等。 (一)普通(一般)管理学,即管理学联原理或理论。它的(一)普通(一般)管理学,即管理学联原理或理论。它的 任务是揭示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在哲学的基础层面任务是揭示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在
16、哲学的基础层面 上概括管理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上概括管理的一般原理和原则。 (二)部门(行业)管理学,即特定的部门、行业管理活动(二)部门(行业)管理学,即特定的部门、行业管理活动 为研究对象而建立的管理学。为研究对象而建立的管理学。 部门管理学以普通管理学为理论基础,同时强调某一特定部门管理学以普通管理学为理论基础,同时强调某一特定 管理对象的自身特点。管理对象的自身特点。 管理学科的体系管理学科的体系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v (一)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一)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广义教育
17、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对象。自己研究对象。 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和组织作为自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和组织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构建学校和社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己的研究对象,构建学校和社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和健全学校组织及其运行机制,优化办学资源,调建立和健全学校组织及其运行机制,优化办学资源,调动全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动全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的一门现代科学。(陈孝彬主编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的一门现代科学。(陈孝彬主编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
18、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1)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2)社会科学是人的科学;)社会科学是人的科学; (3)社会科学的整体性。)社会科学的整体性。2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分支。 教育管理学就是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按照教教育管理学就是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二)
19、教育管理学的性质(二)教育管理学的性质v (三)教育管理学的特点(三)教育管理学的特点 1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 2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 3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 4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学科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学科 5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v (四)(四) 教育管理学内容的三个层次教育管理学内容的三个层次 1教育事业的管理教育事业的管理 2对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对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 3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学前教育管理学含义学前教育管理学含义 (一一) 学前教育
20、管理学是教学前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育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是研究和探讨学前教它主要是研究和探讨学前教育领域中的管理现象及其规育领域中的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本学科更具律的一门学科。本学科更具有实践性、操作性。有实践性、操作性。(一)学前教育管理学研究范围(一)学前教育管理学研究范围 张燕教授的研究张燕教授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阎水金教授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阎水金教授的研究: 1.1.学前教育管理活动学前教育管理活动 2.2.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3.3.学前教育管理机制学前教育管理机制 4.4.学前教育管理观念学前教育管理观念 1. 1.研究学前教育管理
21、的规律,总结学前教育管理的实践研究学前教育管理的规律,总结学前教育管理的实践 经验,形成我国学前教育管理理论体系。经验,形成我国学前教育管理理论体系。 对学前教育管理规律的理解:学前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对学前教育管理规律的理解:学前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是从总体上把握学前教育管理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从总体上把握学前教育管理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 个角度提出来的。这种管理规律具体是指在各种管理现象中,个角度提出来的。这种管理规律具体是指在各种管理现象中,其其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观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观念念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由此构
22、成了学前教育管理的整体。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由此构成了学前教育管理的整体。所以,对学前教育管理的研究,必须把握这四个方面互相之间的以,对学前教育管理的研究,必须把握这四个方面互相之间的管理关系。管理关系。研研 究究 任任 务务2.2.借鉴国外学前教育管理的先进思想与理论,研究学前教育借鉴国外学前教育管理的先进思想与理论,研究学前教育管理的内容、方法及其运行规律,把握学前教育管理的发管理的内容、方法及其运行规律,把握学前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展趋势。3.通过对学前教育管理实践的理论研究,用科学的教育管理通过对学前教育管理实践的理论研究,用科学的教育管理理论和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来指导学前教育管理实
23、践,不理论和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来指导学前教育管理实践,不断提高园所管理水平。断提高园所管理水平。4.通过对学前教育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为国家和政府部门通过对学前教育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为国家和政府部门制定学前教育管理的政策、规划,制定学前教育管理改革制定学前教育管理的政策、规划,制定学前教育管理改革思路,出台有关学前教育管理措施,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思路,出台有关学前教育管理措施,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策略思想。的理论依据与策略思想。 (二)学习和研究学前教育管理学的意义和方法(二)学习和研究学前教育管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和研究学前教育管理学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学前教育管理学的意义 (1
24、)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2)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3)更新管理观念、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更新管理观念、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4)是建设和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管理理论的需要)是建设和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管理理论的需要 (5)是培养和提高幼教管理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需)是培养和提高幼教管理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需 要要v 2学习和研究学前教育管理学的方法学习和研究学前教育管理学的方法 (1)调查法)调查法 (2)文献法)文献法 (3)实验法)实验法 (4)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5)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三)学前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简介(三)学前教育
25、管理学学科发展简介 1.学前教育管理学的形成学前教育管理学的形成 2.学前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趋势学前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趋势 3.我国学前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我国学前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战 4.我国学前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思考我国学前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思考考核要点考核要点v (一)概念:(一)概念: (1)管理;()管理;(2)管理二重性;()管理二重性;(3)管理学;)管理学; (4)管理主体;()管理主体;(5)管理客体;()管理客体;(6)教育管理)教育管理 学;(学;(7)学前教育管理学;()学前教育管理学;(8)教育管理;)教育管理; (9)学前教育管理;)学前教育管理
26、;v (二)理解:(二)理解: (1)管理的含义;)管理的含义; (2)管理的实质;)管理的实质; (3)管理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意义;)管理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意义; (4)管理要素分析;)管理要素分析; (5)教育管理学学科性质;)教育管理学学科性质; (6)教育管理学学科特点;)教育管理学学科特点; (7)学前教育管理学研究范畴;)学前教育管理学研究范畴; v (三)思考与应用:(三)思考与应用: (1)勾画出管理学学科体系框架,标明教育管理学、)勾画出管理学学科体系框架,标明教育管理学、 学前教育管理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学前教育管理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2)比较教育管理学与学
27、前教育管理学的异同;)比较教育管理学与学前教育管理学的异同; (3)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的 思考(长期思考的问题)。思考(长期思考的问题)。第二章 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管理思想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及其对教育管理理论的形成和演进过程及其对教育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理解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发展的影响,理解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教育管理理论的影响。其对教育管理理论的影响。 近代历史上最早用行政学、法学理论研究教育管理的近代历史上最早用行政学、法学理论研究
28、教育管理的人,首推上个世纪德国著名的行政学、法学家施泰因。它人,首推上个世纪德国著名的行政学、法学家施泰因。它在在1884年出版的年出版的管理学管理学。 1.世界上每个人都生活在人类共同体之中。这就是说,世界上每个人都生活在人类共同体之中。这就是说,人类要生存下去,谁也离不开谁。是人类要生存下去,谁也离不开谁。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思想的翻版。思想的翻版。 2.人类共同体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社会,另一部人类共同体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社会,另一部分是国家。国家不同于社会,它是人格化的自律的因素组分是国家。国家不同于社会,它是人格化的自律的因素组成的。它可以通过法律和自
29、我调节的方式去改变社会上一成的。它可以通过法律和自我调节的方式去改变社会上一的一切不平等的现象。的一切不平等的现象。 3.社会财富的分配为什么不公平呢?施泰因认社会财富的分配为什么不公平呢?施泰因认为,这是由于社会精神财富不公平造成的。为,这是由于社会精神财富不公平造成的。 4.要解决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平的现象,首先要解要解决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平的现象,首先要解决精神财富分配不公平的问题。他主张有自律性的决精神财富分配不公平的问题。他主张有自律性的国家应该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来干预教育,让广大国家应该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来干预教育,让广大穷苦人家的子女都能受到教育。穷苦人家的子女都能受到教育。 这是当
30、时改良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反映。他提出这是当时改良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反映。他提出的教育行政的法律适应性原则对于教育管理学的发的教育行政的法律适应性原则对于教育管理学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的。展有着积极意义的。二、教育法对教育行政的作用二、教育法对教育行政的作用1.1.保障了政府的权力机关对教育事业的监督与控制,有利于保障了政府的权力机关对教育事业的监督与控制,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普及和提高;教育事业的普及和提高; 2.2.保护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利、义务和责任,体保护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利、义务和责任,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和公平的原则;现了教育的民主和公平的原则; 3.3.维护了教育事业内部的正
31、常秩序和稳定性,有利于积累维护了教育事业内部的正常秩序和稳定性,有利于积累经验,提高教育质量;经验,提高教育质量; 4.4.促进了教育管理行政行为的有效性。促进了教育管理行政行为的有效性。 但是,教育法也不是万能的,还需要其他管理思想和方但是,教育法也不是万能的,还需要其他管理思想和方法相配合。法相配合。三、从行政学的角度对教育管理的分析三、从行政学的角度对教育管理的分析 1 1.教育行政机构是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学校进行管理教育行政机构是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学校进行管理的组织。的组织。 2 2.教育行政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强制性的特点,管理行教育行政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强制性的特点,
32、管理行为不应该受非理性因素的干扰。为不应该受非理性因素的干扰。 3 3.教育行政管理的重点是制定和执行中央或地方的教育法教育行政管理的重点是制定和执行中央或地方的教育法令和法规;制定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对教育令和法规;制定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扩大教育的投资的比重;提供咨询服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扩大教育的投资的比重;提供咨询服务;开展督导和评估等。开展督导和评估等。 4 4.协调社会、政府、学校之间的关系,协调各方面办学的协调社会、政府、学校之间的关系,协调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扩大学校对社会的影响,使各方面的义务、责任和利积极性,扩大学校对社
33、会的影响,使各方面的义务、责任和利益得到协调发展。益得到协调发展。 一、一、“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的提出的提出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工程师费雷得里克W泰勒。他在工厂工作期间,有许多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成果,获得技术专利100多项。在管理方面曾进行过“铁块搬运试验”、“铲具的试验”和“金属切削试验”。这三项试验为他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提供了实践的基础。 他的主要著作有:计件工资制(1895年)、工场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等。他逝世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上“科学管理之父费雷得里克W泰勒”来赞扬他的功绩。 二、泰勒二、泰勒“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的主要观点的主要观点 1.科学管理的目的
34、和中心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2.管理人员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人在生产过程的操作程序进管理人员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人在生产过程的操作程序进行观察和试验,分析每项工作的动作和时间,除去多余的和错行观察和试验,分析每项工作的动作和时间,除去多余的和错误的动作。在这个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标准。误的动作。在这个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标准。3.每个工人能否完成日工作量标准,这取决于标准化管理。就每个工人能否完成日工作量标准,这取决于标准化管理。就是说,从原材料、使用的工具、工艺流程、检验方法一直到劳是说,从原材料、使用的工具、工艺流程、检验方法一直到劳动者,一律
35、标准化。动者,一律标准化。4.为了造就标准化工人,必须对工人进行岗位培训,达不到厂为了造就标准化工人,必须对工人进行岗位培训,达不到厂方规定标准的工人,不能上岗。方规定标准的工人,不能上岗。 5.建立了岗位标兵制度和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度。建立了岗位标兵制度和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6.宣传工人和厂方的管理人员不要相互对立,要宣传工人和厂方的管理人员不要相互对立,要“以以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双方把双方把注意力从被视为最重要的分配剩余的问题上移开,而注意力从被视为最重要的分配剩余的问题上移开,而共同注意力转向增加剩余上共同注意力转向增加剩余上”
36、。科学管理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由经验管理模式向依靠科学管理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由经验管理模式向依靠知识的科学管理模式过渡。泰勒的科学管理有其科学知识的科学管理模式过渡。泰勒的科学管理有其科学性的一面,但又有欺骗性的一面。性的一面,但又有欺骗性的一面。第三节 科层管理理论及其对 教育管理理论的影响l一、科层管理理论一、科层管理理论l二、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二、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l三、科层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三、科层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的 影响影响一、科层管理理论 科层体制又称科层体制又称“官僚体制官僚体制”。(在西方并非贬义)它是指。(在西方并非贬义)它是指像政府机关那样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组
37、织模式。像政府机关那样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组织模式。科层理论是由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思科层理论是由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思韦伯提出来的。韦伯提出来的。 科层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科层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1 1、职位分类、职位分类 2 2、权力分层、权力分层 3 3、法定资格、法定资格 4 4、委其责任、委其责任 5 5、遵纪守法、遵纪守法 6 6、理性关系、理性关系 7 7、固定工资、固定工资 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原则: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原则: 1.1.为了正确处理直接行政领导和上级职能部门领导的关为了正确处理直接行政领导和上级职能部门领导的关系,组织管理理论提出每个人只有一个上级的原则。系,组织管
38、理理论提出每个人只有一个上级的原则。 2 2.根据任务的性质、特点和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管理根据任务的性质、特点和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管理宽度的原则。宽度的原则。 3 3.改变管理宽度的办法就是增加管理层次。改变管理宽度的办法就是增加管理层次。 4 4.以目标为导向,对职务、责任、权力和利益进行合理以目标为导向,对职务、责任、权力和利益进行合理配置。配置。 5 5.权力下放是有条件的。权力下放是有条件的。 6 6.权力之间相互制衡原则。权力之间相互制衡原则。 7 7.对上级实行对上级实行“跳板原则跳板原则”(越级上告),对下级不能(越级上告),对下级不能越级处理。越级处理。 8 8.制定计划的
39、部门与实施计划的部门要分开。制定计划的部门与实施计划的部门要分开。 科层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科层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美国学者美国学者马克斯马克斯阿博特阿博特是最早提出学校组织有许是最早提出学校组织有许多特征是符合韦伯原则的教育管理学专家。他认为,多特征是符合韦伯原则的教育管理学专家。他认为,学校组织具有分工的专业化特点;学校内部有着明学校组织具有分工的专业化特点;学校内部有着明确和严格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学校管理的理性化程确和严格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学校管理的理性化程度高;教职员是按照自己的职务、责任、工作量领度高;教职员是按照自己的职务、责任、工作量领取工资。要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就必须从
40、学校组织取工资。要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就必须从学校组织建设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做起。建设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做起。 科层组织理论的正效应是管理的专业化、关科层组织理论的正效应是管理的专业化、关系的理性化、工作的协力化、行为的制度化。这系的理性化、工作的协力化、行为的制度化。这对提高行政效率是有意义的。但是科层管理的单对提高行政效率是有意义的。但是科层管理的单调、枯燥、讲话、公式化又使行政管理人员对工调、枯燥、讲话、公式化又使行政管理人员对工作产生厌倦、士气低沉、同事之间以及上下级之作产生厌倦、士气低沉、同事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缺乏感情交流和理解、对个人前途担忧、只是间缺乏感情交流和理解、对个人前途担忧、只
41、是熬年头不讲绩效等负效应。熬年头不讲绩效等负效应。 一、梅奥和一、梅奥和“霍桑实验霍桑实验” 代 表 人 物 是 美 国 著 名 心 理 学 家 梅 奥代 表 人 物 是 美 国 著 名 心 理 学 家 梅 奥(E EMayorMayor),), 在在“霍桑实验霍桑实验”中提出来的。中提出来的。 霍桑实验的全过程:略霍桑实验的全过程:略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观点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观点1.人是社会的人,这是人际关系学说的理论出发点。工人人是社会的人,这是人际关系学说的理论出发点。工人不是机械的动物,而是复杂社会关系的成员。强调人不是不是机械的动物,而是复杂社会关系的成员。强调人不是“经
42、济人经济人”,而是,而是“社会人社会人”。2.工作条件、工资报酬不是影响工作效率的第一要素,工工作条件、工资报酬不是影响工作效率的第一要素,工效的高低取决于士气,而士气又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效的高低取决于士气,而士气又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关系。3 3.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之中,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发生很大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之中,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发生很大的影响。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类。管理人的影响。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类。管理人员既要强化正式群体,也要重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员既要强化正式群体,也要重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4.4.人的行为是很复杂的。其中既有符合逻辑的行为
43、、又人的行为是很复杂的。其中既有符合逻辑的行为、又有不符合逻辑的行为。管理人员不要简单处理。有不符合逻辑的行为。管理人员不要简单处理。 5050年代以后,人际关系学说发展成为行为科学以后,年代以后,人际关系学说发展成为行为科学以后,才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才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 .人性的假设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人性的假设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 (1)工具人性的假设)工具人性的假设 (2)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 (3)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 (4)自我实现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 (5)复杂人假设)复杂人假
44、设 (6)决策人的假设)决策人的假设 2.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的核心内容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的核心内容 (1)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2)行为改造理论)行为改造理论 (3)过程分析理论)过程分析理论 3.群体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支柱群体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支柱,群体在管群体在管理中的作用理中的作用:(1)归属作用归属作用(2)认同作用认同作用(3)支持作用支持作用4.领导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育系主任拉尔夫美国芝加哥大学教育系主任拉尔夫泰勒泰勒是最早意识到人际关
45、系学说的研究会带来教是最早意识到人际关系学说的研究会带来教育管理理论变化的教育家之一。他在育管理理论变化的教育家之一。他在变化变化中的思想概念促使教育必须调整中的思想概念促使教育必须调整(19411941年)年)一文中提出人际关系的研究与学校管理人员一文中提出人际关系的研究与学校管理人员的关系。二战以后,在教育界研究行为科学的关系。二战以后,在教育界研究行为科学和人际关系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影响比较和人际关系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文章有:威尔伯大的文章有:威尔伯约契撰写的约契撰写的改善学改善学校管理中的人际关系校管理中的人际关系(19461946年)和丹尼年)和丹尼尔尔格里非斯写的格
46、里非斯写的教育管理中的人际关系教育管理中的人际关系(19561956年)。年)。 在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下教育管理学家更加重视教在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下教育管理学家更加重视教职员工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采取科学的方法了解社会与职员工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采取科学的方法了解社会与学校中各种因素对个体人或群体行为的影响。强调人的主学校中各种因素对个体人或群体行为的影响。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增强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能力。观能动作用。增强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能力。教育管理者要学会激励大家的工作热情、事业心、责任感教育管理者要学会激励大家的工作热情、事业心、责任感和成就欲;要为每个
47、教职员的知识、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成就欲;要为每个教职员的知识、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加强组织内部的团结,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和条件;加强组织内部的团结,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冲突。 教育管理者还要善于分析、研究教职工、学生的需要教育管理者还要善于分析、研究教职工、学生的需要层次和结构,改善学校内外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和层次和结构,改善学校内外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和组织的凝聚力,不断扩大领导集体的影响力。组织的凝聚力,不断扩大领导集体的影响力。一、系统理论一、系统理论 系统科学是系统科学是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组新兴的学科群。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组新兴的学科群
48、。 奥地利的理论生物学家冯奥地利的理论生物学家冯贝塔朗菲在贝塔朗菲在19371937年提出了世界上所有年提出了世界上所有科学都具有三个共同问题:一是对整体或有机体的已经,二是科学都具有三个共同问题:一是对整体或有机体的已经,二是有机体争取保持平衡和稳定状态,三是有机体与外部环境的相有机体争取保持平衡和稳定状态,三是有机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三个共同点可以发展为一个总的的系统模型来描述互作用。这三个共同点可以发展为一个总的的系统模型来描述世界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世界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说,世界是一个整体,也就是一个系统。它是由两个以这就是说,世界是一个整体,也就是一个系统。它是由两个
49、以上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为实现整体目上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为实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它又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环境是更大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它又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环境是更大的系统,环境中各个要素之间以及环境于要素之间发生着各种关的系统,环境中各个要素之间以及环境于要素之间发生着各种关系。系。 二、系统理论在管理上的应用二、系统理论在管理上的应用 1系统理论向社会管理提出的新概念系统理论向社会管理提出的新概念 (1)整体优化的概念;()整体优化的概念;(2)结构概念;)结构概念; (3 3)开放与闭合的统一概念;()开放与闭合的统一概念;(4
50、 4)动态平衡概念;)动态平衡概念; (5 5)信息反馈概念。)信息反馈概念。 2系统理论向社会管理提出的新方法l(1)规划的方法;l(2)库存的方法;l(3)线路的方法; l(4)更新的方法;l(5)减少排队法;l(6)序列和调整法;l(7)搜索的方法。 三、对教育管理影响比较大的系统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三、对教育管理影响比较大的系统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1切斯特切斯特巴纳德的管理思想巴纳德的管理思想(1)任何组织(企业、学校、医院、商店)都是一个系统。这)任何组织(企业、学校、医院、商店)都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由物质的(含工作条件、工资)、生理的(含营养、卫个系统是由物质的(含工作条件、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