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必读中国成语故事(七)-阅读资料.doc

上传人(卖家):harry 文档编号:222877 上传时间:2019-12-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必读中国成语故事(七)-阅读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必读中国成语故事(七)-阅读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必读中国成语故事(七)-阅读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必读中国成语故事(七)-阅读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必读中国成语故事(七)-阅读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必读中国成语故事(七) 南辕北辙 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互相攻杀兼并,都想争当诸侯的霸主。有一次,魏国国 君准备去进攻赵国的国都邯郸,魏王的大臣季梁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马上停止旅 行,匆匆赶了回去。他来不及弄平衣服上的皱痕,也来不及擦掉头上的灰尘,就 去劝说魏王。他说: 我这次回来,在路上遇到一个人,他驾着车子驶向北方, 说他要到楚国去。我听了觉得很奇怪,就问他: 你到楚国为什么要朝着北方走 呢?他说: 我的马跑得很快。 我说: 你的马虽然跑得快,但这不是去楚国 的路啊。 他又说: 我的路费很多。 我告诉他: 路费多,方向不对,也不能去 楚国啊。 他说: 我的车夫驾车的技术很高明。 唉,您看,方向错

2、了,马跑得 越快,路费越多,那样走下去,离楚国不是也越来越远了吗? 季梁讲完这个故事后,对楚王说: 现在大王要想成为一方霸主,一举一动 都应该让人信服。如果仗着自己国大兵多,用武力攻打邯郸,借以扩充土地,树 立威望,那就离您想做诸侯领袖的理想越来越远了,这就像要到南方去的楚国人 却驾着车子往北走一样,那是多么荒唐的事啊! 魏王听了这番话后,觉得很有 道理,就取消了攻打赵国的计划。 后来,人们用南辕北辙来比喻背道而驰,目的同实际行动相反。辕,车 杠;辙,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难兄难弟 东汉的时候,有个叫陈寔(sh)的人,办事公正,乡中邻里遇到什么纠纷, 自己解决不了时,就请他裁决。只要经过裁决

3、的问题,总能得到圆满的解决,纠 纷双方也都很服气。因此,陈寔在家乡具有很高的威望。 陈寔有两个儿子, 大的叫陈元方, 小的叫陈季方。 兄弟二人受到父亲的影响, 品德也很高尚。 陈元方的儿子叫陈长文,陈季方的儿子叫陈孝先。有一天,长文和孝先在一 起谈论父辈的人品修养谁高谁低,他们都极自豪地夸耀各自父亲的功德品行,觉 得自己的父亲的品德是最好的,因此争论得不可开交。 这两个孩子争论不出结果,便一起去找爷爷陈寔评理。陈寔听了两个孙子的 争论,哈哈大笑。他觉得他的两个儿子陈元方和陈季方都是品学兼优的贤人,于 是就感叹道: 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意思是元方实在是好啊,好到很难让 他弟弟去效法学习他;

4、季方也好得很啊,好到很难让他哥哥去效法学习他。 后来,这句感叹的话被人们紧缩成难兄难弟的成语,意思是说兄弟俩都 很好,难以分出高下。但是这个意思逐渐发生了变化,人们把难于之难 解作了落难之难了,于是难兄难弟便用来指共同患难的人或彼此处 于同样困境的人。 呕心沥血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他自幼非常聪明,很有才华。据说,他七岁时就 能写诗,人们都称赞他为神童。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 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虽然他二十 六岁就去世了,但是他的文学成就却为后世所敬仰。 据说,李贺做诗,通常不是先立题目,而是注重观察生活,积累资料。他每 天早上骑

5、着一头小毛驴,背上书囊,带着一个书童,四处游览。遇到好的题材, 就马上写成诗句, 先放进书囊, 回家以后, 再整理成篇。 李贺的身体一直都不好, 他的母亲很心疼他,所以每天李贺回到家后,他母亲便让侍女查看他的书囊,如 果发现里面写的诗句太多,就生气地说: 你这个孩子,想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 休啊! (原文是: 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 李贺在他短暂的二十六年生涯中,给我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歌,这是他 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 刳肝以为纸,沥 血以书辞。 就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后来,人们把李母的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和韩愈的沥血以书辞这 两句关于

6、李贺的话加以合并和省略,概括出了呕心沥血这一成语,比喻用尽 心思,多用来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多多用心。呕,吐;沥,一滴一滴。 盘根错节 东汉时期平武这个地方有个人名叫虞诩() ,他十二岁就精通尚 书 ,朝廷认为他是一个奇男子,就想让他做官。虞诩因为有九十岁的祖母在家 无人照顾,所以就没有去。祖母去世后,虞诩才到太尉李修那里出任郎中一职。 有一年,羌人和匈奴人几乎同时从西方和北方入侵东汉王朝。东汉大将军邓 骘(zh)在讨论如何对付入侵者的时候,提出放弃西面,集中力量专对北方的 作战方针。对此,大多数大臣表示同意,而职位较低的虞诩则反对,并且把自己 的意见告诉给李修。 李修认为虞诩的意见可

7、行, 便按照他的主张做, 保住了凉州。 自以为是的邓骘看到有人竟敢公然反对他,很是恼火,准备找机会报复虞诩。 不久,有个地方发生了战乱,人民造反,杀害地方官吏,事情越闹越大。邓 骘就故意派虞诩去那里做官。虞诩的朋友看出了邓骘的用心,很为他担忧,并告 诉他: 到那里做官,凶多吉少啊。 虞诩笑了笑说: 一个人的志向不应该随便 改变,做事情就不应该惧怕困难。去那里任职也是我的职责。不遇到树根盘屈、 枝节交错的树木,又怎么能辨别出斧头的锋利呢?(原文是: 不遇盘根错节, 何以别利器乎? ) 他到任之后很快就平息了动乱,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和嘉奖。 后来, 盘根错节就成为一句成语,比喻事情复杂,头绪很多,难

8、以办理, 不容易解决。 抛砖引玉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名叫赵嘏() 。他的诗写得很有特 色,连著名的大诗人杜牧也十分欣赏。因为赵嘏曾在一首诗中写出长笛一声人 倚楼的佳句,所以他又被人称为赵倚楼 。 当时,在吴地有一个名叫常建的人,也很喜欢写诗,对赵嘏十分仰慕。有一 次,常建听说赵嘏到苏州来玩,便很想乘机得到赵嘏的诗句。他估计赵嘏一定要 到当地的名胜灵岩寺去游览,就预先在灵岩寺的墙壁上题了两句诗,希望以此引 出赵嘏的诗句来。 果然不出常建所料,赵嘏到苏州不久,便来到了灵岩寺。当他看到寺壁上题 的两句有头无尾的诗时,一时兴起,提起笔来,添上两句,凑成一首完整的诗。 这样,常建的愿望就

9、实现了。由于常建的前两句诗不如赵嘏的后两句诗好,所以 人们便把常建的这种做法叫做抛砖引玉 ,意思是抛出一块砖头,引出一块宝 玉。 后来, 抛砖引玉逐渐成了人们熟知的成语,比喻用粗劣的东西换取珍贵 的东西。现在人们常常用抛砖引玉来表示谦虚,比喻自己的看法和文字十分 粗浅,希望能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夷吾因为内乱出逃,为了争取秦国支持他回国做国君, 他答应秦国事成之后,一定割让五座城池给秦国,作为酬谢。可是,夷吾在秦国 的支持下当上晋国国君成为晋惠公之后,却没有履行这个诺言。 不久,晋国遭受自然灾害,晋惠公和秦国商量买粮,秦国很慷慨地答应了他 的要求。但是第

10、二年秦国也发生了饥荒,向晋国求援,晋惠公却不想答应秦国。 大夫庆郑认为晋惠公不应该这样。他说: 这样不仁不义,把道德全部丢掉了, 一旦需要,谁还愿意救济我们,支援我们?我们还怎么保卫国家呢?另一个大 臣却说: 晋国不履行割五城给秦国的这个诺言,是根本问题,如果这个根本问 题不解决,而只答应卖粮食,就好比只有毛而没有皮。既然没有皮,毛又能依附 在什么地方呢?(原文是: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我们过去已经在割地的问 题上违约了,秦国对我们早就产生了怨恨,现在即使答应卖粮,也不能平息秦国 的不满,不如干脆连卖粮也不答应。 晋惠公听了以后,就拒绝了秦国买粮的要 求。庆郑叹了口气,说: 国君这样做,将

11、来一定会后悔的。 果然,第二年,秦 晋之间发生战争,晋惠公在战场上做了秦国的俘虏。 后来,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成了成语,一般写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比喻不解决根本问题,即使解决了其他枝节问题,也没有什么用处。焉,哪里; 附,依附。 疲于奔命 春秋时期,楚国战胜宋国,大将子重居功要求楚王把北部两处地方封赏给自 己,大臣申公巫臣极力反对,楚王没有答应子重的要求。另一个大臣子反想娶美 丽的夏姬,巫臣却说夏姬命相不好,不能娶她,可是后来巫臣却娶了夏姬,与她 一起逃到了晋国。这样,子重、子反都非常仇恨巫臣。 子重和子反为了报仇,合伙杀了巫臣的家族,瓜分了他们的财产和妻妾。巫 臣得知这个消息后,托人捎

12、了一封信给子重、子反两人。信中写道: 你们这两 个坏蛋,实在太可恶了!我一定要叫你们受命奔走,疲竭而死! (原文是: 余必 使尔罢于奔命以死。 ) 为了实现诺言,巫臣带了一些战车和军士来到落后的吴国,帮助吴军训练驾 车射箭。在巫臣的训练下,吴国的军队逐渐强大起来。于是吴军不断出兵,逐个 攻击楚国东边的属国,把它们并入吴国版图。这样,告急的文书经常传到楚国都 城。楚王每次接到告急文书,总是派子重、子反率军前往救援。他俩刚结束一场 战事归来,还未得到休息,又奉命出兵平定另一处战事。一年之中,两人率领大 军往返奔波,竟达七次之多,被弄得筋疲力尽。巫臣达到了复仇的目的。 后来罢于奔命成了成语,现为疲于

13、奔命 。罢() ,通疲 ,疲 惫、劳累;奔命,奉命奔走。现在多用来形容忙于奔走而筋疲力尽;也形容事务 繁杂,应付不过来。 扑朔迷离 北魏时,有一户姓花的人家,老父叫花弧。花弧有一个女儿,名叫木兰,她 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武艺十分高强。 那时,北魏经常和外族打仗,朝廷下令征兵,木兰的父亲年纪太大,弟弟又 小,于是木兰就想装扮成男子,替父从军。她穿上父亲当年穿过的盔甲,威风凛 凛地去见父亲,表明自己的决心。花父很感动,但是并不放心。于是,木兰要求 与父亲比武,如果胜了就让她去从军。花弧向来不服老,就答应了。父女俩就在 花园里比剑,你来我往。花弧毕竟年老体衰,终于支持不住,败下阵来,只好同 意木兰代

14、替他去从军。 木兰武艺高强,智勇双全,打了很多次胜仗,立下了大功。出征十二年,但 是谁也不知道她是女子。 敌人终于投降了, 木兰凯旋, 换上女装。 战友们惊叹道: 我们同行十几年,都不知道你是个女子! 木兰捉来一对雌雄兔子,然后笑着说: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 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意思是说我女扮男装,就像在地上走的兔子难以分辨 出雌雄一样,根本看不出来我是男的还是女的啊。 后来,人们就用扑朔迷离作为成语,比喻事情模糊复杂,真相难辨。扑 朔,扑腾、乱动;迷离,眼半闭。 歧路亡羊 杨朱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人称杨子。杨子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于 是,这个邻居的全家人都去找,同时也请杨

15、子的仆人帮着一块儿去找。 杨子说: 唉,不过是丢掉一只羊而已,何必要让那么多人去找呢?丢羊 的人说: 因为岔路太多了。 那些找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道: 找到了没有?他们回答说: 没有! 杨子问: 为什么找不到呢?他们说: 岔路中间又有很多岔路,我们不知道羊 往哪一条岔路上去,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听了,很有感触,脸上露出了很不愉快的神色,沉默了很长时间,整天 都没有笑容。人们觉得特别奇怪,便对杨子说: 羊又值不了多少钱,更何况丢 的也不是你家的羊,你为什么这么闷闷不乐呢?杨子没有回答。 有一个名叫心都子的人在一旁边听了说道: 道路因岔路多了,容易使羊丢 失;学者因为不能专心致志,可能会迷失人生的

16、方向。 (原文是: 大道以多歧亡 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杨子闷闷不乐的原因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 歧路亡羊这一成语由大道以多歧亡羊演变而来,比喻事情复杂多变, 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歧路,岔路;亡,丢失。 旗鼓相当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改国号为新 。刘秀起兵反对,实力不断壮大,后 来当上皇帝,建立东汉王朝。 光武帝刘秀虽然建立了东汉政权,但是边远地带却还没有完全统一。公孙述 占据了四川一带,并且自己当起了皇帝。隗嚣()在甘肃一带自称西 州大将军。而隗嚣和公孙述也有矛盾,双方不断发生斗争。于是,刘秀为了孤立 公孙述,就想拉拢隗嚣。 有一次,刘秀听说隗嚣打退了公孙述的进攻,便立刻写信给隗嚣

17、,表示愿意 同他友好,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公孙述。信中说: 我现在忙着在东方打仗,目 前实在是没有力量攻打成都和公孙述一比高下,而且,我西方的兵力也很薄弱。 如果公孙述侵犯汉中,甚至骚扰长安的话,我希望能得到你军队的帮助。这样, 在西方战场上,我就可以和公孙述旗鼓相当了。 后来,隗嚣就归顺了刘秀,成 为光武帝的将领。 后来, 人们用 旗鼓相当 来比喻双方的实力非常接近, 难以分出谁高谁低。 旗鼓,都是古代军队行军打仗用来传达指挥官命令的工具。 旗鼓相当 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候,地方官吏经常要向皇帝进贡礼物。云南地方上有个行政长官要送 件礼物给皇帝,他心想:皇帝不缺金银珠宝,要送也得送个稀罕的。最后

18、,他决 定进贡一只天鹅。 他派一个名叫缅伯高的人,用竹篓背上一只天鹅,前往京城长安。缅伯高跋 山涉水,日夜兼程,走了好多天,来到了沔阳湖(在今湖北省境内)边。在这许 多天里,天鹅没下过水,浑身都脏兮兮的。缅伯高放下竹篓,抱出天鹅要给它洗 洗澡。不料,天鹅一纵,挣脱了他的怀抱,扑棱一声,振翅要飞。缅伯高下意识 地伸出手去抓了一把,只抓下了一根羽毛,眼睁睁地看着天鹅飞走了。缅伯高又 着急又害怕,伤心地大哭了一场。后来,他急中生智,怀揣着那根羽毛,赶往都 城长安。 多日后,缅伯高终于来到了长安,随着各地前来进贡的使臣去见皇帝。轮到 缅伯高时,他手捧羽毛走上前去,为皇帝唱了一首歌: 天鹅贡唐朝,山高路

19、途 遥。沔阳湖失去,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 鹅毛。 皇帝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听到这里,皇帝连声说: 缅 伯高千里送鹅毛,难能可贵!难能可贵! 缅伯高的才华和机智博得了皇帝的欢 心,皇帝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奖赏给他很多东西。 后来,人们就用千里送鹅毛这个成语,比喻礼物虽然很小,但是情意却 很深重。有时与礼轻情意重连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关于他的名字有很多有趣的传说。据说老子 的母亲理氏有一天正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 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 这

20、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八十一年的胎,生下一个男 孩。这男孩一生下来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络腮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字 就叫老子 。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对母亲说: 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后来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的官。这是一个管理藏书的官职,因为 这个缘故,老子知识渊博,在当时名声很大。孔子年轻时曾经专门拜访过老子, 向他请教周朝的礼仪。 老子写过一本只有五千字的书,名字是道德经 。书中讲了很多能启发人 的道理。老子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 于足下。 意思是说,双臂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芽开始长成的;很多层的 高台

21、,是从第一筐泥土开始垒起来的;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才能 走完的。在这里,老子用生动的事例,说明事物都是从小到大发展变化的。 后人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成语,比喻事情总是从头开始,逐步发 展的。 前车之鉴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年轻的时候,所写的文章便远近闻名。汉 文帝听说贾谊精通诸子百家,于是征召贾谊入朝担任博士之职,此时,贾谊年方 二十岁。为了表示对汉文帝的忠心,他曾多次上书,陈述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 受到皇帝的赞赏。 有一次,贾谊在奏折中引用了夏、商、周三代都统治了几百年,而秦朝只传 了两代的历史事实, 劝说汉文帝应该效仿夏、 商、 周三代的做法, 改进政治措施, 努

22、力治理国家。他引用当时的谚语说: 前车覆,后车戒。 意思是说,前面的车 子翻了,后头的车就要小心了,应当以此为戒,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接着他 又说道: 秦代灭亡的车迹我们已经看到了,如果不注意,我们也会走上灭亡的 道路。所以我们一定要施行仁政,安抚百姓。 汉文帝认为贾谊的意见很好,于是采取了相应的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奖励 农桑等休养生息的措施。经过他和儿子汉景帝两代皇帝的治理,社会经济获得了 很大的发展,国力也逐步强大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 后来,人们把贾谊所引用的谚语前车覆,后车戒概括为前车之鉴 , 用来表示要以前面翻车的事故作为警戒,吸取教训,不要再重复这样的做法。现

23、 在, 多用来比喻要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 以防自己再走上失败的道路。 鉴, 镜子。 巧取豪夺 宋朝著名的书画家米芾() ,生活放荡不羁,装疯卖傻,人称米癫 。 他的书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据说,米芾喜欢收藏古代名贵字画,收藏的办法却常常采取欺骗手段。他只 要打听到谁家有古代字画,就千方百计把它借来,说是观赏,其实是临摹。他可 以临摹得和原作一模一样,然后把摹本归还给人家,而自己留下真迹。有时 把别人的古代书画珍本借来,经过精心临摹之后,故意把真迹和摹本混在一起, 让别人选择。因为他临摹得十分逼真,别人常把摹本当真迹收下来。 米芾除了骗取别人的书画珍品外,还采取蛮横的手段去占有。有一次,米

24、芾 乘船时遇见了书画收藏者蔡攸() 。蔡攸把自己收藏的晋代书法家王羲之 的真迹给他看。 他一看就不肯放手了, 一定要用一幅画同蔡攸交换。 蔡攸不同意, 他就苦苦哀求, 纠缠不休, 最后竟以投河自尽相威胁。 蔡攸无奈, 只得同意交换。 对于米芾采取的这种骗取占有别人字画的不正当手段,当时的人就斥之为 巧偷豪夺 。苏轼在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中也说: 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 谁似痴虎头。 (晋朝画家顾恺之,小名虎头。 ) 巧取豪夺这一成语就是从巧偷豪夺演变来的。人们常用它来表示以 巧妙的手段去骗取,用蛮横的手段去夺取。 青云直上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叫范雎()的人,因为家境贫穷而在大夫须贾门下 当食客。

25、有一次,范雎跟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非常欣赏范雎的才华,就暗中送他许 多金银珠宝。虽然范雎婉言拒绝了齐王的礼物,但是须贾仍然怀疑他与齐国有勾 结。所以回国之后,须贾就向朝廷通报了这件事情,范雎因此被逮捕并遭毒打。 范雎被打得昏死过去,须贾便让人用草席把他卷起来,扔到厕所里,让人好好看 守。范雎醒来之后,发现看守他的人正是他的好朋友。在朋友的帮助下,他逃了 出来,并躲到好朋友郑安平家,改名张禄,准备找机会逃往国外。 不久, 秦昭王派使者出使魏国, 范雎便趁机偷偷跟随秦使到了秦国。 在秦国, 化名张禄的范雎很快就得到了秦王的赏识,没多久就被任命为相国,地位十分显 赫。 公元前 226 年,秦国企图攻打韩、魏两国。魏国忙派须贾去秦国求和。须贾 到了秦国,首先去拜访秦国的丞相张禄,希望张禄能够说服秦王。当他来到丞相 府, 看见丞相张禄竟然就是当年差点被他害死的范雎时, 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说: 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 意思是说,没想到您还活着,并且置身于青 云之上,已经有了如此高的地位。 成语青云直上由自致于青云之上演变而来,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 青云,青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六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必读中国成语故事(七)-阅读资料.doc)为本站会员(harry)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