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课 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授课时间内容教科书第55-56页例1,“练一练”,第58页练习九第1-3题。补充习题第42页第1-5题。教 学目 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理解并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说明什么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了解加法交换律的应用,并能应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初步体会加法运算律能使一些计算简便;2使学生经历观察、举例、综合和概括等活动,体会发现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积累归纳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意识;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重 点难
2、点重点: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难点:发现并概括加法运算律。教 具学 具教师准备:课件,直尺; 学生准备:直尺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和踢毽子吗?我们班哪位同学跳绳比较强?谁踢毽子比较强?学生自由发言。2.出示第55页例题1情境图。问: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说)追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1)跳绳的有多少人?(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3.导入新课。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进行过很多的加法运算,你知道在加法运算里有哪些基本规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
3、律。(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体验感悟1.加法交换律。(1)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怎样列式?(2)列式解答。 指名答,板:28+17=45(人)追问:还可怎样列式?板:17+28=45(人)(3)观察发现。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说说它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这两道算式都是求跳绳的总人数,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板:28+17=17+28(4)学生照样子写一写,并展示。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5)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这种规律。(
4、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明确: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b+a指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就是加法交换律。(板: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1)课件出示问题: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注意不同的解答方法,指名两人板演不同的方法。(3)组织汇报交流。解法一: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 (28+17)+23= 45+23 = 68(人)解法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28+40 = 68(人)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追问:这两
5、道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把它写成等式吗?怎样写?板书:(28+17)+23=28+(17+23)(4)加深认识、探索规律。课件出示下面两道算式,让学生算一算,判断下面的里能不能填等号。(45+25)+1645+(25+16)(39+18)+2239+(18+22)观察: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得出:这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追问: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板:(a+b)+c=a+(b+c)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
6、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板:加法结合律)三、回顾交流收获提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2.这些运算律在我们过去的学习中有哪些运用?四、延伸拓展实践应用1.第56页“练一练”。让学生说说每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及判断的依据。第三小题既交换了位置,又改变了运算顺序,所以该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2.第58页“练习九”第1、2、3题。(1)第1题中的最后一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2)第2题是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这在过去的计算过程中有学习过,通过这几题的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3)第3小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每组中两题的联系。比较每组中的两题,说说哪一题计算起来更加简便。五、回顾总结布置作 业1.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你有哪些收获?2.完成补充习题第42页第1-5题。板书设计 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28+17=17+28 (28+17)+23=28+(17+23)35+84=84+35 (45+25)+16=45+(25+16) a+b=b+a (a+b)+c=a+(b+c)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