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物理1主题一:运动的描述主题一:运动的描述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律,体会
2、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物理物理1主题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主题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性。知道胡克定律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能区分矢量与标量。
3、能用力的力的平衡条件。能区分矢量与标量。能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超重和失重现象。 (5)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第二章第二章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课标要求 认识质点,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认识质
4、点,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规律中的作用。 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 课时建议 导入 认识运动第1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第2节 质点和位移第3节 速度和加速度1 1课时课时1 1课时课时2 2课时课时第一节第一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运动、空间和时间内容要点机械运动空间位置的描述时间的描述机械运动机械运动 主要解决参考系的问题,通过实例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一部分的知识初中涉及到,学生也比较熟悉,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讨论围绕以下问题: (1)突出位置变化 (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
5、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不同选择,观察和描述的结果不同,运动的物体也可以作为参考系 应用:空中加油位置的描述、时间的描述位置的描述、时间的描述位置的描述位置的描述引入坐标,并增加了二维坐标,建立二维引入坐标,并增加了二维坐标,建立二维空间概念。空间概念。时间的描述时间的描述利用课本的神五实例,再增加一个实际的利用课本的神五实例,再增加一个实际的运动过程实例,如运动过程实例,如100m赛跑。赛跑。并由学生通过讨论再用具体实例分辨时间并由学生通过讨论再用具体实例分辨时间与时刻。分辨常用几个说法是时间还是时与时刻。分辨常用几个说法是时间还是时刻:刻:2秒内,秒内,2秒末,第秒初,第秒秒末,第秒初,第
6、秒末末第二节第二节 质点和位移质点和位移内容要点1、质点2、位移3、s-t图像建立质点模型建立质点模型 补充一些例子,如刘翔110m栏世界纪录,研究人的速度快慢。 围绕以下问题:1、详细描述物体运动有什么困难?2、我们需要了解物体各部分运动的区别吗?3、对这些问题如何简化?4、什么情况下可以把一个物体看成质点?研究刘翔的运动是否任何情况都能看成质点?质点质点1、在由学生举其他的实例,注意调动学生的讨论和参与。引导分析:引导分析:是否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是否圆形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是否转动的物体都不能看成质点?明确:明确:根据研究的问题的需要,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可简化为一个质点。
7、2、突出建立模型的思想方法(理想化模型)3、强调质点是物理学研究问题常用的模型,强调质点有质量。用实例引入位移概念用实例引入位移概念位移位移 用实例引入位移概念。建立位移的概念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位移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了解位移与路程的不同 ,建立矢量的概念。 (2)在一维坐标中算出位移的大小(变化量末-初),用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可以补充位移的大小与坐标零点的选择无关。 练习:垂直往返建立坐标,圆周运动位移等.s=0不一定静止。 (3)初步涉及矢量和s-t图像图像 1、用描点法画出s-t图像(运动员随时间变化的位置) 轨迹不同于图像,图像的意义更明确,引发
8、对直线图像的分析时间s012345位移m10 12 18 26 36 43DIS采集瞬时位移采集瞬时位移匀速直线运动的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图像 2、横坐标、纵坐标、连线方法、斜率等直线图像的相关问题。 3、可补充截距不为0的图像。s-t图像图像 1、举出一个实际的运动(限一维运动) 2、画出这个实际运动的过程图 3、并画出s-t图像 4、结合实际运动的过程图和s-t图像,复习位置、位移、时间、时刻这四个概念,作为以上两节的复习和巩固第第3节节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 1、知识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建立及基本运算,补充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 2、方法:比值法、极限的思想 3、课
9、时建议:2课时对比值法和变化率的认识对比值法和变化率的认识 平均速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建立都基于对变化率的认识,描述变化的快慢。 提炼方法方法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研究其他的变化率。(磁通量变化率、身高变化率、人口增长率)平均速度平均速度 不同时间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一般的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不同。瞬时速度瞬时速度 应用极限的思想 1、图2-22、2-23的分析是关键 2、用一个具体的实例体验(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或DIS系统)瞬时速度瞬时速度 演示:应用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 1、让滑块沿倾斜的气垫导轨做加速运动。
10、2、将滑块放上不同宽度的遮光片,即x为3 cm,2cm,1 cm,0.5cm体会在较小的位移内、较短的时间间隔t内,平均速度能比较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 3、从这一事实出发,t越小,运动快慢变化越小,描述越精确,进而给出一个推断和认定,即当t很小很小时,就说是物体在时刻t的瞬时速度在这里渗透了极限思想。区别区别平均速度的方向与物体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与位移或时间联系,是过程量。瞬时速度能准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与时刻或位置联系,是状态量。 平均速率:路程/时间,标量。 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标量。加速度加速
11、度 1、加速度概念的建立 2、对加速度正负意义的认识 3、加速度的初步计算加速度的概念建立加速度的概念建立 1、增加一个具体的实例有助于加速度概念的建立,从具体到抽象。 举出一些加速度不同的实例,也可通过比较汽车的起动性能等具体的问题情景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强调比值法和变化率。车辆的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0-100KM/H加速时间)对比.世界十大世界十大名车名车Saleen s7跑车跑车 Mercedes-Benz SLR McLaren 保时捷保时捷Carrera GT Maybach 62 Maybach 57 100km/s加速加速 (s)2.83.83.95.45世界十大世界十大名车名
12、车Rolls-Royce Phantom Black兰博基尼兰博基尼Murcielago 阿斯顿阿斯顿.马马丁丁V12 Vanquish法拉利法拉利612 Scaglietti 法拉利法拉利575M Maranello100km/s 加速加速(s)5.83.954.24.2如何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如何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如何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小汽车火车飞机281.156 如何比较速度改变快慢?如何比较速度改变快慢? 初始速度初始速度 m/s末速度末速度 m/s经过时间经过时间 sA自行车下坡自行车下坡2113B物体下落物体下落10201D火车出站火车出站020100E飞机在空中飞行飞机在空中
13、飞行30030010通过学生的举例和讨论分辨速度快、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是不同的,进一步巩固对概念的认识。加速度正负的认识加速度正负的认识 1、通过一些加速运动、减速运动的实例,了解加速度正负的含义。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无关,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一致。 2、应用运动图直观地表达s、v、a的关系,建立矢量概念,直观清晰。 (汽车出站、匀速、进站)1 1、以下对于加速度的认识中,哪些是对的?、以下对于加速度的认识中,哪些是对的?A A、物体的加速度很大,速度可以很小物体的加速度很大,速度可以很小B B、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C C、加速度表示增加的速度
14、加速度表示增加的速度D D、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必然为零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必然为零E E、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也越大、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也越大F F 、速度很大的物体加速度很小、速度很大的物体加速度很小1 1、以下对于加速度的认识中,哪些是对的?、以下对于加速度的认识中,哪些是对的?G G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H H 、物体的物体的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却很小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却很小I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J、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K 、物
15、体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方向、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方向加速度的初步计算加速度的初步计算 例题分析 1、画图表示物理过程,养成良好的分析和解题的习惯。 2、解题的规范要求 3、通过例题的结果再体会加速度的大小和正负的含义。第三章第三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了解匀变速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规律中的作用。 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瞬时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16、,它的瞬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它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它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速度有什么特点。 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课标要求 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质疑、逻辑推理、实验、数学推理)课时建议课时建议 本章教材有3节内容,安排8课时。 第1节 三课时(包含习题处理) 第2节 二课时(包含学生实验) 第3节 一课时 2节处理本章剩余习题,复习第二、三
17、单元,并进行运动学内容考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加速度特点 (1)、加速度保持恒定。 (2)、加深加速度的方向和正负的理解 速度变化规律 (1)速度变化均匀 (2)速度公式 (3)v-t图像 (4)补充中间时刻的速度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t(s)012345v甲(m/s)0246810v乙(m/s)369121518V丙(m/s)2018161412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加速度特点(1)、加速度保持恒定。(2)同时讨论匀加速和匀减速两种情况,加深加速度的方向和正负的理解 速度变化规律(1)速度
18、变化均匀(2)速度公式(3)v-t图像(4)补充中间时刻的速度公式 根据表格和图像,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吗?学生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一、分析表格 1、速度随时间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特点?加速度有什么特点? 2、2.5s,12s的速度是多少?(导出v的计算公式) 二、分析图像 1、读出任意时刻的速度 2、得出加速度恒定,得出斜率是加速度 3、从截距上读出初速度 剩余时间讨论P33的讨论与交流补充补充 1、用位移数据求平均速度,或用图像证明 2、v、t包围的面积是位移 3、描点法画匀变速s-t图(直接应用本节课数据)t(s)012345v甲(m/s)024681
19、0s(m)01491625202ttvvvv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化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化规律1、位移与时间关系得导出:阅读2、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导出3、补充推论 S=at24、小结各个公式的使用特点和公式的选择方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化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化规律例题教学:(1)强调过程分析,画过程示意图 (2)公式的选择 (3)加速度符号的处理 (4)补充10s的位移 ,隐含条件的分析(5)一题多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完成习题及评讲、小测等,达到巩固的目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1、了解打点计时器
20、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使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时间和位移的技能, 3、运用这一技能测定平均速度 4、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加速运动。 5、能独立完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操作、现象观察、数据处理和讨论交流等过程,体会实验在发现物理规律中所起的作用。数据处理数据处理 1、数据处理 (1)注意理解一些名词、概念。如计时点、计数点,两个计数点之间的位移、平均速度、某时刻的瞬时速度是怎样求得的。 (2)数据处理的方法作了简化,计算方法简便,判断匀变速直观。 (3)求最终的加速度平均值建议使用图像法数据处理数据处理ntvvntvvtvvtvvtvvnaaaaannnn11342312321vt2
21、1234569)()(TSSSSSSa频闪照相法频闪照相法 1、频闪照相法记录位移和时间 2、通过图片、课件、录像等介绍频闪照相法的原理和应用。第三节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落体的快慢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1)落体运动现象(2)理想化模型2、理解自由落体的加速度3、掌握自由落体的速度、位移的计算方法,能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有关问题。4、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研究第第4章章 相互作用相互作用课标内容标准: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课时安排:6课时4.1
22、重力与重心1课时4.2形变与弹力2课时(胡克定律实验)4.3摩擦力2课时(滑动摩擦力规律实验)机动1课时教材关系分析教材关系分析4.1重力与重心承前启后作用(把初中有关力学知识复习起来)4.2形变与弹力经历探究的过程和体验科学方法(微小形变实验,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实验)4.3摩擦力体验科学思维的成就(通过实验和科学分析认识静摩擦力的存在)4.14.1重力与重心重力与重心 力的描述: 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 重力及其测量: g含义的拓展,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重心与稳定: 重心概念的提出是等效法具体的应用4.24.2形变与弹力形变与弹力 形变: 体验微小形变放大法(科学方法),
23、弹力的方向 弹力: 了解弹簧的弹力与何因素有关 经历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 弹力的应用: 体验物理问题就在我们身边,了解弹簧的作用4.34.3摩擦力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了解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体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 静摩擦力: 通过实验和科学分析判断是否存在静摩擦力 摩擦力的调控: 通过对身边摩擦现象的分析,认识到我们身边有大量物理问题第第5章章 力与平衡力与平衡课标内容标准: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和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7课时5.1 力的合成2课时5.2 力的分解1课时5.3 力的
24、平衡1课时5.4 平衡条件的应用2课时机动1课时教学内容关系教学内容关系5.1 力的合成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加深对力的矢量性的认识5.2 力的分解通过实验体验力的分解的依据和掌握合成和分解的方法5.3 力的平衡通过科学实验和科学归纳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5.4 平衡条件的应用通过对平衡物体的问题解决,巩固和提高对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的掌握和应用5.1 5.1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5.1 力的合成教学案例PQMNBAC5.2 5.2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 通过实验了解力的分解的依据 力的正交分解: 通过实例体验正交分解的优点(如求多个力的合力等) 力的分解法的应用 通过具体实例,掌握力的分
25、解和合成的方法来解决问题5.3 5.3 力的平衡力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从二力平衡条件出发到三个以上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过渡,然后再用实验验证经历科学推理和实验过程 平衡的种类和稳度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平衡的种类 通过实验体验稳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5.4 5.4 平衡条件的应用平衡条件的应用 物体的静态平衡: 通过生活实例体验平衡现象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平衡条件的应用方法 物体在某方向的平衡: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对物理知识的灵活应用 平衡条件的应用示范例题平衡条件的应用示范例题 如图右图所示,一鸟笼用长度相等的细绳OA、OB悬挂在树枝上,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如图所
26、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细绳OA、OB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B.细绳OA受到的拉力大小比细绳OB大C.细绳OB受到的拉力大小比细绳OA大D.细绳OA、OB受到的拉力大小之和一定等于细绳OC受到的拉力大小300600OABC解题思路(合成法)解题思路(合成法) 明确研究对象 对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根据平衡条件进行合成或分解,画出相应合成图或分解图 列方程,求解 检验答案是否合理300600OABCFAFBFCFAB平衡条件的应用示范例题平衡条件的应用示范例题 重12N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发现所受重力和斜面对它支持力的合力为6N;求此斜面倾角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GFNFf解题思路
27、(分解法)解题思路(分解法) 明确研究对象 对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根据平衡条件进行合成或分解,画出相应合成图或分解图 列方程,求解 检验答案是否合理G1GFNFfG2思考与练习思考与练习 如图所示,将一条轻而柔软的细绳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A点,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B点,A和B到O点的距离相等,绳长为OA的两倍。滑轮的大小与质量均可忽略,滑轮下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设摩擦力可忽略,求平衡时绳所受的拉力为多大? 221121coscosTTTTFFFF60coscos221221121sllsllmgFFFFmgTTTT33sinsin212211第第6章章 力与运动力与运动 课标
28、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牛顿第一定律 1课时 牛顿第二定律 3课时 牛顿第三定律 1课时 超重与失重 1课时 复习 2课时包括:包括:导入跨越时空的对话,导入跨越时空的对话,1.力与运动状态力与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3.物体的惯性。物体的惯性。第一节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1.1.实验探究实验探究: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安排安排1 1课时(可以考虑课时(可以考虑2 2课时),课时),2.2.牛顿第二定律安排牛顿第二定律安排1 1课
29、时,课时,3.3.力学单位制安排力学单位制安排1 1课时。课时。 第二节第二节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演示实验1F FF1F2F产生效果与F1和F2两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合力和分力的定义合力和分力的定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判断下列实验是否是判断下列实验是否是合力和分力的关系?合力和分力的关系?把橡皮拉到P点PFOF2F1PO把橡皮也拉到P点效果相同合力和分力大小、方向之间的关系?合力和分力大小、方向之间的关系? 演示实验2PQMNBAC 猜
30、想可能的关系: 两绳拉力大小之和一定等于合力大小 两绳拉力大小之和一定大于合力大小 两绳拉力大小之差一定小于合力大小 两绳拉力大小一定都小于合力大小 两绳拉力大小有可能都大于合力大小 研究合力和分力关系的实验方案?研究合力和分力关系的实验方案? 实验器材介绍F2F1PO把橡皮筋弹簧测力计 2把带有量角器的三角板 1副 实验方案的确定 如何确定是合力和分力的关系? 实验中要记录下什么物理量? 从数据中如何寻找合力和分力的关系?可能的实验方案可能的实验方案1)用一把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到P点,记下P点位置和弹簧测力计读数F和方向。2)用两把弹簧测力计同时拉同一根橡皮筋到P点,记下此时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和两弹簧测力计的方向3)根据猜想寻找合力F和分力F1、F2大小和方向间的关系。合力和分力之间的关系?合力和分力之间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法则:F1O F2F思考题思考题 如何求出三个分力的合力?说明理由。OF3F2F1F1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