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安全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248723 上传时间:2022-03-2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安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物联网安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物联网安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物联网安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物联网安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是近几年提出的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把感应器、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模块嵌入或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等各种物体中,使它们相互连接,构成物联网。它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和传感网等网络的融合,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传感器节点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2、等功能的一种网络。因此,物联网的核心是完成物体信息的可感、可知、可传和可控。1物联网安全特征与架构 信息与网络安全的目标是要达到被保护信息的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和可用性(availability)。在互联网的早期阶段,人们更关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随着网络和服务规模的不断增大,安全问题得以特显,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相继推出了一些安全技术,如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PKI等等。物联网的研究与应用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的理论与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特别是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相比,还没有展示出令人信服的实际应用,我们将从互联网的发展过程来探讨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3、。1.1物联网安全特征 从物联网的信息处理过程来看,感知信息经过采集、汇聚、融合、传输、决策与控制等过程,整个信息处理的过程体现了物联网安全的特征与要求,也揭示了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一是感知网络的信息采集、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感知节点呈现多源异构性,感知节点通常情况下功能简单(如自动温度计)、携带能量少(使用电池),使得它们无法拥有复杂的安全保护能力,而感知网络多种多样,从温度测量到水文监控,从道路导航到自动控制,它们的数据传输和消息也没有特定的标准,所以没法提供统一的安全保护体系。 二是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核心网络具有相对完整的安全保护能力,但是由于物联网中节点数量庞大,且以集群方

4、式存在,因此会导致在数据传播时,由 于大量机器的数据发送使网络拥塞,产生拒绝服务攻击。此外,现有通信网络的安全架构都是从人通信的角度设计的,对以物为主体的物联网,要建立适合于感知信息传输与应用的安全架构。 三是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支撑物联网业务的平台有着不同的安全策略,如云计算、分布式系统、海量信息处理等,这些支撑平台要为上层服务管理和大规模行业应用建立起一个高效、可靠和可信的系统,而大规模、多平台、多业务类型使物联网业务层次的安全面临新的挑战,是针对不同的行业应用建立相应的安全策略,还是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安全架构? 另一方面可以从安全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来分析物联网的安全需求。信息隐私

5、是物联网信息机密性的直接体现,如感知终端的位置信息是物联网的重要信息资源之 一,也是需要保护的敏感信息。另外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同样存在隐私保护问题,如基于数据挖掘的行为分析等等,要建立访问控制机制,控制物联网中信息采集、传递和查询等操作,不会由于个人隐私或机构秘密的泄露而造成对个人或机构的伤害。信息的加密是实现机密性的重要手段,由于物联网的多源异构性,使密钥管理显得更为困难,特别是对感知网络的密钥管理是制约物联网信息机密性的瓶颈。1.2物联网安全架构 图1显示了物联网的层次架构,感知层通过各种传感器节点获取各类数据,包括物体属性、环境状态、行为状态等动态和静态信息,通过传感器网络或射频阅读器等网

6、络和设备实现数据在感知层的汇聚和传输;传输层主要通过移动通信网、卫星网、互联网等网络基础实施,实现对感知层信息的接入和传输;支撑层是为上层应用服务建立起一个高效可靠的支撑技术平台,通过并行数据挖掘处理等过程,为应用提供服务,屏蔽底层的网络、信息的异构性;应用层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建立相应的业务模型,运行相应的应用系统。在各个层次中安全和管理贯穿于其中。图1物联网的层次结构应用层应用层智能交通、环境监测、内容服务等智能交通、环境监测、内容服务等支撑层数据挖掘、智能计算、并行计算、云计算等传输层WiMAX、GSM、3G通信网、卫星网、互联网等感知层RFID、二维码、传感器、红外感应等 图2为物联网在

7、不同层次可以采取的安全。以密码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信息安全平台及基础设施建设是物联网安全,特别是数据隐私保护的基础,安全平台同时包括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中心、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设施、安全管理等。安全防御技术主要是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而采用的一些方法,在网络和通信传输安全方面,主要针对网络环境的安全技术,如VPN、路由等,实现网络互连过程的安全,旨在确保通信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而应用环境主要针对用户的访问控制与审计,以及应用系统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图2物联网安全技术架构应用环境安全技术可信终端、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审应用环境安全技术可信终端、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计等网络环境安全

8、技术无线网安全、虚拟专用网、传输安全、安全路由、防火墙、安全域策略、安全审计等信息安全防御关键技术攻击监测、内容分析、病毒防治、访问控制、应急反应、战略预警等信息安全基础核心技术密码技术、高速密码芯片、PKI公钥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平台安全等2物联网安全关键技术 作为一种多网络融合的网络,物联网安全涉及到各个网络的不同层次,在这些独立的网络中已实际应用了多种安全技术,特别是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的安全研究已经历了较长的时间,但对物联网中的感知网络来说,由于资源的局限性,使安全研究的难度较大,本节主要针对传感网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2.1密钥管理机制 物联网密钥管理系统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如何构建一

9、个贯穿多个网络的统一密钥管理系统,并与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相适应;二是如何解决传感网的密钥管理问题,如密钥的分配、更新、组播等问题。 实现统一的密钥管理系统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以互联网为中心的集中式管理方式。二是以各自网络为中心的分布式管理方式。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密钥管理系统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自身特征的限制,因此在设计需求上与有线网络和传统的资源不受限制的无线网络有所不同,特别要充分考虑到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节点的限制和网络组网与路由的特征。它的安全需求主要体现在: (I)密钥生成或更新算法的安全性:利用该算法生成的密钥应具备一定的安全强度,不能被网络攻击者轻易破解或者花很小的代价破解。也即

10、是加密后保障数据包的机密性。 (2)前向私密性:对中途退出传感器网络或者被俘获的恶意节点,在周期性的密钥更新或者撤销后无法再利用先前所获知的密钥信息生成合法的密钥继续参与网络通信,即无法参加与报文解密或者生成有效的可认证的报文。 (3)后向私密性和可扩展性:新加入传感器网络的合法节点可利用新分发或者周期性更新的密钥参与网络的正常通信,即进行报文的加解密和认证行为等。而且能够保障网络是可扩展的,即允许大量新节点的加入。 (4)抗同谋攻击:在传感器网络中,若干节点被俘获后,其所掌握的密钥信息可能会造成网络局部范围的泄密,但不应对整个网络的运行造成破坏性或损毁性的后果即密钥系统要具有抗同谋攻击。 (

11、5)源端认证性和新鲜性:源端认证要求发送方身份的可认证性和消息的可认证性,即任何一个网络数据包都能通过认证和追踪寻找到其发送源,且是不可否认的。新鲜性则保证合法的节点在一定的延迟许可内能收到所需要的信息。新鲜性除了和密钥管理方案紧密相关外,与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技术和路由算法也有很大的关联。 根据这些要求,在密钥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中,人们提出了基于对称密钥系统的方法和基于非对称密钥系统的方法。在基于对称密钥的管理系统方面,从分配方式上也可分为以下三类:基于密钥分配中心方式、预分配方式和基于分组分簇方式。与非对称密钥系统相比,对称密钥系统在计算复杂度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密钥管理和安全性方面却有不足

12、。特别是在物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与其他网络的密钥管理系统的融合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人们将非对称密钥系统也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 近几年作为非对称密钥系统的基于身份标识的加密算法(identitybased encryption,IBE)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该算法的主要思想是加密的公钥不需要从公钥证书中获得,而是直接使用标识用户身份的字符串。 然而,在Shamir提出IBE算法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能找到合适的实现方法。直到2001年,可实用的IBE算法由Boneh等提出,算法利用椭圆曲线双线性映射(bilinear map)来实现。基于身份标识加密算法具有一些特征和优势,主要体现在:(1)它

13、的公钥可以是任何唯一的字符串,如Email、身份证或者其它标识,不需要PKI系统的证书发放,使用起来简单;(2)由于公钥是身份等标识,所以,基于身份标识的加密算法解决了密钥分配的问题;(3)基于身份标识的加密算法具有比对称加密算法更高的加密强度。在同等安全级别条件下,比其它公钥加密算法有更小的参数,因而具有更快的计算速度和更小的存储空间。 IBE加密算法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系统参数建立、密钥提取、加密和解密。2.2数据处理与隐私性 物联网的数据要经过信息感知、获取、汇聚、融合、传输、存储、挖掘、决策和控制等处理流程,而末端的感知网络几乎要涉及上述信息处理的全过程,只是由于传感节点与汇聚点的资源限

14、制,在信息的挖掘和决策方面不占居主要的位置。物联网应用不仅面临信息采集的安全性,也要考虑到信息传送的私密性,要求信息不能被篡改和非授权用户使用,同时,还要考虑到网络的可靠、可信和安全。物联网能否大规模推广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能够保障用户数据和隐私的安全。 就传感网而言,在信息的感知采集阶段就要进行相关的安全处理,如对RFID采集的信息进行轻量级的加密处理后,再传送到汇聚节点。这里要关注的是对光学标签的信息采集处理与安全,作为感知端的物体身份标识,光学标 签显示了独特的优势,而虚拟光学的加密解密技术为基于光学标签的身份标识提供了手段,基于软件的虚拟光学密码系统由于可以在光波的多个维度进行

15、信息的加密处理,具有比一般传统的对称加密系统有更高的安全性,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软件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推广。 数据处理过程中涉及到基于位置的服务与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隐私保护问题。ACM于2008年成立了SIGSPATIAL(Special Interest Group oil SpatialInformation),致力于空间信息理论与应用研究。基于位置的服务是物联网提供的基本功能,是定位、电子地图、基于位置的数据挖掘和发现、自适应表达等技术的融合。定位技术目前主要有GPS定位、基于手机的定位、无线传感网定位等。无线传感网的定位主要是射频识别、蓝牙及ZigBee等。基于位置的

16、服务面临严峻的隐私保护问。 题,这既是安全问题,也是法律问题。欧洲通过了隐私与电子通信法,对隐私保护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基于位置服务中的隐私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位置隐私,二是查询隐私。位置隐私中的位置指用户过去或现在 的位置,而查询隐私指敏感信息的查询与挖掘,如某用户经常查询某区域的餐馆或医院,可以分析该用户的居住位置、收入状况、生活行为、健康状况等敏感信息,造成个人隐私信息的泄漏,查询隐私就是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隐私保护问题。所以,我们面临一个困难的选择,一方面希望提供尽可能精确的位置服务,另一方面又希望个人的隐私得到保护。这就需要在技术上给以保证。目前的隐私保护方法主要有位置伪装、时空

17、匿名、空间加密等。2.3认证与访问控制 认证指使用者采用某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确实是自己宣称的某人,网络中的认证主要包括身份认证和消息认证。身份认证可以使通信双方确信对方的身份并交换会话密钥。消息认证中主要是接收方希望能够保证其接收的消息确实来自真正的发送方。 在物联网的认证过程中,传感网的认证机制是重要的研究部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认证技术主要包括基于轻量级公钥的认证技术、预共享密钥的认证技术、随机密钥预分布的认证技术、利用辅助信息的认证、基于单向散列函数的认证等。 访问控制是对用户合法使用资源的认证和控制,目前信息系统的访问控制主要是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机制(rolebased access

18、 control,RBAC)及其扩展模型。RBAC机制主要由Sandhu于96年提出的基本模型RBAC96 构成,一个用户先由系统分配一个角色,如管理员、普通用户等,登录系统后,根据用户的角色所设置的访问策略实现对资源的访问,显然,同样的角色可以访问同样的资源。RBAC机制是基于互联网的OA系统、银行系统、网上商店等系统的访问控制方法,是基于用户的。对物联网而言,末端是感知网络,可能是一个感知节点或一个物体,采用用户角色的形式进行资源的控制显得不够灵活,一是本身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在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中已呈现出不向适应的地方,如对具有时间约束资源的访问控制,访问控制的多层次适应性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探

19、讨;二是节点不是用户,是各类传感器或其他设备,且种类繁多,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机制中角色类型无法一一对应这些节点,因此,使RBAC机制的难于实现;三是物联网表现的是信息的感知互动过程,包含了信息的处理、决策和控制等过程,特别是反向控制是物物互连的特征之一,资源的访问 呈现动态性和多层次性,而RBAC机制中一旦用户被指定为某种角色,他的可访问资源就相对固定了。所以,寻求新的访问控制机制是物联网、也是互联网值得研究的问题。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ttributebased accesscontrol,ABAC)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如果将角色映射成用户的属性,可以构成ABAC与RBAC的对等关系,而属

20、性的增加相对简单,同时基于属性的加密算法可以使ABAC得以实现。ABAC方法的问题是对较少的属性来说,加密解密的效率较高,但随着属性数量的增加,加密的密文长度增加,使算法的实用性受到限制,目前有两个发展方向:基于密钥策略和基于密文策略,其目标就是改善基于属性的加密算法的性能。3 结论 物联网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是物联网服务能否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物联网的多源异构性使其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就单一网络而言,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已建立了一些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方法,为我们的日程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相对而言,传感网的安全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21、由于传感网的资源局限性,使其安全问题的研究难度增大,因此,传感网的安全研究将是物联网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如何建立有效的多网融合的安全架构,建立个跨越多网的统一安全模型,形成有效的共同协调防御系统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目前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方面,人们就密钥管理、安全路由、认证与访问控制、数据隐私保护、入侵检测与容 错容侵、以及安全决策与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密钥管理作为多个安全机制的基础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并没有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要么寻求更轻量级的加密算法,要么提高传感器节点的性能,目前的方法距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至今为止,真正的大规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际应用仍然太少,多跳自组织网络环境下的大规模数据处理(如路由和数据融合)使很多理论上的小规模仿真失去意义,而在这种环境下的安全问题才是传感网安全的难点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物联网安全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