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电波传播及衰落3.2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电波传播3.3 卫星通信系统中的电波传播3.1.1 电波传播模式及电波传播机制1. 电波传播模式 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在电波空间中传播时会产生各种传播模式。无线通信中主要的电波传播模式有空间波、地表面波和天波3种,如图3-1所示。图3-1 电波传输模式 空间波是指在大气对流层中进行传播的电波传播模式。 地表面波是指沿地球表面传播的电波传播模式。 天波是利用电离层的折射、反射和散射作用进行的电波传播模式。2. 电波传播机制 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机制有多种,通常有:直射传播、反射传播、绕射传播和散射传播。 (1)直射传播。直射传播又称视距离传播,是指视
2、距范围内无遮挡的传播。 (2)反射传播。当电磁波在传播路径中遇到某个物体表面,且物体尺寸远大于电磁波自身波长时,就会出现反射现象。 反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物体表面可以把发射天线辐射信号中的一部分能量反射到接受天线,与直射波信号进行矢量相加。 (3)绕射传播。当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棱角分明、形状不规则的障碍物时,会产生绕射现象,或称衍射现象。 (4)散射传播。当电磁波的传播路径中存在大量的物理尺寸比电磁波波长相对较小的物体或大的、表面粗糙的物体时,电磁波就会发生散射。散射往往表现为乱反射,它对主波束的影响较小。3.1.2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 自由空间是一种理想介质空间,在自由空间中,电波按直线
3、传播,不产生反射、绕射和散射等现象。其能量以球表面波形式向空间扩散,总能量不变,但到达远处的某一接收点时,由于接收点只能接收到总能量的一小部分,从而产生了因扩散而造成的衰减,这种衰减就称为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 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Lbs 用分贝(dB)表示为 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与收发两点之间的距离d和微波信号的工作频率f有关。24tbsrPdLp244()10lg10lg20lg32.4520lg ()20lg()tbsrPddLdBd kmf MHzp3.1.3 地面反射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图3-6示出了平坦反射地面的双线传播模型。 可得接收天线处的接收功率近似为 用对数表示为24()trrtt
4、rhhPPGGd10lg()10lg()20lg20lg40lgrttrtrPPGGhhd图3-6平坦地形对电波的反射3.1.4 地面反射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当电波遇到单刃形障碍物阻挡时,会使电波传播损耗增加,这种由障碍物引起的附加传播损耗称为绕射损耗。图3-7传输路径上的刃形障碍物图3-8刃形障碍物的绕射损耗 例3-1 设在电波的传播路径上有如图3-7所示的单刃形障碍物,若余隙 ,当电波的工作频率为150MHz时,求电波的传播损耗。 解:(1)由式(3-6)求出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 (2)由式(3-3)求出第1费涅耳区半径r1 可得相对余隙 (3)根据图3-8查得相对余隙为-0.816时的附加绕
5、射损耗 为15dB,所以电波传播的总损耗为1280 ,8,12chm dkm dkm ()32.4520lg ()20lg()32.4520lg2020lg150102bsLdBd kmf MHzdB12132 8000 120009820 10d drmd1/0.816chr 15102 15117bsLLdB3.1.5 大气折射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当电波在低空大气层中传播时,由于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低空大气密度不均匀,使得在其中传播的电波信号发生折射现象。 当把地球的实际半径a(6370km)等效为等效地球半径ae时,而弯曲的电波是按直线传播的,将等效地球半径ae与地球的实际半径a的
6、比值定义为等效地球半径系数K 根据等效地球半径系数K所描述的电波受大气折射的影响,大气折射可分为正折射、负折射和无折射3类。 正折射:当dn/dh0时,此时K1或aea,表示大气折射率随距地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电波轨迹向下弯曲,与地球弯曲方向相同。11eaKdnaadh 负折射:当dn/dh0时,此时K1或aea,表示大气折射率随距地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电波轨迹向上弯曲,与地球弯曲方向相反。 无折射:当dn/dh=0时,此时K=1或ae=a,此时大气为均匀介质,电波传播方向不发生弯曲。3.1.6 电波传播的衰落特性1. 衰落类型 由于地面反射、大气折射以及障碍物阻挡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接收端信号的
7、衰落。若使信号增加,则称为慢衰落;若使信号减小,则称为下衰落;反之,当衰落使接收信号电平快速起伏,则称为快衰落。 (1)慢衰落 慢衰落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阴影效应和大气折射。阴影区中的信号强度很弱,使移动台接收到的信号场强中值发生缓慢衰落,这就是阴影效应,阴影效应所引起的衰落称为阴影衰落,它是一种主要的慢衰落。阴影衰落随着移动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是位置的函数。慢衰落的标准偏差不仅与地形地物的高度及其稠密度有关,而且与信号的工作频率有关。 (2)快衰落 快衰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多径衰落。这种现象称为多径效应。多径主要有直接射波与反射波形成的多径,其次还有低空大气层大气效应造成的几种途径并存的多径。二线模
8、型构建的多径信道为例对多径衰落进行分析。2. 多径衰落对信号的影响 多径传播将引起接收信号呈现幅度(包络)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 (1)幅度衰落 多径传播造成的幅度衰落服从瑞丽(Rayleigh)分布或莱斯(Ricean)分布。 (2)频率选择性衰落 经过多径传播后,信号的频谱特性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信号的失真。频率选择性衰落对不同频率的信号具有不用的增益和相移,使信号的波形失真,引起码间干扰。频率选择性衰落体现在时域上就是时延扩展。 时延扩展主要是指多径传输造成到达接收端的信号具有不同的时间延迟,使得接收信号的能量在时间上被扩展了,从而使信号发生符号间干扰(ISI)。3.1.7
9、抗衰落技术1. 抗频率选择性衰落 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技术主要是自适应均衡技术。扩频技术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等。2. 抗瑞利衰落 抗瑞丽衰落主要采用分集技术。 (1)分集的概念 分集是指通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途径传输同一信息,只要不同路径的信号是统计独立的,并且到达接收端后按一定规则适当合并,就会大大减少衰落的影响,改善系统性能。 (2)分集合并的方式 采用分集技术接受下来的信号,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合并;合并方式不同,分集效果也不同。分集技术采用的合并方式主要有三种:选择合并;最大比合并;等增益合并。3.2.1 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的特点 (1)颠簸传播的基本模型是超短波在光滑表面上的直射
10、波与反射波的矢量合成。直射波的扩散损耗与收发距离d的平方成正比,光滑地面移动无线路径损耗与收发距离的4次方成正比,而与信号频率无关。 (2) 当移动台告诉运动时,其传播路径会遇到建筑物和障碍物,从而产生多径反射。 (3)当移动台告诉运动时,选择不同的接收信号场强预测模型。如在Egli模型中就考虑到粗糙地面的不规律地形所造成的绕射影响,在VHF频段,可以在光滑地面反射模式的基础上附加一个修正值以表示绕射的影响。 (4)由于移动台处于移动中,因而接收信号中存在附加的频率变化,这种频率变化就是多普勒频移。 3.2.2 电波传播所产生的几种效应1. 多径效应 由于移动台处于移动状态,而且移动台所发射的
11、电波在传输过程中不断受到建筑物、树木或起伏地形的影响,因此到达接收天线的电波包括直射波以及来自各种物体的发射波和散射波。它们各自的传播路径不同,故在接受天线处产生相互干涉,使接收天线所接收到的场强矢量、振幅和相位随时间急剧变化,这使信号很不稳定,这种现象称为多径效应,所产生的衰落便是多径衰落。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接收信号的振幅不仅是时间的随机函数,也是地点的随机函数,而且还与工作频率有关。因此快衰落又可细分为空间选择性衰落、频率选择性衰落和时间选择性衰落。 空间选择性衰落是指在不同地点(空间)衰落特性不同,它是由天线点波束的扩散引起的。时间选择性衰落是指不同时间的衰落特性不同,它是由快速移动用
12、户附近物体反射而形成的多径干扰所造成的,从而引起频率扩散,使接收点信号产生衰落。2. 阴影效应 阴影效应的衰落速率与频率无关,而主要取决于传播环境,即移动台所处的环境,如障碍物的高度、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等。3. 远近效应 当两个移动台距基站的距离不同,而以相同的频率和相同的功率发送信号时,则基站接收来自远端移动台的有用信号将淹没在近端移动移动台所发送的信号之中。这种由于发送点位置不同,使得发信机与基站之间的路径消耗不同而引起的接收功率下降被称之为远近效应,为了衡量其影响程度,近端对远端的干扰比来表示,即d1、d2分别表示基站与移动台MS1、MS2相对的近距离和远距离。2140lgdd1. 多普勒
13、效应 当以一定速率运动的物体,例如飞机,发出了一个载波频率f1,地面上的固定接收点收到的载波频率不会是f1,而是产生了一个频移fd。物体运动的速率v不同,产生频移大小的程度也不同,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引起的附加频移称为多普勒频移式中为接收信号载频的波长,为电波到达接收点时的入射角。 多普勒频移是由于移动用户高速运动而引起的传播频率变化,其变化程度与用户的运动速度成正比。cosdvf3.2.3 移动通信中的无线链路参数计算1. 陆地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噪声与干扰 干扰则包括同频干扰、邻道干扰、收发信机互调干扰、数字传输系统中的码间干扰以及多址干扰等。但在移动通信链路计算中,主要考
14、虑人为的外部噪声和衰落的影响,并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人为噪声与多径衰落的影响,另一部分是影响效应引起接收机信号中值变化的影响。2. 干扰计算 (1)GSM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干扰影响计算。 GSM系统所受到的干扰影响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来自系统内部的,另一部分是来自系统外部的干扰。 同频干扰的影响计算 在地里上频率被多次重复使用,即将一组频道频率分配给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或多个小区使用,这就是同频复用。 互调干扰的影响计算 当两个以上的不同频率作用于一个非线性电路时,这两个频率将会相互调制,并产生一个新的频率,如果该频率正好落在某一信道中,则工作于此信道的接收系统将会被接收到该新频率信号,由此构成
15、对该接收机的干扰,这种干扰称之为互调干扰。产生很多干扰频率,但就其三阶互调而言,2A-B和A+B-C降落在的A、B、C附近。所构成的三阶互调的频率关系如下:图3-20 同频复用距离示意图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产生互调的原因有两个:发射机和接收机互调。 发射机互调是指当两发射机批次靠近时,在发射机天线之间或通过天线公用设备,射频能量出现相互耦合的现象,使得发射机A所发射的电波将会进入发射机B。 接收机互调是指由于接收机所接收的信号较弱,需要采用前置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前置放大器也同样存在非线性效应,而且具有较宽的射频带宽,这样当频率为fA和fB的信号同时进入前置放大器时,便会与接收机所接收的有用信
16、号发生互调调制。 (2)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干扰影响计算 CDMA移动通信系统是扩频通信系统,即通过扩展信号的频谱,使其在一个比原来信号频带更大的频带上进行传输,达到即使在2ABCABCDfffffff二信号三阶互调三信号三阶互调信道信噪比很小的情况下也能可靠传输信号的目的。CDMA系统用不同的扩频码来区分不同的用户,扩频后的信号占据所能提供的全部频谱,因此CDMA系统存在的干扰主要是码分多址干扰。3. 场强计算 (1)Egli John J.场强计算 不平坦地区的传输衰减为 (2)Okumura模型 由于移动通信环境复杂而且多变,因此人们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提出了相应的经验模型。Okumu
17、ra模型是将城市为准平滑地形,并绘出其场强中值曲线,如图3-24所示。 Okumura模型适用的范围:频率为1501500MHz,基站天线高度为30200m,移动台天线高度为110m,传播距离为120km。()32.4520lg20lgbsLdBdf()8020lg()20lg( )40lg ()bsTLdBf MHzh md km图3-24 城市准平滑地形基本衰减中值Am(f, d ) 市区传输衰减中值 图3-24是在基站天线有效高度hb=200m,移动台天线高度hm=3m,并且以自由空间传播衰减为基准(0dB)测量出的基本衰减中值Am(f,d)。基本衰减中值Am(f,d)与工作频率、通信距
18、离有关。实际路径衰耗LT可表示为 例3-2 已知某移动台。基站的工作参数为d=10km,hb=200m,hm=3m,f=900MHz,请计算中小城市街道地区准平滑地形的传播衰耗中值。 解:可求出自由空间的传播衰减中值Lbs 查图3-24可求得 便可求出中小城市街道地区准平滑地形的传播衰减中值( , )TbsmLLAf d32.4520lg20lg32.4520lg1020lg900111.5bsLdfdB( , )(900,10)30mmAf dAdB( , )111.530141.5TbsmLLAf ddB图3-25 基站天线高度增益因子Hb(hb, d )图3-26 移动台天线高度增益因子
19、Hm(hb, d )图3-27 郊区修正因子Kmr 郊区和开阔区的传输衰减中值 一般郊区建筑物分散、矮小,因此电波传输环境优于市区,即 。 随工作频率和传输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3-27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移动台距离基站较近,并且基站天线又较高时,按上述方法计算出的衰减中值若小于自由空间传播衰减时,应以自由空间传播衰减为准。 不规则地形表面的电波传播 丘陵地形的修正因子。通常用地形起伏高度来定义丘陵地形的地形参数,用符号h表示。其数值等于自接受点向发射点延伸10km范围内,地形起伏达数次情况下,地形起伏的90%处与10%处的高度差,如图3-29所示。其中Kb为丘陵地形的修正因子。 孤立山丘地形的
20、修正因子。当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尖利的单独山丘时,会发生绕射,产生绕射损耗,同时还因存在阴影效应和屏蔽吸收等而给系统引入附加消耗。工程中可用孤立山丘的修正因子Kja加以修正,其曲线如图3-31所示。d2代表山顶距移动( , )TbsmmrLLAf dKmrK台的水平距离,d1是基站至山顶的水平距离。该图是使用在450MHz、900MHz频段。图3-29 丘陵地形的修正因子图3-31 孤立山丘地形的修正因子Kja 斜坡地形的修正因子。在5 10km范围内倾斜的地形称为倾斜地形。在电波传播方向上地形逐渐升高,称为正斜坡,倾角为 ;反之为负斜坡,倾角为 。如图3-32所示, 的单位是毫弧度(mrad
21、)。该图同样是在450MHz、900MHz频段的斜坡地形的修正因子Ksp曲线。 mmm图3-32 斜坡地形的修正因子Ksp 水路混合地形的修正因子。当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湖泊或其他水域,接收信号的路径衰减中值会低于纯粹陆地传播时的情况。工程中可用水路混合地形的修正因子Ks加以修正。 Ks曲线如图3-33所示。途中dSR代表水面距离,曲线A表示水面处于移动台附近时的水路混合地形的修正因子,曲线B表示水面位于基站一侧时的修正因子。 图3-33 水陆混合地形的修正因子Ks4. 功率计算 由于移动通信中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使用天线,若已知收发天线的增益分别为Gr和Gt,收发端的馈线损耗分别为Lr和Lt
22、,那么接收机的接收电平Pr可用下式计算: ()(/)20lg()73.4rP dBmE dB V mf MHz3.3.1卫星通信中电波传播的特点 表3-2示出了卫星通信中电波传播的主要传播问题。 传 播 问 题物 理 原 因主 要 影 响衰减和天空噪声增加大气气体、云、雨大约10GHz以上频率信号去极化雨、冰结晶体C和Ku频段的双极化系统(取决于系统结构)折射和大气多径大气气体低仰角跟踪和通信信号闪烁对流层和电离层折射扰动对流层:低仰角和10GHz以上的频率;电离层:10GHz以下的频率反射多径和阻塞地球表面及表面上的物体卫星移动业务传播延迟、变化对流层和电离层精确定时、定位系统 卫星通信中电
23、波传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 自由空间传输损耗 卫星通信中,电波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多种损耗,其中占大部分的是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卫星通信的自由空间传播损耗计算公式与式(3-6)相同,只是损耗值要大得多。2. 大气吸收损耗 卫星通信中,电波传播要穿过对流层,会受到对流层中欧冠的氧气分子、水蒸气分子以及雨、雪、雾灯的吸收和散射,从而产生损耗。此外电波在穿过电离层时,还会很受到电离层中自由电子和离子的吸收,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衰减。下面主要从晴朗天气和坏天气两种情况来分析大气吸收损耗。 晴朗天气的大气吸收损耗 由氧气分子、水蒸气分子和电离层产生的大气损耗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如图3-34所示。
24、 氧气分子对工作在15GHz和35 80GHz频段的信号造成的吸收损耗最大,并在22GHz左右形成一个吸收衰减峰;而电离层中自由电子和离子主要对工作在0.1GHz频段以下的电波进行吸收,造成吸收损耗。大气吸收损耗与天线的仰角有关。 图3-34 晴朗天气下大气吸收损耗与频率的关系 坏天气时的大气吸收损耗 当电波在大气中传播时,会遇到雨、雪、雾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其产生的吸收损耗会加大。图3-36示出了雨、雪、雾等气候条件下大气二代吸收损耗。 以降雨对电波的影响来看,电波的工作频率越大,降雨的影响越严重。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应以晴天的大气损耗为基础进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留有一定的余量,以保证在坏天气
25、情况下仍能使系统正常传输信号,这个余量就称为降雨余量。 图3-36 雨、雪、雾等引起的大气吸收损耗3. 对流层闪烁和电离层闪烁 由于该层媒质小范围折射率不规则地起伏变化,使地面接收到的信号振幅与相位发生快速的起伏现象,这种起伏变化称为闪烁。它产生于电离层和对流层,闪烁将造成电波衰落。 闪烁主要包括两种:电离层闪烁和对流层闪烁。 频率较低时,如12GHz,以电离层闪烁为主。电离层闪烁的强度近似地随频率增高而降低,频率达7GHz以上时就不明显了。从全球看,闪烁在南北两个极光带和赤道区最强,中纬度区强度最弱,高纬度地区次之。 至于对流层闪烁,由于对流层的温度、湿度的逆变或湍流运动,引起折射指数的不均
26、匀性,对电波产生散射。天线仰角越低,电波通过对流层的路径长度越长,对流层对电波的影响也越严重,闪烁就比较显著。4. 多普勒效应 地球站接收的载频不是卫星的发射载频 ,而是 ,因此地球站接收机必须采用锁相技术才能跟踪卫星的发射频率,从而稳定接收卫星的发送信息。 由地面线路送到地球站发向卫星信号的帧周期与地球站接收卫星信号的帧周期就会出现差异。因此地球站可以设置适当容量的缓冲存储器来补偿这种帧周期的差值,通常称其为校正多普勒频移缓冲存储器。5. 移动卫星通信电波传播的衰落特点 电波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物体的反射、折射、绕射和散射等影响,使到达接收端的信号是通过各种路径到达的合成波,因各种传播路径到
27、达的信号,其幅度和相位各不相同,从而使合成信号起伏很大,这就是所谓的多径传播,由多径传播引起的衰落就是多径衰落。电波传播特点如图3-37(a)所示。陆地卫星移动通信中的接收电场符合Rice分布,并呈现快衰落特性。1f1dff图3-37 移动卫星通信的电波传播3.3.2卫星接收机载噪比与C/T值 载噪比是指载波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通常用符号C/N。载噪比越低,误码率就越高,信道的传输质量也就越差。1. 卫星系统中存在的噪声与干扰类型 存在着多种噪声与干扰,分别是由不同的器件引入的,而且与系统所采用的寻址方式有关。 (1)噪声类型 热噪声:系统中的任何器件和设备工作时,都会给系统引入热噪声,其功率
28、为N=KT0B 天线噪声:天线都是用来完成射频信号的发送与接收工作的设备。系统中的接收卫星天线一方面接收来自卫星转发器的有用信号,另一方面还会接收到其他外部噪声源所发出的噪声信号。 (2)干扰 卫星系统中所能存在的干扰有很多种。 交调干扰 卫星和地球站都安装了高功率放大器用于信号放大之用,但此高功率放大器是一个非线性器件,当同时有多个载波送入放大器时,其输出信号中将包含各种新的频率成份。当这些频率成分正好落在有效工作频带内时,便造成对工作信道的干扰,这就是交调干扰,也称为交调噪声,它是多载波卫星通信系统的主要噪声来源。 邻道干扰 邻道干扰是指相邻波道或相近波道所带来的干扰,其产生原因主要如下:
29、相邻波道间隔过小或接收滤波器特性不完善造成的干扰;其他站寄生发射造成的干扰。 相邻波束间的干扰 不同的区域用不同的波束覆盖,而且彼此互不重叠,这样不同波束就可以采用相同频带。但由于天线方向图的旁瓣效应,使得两个彼此接近的波束之间存在相互干扰,这就是相邻波束间的干扰。 交叉极化干扰 交叉极化干扰是指当这两个极化波彼此没有完全正交时所造成的相互干扰。这种干扰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站与卫星天线间有限的交叉极化鉴别度和雨雾等引起的去极化效应,即由于环境的影响,使原本正交的极化波到达接收端时彼此不完全正交了。 码间干扰 数字信号序列经过具有滚降特性的低通信道时,其输出的各比特波形将出现相互重叠的现象,从而构成
30、码元之间的相互干扰,即“码间干扰”。可见任何数字通信系统中都会存在着这种干扰。 同频干扰 所有进入接收机通带内的,与本信道频率相同的或相近的无用信号都会对本信道信号构成干扰,这种干扰就是同频干扰。2. 接收机载噪比 (1)接收机输入端的信号功率 接收天线的增益为: 当以PT功率发射,同时发射天线的功率增益为GT时,那么接收站所接收的信号功率C可用下式表示:其中 为自由空间的传输衰减。 (2)接收机输入端载噪比 接收机输入端载噪比是指接收机输入端所接收到的有用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用符号C/N表示。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载噪比表达式24RRRAG2244TTRRTTRP
31、G ACP G Gdd24/PLd 其中 、 分别地球站和卫星转发器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LPU、LPD分别为上行和下行链路传输衰减,GRS、GR分别为卫星转发器和地球站的接收天线增益,Tsat、TD分别代表卫星接收系统和地球站接收系统的噪声温度,Bsat、B分别代表卫星接收系统带宽和地球站接收系统带宽。 (3)地球站性能因数G/T值 10lg()PURSsatsatEUCEIRPLGKT BN 10lg()PDRDSDCEIRPLGKT BNSEIRPEEIRPTTEIRPP G TTEIRPPG40.720lg4GfT3. 卫星通信线路的C/T值 对于模拟通信系统而言,一般是用信噪比来加以描
32、述,但它们都是由接收机载噪比C/T决定的。 当接收机输入端匹配时,这和到输入端的热噪声功率为N=KTB。可见C/T与系统带宽B无关,但与系统中存在的噪声类型有关。 (1)热噪声影响下的上行链路的C/T值 通常用单位面积上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WS表示为 单载波上行链路的C/T值:我们用C/TU来表示上行链路所受热噪声影响的程度。 2410lgSPUEWEIRPLRSPUEUsatGCEIRPLTT 多载波上行链路的C/T值:这时多载波工作的卫星转发器的EIRPEM为地球站所发射的EIRP总和,它将比单载波条件下工作的卫星转发器的EIRPES要小,它们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为式中BOI为输入补偿值。 (
33、2)热噪声影响下的下行链路的C/T值 我们用C/TD来表示下行链路中的C/T值。只考虑下行链路本身的噪声的话,则 (3)交调噪声影响条件下的C/T值 使C/T值也随之发生变化。C/T值与BOI的关系如图3-39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BOI值减小时,C/TUM和C/TDM将随之增加,同时卫星的EIRPS也随之增大;但这会使行波管的非线性效应更为显著,因此交调噪声的影响更大,使交调噪声影响下 EMESIEIRPEIRPBORPDSDDGCEIRPLTT的C/T值随之下降。 (4)卫星链路的总C/T值 下行链路噪声TD和交调噪声T1三部分组成的,即显然1tUDTTTT11111tMUMDMMCCCCT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