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0 0. .青山处处埋忠骨青山处处埋忠骨 创新教案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彭、拟”等 9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泽、彭” 等 15 个生字;正确读写“拟定、锻炼”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 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两个部的内容;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 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
2、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 结合课文, 说说你对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 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了解毛主席。 2.简介毛泽东: 毛泽东(1893 年 12 月 26 日1976 年 9 月 9 日) ,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 ,笔名子任。湖南湘潭 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
3、义中国化 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 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 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 物之一, 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 20 世纪最具影响 100 人之一。 4.谈话导课: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 ,通过课文去了解毛泽东在长子牺 牲后做出的惊人决定,感受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学生齐读读题。 ) 二、自主阅读,学习字词,了解内容。二、自主阅读,学
4、习字词,了解内容。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学会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文中新的词语。 2.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文中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并随即说说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 机引导并小结。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 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 程。 ) (3)这篇课文用序号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毛主席收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 电报,内心忍受着巨大悲痛。毛主席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做出了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 朝鲜的决定。 ) 三、体会悲痛,感受三、体会悲痛,感受毛主席毛主
5、席凡人的情感。凡人的情感。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文中表达毛主席悲痛心情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 的感受和体会。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 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从毛主席的动作中感受到他失去爱子后的悲痛心情。 )肝肠寸断 (2)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 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 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
6、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 会“岸英!岸英!” (从毛主席的语言和神态中体会到他的悲痛心情。 )心如刀绞 (3)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从毛主席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中 感受到他的悲痛心情。 )肝胆欲裂 (4)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 限的眷恋。 (从毛主席的动作和神态中体会到他的悲痛心情。 )切肤之痛 (5)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 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 (从毛主席的心理活动中体会到他的悲痛心情。 )情凄意 切 (6)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
7、席签字的一瞬间, 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那神情分明在说, 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从毛主席的心理活动中体会到他的悲痛心 情。 )悲不自胜 (7)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从毛主席的 动作中体会到他的悲痛心情。 )黯然销魂 (8)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 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用“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反衬毛主 席的悲痛心情。 )声泪俱下 4.你能从这些描写中找到表示“心情悲痛”的词语吗?(不能。 ) 5.整篇课文中并没有用我们平时阅读中见到的表
8、示悲痛的词语,可是处处可以让我们体会到 毛主席那悲痛欲绝的心情,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呢! (动作描写、语言 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6.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毛主席悲痛的心情。 四、体会矛盾,感受四、体会矛盾,感受毛主席毛主席的艰难抉择。的艰难抉择。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文中表现毛主席艰难抉择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 的感受和体会。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 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
9、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 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主席想。 (通过毛主席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了解到毛 主席对儿子的愧疚以及希望儿子的遗体运回祖国安葬,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感受 到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 ) (2)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 “哪个战土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 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 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 (毛主席尊重朝鲜人民的 意愿,决定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感受到毛主席超人的胸怀。 ) (3)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
10、字的一瞬间, 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那神情分明在说, 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 右手指指写字台, 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从毛主席迟疑的神态、黯然的目光和动作中,感受到他巨大的 悲痛和艰难的抉择。体会到毛主席是伟人,也是凡人。 )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毛主席当时的矛盾心里。 五、了解抉择,感受五、了解抉择,感受毛主席毛主席伟人的胸怀。伟人的胸怀。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文中毛主席做出的抉择,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 体会。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1、。 4.指名朗读有关内容。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 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5.互相交流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 裹尸还葬耳。 ”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 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 “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 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
12、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 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 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 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6.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最后的部分。 六、感情朗读,深化感悟。六、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1.谈话激趣:对于毛岸英来说,毛主席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对于国家 和人民来说,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他深爱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在面临个人情感和民 族大义的艰难抉择中,毛主席选择了国家。这是一个平凡的毛主席,这是一位伟大的主席。 让我们带着对烈士毛岸英
13、的赞颂,让我们带着失去毛岸英这位英雄的悲痛,让我们带着对毛 主席这位普通父亲的理解, 让我们带着对着毛主席这位伟大领袖的钦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领悟写法,完成练笔。七、领悟写法,完成练笔。 1.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 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 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使文章的描写更加细 腻,丰富。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 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
14、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 到烘托环境气氛、 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运用细节描写, 要为表现人物性格、 发展故事情节以及直接、 间接揭示作品意义或主题思想服务。 细节要尽量典型, 富有表现力, 能起到以一孕万、以小见大的作用。细节要真实。真实是艺术的生命。真实的细节,是现实 主义艺术真实的前提条件。典型环境、典型性格,必须建立在细节真实的基础上。离开了真 实的细节描写,就会失去感人的艺术力量。细节还要新颖独特、有生命力。 2.人物细节描写可以从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展开。 (1)外貌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
15、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一般包括神态描 写与肖像描写两部分。 (2)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 情等。神态描写主要描写的是脸上的表情。 例如:爸爸长着浓浓的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总是闪着严厉的目光。可能是因为 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原因,额头上那深深的皱纹和他不到四十岁的年龄很不相称 (3)肖像描写: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 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 ,刻画人物的性格 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
16、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 景物的状 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例如:头发花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 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 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4)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 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 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 物的身份、地位
17、,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 动情节的发展。 例如:她拿起筷子,向一盘色泽鲜艳的菜伸去,轻轻夹起一片。本来筋脉突兀的手此刻 一用力青筋更加明显。她小心地把菜放入嘴中,细细地品尝着。 (5)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 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 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成功的语言描 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忽然,门外跑来一位中年妇女。她焦急地说
18、:“红红,你家有扁担吗?” “有。 ”小 红爽快地答应:“婶婶,您要扁担干什么?”那位中年妇女叹了一口气,说:“哎,真倒霉,才 挑了几担稻谷,扁担就断了。 ”话音刚落,小红像一阵风似的跑进屋里,拿了一根新扁担说: “给。 ”中年妇女一看,是一条新扁担,就故意问:“断了要赔吗?” “不要赔!”小红干脆地说 道。 (6)心理活动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 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 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 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
19、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 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例如:我心头不由一颤,忙伸出双手,牢牢捧住了那娇小的身躯。这小小的花蕾,还没 来得及绽放生命中的灿烂,就这样过早地凋零了。 3.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通过描写毛主席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把他 痛失爱子的悲痛和矛盾的内心写得生动感人,我们也学着本课的方法,通过写自己的语言, 动作,心理等方面表现做某一件事时踌躇的心理。如考试时遇到了难题,课本就在抽屉里; 小明生病了落下了功课,班长建议轮流给小明补课,我应该 八、延伸交流,拓展知识。八、延伸交流,拓展知识。 1.抗美援朝战争: 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
20、战争爆发。27 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入侵 朝鲜, 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 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 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 对此,中共中央作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 彭德怀任司令员,于 10 月 19 日跨过鸭绿江,开赴前线,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 侵略者。此后,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全国开展了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活动,全国人民以实际 行动热情地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从 1950 年 10 月到 1951 年 6 月,中国人民 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发动了 5 次攻势战役,把敌军赶回到了三八线附近,扭转了战 局
21、,为停战谈判和取得朝鲜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此后,又经过两年的时间,中朝军队以革 命的两手对付侵略者的反革命两手,终于迫使美国侵略者于 1953 年 7 月 27 日在停战协定上 签字。至此,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军队共歼 敌 109 万多人,其中美国侵略军 39.7 万多人,击毁敌机、敌舰和缴获各种战略物资无数。抗 美援朝战争保卫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安全,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本质,鼓舞了我国 人民独立自主建设新中国的信心。 2.毛岸英: 1922 年 10 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8 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 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
22、党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以后,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 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 年,毛 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在苏联期间,他开始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以 后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曾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1946 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毛岸英遵照毛主席“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搞过土改, 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副书记。他虽然是毛主席的儿子,但 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 相反, 总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努力和普通劳动群众打成一片。 1950 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 语翻译和秘书。他工作积极,认真负责,迅速熟悉了机关业务。1950 年 11 月 25 日上午,美 空军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 岸英壮烈牺牲。毛主席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 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 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这是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 业献出的第六位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