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即保养、调养、护养之意。生,即生命、生长之意。“养生”的概念最早见于庄子。养生的文化基础是中国传统学术对自然界和生命的体悟。诸子百家中,道家最重视养生。因此,若要懂得养生,就离不开对自然和天道的理解。黄帝内经首篇“上古天真论篇”的第一段谈到了长寿的秘诀。 黄帝问道:“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回答说,上古时候的人懂得养生的道理,所以能够长寿,活到一百多岁,而且动作一点也不迟缓。当今的人呀,之所以不能健康、长寿,原因就在于他们自己的行为不符合养生的规律。养生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只要每天真正切实做到以下三点,你就算懂得养生的基本
2、方法了。起居有常起居有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食饮有节食饮有节不妄作劳不妄作劳人的生命状态:生、老、病、死生的反面:“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具体而言,要恬憺虚无、精神内守。养生是自身生命内在的事情,而不是依附于外在的人或事就能达到的。做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各从其欲,皆得所愿,高下不相慕”,保持一颗朴素的心;这样,对于外界的各种诱惑、干扰,就能“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长寿食品?长生不死药? 谚语:有病不治,乃得中医!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能保持形体功
3、能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能保持形体功能调养心境能使调养心境能使“精神精神”内守而不外驰内守而不外驰“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顺顺时而养通气血流通(运动,导引,按摩)和五味调和(饮食) 养生以不伤不先(东晋 陶弘景)顺着四时阴阳变化规律,使阳气按规律地生长(能量释放)和收藏(能量蓄积)。(黄帝内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之。00.51123456冬至冬至冬至夏至夏至东南地区,春夏长,秋冬短。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春捂秋冻饭前饮汤,崇尚进补,成为广东饮食文化的特点之一。这与阳气收藏不足密切相关。秋冬进补,比春夏效果更好。起居:早卧早
4、起,与鸡俱兴养神:收敛心神,使志安宁饮食:清热润肺,通肠润肤秋气与肺(大肠、皮毛)相应秋燥可伤肺阴,影响大肠与皮肤的润泽。饮食方面要注意多选择养肺润燥的食品。百合:清热润肺,清心安神。梨(皮):滋阴宣肺解表,用于温燥型感冒。芦根:清肺生津,除烦利尿,用于口干、尿黄者,可代茶饮。莲藕:生用清热生津,凉血散瘀;熟用健脾益胃,养血生肌。忌辛温、燥热之品:如生姜、辣椒、煎炸之品,多食易于损伤阴津,不合于秋季养阴的法则。例外1:秋季多发腹泻,可适量食用大蒜预防。例外2:肝郁气滞、脾胃气滞者,反而不适宜多食滋阴之品,可适当增加辛味食物的应用,可以疏散滞气。忌酸收之品:虽然酸甘化阴,但酸性收涩,多食酸性食物
5、反不利于燥邪当令的秋季,最显著的可能导致大便干燥不通。故秋季选择食物,即使是滋阴之品,也宜选择甘味性平或性凉的食品。如乌梅、莲子等。忌太过滋腻的药物,如熟地腻胃、人参偏燥,只有麦冬、玉竹之类清补之品比较适合秋季养生。雪羹汤:荸荠50g海蜇50-100g作用:荸荠,又称马蹄,味甘性凉,质脆体滑,能清心降火,润肺化痰。生食可生津止渴,润肠通便。 海蜇,味咸性平,尤善清化燥痰,软坚散结。 两种食物搭配起来,既能滋阴补血,又能清除痰滞积瘀,使气机顺降。对于老年便秘有用,特别是有高血压病史的更为适宜。此方对于慢性咳嗽,久咳少痰或无痰的病情也是适宜的。黄精煨肘黄精煨肘配方 1 黄精9克,西洋参5克,大枣5枚,猪肘750克,生姜15克,葱适量。 配方 2 黄精20克,桑椹10g,玉竹10g,猪肘500克,调料适量。制法 猪肘刮洗干净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待用。姜、葱洗净拍破待用。以上药物(装包)、食物同放入沙锅中,煨煮至汁浓肘粘,去除药包,肘、汤、大枣同时装入碗内即成。 功效 配方1:补脾润肺。对脾胃虚弱,饮食不振,肺虚咳嗽,病后体弱者尤为适宜。 配方2:滋阴润燥,养血润肤。适用于阴血偏虚,津液不足,肌肤不荣,血虚生风所致的皮肤干燥粗涩,瘙痒皮屑,易生褐斑等。禁忌平时脾虚痰多者,不宜。顺顺时而养通气血流通(运动,导引,按摩)和五味调和(饮食) 养生以不伤不先(东晋 陶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