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教案项目教案内容二次备课(必须手写)课 题剃头大师课 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运用猜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或句子。2.朗读课文,比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感受人物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与童趣。+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学科文化: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与童趣。教学内容1知识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2相关知识:生猜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3相关技能: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猜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或句子。教学难点:朗读课文,比较老
2、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感受人物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与童趣。教学材料1 典型材料:课本。2 延伸材料:阅读推荐。 3检测材料:课本。4教具:课件。 5设备仪器:教学助手。教学过程及方法一、视点导入1.读题。师:一个人被称作“剃头大师”,说明什么?(指名说)剃头的技艺十分高超。师:作为一名“剃头大师”,应当“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 “一把老掉牙得推剪”。理解“锃亮”“老掉牙”,提示“猜一猜”的方法。再读课题。【设计意图:扣题导入,巧妙地链接文中词句,通过“锃亮”“老掉牙”两个词语的理解,引导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既“得言”,又“得法”。】二、视点揭示师:谁给谁剃头?“剃头大
3、师”在文中指谁?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就猜一猜,想一想。1.学生自由读课文。2.指名交流。师:“剃头大师”是谁?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指名交流)出示句子: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师:同样是给小沙剃头,文中的剃头老师傅却有着另外一种称呼“害人精”。出示句子: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理解“耿耿于怀”,提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出示句子: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逃。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夺门而逃”。师:只要肯用心,
4、你会发现,理解词语的方法多种多样。【设计意图:初读重在整体感知,通过“剃头大师在文中指谁”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把握故事的主要人物和大体情节,同时,相机引导理解词语的方法,落实单元目标,始终遵循语文的实践之道。】三、视点强化师: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用波浪线勾画出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用横线勾画出“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1.学生自由读,勾画。2.交流和朗读。师:乍一看,“害人精”还真是挺“害人”的,而“剃头大师”还真有点“大师”的样子。但效果究竟如何呢?(朗读,交流)师:为什么“我”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指名交流
5、)师:我们发现,“剃头大师”其实名不符实,原来,“我”才是“害人精”,而看似“害人精”的老师傅却很有可能是真正的“剃头大师”。课文的结尾也证明了“我”为小沙剃头的不成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设计意图:精读要真正走进文本,通过充分的朗读,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与交流,落实课后练习的同时,感受人物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流动的童真与童趣,既得文旨,又得文趣。】四、视点检测1.这篇课文有意思吗?(指名交流)师:童年的许多事情就是这么有意思,有时候虽然做错了事,甚至闯了祸,但纯粹是出于天真和调皮,过后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十分有意思,这就是童真与童趣!2.想一想,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指名交流)
6、师:“剃头大师”虽然是一种自嘲,却包含着一段有趣的童年记忆,让人十分怀念那天真的岁月。此外,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让人感到特别有意思,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深化文章主题。【设计意图:扣题导入,结题而出,“剃头大师”是文旨与文趣所在,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不能不探究一下。通过学生的交流,检验读书是否“识趣”和“解味”,进一步升华文章主旨和单元主题。】五、视点延伸1.这么有趣的故事,选自秦文君调皮的日子。2.推荐秦文君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品。【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所以,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由此及彼,由一篇带多篇,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把学生真正引导到读书的“快车道”上。】六、视点回归总结学法:遇到难懂词语和句子,我们可以猜一猜,想一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结合生活实际,也可以向别人请教,总之方法多种多样。【设计意图: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回归视点】板书设计19.剃头大师剃头大师 害人精 猜想 我 老师傅 联系上下文 查字典 结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