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教科书版本及章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单元(或主题)名称长方形和正方形1.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会用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测量线段长度的基础上编排。主要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结构特征,平面图形的周长概念,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列出的教学内容可以看到,从本单元起,学生进入认识平面图形的第二阶段学习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本单元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对这些内容的教学要求是: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
2、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从这些教学要求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到教学内容虽然传统,教学方法绝不能守旧。描述教学要求的“观察”“操作”“探索”等动词,是改进教学方式的着力点。2. 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基本特点,认识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3. 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1课时认识周长 1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课时练习六 2课时周长是多少(综合与实践) 1课时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3、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 教学内容分析教科书第3637页。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学生在原来对长、正方形粗浅认识基础上的一个提升,要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并能初步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2. 学习者分析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初步的认识,但认识很浅。还不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3. 学习目标确定1.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2培养、操作及思维的能力。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4. 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辨析、沟通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5. 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包括:能否正确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其次应对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做出合理的、激励性的定性评价。如,在相关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有一定的兴趣,能否与同学合作、交流,能否进行认真的观察、操作、比较,能否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能否进行必要的抽象、概括,等等。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揭示课题。教师活动1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学生活动1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
5、正方形)。活动意图说明:一方面能激活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已有认识;另一方面,能使他们体会平面图形与现实空间的联系,感受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意义。环节二:研究长方形的特征。教师活动2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学生活动2请同学们6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的活动帮助学生验证这些特点,体会相互间的联系和区别。环节三:应用拓展教的活动3剪出一个正方形。(1)照样子剪出图形,再看看是什么图形?(2)说一说,剪出的图形为什么是一个正方形?学的活
6、动3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2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形,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3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7.板书设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长、宽 正方形:边长8.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完成想想做做和补充习题。9.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帮助学生直观感受。10. 教学反思与改进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但这样的认识是感性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性认识并提出疑问:你看到的一定是这样吗?指出观察到的其实只是自己的猜想,需要验证。这一环节既培养孩子的质疑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严谨。然后放手让学生操作验证,交流得出结论。在整个过程中体现了探索知识一个基本方法:观察猜想验证结论,这种方法的渗透有助于学生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也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