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经选读内经选读河南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新世纪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内经选读内经选读主编主编 王庆其王庆其河南中医学院目录n绪论第一单 宝命全形n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n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n第四单元 血气精神n第六单元 百病始生n第七单元 病之形能 n第八单元 脉要精微n第九单元 异法方宜绪 论河南中医学院一、一、内经内经简介简介 内经内经,全称为,全称为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集中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医学的理论体系,
2、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基础,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医学典籍。医学典籍。 河南中医学院 正因为正因为内经内经的成编,确立了的成编,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国数千年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国数千年来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来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被后世医学尊称为所以被后世医学尊称为“医家之医家之宗宗”。 全书分为全书分为素问素问和和灵枢灵枢两部分,各九卷,两部分,各九卷,8181篇,共计十八篇,共计十八卷,卷,162162篇。篇。河南中医学院 二、二、内经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的成书年代及作者1 1、认为成书于黄帝时期:、认为成书于黄帝时期: 基于
3、书中有基于书中有“黄帝曰黄帝曰”,认为是黄帝时认为是黄帝时期的作品。期的作品。 宋宋林亿在林亿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序中就提出了这一观点。中就提出了这一观点。 河南中医学院2 2、认为成书于战国时期:、认为成书于战国时期: 例如:例如: 宋宋程颢程颐程颢程颐二程全书二程全书:“素问素问书出战国之末,气象可见。书出战国之末,气象可见。” ” 清清魏荔彤在魏荔彤在伤寒论本义伤寒论本义自序自序中说:中说:“轩岐之书,类春秋战国人所为。而托轩岐之书,类春秋战国人所为。而托于上古。于上古。”河南中医学院3 3、认为成书于汉:、认为成书于汉: 明明顾从德、明顾从德、明郎瑛、日本医家郎
4、瑛、日本医家丹波元简等均认为是汉人所作。丹波元简等均认为是汉人所作。 当代古汉语学家钱超尘教授,从当代古汉语学家钱超尘教授,从“菽菽”“”“豆豆”二字的演变,研究了二字的演变,研究了内内经经的成书年代。认为,有的成书年代。认为,有“豆豆”字的字的篇章可能成书于西汉。篇章可能成书于西汉。 当代古汉语学家崔仲平教授从训诂当代古汉语学家崔仲平教授从训诂角度,认为部分篇章是东汉声训盛行时角度,认为部分篇章是东汉声训盛行时的作品,以的作品,以灵枢灵枢本神本神篇为代表。篇为代表。河南中医学院结论:结论: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也非一个时期的作品。其医学思想源远也非一个时期的作品
5、。其医学思想源远流长,它的一些篇章写成在战国,由于流长,它的一些篇章写成在战国,由于战乱传抄,使许多内容亡佚,但在流传战乱传抄,使许多内容亡佚,但在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得到后世医家的补充,过程中,又不断得到后世医家的补充,尤其是秦汉时期补充的作品占很大比例,尤其是秦汉时期补充的作品占很大比例,因此,它是始作于战国,完善于秦汉,因此,它是始作于战国,完善于秦汉,是战国至秦汉历代医家医学理论和临床是战国至秦汉历代医家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的总结。经验的总结。河南中医学院三、三、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命名的命名1 1、黄、黄 帝:帝:轩辕黄帝,其领导的氏族叫黄帝族。春秋时轩辕黄帝,其领导的氏族叫黄帝族。春秋时
6、代又叫代又叫“华族华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著书立说冠以著书立说冠以“黄帝黄帝”是古人尊古的一种表是古人尊古的一种表现。现。内经内经中的中的“黄帝黄帝”也是一个托辞。也是一个托辞。西汉刘安西汉刘安淮南子淮南子(淮南鸿烈淮南鸿烈 ):):“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河南中医学院n本书称本书称“黄帝黄帝”缘由有三:缘由有三:n第一,显示自已学有根本使后人信服。第一,显示自已学有根本使后人信服。第二,是当时一种时尚和风气。第二,是当时一种时尚和风气。n第三,受阴阳家和道家影响。
7、第三,受阴阳家和道家影响。河南中医学院2 2、内、内 经:经: 内,古代经书的一种分类。即上、下册。内,古代经书的一种分类。即上、下册。 经,唐陆德明经,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经典释文中,释中,释“经经”为:为:“常也,法也,径也。常也,法也,径也。”就是常道、就是常道、规范、门径的意思。规范、门径的意思。古人常把具有一定法则而人们必须掌握古人常把具有一定法则而人们必须掌握和遵循的书籍称作和遵循的书籍称作“经经”。内经内经论的是医道,是医学的规范,是论的是医道,是医学的规范,是学医者必须遵循的掌握的医学道理,故称学医者必须遵循的掌握的医学道理,故称之为之为“经经”。(强调重要性)。(强调重要性)河南
8、中医学院3 3、素、素 问:问:“问问”,是一种写作体例。一问一答的形,是一种写作体例。一问一答的形式式“素素”:张介宾等认为:张介宾等认为:“平素问答之平素问答之书书”。河南中医学院 纵观纵观内经内经全部内容,全部内容,素问素问正是从天地宇宙的宏观角度出发,运用正是从天地宇宙的宏观角度出发,运用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解释和论证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解释和论证天人关系及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和疾病的天人关系及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发生发展过程, 因此,因此,“素素”字的含义当包涵了宇宙、字的含义当包涵了宇宙、自然万物、人体生命形成的过程及演变自然万物、人体生命形成的过程及演变规律
9、在内。规律在内。 其寓意极其广泛深刻深邃。其寓意极其广泛深刻深邃。河南中医学院4 4、灵、灵 枢:枢:原名原名针经针经九卷九卷。是唐代医家王冰。是唐代医家王冰据道家据道家神枢神枢玉枢玉枢所改。所改。灵,灵验,效验。灵,灵验,效验。枢,其本义是户枢。引申指事物的重要、枢,其本义是户枢。引申指事物的重要、关键的部分。关键的部分。灵枢灵枢中记载的针刺的疗效非常灵验,中记载的针刺的疗效非常灵验,但必须要掌握其要领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但必须要掌握其要领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河南中医学院四、四、内经内经的沿革的沿革1 1、最早提到、最早提到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书名的是书名的是七略七略。已亡佚。(刘向、刘歆父子整
10、理。)已亡佚。(刘向、刘歆父子整理。)2 2、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内经内经的是东汉班固的是东汉班固的的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3 3、南朝齐梁年间全元起最早注释整理了、南朝齐梁年间全元起最早注释整理了素素问问。4 4、隋、隋杨上善注释整理,撰杨上善注释整理,撰太素太素。河南中医学院5 5、唐、唐王冰对王冰对素问素问进行了整理、注释。进行了整理、注释。6 6、宋、宋林亿奉召整理林亿奉召整理内经内经以降医籍以降医籍以王冰本为主要底本。以王冰本为主要底本。7 7、明代翻刻古医书盛行。明、明代翻刻古医书盛行。明顾从德刻印的顾从德刻印的宋本宋本素问素问,刻印错误少、精确。,刻印错误少、精
11、确。8 8、19561956年人卫影印了顾本年人卫影印了顾本素问素问并出版。并出版。9 9、19631963年人卫将顾本影印本铅字排印出版。年人卫将顾本影印本铅字排印出版。河南中医学院 灵枢灵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已亡佚不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已亡佚不传。现通行本是南宋年间史崧献现通行本是南宋年间史崧献“校正家藏旧校正家藏旧本本灵枢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九卷,共八十一篇。”明明赵府居敬堂刻宋本赵府居敬堂刻宋本灵枢灵枢,误少,误少,质量较高。质量较高。1956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出版。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出版。1963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将此影印本铅字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将此影印本铅字横横排排
12、排印排印并并出版。出版。河南中医学院五、五、内经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内经内经包括包括素问素问灵枢灵枢两部分,两部分,各各9 9卷卷8181篇,共计篇,共计1818卷卷162162篇。其内容除医篇。其内容除医学之外,还论及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学之外,还论及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事等问题,内容极为丰富。中至人事等问题,内容极为丰富。就医学内容来看,就医学内容来看,素问素问灵枢灵枢在学在学术思想、医学内容上是浑然一体的,但各术思想、医学内容上是浑然一体的,但各部分又略有侧重。部分又略有侧重。河南中医学院 素问素问侧重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侧重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阴阳、五
13、行、藏象、病因、病机、病证、阴阳、五行、藏象、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则、养生学说和运气学说等。诊法、治则、养生学说和运气学说等。 灵枢灵枢侧重论述了经络、俞穴、针灸侧重论述了经络、俞穴、针灸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刺治禁忌等。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刺治禁忌等。河南中医学院 六六内经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学术思想理论体系的基本学术思想 (一)唯物辩证法思想(一)唯物辩证法思想 1 1、唯物思想(精气说的运用)、唯物思想(精气说的运用) 古代哲学中的精气说渗透于医学反映于古代哲学中的精气说渗透于医学反映于内经内经。进一步认为气是物质的本源,气。进一步认为气是物质的本源,气有运动的本领,形和气相互转化,在此基
14、础有运动的本领,形和气相互转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天体演化和宇宙构成及生命起源。上探讨了天体演化和宇宙构成及生命起源。河南中医学院2 2、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 内经内经将阴阳说和五行说引用于医将阴阳说和五行说引用于医学来分析研究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学来分析研究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整个整个内经内经处处都运用阴阳五行理论,处处都运用阴阳五行理论,体现了体现了内经内经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医巫从此分开。医巫从此分开。河南中医学院(二)(二)“四时五脏阴阳四时五脏阴阳”的整体恒动观的整体恒动观 1 1、整体观:、整体观: 内经内经“
15、四时五脏阴阳四时五脏阴阳”的理论是以人的理论是以人体五脏功能活动系统外应五时五气的方法,体五脏功能活动系统外应五时五气的方法,把人与自然统一起来,形成了把人与自然统一起来,形成了内经内经理理论体系的结构系统,反映出论体系的结构系统,反映出内经内经“天天人相应人相应”的整体观念。的整体观念。 河南中医学院 2 2、恒动观、恒动观: 恒动观,也是恒动观,也是内经内经理论体系重要理论体系重要学术思想之一。认为天地日月、自然万物学术思想之一。认为天地日月、自然万物都是在不断地发生发展运动变化着的,人都是在不断地发生发展运动变化着的,人体生理病理也是在阴阳二气的作用下不断体生理病理也是在阴阳二气的作用下
16、不断地运动,发生发展变化着的,自然事物都地运动,发生发展变化着的,自然事物都是处在动态的变化当中的。是处在动态的变化当中的。河南中医学院 内经内经非常重视自然事物、非常重视自然事物、人体疾病动态变化的规律性的研人体疾病动态变化的规律性的研究。用动态变化的思想和方法,究。用动态变化的思想和方法,来研究自然事物、研究人体疾病来研究自然事物、研究人体疾病规律,进而总结防治规律。规律,进而总结防治规律。河南中医学院七、七、内经内经古今研究概况古今研究概况(一)古代研究概况(一)古代研究概况 1 1、梁、梁全元起全元起素问全元起注素问全元起注 最早注释最早注释内经内经的是梁(的是梁(502-557502
17、-557)全元起全元起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八卷后称八卷后称素问素问训解训解。宋朝这本书还存在以后便散失,。宋朝这本书还存在以后便散失,现从林亿现从林亿新校正新校正中还可以见到。中还可以见到。河南中医学院 2 2、隋唐、隋唐杨上善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内经太素 杨上善,太医侍御(专为帝王和宫中官杨上善,太医侍御(专为帝王和宫中官员等上层看病的医生)员等上层看病的医生)太素太素是是素问素问、灵枢灵枢合刊本,合刊本,是分类编写的。共分十九类,三十卷。本是分类编写的。共分十九类,三十卷。本书早已亡佚,现行本是日本珍藏的仁安三书早已亡佚,现行本是日本珍藏的仁安三年的抄本。清年的抄本。清光绪年间杨惺吾从日本
18、影光绪年间杨惺吾从日本影抄回国,经肖延平于抄回国,经肖延平于19241924年校注刊印。年校注刊印。 河南中医学院 其缺七卷(一、四、七、十六、十八、其缺七卷(一、四、七、十六、十八、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不全,其他各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不全,其他各卷尚有部分残缺。一九七九年十一月王卷尚有部分残缺。一九七九年十一月王雪台赴日考察时又发现了所缺的十六、雪台赴日考察时又发现了所缺的十六、二十一、二十二共三卷,携带回国,内二十一、二十二共三卷,携带回国,内部影印。(现缺第五卷)部影印。(现缺第五卷) 河南中医学院著作特点:著作特点:1 1)分类极其详细,纲目下又分条目。)分类极其详细,纲目下又分条
19、目。2 2)在医理针灸诊断等阐述精细并有发挥。)在医理针灸诊断等阐述精细并有发挥。3 3)在校对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残文阙)在校对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残文阙字)。字)。4 4)注释经文善于将释音、释词、释义、)注释经文善于将释音、释词、释义、释形结合起来,对于训诂和反切的研释形结合起来,对于训诂和反切的研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河南中医学院 3 3、唐、唐王冰王冰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素问 王冰,号启玄子。曾任太仆令,平素王冰,号启玄子。曾任太仆令,平素钻研医学,积累了很多经验。因感钻研医学,积累了很多经验。因感素素问问“世本纰缪,篇目重迭,前后不伦世本纰缪,篇目重迭,前后不伦”历
20、十二年,重予注释历十二年,重予注释素问素问,于唐宝,于唐宝应元年(公元应元年(公元762762年)完成了校对整理。年)完成了校对整理。 他是以全注为祖本,首先调整篇次,他是以全注为祖本,首先调整篇次,改编为二十四卷,将养生类篇目置于卷改编为二十四卷,将养生类篇目置于卷首,反映了作者预防为主的医学思想。首,反映了作者预防为主的医学思想。河南中医学院著作特点:著作特点:)发现错简重叠碎文之处,一律存其要,)发现错简重叠碎文之处,一律存其要,删去繁杂。删去繁杂。)在注释中提出许多独道见解,注释准)在注释中提出许多独道见解,注释准确、精练。确、精练。)治学严谨,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治学严谨,凡所加
21、字皆朱书其文,使古今分明。古今分明。河南中医学院)注文古奥,以经解经,带有浓厚的道家思)注文古奥,以经解经,带有浓厚的道家思想。想。)将原九卷,编次为)将原九卷,编次为24卷,内容系统,眉卷,内容系统,眉目清楚。目清楚。)补充了运气七篇。使中医运气学理论得以)补充了运气七篇。使中医运气学理论得以保留,并流传至今。保留,并流传至今。河南中医学院 4 4、宋、宋林亿林亿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北宋嘉佑二年(公元北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1057年),医家年),医家林亿奉诏,与掌禹锡、高保衡、孙兆等林亿奉诏,与掌禹锡、高保衡、孙兆等校正医书。为保存古医书做出了重要贡校正医书。为保存
22、古医书做出了重要贡献。献。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就是就是在唐在唐王冰本王冰本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素问基础上,加以基础上,加以补订增注而成。补订增注而成。 河南中医学院著作特点:著作特点:1 1)以王冰本为底本,先抄写原文,及王冰注)以王冰本为底本,先抄写原文,及王冰注释,之后将自己的校文写在各段王注之后,释,之后将自己的校文写在各段王注之后,并标明并标明“新校正新校正”字样。使王冰本得以完整字样。使王冰本得以完整保留,贡献非常大。后世又称保留,贡献非常大。后世又称新校正新校正。2 2)因参阅了全元起本,为研究)因参阅了全元起本,为研究内经内经原貌原貌提供了重要资料。提供了重
23、要资料。3 3)注释的时间早,条目多,注释的质量较高。)注释的时间早,条目多,注释的质量较高。河南中医学院 5 5、明、明 马莳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马莳,字仲化,号玄台子。马莳擅长针马莳,字仲化,号玄台子。马莳擅长针灸技术,故对灸技术,故对灵枢灵枢注释较精,如经络注释较精,如经络的发病、刺灸的穴位等注释较详。唯对的发病、刺灸的穴位等注释较详。唯对素问素问部分颇有争论。部分颇有争论。河南中医学院著作特点:著作特点:1 1)将唐以来的)将唐以来的2424卷本重新编次为原来的卷本重新编次为原来的九卷本,分章节予以注证。九卷本,分章节予
24、以注证。2 2)由于马莳擅长针灸、经络、腧穴理论)由于马莳擅长针灸、经络、腧穴理论的研究以及针灸的临床应用,故对的研究以及针灸的临床应用,故对灵灵枢枢部分注释精详,切合实际,受到后部分注释精详,切合实际,受到后人称赞。人称赞。河南中医学院 6、明明吴吴崐崐黄帝内经素问吴注黄帝内经素问吴注 吴崐,字山甫,别号鹤皋。安徽歙县吴崐,字山甫,别号鹤皋。安徽歙县自幼聪敏,习儒术医术。精通医学经典自幼聪敏,习儒术医术。精通医学经典及张仲景等名家著作,后游访天下名医及张仲景等名家著作,后游访天下名医7070余,医术大进,著作甚丰。余,医术大进,著作甚丰。 他以王冰他以王冰2424卷为蓝本,对卷为蓝本,对素问
25、素问进进行注释。经验较丰富,故对行注释。经验较丰富,故对素问素问生生理、病理、脉法等部分理解较好,注释理、病理、脉法等部分理解较好,注释较详,甚至还纠正了他人注释的谬误。较详,甚至还纠正了他人注释的谬误。 又由于文字学水平较高,对字词的注又由于文字学水平较高,对字词的注音释义较准确。音释义较准确。河南中医学院著作特点:著作特点:1 1)对许多文字作了必要的形、声、义、训,)对许多文字作了必要的形、声、义、训,而不是望文生意,对而不是望文生意,对内经内经的训诂做出的训诂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很突出的特点了重要的贡献。这是很突出的特点2 2)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如上中下三焦水)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
26、如上中下三焦水道分治,为后世临床治疗水肿病奠定了基道分治,为后世临床治疗水肿病奠定了基础。础。3 3)敢于改动原文,认为原文有误则直接改)敢于改动原文,认为原文有误则直接改动(径改),之后在注释中说明。动(径改),之后在注释中说明。 河南中医学院 7 7、明、明张介宾张介宾类经类经 张介宾(公元张介宾(公元1562156216391639年),字会卿,年),字会卿,景岳。浙江绍兴人。张氏不仅精于医术,且景岳。浙江绍兴人。张氏不仅精于医术,且通象数、易理、天文、气象、星纬、律吕、通象数、易理、天文、气象、星纬、律吕、兵法之学。精研兵法之学。精研内经内经,费时三十年著,费时三十年著类经类经(共三十
27、二卷)和(共三十二卷)和景岳全书景岳全书。 类经类经是是素问素问灵枢灵枢合编。且是合编。且是分类分类编写的编写的最完整最完整的一部,对今天编写教材,的一部,对今天编写教材,颇有指导意义。张氏学识渊博,医学理论水颇有指导意义。张氏学识渊博,医学理论水平较高,临床经验丰富。平较高,临床经验丰富。河南中医学院著作特点:著作特点:1 1)分类合编()分类合编(素问素问灵枢灵枢的合刊本)的合刊本)是分类编写最完整的一部著作,是学习是分类编写最完整的一部著作,是学习内内经经的重要参考书。的重要参考书。( (三十二卷,十二类三十二卷,十二类) )2 2)注释准确、论点简明扼要、切合临床实际。)注释准确、论点
28、简明扼要、切合临床实际。3 3)善于用)善于用易经易经的思想和观点阐发的思想和观点阐发内经内经理论。理论。河南中医学院 4 4)撰写)撰写类经图翼类经图翼,对,对内经内经部分部分理论进行专题展开研究,如经络、运气等。理论进行专题展开研究,如经络、运气等。 后附后附类经附翼类经附翼,著名的大宝论、真阴,著名的大宝论、真阴论等均出自论等均出自附翼附翼求正录求正录。 5 5)对运气研究非常有特色。)对运气研究非常有特色。运用天文历运用天文历法解释运气疑难、重视物候现象、从河图法解释运气疑难、重视物候现象、从河图洛书入手研究医易同源、图文互释互注。洛书入手研究医易同源、图文互释互注。河南中医学院 8
29、8、明明李中梓李中梓内经知要内经知要 字士材,号念莪,明末江苏华亭人字士材,号念莪,明末江苏华亭人(公元(公元1588158816551655)。一生博览群书,)。一生博览群书, 尤对尤对内经内经深有研究。深有研究。 内经知要内经知要是是内经内经的节注本。即的节注本。即 选出重要部分分类注释。选出重要部分分类注释。河南中医学院著作特点:著作特点:1 1)选出)选出素问素问灵枢灵枢的部分内容,进的部分内容,进行分类注释。由博返约,要言不烦。行分类注释。由博返约,要言不烦。2 2)分为道生、阴阳等八类,内容精练,分)分为道生、阴阳等八类,内容精练,分类简要,注释简明易懂,故流传甚广。类简要,注释简
30、明易懂,故流传甚广。3 3)结合临证,并提出许多独道见解,例如)结合临证,并提出许多独道见解,例如对对“少火少火”和和“壮火壮火”的解释有所发挥。的解释有所发挥。河南中医学院 9 9、清、清张志聪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字隐庵,浙江钱塘人(公元字隐庵,浙江钱塘人(公元1610161016741674)出生于医学世家。)出生于医学世家。 这两部书是这两部书是内经内经的全注本。是他的全注本。是他率领门生数十人历时五载而成。因集体率领门生数十人历时五载而成。因集体注释而成的,故谓之注释而成的,故谓之“集注集注”。 河南中医学院著作特点:著作特点:1 1
31、)是集体注释)是集体注释内经内经的第一家。由于的第一家。由于集中了多人的智慧,故注释质量较高。集中了多人的智慧,故注释质量较高。2 2)不拘泥于历代医家的观点,主张以临)不拘泥于历代医家的观点,主张以临床实践为标准阐发医理。床实践为标准阐发医理。3 3)对病机解释较详,对许多疑难问题进)对病机解释较详,对许多疑难问题进行了阐明。行了阐明。 河南中医学院 10 10、清、清高世栻高世栻素问直解素问直解 字士宗,清初浙江钱塘人,曾随张志字士宗,清初浙江钱塘人,曾随张志聪学医。聪学医。 认为认为集注集注义意艰深故重新编注。义意艰深故重新编注。素问直解素问直解是是素问素问的全注本。的全注本。 汲取了前
32、人张景岳等注释汲取了前人张景岳等注释内经内经的的经验,以简捷通畅的笔风来注释研究。经验,以简捷通畅的笔风来注释研究。 河南中医学院著作特点:著作特点:1 1)篇节条目清楚,语言简明流畅、易懂,)篇节条目清楚,语言简明流畅、易懂,确实具有确实具有“直解直解”的特点。的特点。2 2)说理透彻,联系临床实际。)说理透彻,联系临床实际。3 3)也有个别改动原文之处。)也有个别改动原文之处。河南中医学院 11 11、日、日丹波元简丹波元简素问识素问识灵枢识灵枢识 字廉夫,公元字廉夫,公元17551755,日本著名医家,著作,日本著名医家,著作甚丰。出生于医学世家,丹波氏,华裔。著甚丰。出生于医学世家,丹
33、波氏,华裔。著名医家以丹波康赖(公元名医家以丹波康赖(公元912912995995)为始。)为始。丹波家族为中医学术做出了重大贡献。丹波家族为中医学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丹波元德丹波元德 丹波元简丹波元简 丹波元胤(丹波元胤(17891789) 丹波元坚(丹波元坚(17951795) 河南中医学院 丹波元简说整理注释丹波元简说整理注释素问素问灵灵枢枢是补其遗漏,正其纰谬。是补其遗漏,正其纰谬。 该著作运用考证的方法研究医书,该著作运用考证的方法研究医书,准确切要,受到其后研究准确切要,受到其后研究内经内经学学者的重视。者的重视。 河南中医学院著作特点:著作特点:1 1)采各家之长,在每句每段后选
34、用前人)采各家之长,在每句每段后选用前人对此注释较好的注文,一般情况下不自对此注释较好的注文,一般情况下不自注。注。2 2)当各家观点不一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当各家观点不一时,提出自己的见解。3 3)治学严谨,如不清楚之处以疑似口吻)治学严谨,如不清楚之处以疑似口吻提出讨论。提出讨论。河南中医学院 (二二)现代研究概况现代研究概况 建国以后,研究建国以后,研究内经内经的手段主要的手段主要有四个方面:有四个方面: 理论文献研究:校勘注释专题词典等理论文献研究:校勘注释专题词典等 临床研究:病因病机病证治则临床研究:病因病机病证治则 实验研究:情志肾应冬外湿致病节律实验研究:情志肾应冬外湿致病节
35、律 多学科研究:天文气象历法物候心理多学科研究:天文气象历法物候心理 河南中医学院八、学习方法和要求八、学习方法和要求(一)方法(一)方法1 1、利用工具书,读通原文(字典、中华大辞、利用工具书,读通原文(字典、中华大辞典、辞海)典、辞海)2 2、参阅历代医家注释及有关资料,分析原文、参阅历代医家注释及有关资料,分析原文的理论原则及其学术思想的理论原则及其学术思想3 3、联系各篇的有关内容、理解、联系各篇的有关内容、理解内经内经理论理论体系的结构及其系统性体系的结构及其系统性4 4、结合临床实践,掌握、结合临床实践,掌握内经内经理论原则的理论原则的运用运用河南中医学院宝命,珍惜生命的意思;全形
36、,保全宝命,珍惜生命的意思;全形,保全形体。宝命全形,即保养生命的意思,形体。宝命全形,即保养生命的意思,又称摄生、养生。又称摄生、养生。本单元主要讨论本单元主要讨论 内经内经 的养生思的养生思想与方法想与方法。 上古,远古时代。天真,张志聪注:上古,远古时代。天真,张志聪注:“天天己始生之真元也。己始生之真元也。”既先天之真气。本篇既先天之真气。本篇论先天真气在人体生长衰老和生殖功能盛论先天真气在人体生长衰老和生殖功能盛衰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保养先天真气预防衰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保养先天真气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道理,故名疾病、延年益寿的道理,故名“上古天真上古天真论论”。【提示】古今之人的不同寿
37、命作对比,阐古今之人的不同寿命作对比,阐发了养生的重要意义;提出五种养生法则发了养生的重要意义;提出五种养生法则【名词名词】 天年:天赋年寿,即自然寿命。天年:天赋年寿,即自然寿命。 尚书尚书云:云:“一日寿,百二十岁也。一日寿,百二十岁也。”本文谓百本文谓百岁,亦其约数岁,亦其约数一、养生的意义一、养生的意义 :却老而全形却老而全形 形与神俱形与神俱二、养生法则二、养生法则 :1法于阴阳,即养生应效法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法于阴阳,即养生应效法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2和于术数,即恰当运用养生方法锻炼身体;和于术数,即恰当运用养生方法锻炼身体;3食饮有节制食饮有节制4起居作息有规律起居作息有规律5
38、劳作不违背常度劳作不违背常度【名词名词】 虚邪贼风:泛指异常气候和外来致病因素。虚邪贼风:泛指异常气候和外来致病因素。王冰注:王冰注:“邪乘虚入,是谓虚邪;窃害中邪乘虚入,是谓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和,谓之贼风”。一、养生活动的两大纲领一、养生活动的两大纲领 :对外环境对外环境-“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人本身对人本身-“恬快虚无,精神内守恬快虚无,精神内守”二、提出保养真气的原则,重视精神情志二、提出保养真气的原则,重视精神情志的调摄。的调摄。 真气从之真气从之”、“病安从来病安从来” (正)(正)以从其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以从其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反)(反)“逆其根,则
39、伐其本,坏其真矣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反)(反) 养神志养神志 调饮食调饮食 适起居适起居 畅充真气畅充真气 节劳逸,节劳逸, 真气的重要性真气的重要性精神情志活动是由五脏所产生的,又能反精神情志活动是由五脏所产生的,又能反作用于五脏,影响着生理活动作用于五脏,影响着生理活动 御精神御精神 精神专直精神专直收魂魄收魂魄 魂魄不散魂魄不散适寒温适寒温 志意志意和喜怒和喜怒 悔怒不起悔怒不起 五脏不受邪矣五脏不受邪矣 【提示】论人生殖功能衰的过程及其规律【提示】论人生殖功能衰的过程及其规律【名词【名词】 天癸至:天癸是肾气充盛产生的促进生殖功天癸至:天癸是肾气充盛产生的促进生殖功能发育、成
40、熟、旺盛的精微物质。天,先能发育、成熟、旺盛的精微物质。天,先天;癸,癸水。至,极也,此有充盛的意天;癸,癸水。至,极也,此有充盛的意思思 1 男女生长壮老的规律男女生长壮老的规律 2 肾气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关系肾气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关系3 关于关于“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的理解的理解4.关于生殖功能盛衰过程以男八、女七为关于生殖功能盛衰过程以男八、女七为基数问题基数问题5.冲、任二脉与月经、胎孕关系冲、任二脉与月经、胎孕关系 男女生长壮老的规律男女生长壮老的规律肾气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关系肾气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关系【提
41、示】论述自然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提示人类要顺从四时阴阳调神养生 【名词名词】 发陈: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植物萌发陈: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植物萌生的大自然景象。发,生发,发散。陈,生的大自然景象。发,生发,发散。陈,敷布、布陈敷布、布陈 飨泄:泻出未消化的食物。又称完谷不化飨泄:泻出未消化的食物。又称完谷不化的泄泻的泄泻 反反之之【提示】顺应四时养生的重要原则及预防【提示】顺应四时养生的重要原则及预防思想思想【名词名词】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人在春夏季节要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人在春夏季节要顺应自然界生长规律调养阳气,在秋冬季节应自然界生长规律调养阳气,在秋冬季节要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调
42、养阴气。养阳要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调养阴气。养阳即养生养长,养阴即养收养藏即养生养长,养阴即养收养藏。【名词名词】胚胎胚胎之基之基 胞宫胞宫(母气血)(母气血)脏腑齐全脏腑齐全气血调和气血调和神气藏舍于心神气藏舍于心 人人先天发育良好先天发育良好2脏腑功能健全脏腑功能健全3营卫气血运行和畅营卫气血运行和畅4抗病能力强抗病能力强 早早夭夭【名词名词】 走、趋、步:走、趋、步: 释名释名 日:日:“徐行日步,徐行日步,疾行日趋,疾趋日走疾行日趋,疾趋日走”。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阴阳应象阴阳应象介绍v阴阳,有名而无形,必须依附于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才能体现出来。根据人与天地相应的道理,自然界之阴阳
43、与人体之阴阳,其象相应,故曰阴阳应象。正如马莳所言:“以天地之阴阳,万物之阴阳,合于人身之阴阳,其象相应。”本单元主要论述了内经中阴阳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并列举了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运用。 【 原文 】201v【提示】论述了阴阳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动力和规律的观点,并将阴阳理论同医疗实践密切结合起来。v【名词】 本:指阴阳。吴觉注:“天地万物,变化生杀而神明者,皆本乎阴阳,则阴阳为秀之本可知。故治病必求其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必求其故而施治也。” 月真 胀:此指胸隔胀满 【分析】 v阴阳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规律 纲领 动力-概念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相互转化 消长平衡 内容内容人之生理病理治病必求
44、其本v 天气(阳) 云 雨 阴阳的相互转化和交感 v 地气(阴)出:1.趋向于 2.来源于 3.动力v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v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v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阴阳理论适用阴阳理论适用于人体生理于人体生理指导临床指导临床【 原文 】 202 v【提示】本节用阴阳理论阐明药物饮食气味厚薄的性能,药物饮食进入人体后的转化过程,以及药物饮食气味阴阳太过导致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危害 v【名词】味归形,形归气:药物饮食五味有滋养人之形体作用,而形体又依赖于真气的充养。归,归附、归属之义,在此有滋养、充养、化生的意思。形,指形体,包括脏腑精血等有形物质。气,指人体的真元之气。 【分析】 v 味、
45、形、气、精、化的关系v药物饮食气味的阴阳属性及其性能 气气-阳阳 味味-阴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气厚气厚-阳中之阳阳中之阳-发热发热气薄气薄-阳中之阴阳中之阴-发泄发泄味厚味厚-阴中之阴阴中之阴-泄泄味薄味薄-阴中之阳阴中之阳-通通【原文】 203 v【提示】论述六淫邪气的侵袭和情志太过的内伤,损害人的形体和气机,引起各种不同的病症。v【名词】1.春伤于风,夏生飨泄:春季感受风邪,不即时发病,留连于夏季,克伐脾土,产生完谷不化的泄泻。2.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夏季感受暑邪,署汗不出,暑热内伏,至秋季,新凉外束,寒热交争,产生
46、寒热往来的疟疾。痎疟,即疟疾的总称。 【分析】 v寒伤形- 形伤肿 v热伤气-气伤痛v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写 六淫之邪的致病特点六淫之邪的致病特点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v寒暑伤形-阳v暴怒伤阴-阴 暴怒伤阴(血) 暴喜伤阳(气)天有四时五行-生长收藏-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生喜怒悲 感受四时邪气延时发生的病证感受四时邪气延时发生的病证 重阳转阴 重阴转阳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阴转阳 春伤于风,夏生飨泄-阳转阴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阳转阴 秋伤于湿,冬伤咳嗽-阴转阳冬天感受寒邪,来年春季阳气发越,产生温热疾病;春季感受冬天感受寒邪,来年春季阳气发越,产生温热疾病
47、;春季感受风邪,留连于夏季,克伐脾土,产生完谷不化的泄泻;夏季感风邪,留连于夏季,克伐脾土,产生完谷不化的泄泻;夏季感受暑邪,延至秋季,新凉外束,产生寒热往来的疟疾;夏秋之受暑邪,延至秋季,新凉外束,产生寒热往来的疟疾;夏秋之交,感受湿邪,至冬寒邪外袭乘肺,产生咳嗽。交,感受湿邪,至冬寒邪外袭乘肺,产生咳嗽。 【原文】 204v【提示】以阴阳化生五行为基本观点,运用五行揭示人体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整体联系v【名词】 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溪谷属骨:大小分肉与其连属的骨节。溪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张志聪注:“溪谷者,大小之分肉。”属,连属。 提出“四时五藏阴阳”的系统结构 五行五行
48、自自 然然 界界 五色五色五音五音五味五味五化五化五气五气五方五方五季五季 木木青青角角酸酸生生风风东东春春火火赤赤徵徵苦苦长长暑暑南南夏夏土土黄黄宫宫甘甘化化湿湿中中长夏长夏金金白白商商辛辛收收燥燥西西秋秋水水黑黑羽羽咸咸藏藏寒寒北北冬冬五行五行人人 体体 五脏五脏 五腑五腑 五官五官 形体形体 情志情志 五声五声 变动变动 木木肝肝 胆胆 目目 筋筋 怒怒 呼呼 握握 火火心心 小肠小肠 舌舌 脉脉 喜喜 笑笑 忧忧 土土脾脾 胃胃 口口 肉肉 思思 歌歌 哕哕 金金肺肺 大肠大肠 鼻鼻 皮皮 悲悲 哭哭 咳咳 水水肾肾 膀胱膀胱 耳耳 骨骨 恐恐 呻呻 栗栗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事物属性
49、的五行归类表 阴阳的运行规律、征兆和互根互用v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v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v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v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v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原文】 205 v【提示】疾病阴阳属性的病理表现v【名词】v 形能:即形态。指疾病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而言。形,指形体、形状。能,同态。 【分析】v阳胜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 身热,腠理闭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喘粗为之俯仰,腹满,死,耐冬不能夏。v阴胜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 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 ,耐夏不能冬。阳胜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v阳实于表-腠理闭塞v实于里-喘粗不得卧,
50、前俯后仰v不出汗-阳邪不得泄越-全身内外皆热v津液耗伤-齿干v阳邪胜极扰乱心神-烦冤v阳邪结于中焦,阳胜阴绝,中土败坏-腹满 这种阳盛阴绝之证,得冬阴之助,尚能支持,若遇夏阳之热,则不能耐受 阴胜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v阴盛则阳衰-故身寒v卫表不固-汗出、战栗、四肢厥逆。v阴阳气衰竭-脾胃阳气败绝-腹满 这种阴盛阳绝之证,夏日得阳热之助,犹可支持,若遇冬日之阴寒,则不能耐受了 【原文】 206v【提示】 生命过程中阴阳盛衰的生理病理表现 v【名词】 七损八益: 1973 年从长沙马王堆出土竹简 养生方 天下至道谈 载:“气有八益,有七孙(损),不能用八益去七孙,则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八种有益精气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