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第七章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中医药学院中医药学院 李俊李俊第三节第三节 治则与护理治则与护理v治则,是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治则,是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v整体观念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v立法、处方、遣药立法、处方、遣药治则与治法治则与治法v治则:治疗疾病时指导治法的总原则,具有治则:治疗疾病时指导治法的总原则,具有原则性和普遍性意义。原则性和普遍性意义。v治法:从属于一定治则,针对疾病与证候的治法:从属于一定治则,针对疾病与证候的具体治疗方法及治疗措施,针对性和可操作具体治疗方法及治疗措施,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具体而灵活。性强,具体而灵活
2、。v扶正扶正益气、养血、滋阴、补阳益气、养血、滋阴、补阳v祛邪祛邪发汗、邪下、消食、驱虫发汗、邪下、消食、驱虫一、治(护)病求本一、治(护)病求本v本本疾病本质:病因病机疾病本质:病因病机对疾病本质对疾病本质的抽象认识,包括病因、病性、病位、邪正的抽象认识,包括病因、病性、病位、邪正关系、机体体质、机体反应性关系、机体体质、机体反应性v求本求本辨清病因病机,确立证候进行治疗辨清病因病机,确立证候进行治疗和护理和护理v胃脘痛:胃脘痛: 寒邪犯胃寒邪犯胃散寒散寒 饮食停滞饮食停滞消食消食 肝气犯胃肝气犯胃舒肝舒肝 瘀血停滞瘀血停滞活血活血 脾胃虚寒脾胃虚寒益气温中益气温中 胃阴亏虚胃阴亏虚滋养胃阴
3、滋养胃阴二、扶正祛邪二、扶正祛邪v疾病疾病正气与邪气互相斗争的过程正气与邪气互相斗争的过程v邪正之间的胜负,决定着疾病的进退邪正之间的胜负,决定着疾病的进退v邪正之间的盛衰,决定着疾病的虚实变化邪正之间的盛衰,决定着疾病的虚实变化(一)扶正与祛邪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一)扶正与祛邪的概念及相互关系v1、扶正、扶正扶助机体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扶助机体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和康复能力的一种治疗和护理原则机体抗邪和康复能力的一种治疗和护理原则v主要适用于虚证主要适用于虚证虚则补之虚则补之v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益气、养血、滋阴、温阳v针灸、推拿、气功、食养、体育锻炼、精神调摄针灸、推拿、气功、食养
4、、体育锻炼、精神调摄v2、祛邪、祛邪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的一种治疗和护理原则的一种治疗和护理原则v主要适用于实证主要适用于实证实则泻之实则泻之v发汗、涌吐、攻下、消食、祛痰、活血发汗、涌吐、攻下、消食、祛痰、活血v3、扶正与祛邪的关系、扶正与祛邪的关系v相辅相成相辅相成v祛邪有助于扶正;扶正有利于祛邪。祛邪有助于扶正;扶正有利于祛邪。(二)扶正与祛邪的运用原则(二)扶正与祛邪的运用原则v扶正扶正虚证;虚证; 祛邪祛邪实证;实证;v正虚邪实的虚实错杂证正虚邪实的虚实错杂证扶正祛邪并施扶正祛邪并施v分清虚实的主次缓急,以决定扶正祛邪的主分清虚实的主次缓急,以决定
5、扶正祛邪的主次和先后次和先后1、扶正、扶正v适用于正气虚、邪气不盛而以正虚为主的虚适用于正气虚、邪气不盛而以正虚为主的虚性病证。性病证。v气虚气虚益气益气v血虚血虚养血养血v虚性病证,以正虚为主,邪实不明显,不能虚性病证,以正虚为主,邪实不明显,不能祛邪。此时若祛邪,则损伤正气而邪气不除祛邪。此时若祛邪,则损伤正气而邪气不除2、祛邪、祛邪v适用于邪气亢盛、正气未衰而以邪盛为主的适用于邪气亢盛、正气未衰而以邪盛为主的实性病证。实性病证。v表邪较盛表邪较盛发汗解表发汗解表v热结胃肠热结胃肠攻下泻热攻下泻热v血瘀血瘀活血化瘀活血化瘀v食积食积消导消导v实性疾病,病邪亢盛,正气尚足,可耐攻伐,实性疾病
6、,病邪亢盛,正气尚足,可耐攻伐,故应祛邪。故应祛邪。v若此时扶正,反致留邪,更伤正气。若此时扶正,反致留邪,更伤正气。3、先祛邪后扶正、先祛邪后扶正v先攻后补先攻后补适用于邪盛正虚,邪实为主的病证。适用于邪盛正虚,邪实为主的病证。v正气虽虚,尚耐攻伐,若兼顾扶正,发会助邪正气虽虚,尚耐攻伐,若兼顾扶正,发会助邪应先祛邪,后扶正。应先祛邪,后扶正。v瘀血内停瘀血内停崩漏证崩漏证瘀血阻滞经脉,血不循经,瘀血阻滞经脉,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见出血不止。溢于脉外,而见出血不止。v实实瘀血;虚瘀血;虚失血。瘀血不去,则崩漏不止。失血。瘀血不去,则崩漏不止。v先祛瘀血,后补血。先祛瘀血,后补血。4、先扶正
7、后祛邪、先扶正后祛邪v先补后攻先补后攻适用于正虚邪实,正虚为主的适用于正虚邪实,正虚为主的病证。病证。v鼓胀鼓胀先调理脾胃以培补正气,后软坚散先调理脾胃以培补正气,后软坚散结消积以祛邪。结消积以祛邪。5、扶正与祛邪并用、扶正与祛邪并用v攻补兼施攻补兼施适用于正虚邪实而邪正主次地适用于正虚邪实而邪正主次地位大体相当的病证。位大体相当的病证。v多运用在慢性疾病中。多运用在慢性疾病中。v气虚外感气虚外感益气为主,兼解表益气为主,兼解表v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三、治(护)标与治(护)本三、治(护)标与治(护)本本本标标先先后后主主次次因因果果正气正气邪气邪气病因病因症状症状旧病、
8、原发病旧病、原发病新病、继发病新病、继发病内内外外1、急则治(护)其标、急则治(护)其标v标病的病势急骤、病情危急标病的病势急骤、病情危急v适用于暴病且病情较为严重,或在疾病发展适用于暴病且病情较为严重,或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危及生命的某些病证。的过程中,出现危及生命的某些病证。v 大出血大出血v 鼓胀鼓胀2、缓则治(护)其本、缓则治(护)其本v适用于慢性疾病,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状适用于慢性疾病,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状或病势向愈,正气已虚,邪尚未尽之际。或病势向愈,正气已虚,邪尚未尽之际。v“肺痨肺痨”病肺肾阴虚之咳嗽病肺肾阴虚之咳嗽 本:肺肾阴本:肺肾阴虚虚 标:咳嗽标:咳嗽 v风热头
9、痛风热头痛本:风热本:风热 标:头痛标:头痛3、标本兼治(护)、标本兼治(护)v标和本的症状同在,标病与本病并重标和本的症状同在,标病与本病并重v外感温热病外感温热病本:阴液亏伤:滋阴补液本:阴液亏伤:滋阴补液 标:邪热内结:邪热通便标:邪热内结:邪热通便 标本俱急,应当标本兼治(护)标本俱急,应当标本兼治(护)v气虚感冒气虚感冒本:气虚:益气本:气虚:益气 标:表邪:解表标:表邪:解表四、正治(护)与反治(护)四、正治(护)与反治(护)v(一)正治与正护(一)正治与正护v 逆其证候性质而采用的一种治疗与护理原则,采逆其证候性质而采用的一种治疗与护理原则,采用的方药和护理方法与证候性质相反用的
10、方药和护理方法与证候性质相反逆治、逆护逆治、逆护v 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1、寒者热之、寒者热之表寒证:辛温解表;里寒证:辛热温里表寒证:辛温解表;里寒证:辛热温里2、热者寒之、热者寒之表热证:辛凉解表;里热证:苦寒清里表热证:辛凉解表;里热证:苦寒清里3、虚则补之、虚则补之阳气虚:补阳益气;阴血不足:滋阴养阳气虚:补阳益气;阴血不足:滋阴养血血4、实则泻之、实则泻之食滞:消食导滞;瘀血:活血逐瘀食滞:消食导滞;瘀血:活血逐瘀二、反治与反护二、反治与反护v顺从疾病的假象而采用的一种治疗和护理原顺从疾病的假象而采用的一种治疗和护理原则,采用方药的性质
11、或护理方法与疾病的假则,采用方药的性质或护理方法与疾病的假象相一致,即顺从疾病的假象象相一致,即顺从疾病的假象从治、从护从治、从护v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病证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病证v寒因寒用寒因寒用 热因热用热因热用v塞因塞用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通因通用v1、寒因寒用:适用于真热假寒证、寒因寒用:适用于真热假寒证热厥证热厥证v2、热因热用:适用于真寒假热证、热因热用:适用于真寒假热证格阳证格阳证v3、塞因塞用:适用于因虚而闭塞不通、塞因塞用:适用于因虚而闭塞不通v 真虚假实证真虚假实证脾胃虚寒脾胃虚寒v4、通因通用:实热壅结肠道:热利:下法、通因通用:实热壅结肠道:热
12、利:下法v 食积引起腹泻:消导泻下食积引起腹泻:消导泻下v 瘀血所致崩漏:活血祛瘀瘀血所致崩漏:活血祛瘀五、调整阴阳五、调整阴阳v(一)损其有余:损其偏盛(一)损其有余:损其偏盛实则泻之实则泻之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v(二)补其不足:补其偏衰(二)补其不足:补其偏衰虚则补之虚则补之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v(三)损益兼用:阴或阳偏盛(三)损益兼用:阴或阳偏盛 阴或阳偏衰阴或阳偏衰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v因时:季节、气候因时:季节、气候v因地:地理环境因地:地理环境v因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因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第四节第四
13、节 八法与护理八法与护理 1、汗;、汗; 2、吐;、吐; 3、下;、下; 4、和;、和; 5、温;、温; 6、清;、清; 7、消;、消; 8、补、补.一、汗法与护理一、汗法与护理v 发汗发汗 v 适用于外感标证,如麻疹、水肿、疮疡、适用于外感标证,如麻疹、水肿、疮疡、痢疾初起兼有标证者。痢疾初起兼有标证者。v 用药护理用药护理v 辨证施护辨证施护二、吐法与护理二、吐法与护理v 涌吐涌吐v 适用于病邪壅滞、病位较高、邪气有上适用于病邪壅滞、病位较高、邪气有上越趋势的病证。越趋势的病证。v 观察病情观察病情三、下法与护理三、下法与护理v 泻下通便泻下通便v 主要用于里实证主要用于里实证v 观察病情
14、观察病情v 用药护理用药护理v 辨证施护辨证施护四、和法与护理四、和法与护理v 和解或调和和解或调和v 适用于伤寒少阳证或半表半里证、肝脾适用于伤寒少阳证或半表半里证、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不和证、肠胃不和证v 情志护理情志护理五、温法与护理五、温法与护理v 温里驱寒温里驱寒v 用药护理用药护理v 辨证施护:辨证施护:1、中焦虚寒证;、中焦虚寒证; 2、亡阳虚脱证;、亡阳虚脱证; 3、寒凝经脉证。、寒凝经脉证。六、清法与护理六、清法与护理v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清热泻火、凉血解毒v 适用于里热证。适用于里热证。v 用药护理用药护理七、消法与护理七、消法与护理v 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
15、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虫v 适用于食积、气滞血瘀、积聚、水湿内适用于食积、气滞血瘀、积聚、水湿内停、痰饮、虫积等病证。停、痰饮、虫积等病证。v 辨证施护:食积、水肿、虫积辨证施护:食积、水肿、虫积八、补法与护理八、补法与护理v 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主治各种虚证。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主治各种虚证。v 饮食护理:阳虚、气虚饮食护理:阳虚、气虚问补问补 阴虚阴虚清补清补 血虚血虚滋补滋补 用药护理:文火久煎用药护理:文火久煎 第五节第五节 预防与护理预防与护理v 治未病治未病v 素问素问:“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16、,譬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v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一、未病先防一、未病先防v(一)调养身体,提高抗病能力(一)调养身体,提高抗病能力v1、调摄精神、调摄精神v2、加强身体锻炼、加强身体锻炼华佗:五禽戏华佗:五禽戏 v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v4、药物、接种预防、药物、接种预防李时珍:吃大蒜预防疫痢、霍乱李时珍:吃大蒜预防疫痢、霍乱 非典:中医药防治非典:中医药防治 “人痘接种法人痘接种法”防天花防天花(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病邪侵害(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病邪侵害v 1、适应季节气候变
17、化、适应季节气候变化v 2、减少昼夜晨昏的影响、减少昼夜晨昏的影响v 3、注意地区方域的影响、注意地区方域的影响v 4、人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人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二、既病防变二、既病防变v(一)早期诊治,及时护理(一)早期诊治,及时护理v(二)捕捉并发症的先兆,防止疾病传变(二)捕捉并发症的先兆,防止疾病传变 胃气、热极动风、亡阳、呕血、便血胃气、热极动风、亡阳、呕血、便血v(三)掌握疾病发展规律,阻断疾病传变途径(三)掌握疾病发展规律,阻断疾病传变途径 肝肝胃胃v(四)预防伤残(四)预防伤残v(五)疾病初愈,防止复发(五)疾病初愈,防止复发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v1、治则包括哪些内容?、治则包括哪些内容?v2、何谓八法?、何谓八法?v3、未病先防包括哪些内容?、未病先防包括哪些内容? pla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