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的: 1、明确考纲,熟悉相关题型。 2、结合考题,掌握解题方法。2020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语文)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2题。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得其道得之,不处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得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论语. .里仁)里仁)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人。(孟子. .万章上)万章上)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1回归文本(读懂意思、理解思想结合课后“相关链接”)。2识记、理解孔子思想(可联系实际现实意义)。
2、3适量训练(了解题型、命题特点、答题思路等)。复习要求 回归课本 为政以德复习目标: 背诵相关章节 理解“为政以德”的思想 为政者的基本素质 “均无贫”的含义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为政以德”思想:正己、举贤、富民、教民理解“为政以德”的思想政、刑:用法令禁止人们做什么,并以惩罚为手段加以实施。德、礼:鼓励人们做什么,并以教育熏陶为手段加以实施。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孔子反对武力征服,追求建立道德至上的理想社会。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己(自身要正) 12.1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
3、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百姓被感化、被折服以身作则 正人先正己举贤2.202.20季康子问: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子曰:“临之以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而教不能,则劝。” ” (选用优秀的人)富民、教民13.913.9子适卫,冉有仆。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子曰:“庶矣哉!庶矣哉!”冉有曰:冉有曰:“既庶矣,又何既庶矣,
4、又何加焉?加焉?”曰:曰:“富之。富之。”曰: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曰:“教之。教之。” ” 12.912.9哀公问于有若曰: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有若对曰:“盍盍彻乎?彻乎?”曰: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对曰:“百姓足,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 11.71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主张
5、藏富于民反对横征暴敛教之以礼、信、孝悌 为政者的基本素质12.7、子贡问政。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取信于民(诚信)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奉公正己、厉行节约、爱民如子(仁爱)、以民为本厚德载物、 取信于民、奉公正己、厉行节约、爱民如子(仁爱)、以民为本 “均无贫”的含义孔子主张上下各得其分:根据自己的名分、地位,该得多少是多少。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
6、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一、为政以德 原则:以德治国反对战争反对苛刑富民教民办法前提正已敬事爱民不横征暴敛使民以时富民修德初试真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范仲淹:以德服人,天下欣戴,以力服人,天下怨望。(1)这两段文字都体现了什么样的观点?答:_(2)结合孔子的为政观谈谈你对范仲淹的话的理解。答:_为政以德。 范仲淹的话反映了儒家的德治思想,他们都认为要使民心归顺,需依靠德,而不是严刑峻法。
7、 说明后世人对孔子德治思想有一定的继承。答案示例范仲淹的话反映了儒家的德治思想(观点明确),他们都认为要使民心归顺,需依靠德,而不是严刑峻法。(结合材料) 说明后世人对孔子德治思想有一定的继承。(谈谈看法)(2)结合孔子的为政观谈谈你对范仲淹的话的理解。答:_ 答案解析1、观点要明确。2、评析要到位。第一点,具体分析孔子的思想。第二点,结合材料评析这种思想。第三点,谈一谈自己对这种思想的看法,增强 说服力。方法突破变体应对都强调统治者以自己的高尚德行来使天下大治。 这句话是说统治者如果不给百姓增加种种不必要的负担,那么百姓自然会富足。它强调为政者不能只为了政绩而加重百姓的负担,在今天仍然有一定
8、的现实意义。从政者要合理采取措施,既不无所作为,也不滥用民力。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子曰: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以礼,有耻且格。”(”(论语论语) )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韩非子) ) 注注 :为吾善:自我完善。
9、用:使。不什数:不能: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到十个。用十来计算,不到十个。(1)请从上面材料中分别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2分)孔子:韩非子:(2)请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变体应对子曰: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之以礼,有耻且格。”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
10、不务德而务法。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2)请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参考答案: 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觉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对待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方式。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对冉有再也不用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61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3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背诵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