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部编版部编版五五年级语文年级语文下下册册 备备 课课 素素 材材 2020 年 01 月 1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 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稚子弄冰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 倒也清越嘹亮。 忽然冰锣敲碎落地, 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 诗写得清新明快, 稚子的嬉乐与失望, 宛然在目。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
2、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 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 ,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 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 “我” 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不只是园子, 还有慈爱的祖父, 他给了 “我” 心灵的自由, 放飞了 “我” 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 文章用独特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艳、动感十足的画面。第一、二自然段是由白的、黄 的、大红的、金粉的蝴蝶、金
3、的蜻蜓、绿的蚂蚱、各色鲜艳的花组成的一幅色彩丰富绚丽而富于 生气的画。第十三自然段则是一幅流动的画, “我”看见黄瓜摘来吃,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采倭 瓜花,捉蚂蚱,随着作者文字的描述,一个个画面一一展现,在画面自然转换中,读者能够充分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嬉戏生活。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 菜、 铲地、 浇水,“我” 跟随祖父做着看似相同实则完全不一样的游戏的内容, 祖父是劳作, 而 “我” 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 。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 玩闹累了, 就在园子里睡下。 “我” 所做的这一切都是自
4、由的, 祖父没有批评, 甚至没有一丝责怪, 是完全理解甚至是赞同的。祖父给予“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慈爱的祖父 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 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我”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本文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如: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 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 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 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
5、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 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 太阳也不知道。 ” 这段话表面上描写倭瓜上架上房、 黄瓜开花结瓜、 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实际却是作者把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寄托在它们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 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寄情言外,清新自然。 作者语言选择很有意思,大量使用短句表达情感。文中选择短句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氛围,表 达了自由快乐的感情,读来流畅自然,轻快灵动,亲切感人。再则,语言儿童化、口语化,更显 童年的稚气和童言的天真无忌。 【作者介绍】 萧红(19111942) ,中国现代女作
6、家,原名张迺莹,曾用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县人。幼年 丧母。 1927 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女中学读书, 开始爱好文学和绘画。 1930 年, 为反对封建包办婚姻, 逃离家庭,开始过流浪生活。1933 年写了跋涉 、 旋风等短篇。1935 年她的代表作中篇小说 生死场出版,这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它引起 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1936 年去日本养病,写了短篇小说 牛车上 、 家族以外的人 、 孤独的生活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回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写了散文集 旷野里的呼喊 。后应李公朴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她于 1940 年去香
7、港,抱 2 病勤奋写作,完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作品。1942 年因患肺病逝世于香港。 她的作品还有马伯乐 、 小城三月 ,短篇集牛车上 、 朦胧的期待等。1958 年出版 了萧红选集 。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火烧云是她写的一篇散文。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呼兰河传呼兰河传 1940 年 12 月 20 日,萧红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作品 通过对自己故乡的回忆,以朴素率直、凄婉细腻的笔调,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作者童年时代东北 农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民的束缚和戕害,表达了她对家乡 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同时,对旧风俗、旧习
8、惯进行了无情地鞭挞。 呼兰河传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萧红又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 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称“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 呼兰河传的 完成,标志着萧红文学创作已进入成熟时期。 继呼兰河传后,萧红在香港还写出了长篇小说马伯乐 、小说后花园 ,散文小城三月 、 北中国 ,散文骨架与灵魂 、 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 、 九一八致弟弟书等作品。 萧红的文章 呼兰河传(节选)呼兰河传(节选) 除了念诗之外,还很喜欢吃。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在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有一天一个小猪 掉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吊了
9、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井口旁边围了很多 人看热闹,祖父和我也在旁边看热闹。那小猪一被打上来,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 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 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 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拉拉队似的给 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 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
10、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 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点一下头,而且高兴地说: “这小东西真馋, ”或是“这小东西 吃得真快。 ”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 “快蘸点盐吧,快蘸点 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要反胃的” 说着就捏几个盐粒放在我手上拿着的鸭子肉上。我一张嘴又进肚去了。 祖父越称赞我能吃,我越吃得多。祖父看看不好了,怕我吃多了。让我停下,我才停下来。 我明明白白的是吃不下去了,可是我嘴里还说着: “一个鸭子还不够呢! ” 自此吃鸭子的印象非常之深,等了好久,鸭子再不掉到井里,我看井沿有一群鸭子,我拿了
11、 秫秆就往井里边赶,可是鸭子不进去,围着井口转,而呱呱地叫着。我就招呼了在旁边看热闹的 小孩子,我说: “帮我赶哪! ” 正在吵吵叫叫的时候,祖父奔到了,祖父说: “你在干什么?” 我说: “赶鸭子,鸭子掉井,捞出来好烧吃。 ” 祖父说: “不用赶了,爷爷抓个鸭子给你烧着。 ” 我不听他的话,我还是追在鸭子的后边跑着。 祖父上前来把我拦住了, 抱在怀里, 一面给我擦着汗一面说: “跟爷爷回家, 抓个鸭子烧上。 ” 我想:不掉井的鸭子,抓都抓不住,可怎么能规规矩矩贴起黄泥来让烧呢?于是我从祖父的 身上往下挣扎着,喊着: “我要掉井的!我要掉井的! ” 祖父几乎抱不住我了。 3 呼兰河传(节选)呼
12、兰河传(节选) 祖母死了,我就跟祖父学诗。因为祖父的屋子空着,我就闹着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 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 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 ,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祖父说: “少小离家老大回” 我也说: “少小离家老大回” 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 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 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着我说: “房盖被 你抬走了。 ” 听了这笑话,我略微笑了一会工夫,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 夜里也是照样地喊,母亲
13、吓唬我,说再喊她要打我。 祖父也说: “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叫乱叫。 ” 但我觉得这乱叫的习惯不能改,若不让我叫,我念它干什么。每当祖父教我一个新诗,一开 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就说: “不学这个。 ” 祖父于是就换一个,换一个不好,我还是不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这一首诗,我很喜欢,我一念到第二句, “处处闻啼鸟”那处处两字,我就高兴起来了。觉得 这首诗,实在是好,真好听, “处处”该多好听。 还有一首我更喜欢的: “重重叠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为明月送将来。 就这“几度呼童扫不开” ,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
14、沥忽通扫不开。 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 还当客人来了,祖父总是呼我念诗的,我就总喜念这一首。 那客人不知听懂了与否,只是点头说好。 就这样瞎念,到底不是久计。念了几十首之后,祖父开讲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祖父说: “这是说小时候离开了家到外边去,老了回来了。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是说家乡的口 音还没有改变,胡子可白了。 ” 我问祖父: “为什么小的时候离家?离家到哪里去?” 祖父说: “好比爷像你那么大离家,现在老了回来了,谁还认识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 从何处来。小孩子见了就招呼着说:你这个白胡老头,是从哪里来的?” 我一听觉得不大好,赶快就问祖父: “我也要
15、离家的吗?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 我了吗?” 心里很恐惧。 祖父一听就笑了: “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 祖父说完了,看我还是不很高兴,他又赶快说: “你不离家的,你哪里能够离家快再念一 首诗吧!念春眠不觉晓” 我一念起春眠不觉晓来,又是满口的大叫,得意极了。完全高兴,什么都忘了。 但从此再读新诗,一定要先讲的,没有讲过的也要重讲。似乎那大嚷大叫的习惯稍稍好了一 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这首诗本来我也很喜欢的,黄梨是很好吃的。经祖父这一讲,说是两个鸟。于是不喜欢了。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这首诗祖父讲了我也不明白
16、, 但是我喜欢这首。 因为其中有桃花。 桃树一开了花不就结桃吗? 桃子不是好吃吗? 所以每念完这首诗,我就接着问祖父: “今年咱们的樱桃树花开不开花?” 4 月是故乡明月是故乡明 【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写下的文章。老先生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 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 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 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 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 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
17、者的乡思之情。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 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 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 向了高潮。 本文的主旨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文章中对于景和事的描述都是为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 情服务的。在文中,作者通过对故乡的月亮的具体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捉知了、看 月亮、游玩、做梦这些童年趣事都跟月亮有关,写这些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这样更能表达 出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它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
18、月亮的对比,表达对故 乡的深情;作者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对比,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正如作者所说,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最后作者直 抒胸臆“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作者介绍】 季羡林(1911 年 8 月 6 日2009 年 7 月 11 日,享年 98 岁),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 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 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 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19、,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 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 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其著作汇编成季羡 林文集 ,共 24 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 他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前赤壁赋节选前赤壁赋节选 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 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
20、,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 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莱蒙湖莱蒙湖 莱蒙湖又名日内瓦湖,日内夫湖,是西欧名湖,为著名风景区和疗养地。 位于瑞士西南端的日内瓦近郊, 同法国东部接壤, 长 72 公里, 宽 8 公里, 面积 580 平方公里。 分属瑞士和法国,约各占一半。 湖面海拔 375 米,平均水深 150 米,最深处达
21、 310 米。 湖水流向由东向西,形状略似新月,月缺部分与法国衔接。是阿尔卑斯山区最大湖泊,湖水 涟涟,烟霞万顷,湖面似镜,水不扬波,终年不冻,色深蓝,清澈。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出自宋代苏轼的后赤壁赋 5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 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三潭印月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 ,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 丽、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明月的景观享誉中外。主要景点“开网亭” “闲放台” “先贤祠” “迎翠轩” “花鸟厅” “我心相印亭” “曲桥” “九
22、狮石”等。 岸上金桂婆娑,柳绿花明,与雕栏画栋的建筑相映成趣。具有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中有 园,曲回多变,步移景新的江南水上庭园的艺术特色。人民币一元纸币的背面采用三潭印月的盛 景,可见三潭印月在我国风景名胜中也占据极其重要的标志作用。 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约形成于 250 万年前,是世界仅次于南极洲的第二大荒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沙质 荒漠。它位于非洲北部,该地区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 朗润园朗润园 朗润园今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校内,居鸣鹤园、镜春园之北,万泉河之南。其前身在 清朝嘉庆时期曾为庆亲王永璘的赐园,旧名“春和园
23、” ,咸丰年间改赐恭亲王奕欣,并改称“朗润 园” 。 1920 年由燕京大学购入,1952 年随燕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今保存基本完整。 荷塘月色荷塘月色 朱自清 (注: 荷塘月色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描写清华荷塘 月色之美,抒发沉郁的心情。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代表作,其结构美、语言美、意境 美历来为人所称道。 )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 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 在这满月的光里, 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 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24、。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 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 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 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 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 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
25、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 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 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 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 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 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
26、,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 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 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 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 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 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6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
27、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 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 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 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 “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
28、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 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季羡林笔下的家乡中国城市百科全书临清市题记季羡林笔下的家乡中国城市百科全书临清市题记 临清市是山东历史名城,有其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条件。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内, 西倚运河,东连德、济,北通京、津,南达苏、杭,是南北交通的枢纽,人文学艺的渊薮。明代 重要诗人谢榛即出生于此。著名的古典小说金瓶梅 ,也产于此地。遥想当年运河繁盛时期,航 船如梭,帆影入画,文人、学士、武将、巨商,联翩驶过,留下了多少流风余韵。连皇帝老爷子, 只要南巡,也必经
29、此地,龙舟十里,嫔从如云,清朝的乾隆是人所共知的例子。 到了今天,津浦铁路早已修通,临清交通的重要性当然受到巨大影响。但是,自建国以来, 此地的生产,无论是农业方面,还是工业方面,仍居聊城地区之首。最近几年,发展尤为迅速, 棉花加工和纺织工业,都已取得了巨大成绩,合资企业也已兴建,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在文化方 面,比如说在饮食文化方面,仍有其独特之处。宴贵宾时,能一次奉上不同的汤七八种之多,用 料不同,口味不同,色调不同,芳香不同,而能大快朵颐则一也,往往引起客人极大轰动。此外, 社会上文风犹浓,离休老干部、中青年机关工作人员,甚至青年工人和农民,能书画、善诗词者 颇不乏人,学校老师当然更不在话
30、下。这种风气,实能为名城增辉。 在这种情况下,临清人民对未来的发展,倍增信心,不是很自然的吗?将来横贯本市的铁路 一旦修通,千年运河一旦疏浚,定为南水北调的必经之地,南北文化交流的中枢,生产和文化必 能蒸蒸日上,可预卜也。 现在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中国城市百科丛书 ,临清市也包括在里面。我觉得,这确实是一 大盛举,顺乎潮流,合乎人心,必将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这当然会为临清增辉。但是,我想暂 开八戒之口, 叫卖老王之瓜, 自我吹嘘一番: 我们临清也将为本丛书增添光辉。 如果有海内君子、 域外人士怀疑我是夸大文辞,自吹自擂者,请拭目以待。 季羡林 1990.7.14.于北京燕园 季羡林的文章季羡林的
31、文章 寻梦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 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 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当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 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儿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我是在什么地方呢?这连我自己也有点儿弄不清楚。最初我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 母亲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电灯罩的穗
32、子就罩在母亲头上。于是我又想 了开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的城墙,斑驳陆 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儿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芦苇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清光。这 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于是我立刻感觉到,不但我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母亲的面影也 7 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 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沿了这苇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里面看着。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 东西在发着白亮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且大的鸭蛋。我写不出当
33、时快乐的心情。 这时再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 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现在又在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 没见面的儿子了。 但随了这苇坑闪出的却是一枝白色灯笼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亲的手里。我真想不出故乡里 什么地方有过这样的花。我终于又想了回来,想到哥廷根,想到现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 上两天前房东曾给摆上这样一瓶花。那么,母亲毕竟是到哥廷根来过了,梦里的我也毕竟在哥廷 根见过母亲了。 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不远的后 面又现出一朵朵灯笼似的白花,在这一些的前面若隐若
34、现的是母亲的面影。我终于也不知道究竟 在什么地方看到母亲了。我努力压住思绪,使自己的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潺潺的雨声,枕 上也觉得微微有寒意。我起来拉开窗幔,一缕清光透进来。我向外怅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足迹。 但看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户,现在都沉浸在静寂中,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 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 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 自己的儿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么东西也看不到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 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一九
35、三六年七月十一日哥根廷。 梅花魂梅花魂 【教材分析】 梅花魂一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华侨老人对梅花 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 父喜爱梅花、 思念祖国的几件事, 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 “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 本课的重点是借外祖父的几件事的描述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在外祖父的心目中, 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爱梅花就是热爱中华民族,爱梅花就是 热爱祖国。课文中写的外祖父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写
36、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 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 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如,对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分外爱惜,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 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对小学生来讲,本课的难点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与外祖父有 关的具体事例感受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从外祖父挚爱梅花中感受外祖父热爱中 华民族、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二是准确理解文中提到的外祖父教外孙女的几首诗词, 感受其中表达的感情。 “独在异乡为异
37、 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一个人 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表达了诗人王维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 您能回来吗?( “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 怀。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在 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千条万缕,就和这 心里郁积的愁一样多。作者写眼前景物,观落花轻飘,细雨蒙蒙,触目伤情,用“轻描淡写”的
38、 笔法,融情入景,明写景,实写人的愁怨。 三是准确理解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感悟其中表达的情感。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 8 层是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 “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 四是理解课题。 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 那种“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 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陈慧瑛,女,1946 年生于新加坡星岛,归侨,祖籍福建厦门。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厦门
39、市 文联副主席。 著有作品集梅花魂 无名的星 一花一世界 展翅的白鹭 厦门人 生命的田园 芳 草天涯 神奇的绿岛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东南亚: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 名,南部的细长部分叫马来半岛。 星岛: 星岛,新加坡的别称。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城市岛国。 华侨: 华侨是指旅居国外的中国人。 “华”与“侨” ,就其中一词的含义来说是明确的。 “华”是中国 的古称, “侨”是寄居、客居之意。中国古代很早就把寄居他乡的人称为“侨人”和“侨士” 。随 着移居国外人数的激增, “华” “侨”二字就被联系在一起,用来
40、称呼在国外寄居、客居的华人。 相关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中送别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代: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陈慧瑛回国 祖籍地是厦门同安丙洲的陈慧瑛出身于书香世家,她是著名爱国将领陈化成将军的嫡系第五 代孙, 祖父是前清秀才, 外祖父是前清举人, 自祖父这一代开始出洋到新加坡, 经过努力与奋斗, 陈
41、家已经是新加坡无人不晓的华侨领袖。 自小生活在这样家境的陈慧瑛,因为聪慧也备受疼爱,她熟读经书,岁便能写诗。从小, 陈慧瑛便受到祖辈们去国怀乡情结的耳濡目染,但对年幼的她来说,祖国只是地图上一个模糊的 概念。终于,1年,陈慧瑛的外祖父新加坡著名的富商、爱国华侨洪镜湖先生把最疼爱 的外孙女送回了祖国。 这一送, 有两个目的一是让陈慧瑛回来探望居住在厦门鼓浪屿的祖母; 二是希望陈慧瑛能回来传承中华文明,他不希望陈慧瑛变成黄皮白心的“香蕉人” 。 带着外祖父多年珍藏的“墨梅丹青”图,陈慧瑛踏上了回国的路途。这一别,她便再也没见 过外祖父。 在太平洋上航行了天夜的陈慧瑛和母亲回到了厦门。很多年以后,历
42、经艰辛的陈慧瑛才 明白,为什么外祖父要让她带着这一幅画回国,傲雪而立的梅花正是老人爱国之心的写照,也是 外祖父对她的寄望。陈慧瑛把这些写进了她的文章我的梅花魂中,入选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 的此文,写的正是陈慧瑛的家人以及她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9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 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设计这一教学内容的意图有二,一是通过交 际引导学生了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有心动神移的最深 刻的记忆;二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材对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方法、步骤作出了明确
43、的规定和提示。在这些方法、 步骤中“根据提问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是重点,教师要给予恰当的指导,可以引导学生在提问 之前先列一个提纲, 把提问的对象和问题分条写下来; 提醒学生提问的时候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一边听一边做好记录,不要随意打断别人。交际中要注意认真倾听,也 可以边听边记录。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全班交际后的评议,评议时,应以鼓励为主,适当指出存 在的不足。 【与口语交际相关的其他资料】 爸爸的鸽子 林清玄 我在老家的起居室,找到一个被尘封的箱子,里面有许多爸爸晚年领过的奖牌,其中数量最 多的是赛鸽的锦旗、奖杯和奖牌。 看着这些奖牌,使我想到从前和爸爸一起放鸽子的时
44、光。 爸爸中年以后迷上赛鸽,与一大群朋友组成“鸽友会” ,几乎每个星期都会举行鸽子的飞行比 赛。 这种赛鸽在台湾乡间曾经风靡过一阵子,鸽友们每次赛鸽,交少许的钱给鸽会,并且把鸽子 套上脚环,也交给鸽会,由鸽会统一载到远地施放,依照飞回来的名次发给奖金和奖牌,奖金非 常的高,有时一只得到冠军的鸽子,一次的奖金超过主人全年的耕田所得。 由于交的钱少,奖金却很高,再加上乡间缺乏娱乐,使赛鸽成为乡下最刺激的事。 每次赛鸽的日子,我们就会全家总动员,如临大敌。年纪小的孩子站成一排,趴在顶楼的围 墙上,把视线凝聚在远方的天空。 爸爸看见我们的样子,都会大笑: “憨囡仔,这次听说载到野柳去放,至少也要两小时
45、以后才 会到呀! ” 我们才不管爸爸怎么说咧,万一有一只神鸽,飞得比飞机还快,飞回来了我们都不知道,不 是要损失一笔很大的奖金吗? 我们一动也不动的看着远方的天空,天空开阔而广大,群山一层一层好像没有尽头,白云一 团团浮在山头上。然后我会失神的想:鸽子是有什么超能力呢?它可以不食不饮,飞过高山和田 地,准确的回家,是什么带领着它呢?是风?是云?还是太阳呢?有许多小鸽子从未出过远门, 怎么可以第一次就认路回家呢?鸽子那么小的头到底装了什么,怎么会如此有智慧呢? 每次我的心神游到天空的时候,突然会看见远方浮起小小的黑点,我们就会大叫: “爸,粉鸟 回来了! ” 爸爸抬头一看,说: “这一次,可能是
46、喔! ”然后开始给我们分派任务,叫哥哥穿好鞋子在门 口等着,叫我抓了鸽子从楼上冲下去交给哥哥。 鸽子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快速的往眼前移动,一眨眼,就飞到我们头顶,眼尖的弟弟大 叫: “那只是阿里,那只是阿国仔! ” 果然是脖子滚了黑毛的阿里,还有叫声最响的阿国仔! 阿里和阿国毫不迟疑的, 以一种优美无比的姿势凌空而降, 落在平时降落的木板平台, 一窜, 就进了鸽舍。 爸爸迅即将它们装进小笼子,拍我的头说: “紧! ” 我提着鸽笼,吸一口气,一气狂奔到楼下交给哥哥,哥哥就像百公尺接力的姿势,箭一样的 往鸽会射去!我也不放心的跟在后面跑,一边叫着: “哥!加油!紧啦!紧啦! ” 从小就很会赛跑的
47、哥哥,果然是最先到达的,鸽会的阿伯把阿里和阿国的脚环拿下,打进鸽 钟,钟上显示出飞回来的名次和时间,阿伯笑着对哥哥说: “阿河!你爸爸这次赚到了,可能有八 10 千元的奖金。 ” 我和哥哥双手高举,在鸽会前又叫又跳的,提着阿里阿国回家,跑的速度与去鸽会一样快, 把得奖的消息告诉爸爸,爸爸很高兴的摸我们的头,然后充满感情的看着他的鸽子,他看鸽子的 眼光那种欣赏和慈爱,有时比看我们还温柔。 在厨房里忙的妈妈探出头来: “粉鸟赚八千元,是有影无?” 爸爸说: “真的啦!你免煮了,晚上来一江山庆祝! ” 妈妈虽然笑得很开心,嘴里还是忍不住叨念: “钱都还没领到,就要去大吃,八千元?不知是 真的,还是假
48、的?” 一江山饭店是我们小镇里最好的饭店,爸爸每次赢了赛鸽,就会带我们去大吃一顿,平时反 对赛鸽的妈妈,也会热烈的和我们讨论鸽子的事,那么温馨热烈的气氛就好像是过年一样。 爸爸过世以后,妈妈决定把鸽子放生,可是不管怎么放,它们总是飞回来,最后只好把鸽舍 拆了,但是那些爸爸从小养大的鸽子,还不时的飞回来,经过好几年,楼顶的平台上,还常有鸽 子回来。 像鸽子这么聪明的众生,不知道能不能理解到它们的主人,魂魄已经飞越了天空?在天际线 之间,是不是找得到回家的路? 如今,鸽子飞远了,爸爸也不在了,只留下这些奖牌记忆了一些欢乐的时光。 我仿佛看见童年的我趴在围墙上想着:是什么带领鸽于回家呢?是风?是云?
49、还是太阳 呢 童年的春节 冰心 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 从前的“新年” ,现在叫做“春节”的。 那时我家住在烟台海军学校后面的东南山窝里,附近只有几个村落,进烟台市还要越过一座 东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是“过年”还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 吃的肉, 因为那里的习惯,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 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 挽上袖子, 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 “红槽” 的糟肉, 还有用酱油、 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 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当
50、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不只有我们几个馋孩子,还 有在旁边帮忙的厨师父和余妈。 父亲呢, 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 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 还有表哥哥。 真是“一表三千里” ,什么姑表哥,舅表哥,姨表哥,至少有七八个。父亲从烟台市上买回一套吹 打乐器,锣、鼓、箫、笛、二胡、月琴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只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 里去!我只能白天放些父亲给我们买回来的鞭炮,晚上放些烟火。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 火树银花,璀璨得很!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最小、最简单的“滴滴金” 。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 点火药,可以拿在手里点起来嗤嗤地响,爆出点点火星。 记得我们初一早起, 换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