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文稿演示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506356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文稿演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文稿演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文稿演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文稿演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文稿演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文稿演示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n(一)关注和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关注和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n 早在早在1856年马克思就预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来年马克思就预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来临。临。1857年,终于爆发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年,终于爆发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机。n 经济危机引发的问题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经济危机引发的问题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资产阶级社会将会向哪里去?无产阶级源是什么?资产阶级社会将会向哪里去?无产阶级解放的出路在哪里?马克思认为,这一切答案都深解放的出路在哪里?马克思认为,这一切答案都深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深植

2、于经济生活的现实中。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深植于经济生活的现实中。导言导言就是力求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就是力求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规律,同时通过批判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些其规律,同时通过批判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些错误观点,把错误观点,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二)总结和整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n19世纪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开始系统地研年代初,马克思开始系统地研究经济学问题,他研读了大量的经济学究经济学问题,他研读了大量的经济学文献,计划写一部文献,计划写一部政治和政治经济学政治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批判的著作。由于的著作。由于1848年欧洲革命的年欧洲革

3、命的爆发,马克思一度中断了该书写作。几爆发,马克思一度中断了该书写作。几年后,他结合欧洲革命的实践经验,对年后,他结合欧洲革命的实践经验,对作为整个政治运动基础的经济关系进行作为整个政治运动基础的经济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了更深入的研究。1957年,马克思着手年,马克思着手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概括。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概括。n n 研究从哪里开始?这是马克思准备重新开始工研究从哪里开始?这是马克思准备重新开始工作时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作时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n有两个情况在决定答案的时候起了重大作用:有两个情况在决定答案的时候起了重大作用:n 他认为,尽管有了一些有效理论,但是

4、经济学他认为,尽管有了一些有效理论,但是经济学仍然缺乏能够借以正确掌握和阐明现实的认识能力仍然缺乏能够借以正确掌握和阐明现实的认识能力的方法;的方法;n 他还感到,在开始写作之前,有必要确立论证他还感到,在开始写作之前,有必要确立论证以及确立阐释的次序以及确立阐释的次序.这些考虑使他更加深入地思这些考虑使他更加深入地思考方法问题和为他的研究提出指导原则。结果形成考方法问题和为他的研究提出指导原则。结果形成他整个著作中引发最广泛的讨论的手稿之他整个著作中引发最广泛的讨论的手稿之人们人们所称的所称的1857年的年的导言导言(马克思为(马克思为政治经济政治经济学批判学批判撰写的一篇总导言)。撰写的一

5、篇总导言)。马克思的意图:马克思的意图:n不是写一篇复杂的方法论论文,而是在不是写一篇复杂的方法论论文,而是在读者面前为他自己说清楚,他在漫长的、读者面前为他自己说清楚,他在漫长的、头绪众多的批判旅程头绪众多的批判旅程上将遵循什么样的上将遵循什么样的方向方向。n这些笔记把要求和目的混合在一起,在这些笔记把要求和目的混合在一起,在短时间内写成(差不多一个星期)。由短时间内写成(差不多一个星期)。由于其中包含了马克思在认识论问题上最于其中包含了马克思在认识论问题上最广泛和最详细的声明,广泛和最详细的声明,导言导言成了理成了理解他的思想的最重要的参考材料,成为解他的思想的最重要的参考材料,成为解释整

6、个解释整个大纲大纲的钥匙的钥匙.n1857年年7月至月至1858年年5月期间,马克思写了月期间,马克思写了经济学手稿,就是后来所讲的经济学手稿,就是后来所讲的资本论资本论第一第一手稿,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手稿,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重要原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要点。基本要点。n1858年下半年,马克思利用这部手稿的有关年下半年,马克思利用这部手稿的有关章节开始撰写章节开始撰写政治经济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并决一书,并决定分册出版这一著作。定分册出版这一著作。n1859年年6月,月,政治经济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

7、第一分册率第一分册率先出版。马克思曾经说这部著作是他先出版。马克思曾经说这部著作是他“一生中一生中的黄金时代的研究成果的黄金时代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内容阐释内容阐释n在在导言导言中,马克思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中,马克思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思想究对象和方法的思想.n资产阶段经济学家割裂生产同分配、交换、消资产阶段经济学家割裂生产同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资本主义生产看作永恒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资本主义生产看作永恒的的“一般生产一般生产”,认为发展变化的只是分配方,认为发展变化的只是分配方式,式,因而往往把分配关系当作政治经济学的研因而往往把分配关系当作政治经济

8、学的研究对象究对象。马克思批判了这种观点。运用唯物主。马克思批判了这种观点。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深入分析了生产、分配、消费、交换义历史观深入分析了生产、分配、消费、交换等社会再生产四环节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建立等社会再生产四环节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建立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科学方法。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科学方法。n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导言导言共分为四节。共分为四节。n第一节,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批判了资第一节,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批判了资产阶级在物质生产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观产阶级在物质生产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观点。点。n第二节,对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作第二节,对生产与

9、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作了辩证分析。了辩证分析。n第三节,阐述了建立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科学方法。第三节,阐述了建立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科学方法。第四节,探讨了生产关系、交往关系、国家和意识第四节,探讨了生产关系、交往关系、国家和意识形态等。着重探讨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形态等。着重探讨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关系。n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孤立的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孤立的个人生产当做出发点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个人生产当做出发点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观点。n导言导言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首先是物质生产”。n这里所

10、说的物质生产,指的是一定社会发展阶这里所说的物质生产,指的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物质生产。段上的物质生产。研究物质生产,就是研究人研究物质生产,就是研究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生产生产关系。关系。n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人不是单个的孤立的猎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人不是单个的孤立的猎人和渔夫,而是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资人和渔夫,而是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本家和工人的关系。第一节、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分第一节、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分析析n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n(一)(一) 第一节开篇就宣布了目的,直接点

11、明研究领第一节开篇就宣布了目的,直接点明研究领域并指向历史的标准域并指向历史的标准(1-3段)段)n1、对象:、对象:“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当然是出发点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当然是出发点.” P137n2、批判孤立的个人。马克思的论战靶子是、批判孤立的个人。马克思的论战靶子是“18世世纪的鲁滨逊纪的鲁滨逊”,即把鲁滨逊,即把鲁滨逊克鲁索的神话当作克鲁索的神话当作经济经济人人的范式。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人不的范式。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人不是猎人和渔夫,而是两个资本家,猎人和渔夫之间是猎人和渔夫,而是两个资本

12、家,猎人和渔夫之间的关系不是的关系不是“等价交换等价交换”的关系。亚当等把生产的的关系。亚当等把生产的社会性质说成在任何劳动过程中都是一贯的,而不社会性质说成在任何劳动过程中都是一贯的,而不是当作资本主义关系的特殊规定。是当作资本主义关系的特殊规定。人的发展三个阶段:人的发展三个阶段:n人的依赖关系人的依赖关系n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np137“在这个自由竞争的社会里,当个在这个自由竞争的社会里,当个的人表现为脱离了自然联系等等,而在的人表现为脱离了自然联系等等,而在过去的历史时代,自然联系等等使他成过去的历史时代,自然联系等等使他成为一定的狭隘人群的

13、附属物。为一定的狭隘人群的附属物。”n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n斯密和李嘉图就这样描绘了一个他们生活在其斯密和李嘉图就这样描绘了一个他们生活在其中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结果中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结果孤立的资产阶级孤立的资产阶级个人个人似乎,这种个人是自然的自动表现。似乎,这种个人是自然的自动表现。在他们的著作中出现的是一种神话般的、没有在他们的著作中出现的是一种神话般的、没有时代性的个人,一种时代性的个人,一种“由自然造成的由自然造成的”个人,个人,他们的社会关系永远是一样的,他们的经济行他们的社会关系永远是一样的,他们的经济行为具有无历史的人类学性质为具有无历史的人类学性质。根据马克思的意。根

14、据马克思的意见,对每一个新的历史时代进行解释的人通常见,对每一个新的历史时代进行解释的人通常自欺欺人地认为他们自己时代的最独特特征是自欺欺人地认为他们自己时代的最独特特征是自远古以来就存在的。自远古以来就存在的。 (二)揭露经济学家们在(二)揭露经济学家们在“生产一般生产一般”概念上玩弄的神秘化。概念上玩弄的神秘化。 (4段)段)n1、在概述了资本主义个人的起源和论证了现、在概述了资本主义个人的起源和论证了现代生产仅仅与代生产仅仅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相符合之后,马克思相符合之后,马克思揭露揭露经济学家们在经济学家们在“生产一般生产一

15、般”概念上玩弄的神秘概念上玩弄的神秘化。化。这是从未存在于现实中任何一个具体阶段这是从未存在于现实中任何一个具体阶段的一个抽象、一个范畴。的一个抽象、一个范畴。n然而,由于然而,由于“生产的一切时代有某些共同标志,生产的一切时代有某些共同标志,共同规定共同规定”,马克思承认,马克思承认,“生产一般是一个生产一般是一个抽象,但是只要它真正把共同点提出来,定下抽象,但是只要它真正把共同点提出来,定下来,免得我们重复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抽象来,免得我们重复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抽象”,这样,那些着手在思维中重建现实的学者就可这样,那些着手在思维中重建现实的学者就可以免去无意义的重复。以免去无意义的重复。n2、

16、在这里,马克思是在否定的意义上谈、在这里,马克思是在否定的意义上谈到抽象的:抽象就是去掉实在的社会条到抽象的:抽象就是去掉实在的社会条件,把资本想象为一种事物而不是一种件,把资本想象为一种事物而不是一种关系,从而得出一种错误的解释。在关系,从而得出一种错误的解释。在导言导言中,马克思认可了抽象范畴的中,马克思认可了抽象范畴的使用,但只在下述条件下:对一般规定使用,但只在下述条件下:对一般规定的分析不消除特殊规定或者不在前者的的分析不消除特殊规定或者不在前者的不清晰状态中使后者变模糊。不清晰状态中使后者变模糊。n3、经济学家们引入了生产的第三个一般的前、经济学家们引入了生产的第三个一般的前提:提

17、:“先前积累的、以前的劳动产品的资金先前积累的、以前的劳动产品的资金”,即资本。对这一最后因素的批判对马克思来说即资本。对这一最后因素的批判对马克思来说非常重要,其目的是揭示他所认为的经济学家非常重要,其目的是揭示他所认为的经济学家们的局限。们的局限。P139n马克思认为:如果没有劳动工具,哪怕这种生马克思认为:如果没有劳动工具,哪怕这种生产工具是手,或者没有积累的过去的劳动,而产工具是手,或者没有积累的过去的劳动,而只以原始人重复的行动的形式出现,那么任何只以原始人重复的行动的形式出现,那么任何生产都是不可能的。然而,尽管马克思认可资生产都是不可能的。然而,尽管马克思认可资本是过去的劳动,是

18、一种生产工具,但他并没本是过去的劳动,是一种生产工具,但他并没有像斯密、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有像斯密、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那穆勒那样得出结论说,这种情况是一直以来就存在的。样得出结论说,这种情况是一直以来就存在的。二、生产一般和特殊生产的关系二、生产一般和特殊生产的关系(5-13)n1、生产既是一般的,也是特殊的。(、生产既是一般的,也是特殊的。(5-6)n2、揭露资产阶段学者研究生产一般的目的。、揭露资产阶段学者研究生产一般的目的。(7-13)n回避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性,既造成认识论上回避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性,既造成认识论上的后果,也造成政治上的后果。一方面,妨碍的后果,也造成政治上

19、的后果。一方面,妨碍了对生产的具体历史水平的理解;另一方面,了对生产的具体历史水平的理解;另一方面,由于把当前的条件规定为未变化的和不可变化由于把当前的条件规定为未变化的和不可变化的,的,这就把资本主义生产表述为一般的生产,这就把资本主义生产表述为一般的生产,把资产阶级社会关系表述为自然的人类关系把资产阶级社会关系表述为自然的人类关系。n因此,马克思对经济学家们的理论的批因此,马克思对经济学家们的理论的批判就具有两方面的价值。判就具有两方面的价值。n一方面,马克思强调分析历史特性对于一方面,马克思强调分析历史特性对于理解现实是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这理解现实是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这也具有明确

20、的政治目的:反击资本主义也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反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变易的教条。展示资本主生产方式不可变易的教条。展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特性也就是证明资本主义义制度的历史特性也就是证明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性及其消灭的可能性。制度的过渡性及其消灭的可能性。3、要根据具体的历史阶段来、要根据具体的历史阶段来研究具体的生产(研究具体的生产(14)n总之,马克思总之,马克思导言导言开篇的主要目的就是揭开篇的主要目的就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具有的历史特性,是证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具有的历史特性,是证明明用他将会在用他将会在资本论资本论第三卷再次声明第三卷再次声明的话说的话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和

21、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和它的仅仅历史的、过渡的性质的仅仅历史的、过渡的性质”.把雇佣劳动不把雇佣劳动不是当作生产的一定历史形式的独特关系,而是是当作生产的一定历史形式的独特关系,而是说成人类经济存在的普遍现实,这就等于说剥说成人类经济存在的普遍现实,这就等于说剥削和异化是从来就存在的并将永远存在下去。削和异化是从来就存在的并将永远存在下去。第二节第二节 生产与分配、交换、消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费的一般关系n阅读这部分的关键是必须从批判的角度去理解生产、消费、分配与交换的关系。n 必须明确的是,对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这四者关系的揭示并不是马克思学说中最重要的理论价值所在

22、,也就是说这四者的关系本身并非是马克思自己的理论创造,而是马克思对其之前的政治经济学在这个问题上所进行的理论批判。在阅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一问题。马克思首先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在生马克思首先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在生产问题上的错误观点(产问题上的错误观点(1-5)n他们或是把生产、分配、消费、交换看成是相他们或是把生产、分配、消费、交换看成是相互割裂的四个环节,把分配当做与生产并列的互割裂的四个环节,把分配当做与生产并列的独立自主的领域,或是仅仅强调生产和其他要独立自主的领域,或是仅仅强调生产和其他要素的统一性。素的统一性。 马克思认为,马克思认为,他们的认识是肤他

23、们的认识是肤浅的浅的,因为,因为“生产支配着其他要素生产支配着其他要素”,其他要,其他要素对生产有反作用。素对生产有反作用。n导言导言重点对再生产过程生产与其他环节的重点对再生产过程生产与其他环节的一般关系作了精辟的辩证分析。一般关系作了精辟的辩证分析。马克思在导言中告诉我们,对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关系的理解,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n第一个层次,指的是产品生产的简单层次,可将其称为物化的层次。(1-5)n当我们把目光只投射在通常所理解的产品生产这一比较狭隘的范围内,对此进行考察时,过去的(即马克思之前的政治经济学)学说一般是这样理解这四者的关系:“在生产中,社会成员占有(开发 p142在这

24、个简单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个问题:n即每一个环节的核心是围绕产品而展开的,所有都是指向对产品P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而每一个环节中的主体却是被忽视的对象。n在仔细的考察后则发现,在这种模式下,四个环节的主体难以做到同一性,即A所生产的产品,并不一定是由A在进行消费,在分配上也并非是为A进行分配,交换中也并非是由A来进行。所以在这个层次中,我们很容易地发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四者之间的关系的纽带是产品P,可以说这四者的关系是被物化了。 n马克思理论的深刻之处在于马克思理论的深刻之处在于:n在别人仅仅看到物的地方,它还看到了在别人仅仅看到物的地方,它还看到了人。人。 n如同在资本主义生产

25、关系中,马克思看到了人对人的剥削关系。n显然,马克思对于这样的一种物化了的关系是不满意的,这也就是他把这样的关系称之为“肤浅的表象”的原因了。因为在这样的关系中,核心是物化了的客体,而不是人的活动。把人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这同马克思的哲学观念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所以,在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关系的阐释中,第一前题无疑也是把它们看作是具体的人的活动。n当把四者的关系放到了人的生产活动的范围内进行考察时,马克思就为我们揭示出了不同的一些关系,这就是第二个层次上的关系: 一关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一关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n(1)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

26、的同一性。()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6-8)n 首先首先“生产直接也是消费生产直接也是消费”。体现在两个方面:。体现在两个方面:(a)“个人在生产中发展自己的能力,也在生产行个人在生产中发展自己的能力,也在生产行为中支出和消耗这种能力为中支出和消耗这种能力” 这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这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人的生命能量的消费;(人的生命能量的消费;(b)“生产资料的消费,生生产资料的消费,生产资料被使用、被消耗、一部分(如在燃烧中)重产资料被使用、被消耗、一部分(如在燃烧中)重新分解为一般元素。新分解为一般元素。” 这顾名思义是指在生产过程这顾名思义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物质上)的消费。中

27、生产资料(物质上)的消费。n其次其次“消费直接也是生产消费直接也是生产”。这里的消费是指产。这里的消费是指产品的消费,人们通过产品的消费推动着产品的品的消费,人们通过产品的消费推动着产品的“再再生产生产”以及再生产劳动力自身,以及再生产劳动力自身, “例如,吃喝是消例如,吃喝是消费形式之一,人吃喝就生产自己的身体费形式之一,人吃喝就生产自己的身体” 。n但是,马克思还是认为生产是最重要的:“生产是实际的起点,因而也是居于支配地位的要素。” 由于马克思认为生产是人把自己同动物区别开来的标志 ,所以可以清楚地发现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中,核心明显就是人。 (2)生产和消费相互作用。)生产和消费相互作用

28、。(9-16)n首先,生产决定着消费。生产为消费创造材料;首先,生产决定着消费。生产为消费创造材料;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制造出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制造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动力;直接生产过程生产消费的方式、消费的动力;直接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产品,在消费者身上引起需要。人们在出来的产品,在消费者身上引起需要。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地位,也决定着他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地位,也决定着他们在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上的差别。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上的差别。n其次,消费对生产有着反作用。消费使生产的其次,消费对生产有着反作用。消费使生产的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使生产行为和产品得

29、以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使生产行为和产品得以最终完成。同时,最终完成。同时,消费也可以创造出新的生产消费也可以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需要,创造出生产的内在动机和目的。,创造出生产的内在动机和目的。难点解释难点解释n“在生产中,人客体化,在消费(人)中,物主体化在生产中,人客体化,在消费(人)中,物主体化”n主体的对象化也就是主体通过对象性活动向客体主体的对象化也就是主体通过对象性活动向客体的渗透和转化,即主体客体化。不仅生产实践活动如的渗透和转化,即主体客体化。不仅生产实践活动如此,而且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结果都是主体对象化的此,而且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结果都是主体对象化的结果。结果。n客体非对象化是指

30、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客体非对象化是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实际上,人通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实际上,人通过改造对象的活动消化精神产品,使之转化为主体意过改造对象的活动消化精神产品,使之转化为主体意识的一部分,即客体主体化。识的一部分,即客体主体化。 (3)总结:消费和生产之间的同)总结:消费和生产之间的同一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7-22)n直接的同一性:直接的同一性:n相互依存相互依存n双方互相创造双方互相创造n马克思认为

31、像蒲鲁东那样把这两者等同马克思认为像蒲鲁东那样把这两者等同起来是错误的。生产和消费表现为一个起来是错误的。生产和消费表现为一个过程的两个要素。过程的两个要素。二关于生产和分配的关系二关于生产和分配的关系n(一)马克思批判经济学家把经济范畴双重化。(一)马克思批判经济学家把经济范畴双重化。(24)n经济学家们把分配表述对于生产来说的自主的经济学家们把分配表述对于生产来说的自主的领域,所以在他们的论著中经济范畴永远具有领域,所以在他们的论著中经济范畴永远具有双重性。土地、劳动和资本在生产中体现为分双重性。土地、劳动和资本在生产中体现为分配的要素,而在分配中,它们以地租、工资和配的要素,而在分配中,

32、它们以地租、工资和利润的形式表现为收入的源泉。马克思反对这利润的形式表现为收入的源泉。马克思反对这种分裂,他认为这是虚幻的和错误的,因为分种分裂,他认为这是虚幻的和错误的,因为分配形式配形式“并不是任意的协议并不是任意的协议,以致它也可能是以致它也可能是另外的样子,而是由生产本身的形式决定的另外的样子,而是由生产本身的形式决定的”。n(二)二)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分配。 (25) n(三)马克思反对把分配仅仅看做产品的分(三)马克思反对把分配仅仅看做产品的分配的看法,认为分配有两个层次配的看法,认为分配有两个层次(26-29)n一种是生产过程本身的分配,一种是生产过程本身的分配,n一种是产品

33、的分配。一种是产品的分配。n生产过程本身的分配生产过程本身的分配与生产具有直接的同与生产具有直接的同一性,一性,“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中并且决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中并且决定生产的结构定生产的结构”。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工具的分配;二是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之产工具的分配;二是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这两种分配是生产关系本身的内间的分配。这两种分配是生产关系本身的内容。容。n(四)分配是整个生产循环中决定性的(四)分配是整个生产循环中决定性的因素,但并没有推翻生产是首要因素的因素,但并没有推翻生产是首要因素的观点观点(30-36)(2)产品的分配产品的分配处于生

34、产和消费之处于生产和消费之间,它与生产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间,它与生产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n首先,生产决定分配。首先,生产决定分配。n“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式说,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决定分配的特殊形式说,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决定分配的特殊形式。式。”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就是个人对生产资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就是个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以及由此决定的个人在生产中的料的占有方式以及由此决定的个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的方式参地位。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的方式参与生产,则决定着以利润和利息的形式参与分与生产,则决定着以利润和利息的

35、形式参与分配;以雇佣劳动的方式参与生产,则决定着以配;以雇佣劳动的方式参与生产,则决定着以工资的形式参与分配;以地产的方式参与生产,工资的形式参与分配;以地产的方式参与生产,则决定着以地租的形式参与分配。则决定着以地租的形式参与分配。n其次,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随着分配的变其次,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随着分配的变动,相应地生产也会发生变动。动,相应地生产也会发生变动。三关于生产和交换(流通)的关系三关于生产和交换(流通)的关系(38-39段)段)n(1)生产和交换具有直接的同一性。)生产和交换具有直接的同一性。n“交换显然也就作为生产的要素包含在生产之交换显然也就作为生产的要素包含在生产之内

36、。内。” 这里的交换是指这里的交换是指生产要素的交换生产要素的交换,它,它包含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包括三个方面:包含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包括三个方面:n一是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的各种活动和一是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的各种活动和各种能力的交换;各种能力的交换;n二是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用于制造成品的二是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用于制造成品的各种生产资料的交换;各种生产资料的交换;n三是在实业家之间进行的交换。上述交换都属三是在实业家之间进行的交换。上述交换都属于生产本身内部的事情。于生产本身内部的事情。(2)生产和交换不仅具有直接的)生产和交换不仅具有直接的同一性,而且具有相互作用。同一性,而

37、且具有相互作用。n产品的交换产品的交换。这种交换是作为以生产和分配为。这种交换是作为以生产和分配为一方,以消费为另一方的中介要素。一方,以消费为另一方的中介要素。n首先,生产决定交换。首先,生产决定交换。“如果没有分工如果没有分工也也就没有交换就没有交换”,“私人交换以私人生产为前私人交换以私人生产为前提提”,“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的发展和结构决定的。的发展和结构决定的。”n其次,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其次,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当市场扩大,当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增大,生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增大,生产也就分得更细。

38、产也就分得更细。”结论:马克思对生产、分配、消结论:马克思对生产、分配、消费、交换的关系作了总结。费、交换的关系作了总结。n他指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他指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消费、交换是构成一个总循环的分配、消费、交换是构成一个总循环的各个环节。各个环节。“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四、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四、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n导言导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阐述了马克思

39、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生济学的对象和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生产过程的客观规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产过程的客观规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我们今天的理论和实践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今天的理论和实践也具有重要意义。四、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四、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n1、生产的首要性和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生产的首要性和生产的决定作用,是导言导言的一的一个基本思想。没有生产的发展作基础,分配、交换、个基本思想。没有生产的发展作基础,分配、交换、消费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消费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n马克思在马克思在导言导言中阐述的

40、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中阐述的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具有决定作用的思想,是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社会具有决定作用的思想,是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n学习学习导言导言,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生产在经,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生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意义,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济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意义,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产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2、要求在重视生产、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求在重视生产、加快经济发

41、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分配的作用,不断调节分配关系,完善分要重视分配的作用,不断调节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配制度。n马克思在马克思在导言导言中阐明,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和中阐明,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和分配是统一的。这就要求在重视生产、加快经济发展分配是统一的。这就要求在重视生产、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分配的作用,不断调节分配关系,的同时,也要重视分配的作用,不断调节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完善分配制度。n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有力

42、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现阶段要求,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现阶段我国在分配领域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主要表现我国在分配领域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有相当数量。n我们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分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我们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分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我国作用,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关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的收入分配关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方式

43、并存的分配制度。3、为我国确立扩大内需的战略方、为我国确立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n我国有我国有13亿多人口,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亿多人口,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和消费结构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重要时期,具有市场潜力巨大的独不断升级的重要时期,具有市场潜力巨大的独特优势,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特优势,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n我们要更加深刻地认识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要更加深刻地认识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定不移地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的重要作用,坚定不移地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

44、费需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增长。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增长。 第三节、对建立政治经济学体系第三节、对建立政治经济学体系科学方法的论证科学方法的论证n马克思在这一部分的任务是,要解决重要的方法论问题:如何在思维中再现现实?如何构建一个能够理解和代表社会的抽象的范畴模式?n这一节是最重要的一节,就是致力于“科学的叙述对现实运动的关系” 。n一、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1-12) 二、研究经济关系和社会历史的几种具体方法。(13-22段)n三、分篇(23段)一、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一、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n什么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n自然科学的实验法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n马克思说:“分析经济形式,既

45、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n所谓抽象就是撇开事物的表面现象,抽出其中最基本或最本质的东西。通过排除次要因素和次要矛盾的干扰,使人们在纯粹的环境中分析主要因素和主要的矛盾,然后再逐一加入次要因素和次要矛盾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从而使其更接近真实的实际。n具体说,就是从最抽象的经济概念、范畴出发,具体说,就是从最抽象的经济概念、范畴出发,逐步展开揭示现实经济生活复杂的、具体的联逐步展开揭示现实经济生活复杂的、具体的联系,系,在思维中完整地再现经济生活的本来面目在思维中完整地再现经济生活的本来面目。n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是从剩余价值这个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是从

46、剩余价值这个抽象的本质规定出发,逐步深入到货币、资本、抽象的本质规定出发,逐步深入到货币、资本、利润、利息、地租等具体的经济现象,从而揭利润、利息、地租等具体的经济现象,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整体的运动规律。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整体的运动规律。一、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一、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1-12)n1、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两条道路: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两条道路: (1-4段)段)n“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规定;n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致具体的再现

47、。”n前者是研究的方法,后者是叙述的方法,即建前者是研究的方法,后者是叙述的方法,即建立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正确方法。立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正确方法。问题分析:n问题1:马克思为什么认为“从抽象到具体”这一方法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n问题2: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上,马克思与黑格尔有何区别?n问题3: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与同现实的历史进程是什么关系? 问题1:为什么这一方法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n (1)马克思认为,从人口等具体“开始似乎是正确的,其实是错误的。n因为:抛开构成人口的阶级,人口就是一个抽象。如果我不知道这些阶级所依据的因素,如雇佣劳动、资本等等,阶级又是一句空话

48、。而这些因素是以交换、分工、价格等等为前提的。比如资本,如果没有雇佣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么也不是。”这一错误的逻辑却是思想史曾经存在的事实:17世纪的经济学家总是从生动的整体,从人口、民族、国家、若干国家等等开始。n第一条道路是经济学在它产生时期在历史上走过的道路。错误逻辑的结果,却可以成为正确逻辑的起点:“他们最后总是从分析中找出一些有决定意义的抽象的一般的关系,如分工、货币、价值等。这些个别要素一旦多少确定下来和抽象出来,从劳动、分工、需要、交换价值等等这些简单的东西上升到国家、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各种经济学体系就开始出现了。”问题1:为什么这一方法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n(

49、2)从抽象到具体才是正确的。因为科学认识的目的在于把握具体的对象,因而必须把对象当做具体的整体来认识。要把直观和表象中的混沌具体变为思维中的具体,首先要经过分析的道路,把感性的具体变为各种抽象的规定,然后再经过综合,将这一具体在思维中再现出来。此时的具体,已不是混沌的具体,而是经过思维加工和改造过的具体,是许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3)马克思为什么突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n原因在于他看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局限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不能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他们执著于“从实在和具体开始”,经过分析得出抽象一般的结论。但是,这至多是走了认识行程的一半,若到此为止,其结果是极不可靠的。n真

50、正的科学认识必须从这里倒过来,“从简单的抽象规定一步步上升到丰富的具体。”这时所获得的具体,“已不是关于整体的一个混沌的表象,而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比如(比如(2段)段)n人口(混沌的表象)人口(混沌的表象)-越来越稀薄的抽象越来越稀薄的抽象人口(具人口(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正因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能够反映事物的全面性、总体性,所以马克思将这一方法视为“科学上正确的方法”。问题问题2、在、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理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上,马克思与黑格尔有何区别?解和运用上,马克思与黑格尔有何区别? (5段段)n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文稿演示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