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学及其产生和发展教育学及其产生和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学的创立和发展教育学的创立和发展导言导言n教育认识有两种基本的形态:广义的教育认识教育认识有两种基本的形态:广义的教育认识与狭义的教育认识。广义的教育认识包括了人与狭义的教育认识。广义的教育认识包括了人类所有的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映形式;狭义的类所有的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映形式;狭义的教育认识即科学的或理论的教育认识。本章研教育认识即科学的或理论的教育认识。本章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狭义的教育认识史或教育学史。究的对象主要是狭义的教育认识史或教育学史。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
2、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学的概念及其演化一、教育学的概念及其演化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一、教育学的一、教育学的概念及其演化概念及其演化1.pedagogue-pedagogy-education-educology2.pedagogue-Padagogik-Erziehungswissenschaft3.教育学教育学-教育科学教育科学n教育学的三层含义教育学的三层含义1.作为一种教材的教育学作为一种教材的教育学2.作为一门课程的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的教育学3.作为一种学科门类的教育学作为一种学科门类的教育学教育学概念的起
3、源与演化的认识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的认识1.西方国家中西方国家中“教育学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概念的起源与演化 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西方国家的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西方国家的“教育学教育学”(英(英语为语为pedagogy,法语为,法语为pedagogy,德语为,德语为pedagogik)均源于希腊语的)均源于希腊语的“pedagogue”(教仆)一词,意思是照看、管理和教养儿童的(教仆)一词,意思是照看、管理和教养儿童的方法。方法。 19世纪末,英语国家的人们开始用世纪末,英语国家的人们开始用“education”和和“educology”取代取代“pedagogy”。 2. 中国历史上中
4、国历史上“教育学教育学”概念的出现与发展概念的出现与发展n中国历史上的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学教育学”是从日文转译而来的,是从日文转译而来的,时间大致在时间大致在19世纪末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世纪初期。n1901王国维王国维教育学教育学刊登在刊登在教育世界教育世界译自译自日本应花铣三郎讲述的日本应花铣三郎讲述的教育学教育学。n1902京师大学堂设师范馆并开始讲授教育学。京师大学堂设师范馆并开始讲授教育学。n1909商务印书馆编的商务印书馆编的教育学教育学教科书和中国图教科书和中国图书公司出版的书公司出版的教育史教育史作为师范学校教科书发作为师范学校教科书发行。行。n1929杨贤江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新
5、教育大纲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育学著作。3. 当今中国的教育学,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含义:当今中国的教育学,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含义:n一是作为所有教育科学门类的总称,与哲学、经一是作为所有教育科学门类的总称,与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等并列;二是指各师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等并列;二是指各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也称教育概论、教育原理或教育学原理等;三是也称教育概论、教育原理或教育学原理等;三是指作为一门课程教材的教育学用书。指作为一门课程教材的教育学用书。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关
6、于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不同观点(一)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不同观点(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不同观点(一)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不同观点1.教育现象;教育现象;2.教育规律;教育规律;3.教育事实;教育事实;(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n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规律的科学。三、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研究任务1.揭示教育规律揭示教育规律2.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学的创立和发展教育学的创
7、立和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一、教育学的萌芽二、教育学的创立二、教育学的创立二、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学的发展四、当代教育学发展状况四、当代教育学发展状况一、教育学的萌芽一、教育学的萌芽(一)教育学萌芽时期的特征(一)教育学萌芽时期的特征以习俗的认识为主以习俗的认识为主以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主以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主没有专门的教育学语言没有专门的教育学语言有关教育论述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述之中有关教育论述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述之中(二)人类早期的教育智慧(二)人类早期的教育智慧西方:西方:n苏格拉底苏格拉底n柏拉图的柏拉图的理想国理想国n亚里士多德的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政治学n昆体
8、良的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培养论演说家的培养)苏格拉底(公元前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前399)n “美德即知识美德即知识” n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 (“产婆术产婆术”)柏拉图(前柏拉图(前427前前347)n阿卡德米学园阿卡德米学园 n国家管理教育国家管理教育 n最早提出胎教的人最早提出胎教的人 柏拉图和他的学生在阿加德米亚里士多德(公元前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前322) n吕克昂学园吕克昂学园 n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划分教育阶段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划分教育阶段 n和谐发展和谐发展的教育实践的教育实践 昆体良(昆体良(35-96) n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西方最早
9、的教育专著 n雄辩家的培养雄辩家的培养 n西方最早的教授法家西方最早的教授法家 n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初步设想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初步设想 中国:中国:n学记学记n论语论语n孟子孟子n老子老子n庄子庄子n中庸中庸n大学大学n四书集注四书集注学记学记n学记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 。n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教师的地位、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及其程序等教师的地位、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及其程序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因材诸多问题,提出了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陵节而施、禁于
10、未发、长施教、循循善诱、不陵节而施、禁于未发、长善救失、藏息相辅、教学相长、尊师重道等一善救失、藏息相辅、教学相长、尊师重道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的主张和原则等等。系列教育、教学的主张和原则等等。 学记学记经典语录经典语录n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闻,不足以动众。就贤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成俗;其必由学乎。 n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念终典于学终典于学”,其
11、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 论语论语n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三人行三人行必有我师必有我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等。 论语论语经典语录经典语录n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n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n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n知之为
12、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n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改之。n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n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孟子经典语录经典语录n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n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n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n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n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n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13、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学大学经典语录经典语录n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
14、而后国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老子老子经典语录经典语录n道可道也,非常道也。名可名也,非常名也。道可道也,非常道也。名可名也,非常名也。n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n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n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众妙之门。(一)教育学创立的条件(一)教育学创立的条件(二)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二)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三)教育学创立的过程(三)教育学创立的过程二、教育学的创立二、教育学的创立1.社会
15、实践的客观需要;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2.近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近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的奠定;3.著名学者和教育家的努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的努力。(一)教育学创立的条件(一)教育学创立的条件(二)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二)教育学创立的标志1.对象对象教育问题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教育问题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2.概念和范畴概念和范畴形成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形成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体系。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体系。3.方法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结果结果产生了重要的教育家,出现了系统产生了重要的教育家,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的
16、教育学著作。5.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出现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出现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三)教育学创立的过程(三)教育学创立的过程n培根培根(1561-1626)1623年在年在论科学的价值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和发展一文的学科分类中,首次把一文的学科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夸美纽斯夸美纽斯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n夸美纽斯(夸美纽斯(1592-1670) 大教学论大教学论(1632)标志独立教育学的诞生。标志独立教育学的诞生。n主要教育思想主要教育思想n泛智论泛智论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n提出系统的教
17、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提出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及学科教育思想。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及学科教育思想。n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教育适应自然原则n全民普及教育全民普及教育n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n斯皮尔曼:斯皮尔曼:倘若各时代的关于教育学的著作全倘若各时代的关于教育学的著作全给丢了,只要留得给丢了,只要留得大教学论大教学论,后代的人便,后代的人便仍可以把它作个基础,重新建立教育的科学。仍可以把它作个基础,重新建立教育的科学。n皮亚杰:皮亚杰:夸美纽斯不仅是第一个想像出一种全夸美纽斯不仅是第一个想像出一种全面完整的教育科学的人,而且,让我们
18、重复一面完整的教育科学的人,而且,让我们重复一句,他还以这一科学作为他的句,他还以这一科学作为他的“泛智论泛智论”的核的核心,在他的思想中,还以此作为他的总的哲学心,在他的思想中,还以此作为他的总的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n康德康德(1724-18041724-1804)康德论教育康德论教育(18061806)n1776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第一次开设教育学讲座年在哥尼斯堡大学第一次开设教育学讲座赫尔巴特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n赫尔巴特(赫尔巴特(1776-1841)1776-1841)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18061806)第一个进行了教育学科科学
19、化的努力,标志科第一个进行了教育学科科学化的努力,标志科学教育学的初步形成。学教育学的初步形成。n主要教育思想: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主要教育思想: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广泛而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明了、联想、上;广泛而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教学理论;系统、方法四阶段教学理论;“教学具有教育教学具有教育性性”概念。概念。n“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道德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道德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卢梭卢梭
20、教育上的哥白尼教育上的哥白尼卢梭(卢梭(1712-1778)爱弥尔爱弥尔(1762)提出自然教育思想,提出自然教育思想,号召人们关心儿童、号召人们关心儿童、尊重儿童,教育要适尊重儿童,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自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过程,引发了教育然过程,引发了教育史上一场划时代的革史上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命。洛克洛克绅士绅士教育的倡导者教育的倡导者(1632-1704)教育漫话教育漫话(1693)充分)充分肯定了教育在肯定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人的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巨大作用。n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献献身贫民教育的民主身贫民教育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主义教育家(1746-1746-18271827)林哈德
21、与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确立了要确立了要素主义思想,明确素主义思想,明确提出了提出了“使人类教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育心理学化”的口的口号。号。三、教育学的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一)实验教育学(一)实验教育学(二)文化教育学(二)文化教育学(三)实用主义教育学(三)实用主义教育学(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五)批判教育学(五)批判教育学(一)实验教育学(一)实验教育学n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梅伊曼、拉伊基本观点:基本观点:1.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研究;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研究;2.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3.
22、教育实验三阶段:假设、计划、应用;教育实验三阶段:假设、计划、应用;4.教育实验在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实验在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基本评价:基本评价:1.定量研究成为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世纪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2.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忽视了人的社会性。(二)文化教育学(二)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等。狄尔泰、斯普朗格等。基本观点:基本观点: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2.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过程;3.教育研究只能采用精神科学的理解的方法;教育研究只能采
23、用精神科学的理解的方法;4.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的人格。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的人格。5.教育的主要方法是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唤醒”和和“陶冶陶冶”。基本评价:基本评价:1.突出了教育学学科的性质,基本把握了教育突出了教育学学科的性质,基本把握了教育过程的性质,有助于人们深层次地思考教育过程的性质,有助于人们深层次地思考教育问题,给人以深刻启发。问题,给人以深刻启发。2.思辨味道太浓,用理解作为教育研究的唯一思辨味道太浓,用理解作为教育研究的唯一方法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很难提出有针对性方法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很难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三)实用主义教育
24、学(三)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基本观点: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本身,教育要与目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本身,教育要与目前的生活紧密联系。前的生活紧密联系。2.教育即经验的生长。教育是促进学生日常生教育即经验的生长。教育是促进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活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3.学校即社会。让学生在学校内能获得社会生学校即社会。让学生在学校内能获得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有关经验。活所需要的有关经验。4.做中学。教育的最好方法是在实践中学习。做中学。教育的最好方法是在实践中学习。5.学生中心。学生中心。基本评价:基本评价:1.美国文化精神的
25、反映;美国文化精神的反映;2.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校的相对独立地位。学校的相对独立地位。(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n代表人物:凯洛夫、代表人物:凯洛夫、苏霍姆林斯基、杨贤江等。苏霍姆林斯基、杨贤江等。 基本观点:基本观点:1.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2.2.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3.3.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发展;4.4.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
26、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展的人的惟一方法;5.5.教育一方面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制教育一方面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工业社会政治、经济与文于它们,对于促进工业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6.6.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1.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2.容易被简单化、机械化和过度
27、政治化。容易被简单化、机械化和过度政治化。基本评价:基本评价:(五)批判教育学(五)批判教育学n代表人物:鲍尔斯、阿普尔、布迪尔等等。代表人物:鲍尔斯、阿普尔、布迪尔等等。基本观点:基本观点:1.资本主义学校的不平等性;资本主义学校的不平等性;2.学校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对应关学校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对应关系;系;3.人们对这种不平等和对应关系的意识的麻木;人们对这种不平等和对应关系的意识的麻木;4.教育的目的是启蒙和授权。教育的目的是启蒙和授权。基本评价:基本评价:1.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一些观点和方法;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一些观点和方法;2.有利于认识资本主义的教育
28、;有利于认识资本主义的教育;3.具有战斗性、批判性和解放能力。具有战斗性、批判性和解放能力。四、当代教育学发展状况四、当代教育学发展状况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学科体系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元理论教育学学科体系教育学学科体系 :1.原理类原理类:包括教育哲
29、学、教育基本原理、教育: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基本原理、教育概论等概论等2.历史类历史类:包括本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等:包括本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等 3.教学研究类教学研究类:包括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包括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各科教学法、教学技术学等各科教学法、教学技术学等4.德育研究类德育研究类:包括德育原理、德育心理学等:包括德育原理、德育心理学等5.学校管理类学校管理类:包括学校行政学、学校管理学、:包括学校行政学、学校管理学、教育督导学、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等教育督导学、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等 6.不同阶段或类别的学校教育研究类不同阶段或类别的学校教育研究类:包括学:包括学前教
30、育学、小学教育学、中学教育学、高等前教育学、小学教育学、中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等7.教育研究方法类:教育研究方法类:包括教育统计学、教育规包括教育统计学、教育规划学、教育预测学等划学、教育预测学等8.教育比较类:教育比较类:包括比较教育学等包括比较教育学等9.交叉学科:交叉学科: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治学、教育文化学、教育社会学、教教育政治学、教育文化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教育信息学、教育传播学等育人类学、教育信息学、教育传播学等 关于教育学的原研究关于教育学的原研究n元研究是对某类研
31、究活动本身存在问题的研究,布雷元研究是对某类研究活动本身存在问题的研究,布雷钦卡最早提出了教育学的元问题和元研究。钦卡最早提出了教育学的元问题和元研究。n教育学元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实际的教育知识,教育学元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实际的教育知识,而是为了反省教育研究行为、指导教育研究行为,间而是为了反省教育研究行为、指导教育研究行为,间接影响教育知识的生产以及教育实践。接影响教育知识的生产以及教育实践。n教育学元研究的结果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包括教育教育学元研究的结果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包括教育学的学科信念、研究范式、知识构成、话语规则以及学的学科信念、研究范式、知识构成、话语规则以及教育学者
32、的生存方式等。教育学者的生存方式等。n教育学的元研究有助于教育问题现象的分析以及教育教育学的元研究有助于教育问题现象的分析以及教育学科的建设。该方面的研究刚刚开始不久,理论认识学科的建设。该方面的研究刚刚开始不久,理论认识尚不够成熟。尚不够成熟。1.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产婆术产婆术”、昆体良、昆体良、学记学记、夸美纽斯、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赫尔巴特、杜威。2.2.教育学创立的条件是什么?教育学创立的条件是什么?3.教育学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教育学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段的特点是什么?4.4.述评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述评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5.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有哪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有哪些?6.6.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小结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