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实际工作中执行规范和落实相关要求二九年四月提纲l一、规范解读l二、如何执行落实相关规范l三、几点体会和建议l6.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l 滑坡勘查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及邻近区。勘查区后缘应包括滑坡后缘以上一定范围的稳定斜坡汇水洼地,勘查区前部应包括剪出口以下的稳定地段,勘查区两侧应到达滑体以外一定距离或临近沟谷。渋水滑坡尚应到达河(岸)心或对岸。l 滑坡勘查应以地质测绘与调查、钻探、井探、槽探为主,尚应采用洞探和物探。l6.2滑坡地质测绘与调查滑坡地质测绘与调查l 滑坡地质测绘平面图宜采用1:5001:2000,应根据滑坡面积、复杂程度、防治工程等级和工程设计需要进行选择。(一级或复杂或平均宽度小
2、于500m取1:500)剖面图1:2001:500。l 滑坡地质测绘与调查应查明区内自然地理条件、地质环境、滑坡要素、变形破坏历史及现状,对滑坡成因、性质、稳定性作出判断。l 滑坡自然地理条件应以收集资料为主,内容包括:滑坡所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行政区划、交通情况、气象水文(降水、河流或水库水位)、区域经济情况。l 滑坡地质环境调查的内容应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震、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应在收集分析区域地质和前人已有勘查资料基础上,对外围进行必要的核查。l6.2滑坡地质测绘与调查滑坡地质测绘与调查l 滑坡地质测绘应识别滑坡特征和滑坡要素,根据地形特征及地面裂缝分布规模等
3、情况判定滑坡范围、主滑方向及主滑线。对能观测到的滑坡要素及异常地质现象,应有地质观测点控制。l 滑坡地质测绘应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等基本条件,降雨、地表水等自然因素及边坡开挖、堆填加载、采石采矿、水库渠道渗漏等人为因素多方面对滑坡的成因、性质作出分析判断。l 滑坡地质测绘应从滑坡体上的微地貌特征、植物生长情况、建筑物变形破坏情况、地面开裂位移情况及井泉动态变化等方面对滑坡的稳定性作出宏观分析判断。 l6.3滑坡勘探滑坡勘探l 6.3.1 滑坡勘探应查明滑体范围、厚度、物质组成和滑面(带)的个数、形状、滑带厚度及物质组成;查明滑体内含水层的个数、分布和地下水的流向、水力坡
4、度、水位、水量及动态变化。l 6.3.2 滑坡勘探方法应根据需要参照表3进行选择。控制性勘察阶段探井、探洞数量占钻孔、探井、探洞总数的比例不宜小于1/5;详细勘察阶段探井、探洞数量占钻孔、探井、探洞总数的比例不宜小于1/4。对深层、超深层滑坡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1/5。l6.3滑坡勘探滑坡勘探l 6.3.3 滑坡勘探工作应遵循先勘探主剖面后勘探辅助剖面的原则,并符合下列规定:l a) 控制性勘察阶段应平行主滑线布置主、辅纵勘探线,垂直主滑线布置控制滑体厚度横向变化的横勘探线;当同一滑坡有多个次级滑体时,各次级滑体均应平行主滑线布置勘探线。纵勘探线间距宜为80m150m,应根据滑坡防治工程等级
5、、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及滑坡宽度选择,当滑坡防治工程等级为一级、地质环境复杂、滑坡宽度较小时取小值;l6.3滑坡勘探滑坡勘探l 6.3.3 滑坡勘探工作应遵循先勘探主剖面后勘探辅助剖面的原则,并符合下列规定:l b) 详细勘察阶段应在控制性勘察的基础上确认主滑方向及主滑线,在主勘探线两侧增布辅助勘探线,勘探线间距应视滑坡纵横向变化大小和防治工程等级而定,宜为40m80m,当滑坡防治工程等级为一级、横向变化大时,取小值。如滑坡需要治理,勘探工作的布置应满足滑坡治理工程设计的需要。当需进行支挡时应沿初拟支挡部位布置横勘探线;需采取地下排水措施时,应在拟设排水构筑物位置增布勘探线;l6.3滑坡勘探滑坡勘
6、探l 6.3.3 滑坡勘探工作应遵循先勘探主剖面后勘探辅助剖面的原则,并符合下列规定:l c) 每条纵勘探线上的勘探点不应少于3个,控制性勘察阶段纵勘探线上勘探点的间距宜为50m80m,详细勘察阶段纵勘探线上勘探点的间距宜为30m60m。滑坡主勘探线宜取较小值,滑坡纵向变化大时宜取较小值,滑坡前后部宜取较小值。纵勘探线上勘探点布置应考虑构成横勘探线的需要,剪出口难以确定或横勘探线可能作为支挡线时,应适当加密勘探点。 l6.3滑坡勘探滑坡勘探l 6.3.4 滑坡勘探深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l a) 对岩质滑坡或最低滑面为岩土界面的土质滑坡,勘探深度应根据滑面的可能深度确定。控制性勘察阶段钻孔应
7、进入可能的最低滑面以下3m5m,滑坡有无深层滑面难以判断时,个别控制性勘探点可根据需要加深;详细勘察阶段控制性钻孔进入最低滑面以下3m5m,一般性钻孔进入最低滑面以下1m3m;探井揭穿最低滑面即可;l b) 对土层内部滑坡,详细勘察阶段的少数控制性钻孔可加深至下伏基岩中等风化层1m3m;l c) 土层滑坡勘探孔进入滑床的深度应大于土层中所见同类岩性最大块石直径的1.01.5倍;l d) 对需要防治的滑坡,详细勘察阶段可能治理部位的勘探深度应满足防治工程设计的需要,拟设置抗滑桩地段的钻孔进入滑床的深度宜为孔位处滑体厚度的1/31/2。l6.3滑坡勘探滑坡勘探l 6.3.5 滑坡勘探工程施工应满足
8、下列要求:l a) 钻探应用全采芯钻进。对滑体松软土层宜采用单动双管、塑胶护壁、无泵或小水量钻进等钻探工艺,水文孔应采用滤水管护壁。为保证采样和试验,钻孔终孔直径不应小于110mm;l b) 岩心采取率,土质滑坡滑体土不应小于75%,岩质滑坡滑体不应小于85%,滑带土不应小于90%,滑床不应小于85%;l c) 钻进过程中应观测记录钻进的难易程度及速度的变化,测量记录缩径、掉块、塌孔、卡钻、涌水、漏水及套管变形的位置。接近滑面(带)时,回次进尺不应大于0.3m;l d) 每一探井均应采集不同深度(每米1件)的土样测定含水量、饱和度,绘制含水量随深度变化曲线;l e) 观测记录起、下钻水位和地下
9、水的初见水位、静止水位;l6.3滑坡勘探滑坡勘探l 6.3.5 滑坡勘探工程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l e) 观测记录起、下钻水位和地下水的初见水位、静止水位;l f) 对钻孔或槽井中滑带土的物质组成、滑动面应进行鉴定,测量滑面产状或倾角和擦痕方向;l g) 采集相关样品或作相应试验;l h) 所有勘探工程终孔后都应填写终孔验收表;l i) 经验收合格的孔井,除用于监测外,均应按要求封闭。l 6.3.6 滑坡勘探编录应符合下列要求:l a) 各类勘探工程均应按工程进度及时作相应的地质编录;l b) 编录记录滑带、滑动面的位置、特征、产状,并绘制岩芯素描图;l c) 编录图应以基线为准量测、现场绘制
10、,探槽展示图至少一壁一底,探井展示图至少三壁一底,探洞展示图为两壁一顶,钻孔则作柱状图;l d) 编录图比例尺应能反映滑带特征,宜为1:501:100。l6.3滑坡勘探滑坡勘探l 6.3.7 岩样采集位置应主要布置在滑坡可能支挡部位。每种岩性的岩样不应少于3组,但抗剪强度试验的岩样不应少于6组;每组岩样不应少于3件。l 6.3.8 土样采集位置应主要布置在滑坡主勘探线上。控制性勘察阶段,滑带土和滑体土数量均不应少于6组;详细勘察阶段,滑带土和滑体土数量均不宜少于9组,且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5。擦痕滑带土汉源县背后山滑坡槽探展示图1:200图号共32 张 第26 张76北 壁0.01.02.
11、03.04.05.06.06.7(m)图 例0.00.50.80.8(m)0.50.0说明:该槽探位于号滑坡中后缘左侧边界,槽探断面尺寸为7.4m1.6m1.6m,揭露岩土体为第四系滑坡堆积物堆积物及第四系昔格达组第五岩性段,其物质成分分述如下: 表层土为耕植土,褐色,结构松散,孔隙发育,稍湿,含植物根系,厚度0.4m。 粉质粘土夹碎石:灰褐色,松散结构,碎石含量30%,粒径2-4cm,呈次棱角状。 滑带土:成分为粘土,黄色-褐黄色,湿,软塑状,0.1-0.25m,局部见挤压镜面,产状厚2476。 砂岩:为昔格达组第五岩性段,暗黄色,厚层状,层面平直光滑,岩层产状2853。QdelQdelQp
12、1x5QdelQp1x5第四系滑坡堆积层分层代号地层及岩性界线第四系昔格达组第五岩性段节理裂隙砂岩滑带土耕植土粉质粘土夹碎石汉源县背后山滑坡槽探展示图1:200图号共 32张 第29 张11292北 东 壁0.01.02.20.01.02.2(m)0.01.02.03.04.05.06.07.08.09.6(m)QdelQp1x2Qp1x2Qp1x2图 例Qdel砂土含砾石砂岩第四系滑坡堆积层分层代号地层及岩性界线Qp1x2第四系昔格达组第二岩性段说明:该槽探位于号滑坡前缘中部,槽探断面尺寸为9.6m1.5m2.2m,揭露岩土体为第四系滑坡堆积物堆积物及第四系昔格达组第二岩性段,其物质成分分述如下: 表层土为耕植土,成分为砂土含砾,浅色,结构松散,孔隙发育,含植物根系,厚度1.0m。 砂岩:为昔格达组第二岩性段,青灰色,中厚层状,岩层产状2122。该探槽在开挖过程中发生沿节理面的小型坍滑现象。坍滑1、滑坡勘查是团队合作很强的项目,项目负责人一定要调动每一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技术特长,业务上加强沟通与交流,形成共识;2、抓住勘查关键环节(如滑面、滑带等),确保工作质量;3、勘查工作应按工作要求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随着勘查工作的进展,逐步形成对勘查对象的总体认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