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型期我国北方城市关键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策略研究以太原市为例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9年年8月月目录一、一、转型期转型期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发展趋势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发展趋势四、四、太原市关键太原市关键市政市政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对策发展的战略对策五、五、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规划的建议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规划的建议三、我国北方城市基础设施现状特征与问题三、我国北方城市基础设施现状特征与问题二、国内外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趋势二、国内外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趋势 一、转型期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发展趋势党的十八大、
2、十九大对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目标和质量有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18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60%,按照国际经验,此阶段是城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城镇化数量和质量上都要有大幅提升。我国城镇发展处于转型期。在我国未来将近20年的时间内,城镇发展需要大幅度完善和提质。目前,我国很多城市普遍存在土地、空间以及各类资源的供给数量不足、质量不佳、配置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资源环境约束和城市美好生活要求的前提下,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思路须从增量发展向存量优化、建设优先向生态优先、粗放建设向精细美观转
3、变。尤其是十八大之后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海绵城市、综合管廊、智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十九大以来对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安全韧性、统筹振兴的要求等,直接影响着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转型,也必将对我国各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路和内容产生重大影响。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不仅是城市各项功能顺利运转的保障,更是可持续发展城市、韧性城市和智慧城市的支撑体系;也是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发展实力、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物质系统。 一、转型期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发展趋势1.1 1.1 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发展阶段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发展阶段p第一阶段:党的十八大以前(关键词:城市配套设施)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主
4、要是被动配合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需要。在城市规划中,一般是先确定城市规模和用地布局,再配套市政基础设施管网系统。p第二阶段:党的十八大以后党的十九大之前(关键词:海绵城市、综合管廊、智慧城市、城市安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提出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自此我国的城镇化内涵和品质发生了转变。由一味追求量变到对质的要求的提高。2013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2013年12月12日,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2014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2015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
5、指导意见2016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p第三阶段:党的十九大以来(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安全韧性、统筹振兴)十九大以来,国家对可持续发展、青山绿水、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2018年自然环境部和生态环境保护部的成立,是在全国国土空间层面,对生态环境、城市开发边界的作出全面统筹,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018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一、转型期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发展趋势1.2 1.2 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转型的趋势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转型的趋势p 规划编制地位从被动配
6、套转为战略引导和底限约束 长期以来,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处于配套和被动地位。常常存在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缺项和滞后问题,影响了规划管理和实施建设。 随着城市规模的增长,城市资源承载力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刚性约束,然而城市对水资源、能源的需求规模和质量要求都在提升。如何保障资源的持续、高效、高质、安全地供给,是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关注的关键问题。 北京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和思路。 上海市侧重于城市安全,尤其是能源安全、水安全等。 武汉市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前期,确立了“11+20+N”的三大类战略专项研究框架体系,武汉市政战略研究明
7、确规划研究的工作原则为“改变传统的城市规划围绕经济目标、用地布局来展开,市政基础设施根据城市用地布局和人口规模进行配合规划的被动局面,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应在传统的支撑城市发展的理念基础上向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转变,向以人的需求确定设施类型和容量规模的理念转变,从而主动科学引导和协调城市用地与空间规划。” 一、转型期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发展趋势1.2 1.2 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转型的趋势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转型的趋势p 规划编制体系从独立专项转为系统综合设施整合、廊道整合、系统综合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和城市智慧化
8、管理等需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展和丰富。市政基础设施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也逐步加强,尤其是同类型系统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之间的互动关联性更为突出,系统综合规划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能源系统综合规划等。编制需求尤为强烈。p 规划编制内容从面面俱到转为重点突破城市禀赋、存在问题、发展目标和发展阶段不同,各城市的发展战略也各有不同。现状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将精细化和品质提升作为发展战略重点;原来以煤炭生产和消费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将能源转型作为发展战略重点;外洪内涝比较严重的城市,将安全韧性和水灾防御作为发展战略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在城市发展中越来越起到重要作用,市政基础设施规
9、划编制内容也由常规的普遍性转向重点针对性。这也是现阶段国际大城市规划编制的特点。 一、转型期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发展趋势1.2 1.2 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转型的趋势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转型的趋势p 规划成果导向从宏观导向转为管理实施新一轮总体规划既强调战略引导又注重可操作实施性。太原市政战略将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廊道管控纳入主题研究系统,反映了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廊道管控必须先从城市总体规划层面进行管控,然后将在控规层面进一步深化落实,尤其是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廊道的选线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甚至提前至总体规划编制前开展此工作,便于预先综合协调相关市政基础设施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共同管控。除此之
10、外,大部分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均要求便于管理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对所有自然生态要素进行保护和管控,涉及保障城市生活生产所需资源的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思路也在转变。完善提质、循环高效、绿色生态、安全韧性、环境友好是新阶段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目标和建设重点。 二、国内外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趋势与重点生态、低碳、高效、韧性p水、能源、废弃物系统规划特征水:水中立、安全化、高效率、分散化、生态化能源:低碳化、智能化、高效化、分散化、本地化废弃物:分类化、减量化、资源化p水、能源、废弃物系统规划的特色指标人均用水量指标减少、初期雨水污染比例减少;分布式能源比例提高、本地发电比例提高;废弃物堆肥比例提高等。p水、能
11、源、废弃物系统规划实施策略水:保护水源、维护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和韧性、雨水综合管理、污水回用等能源:智能能源系统、布局分散式能源、提高能源效率、能源多元化、利用清洁能源、节能措施、增加使用低能量交通模式等废弃物:针对“零废弃物”目标制定分期、分阶段实施策略2.1 2.1 国际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系统规划重点国际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系统规划重点 二、国内外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趋势与重点p水中立:基本前提是,发展不应该导致对水需求的迅速增长。伦敦市政府和环境局所用的水中立的定义是:“对于每一个新的发展,开发之后区域用水总量必须等于或小于之前的区域用水总量”。p安全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水源的供应量有保证
12、;二是指水系统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强。东京:构建一个强大的水系统,提供一个可靠的污水处理系统和改进的供水系统,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p高效率:指更好利用水资源、减少消耗量、节约用水、改造水管、减少泄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同时,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并提高中水回用的比例。墨尔本:更好地利用所有可用的水资源,包括循环水、雨水。p分散化:分散(统筹)式供水,供应的是再生水。这一理念的应用始于1995年,美国加州West Basin。新加坡的新生水(NEWater)方案p高品质:高品质,指减少河流水体污染,提高水质,提供的饮用水的品质要比较高,如在城市住宅和各类公共设施中,全面提供直饮水。p高水平:高水平,
13、指整合水务管理、提升区域水管理水平,提供优质的供水服务、保证供水安全可靠。阿姆斯特丹:维护城市的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以促进经济发展。2.2 2.2 水系统发展理念解析水系统发展理念解析 二、国内外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趋势与重点p碳中立:指要求转变能源模式,同样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比例。碳中立是指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或利用碳减排设施,使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总量和从大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达到平衡的实践。哥本哈根:到2025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立城市,将该市二氧化碳总排量降低到零。p智能化:相关概念: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智能能源网。英法德等国家着重发展泛欧洲电网互联
14、。日本智能电网的核心是建设与太阳能发电大规模推广开发相适应的电网。p高效化: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悉尼制定了能源效率总体规划。p分散化:指使用分布式能源。其具有经济性、环保性、能源利用多样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特征。伦敦在其战略规划中提出:电、电信、水、气、加热和冷却通过组合冷热电联产(CCHP)网络是特别重要的。p本地化:指提高本地发电和能源的比例,减少外来电的使用比例。悉尼:到2030年,本地发电具有满足本地100%用电需求的能力。p共享化:指将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在能源开采、配送和利用上,从传统的集中式变为智能化的分布式,从而将全球的电网变成能源共享网络。东京:通过共
15、享能源,努力把东京变成一个智能能源的城市。2.3 2.3 能源系统发展理念解析能源系统发展理念解析 三、我国北方城市基础设施现状特征与问题3.13.1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普遍存在的问题p 数量不足p 质量不佳p 效率不高p 结构不均衡 三、我国北方城市基础设施现状特征与问题3.2 3.2 北方城市基础设施现状问题与特征北方城市基础设施现状问题与特征p 水系统资源型缺水:如京津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辽河流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地区地下水超采区域调水再生水系统不完善水生态环境恶化p 能源系统长期依赖煤炭资源,冬季城市集中供暖,大气污染严重能源结构转型压力目标:减少
16、对化石能源消耗,增加对清洁能源的使用,蓝天白云,减少大气污染目标:减少对化石能源消耗,增加对清洁能源的使用,蓝天白云,减少大气污染 四、太原市关键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对策 太原市位于群山夹峙的汾河冲积扇平原,市域行政辖区包括中心城区(含六区)和古交市、娄烦县、清徐县、阳曲县(简称“三县一市”)。 太原市政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究是太原 “1106”课题框架的组成部分。 四、太原市关键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对策水资源和能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模式转型是山西省的发展方向。水系统政策以水资源保护为重点p国家层面2011年,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2012年,
17、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p山西省层面2010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2010年修正版)2011年,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2014年0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2017年3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p太原市层面2015年,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能源系统政策以清洁、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重点。2017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
18、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42号)明确提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将山西省建设成为创新创业活力充分释放、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构建清洁、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2018年2月,国务院同意太原市以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函201830号),主要举措是解决水污染与大气污染两大瓶颈问题。要求集成应用污水处理与水体修复、清洁能源与建筑节能等技术,实施水资源节约和水环境重构、用能方式绿色改造等行动。p问题一:资源自给能力低地下水超采,水生态恶化,外水需求大,煤层气未能合理利用开发;完全依
19、靠输入天然气。p问题二:环境保护压力大煤电生产集中,污染总量巨大,河川生态水量严重不足。万元GDP能耗和水耗高,可持续发展水平低。p问题三:供给结构不合理供需不匹配,优水未能优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少且比重低,并存在外部风光电接入困难的现象。p问题四:市政系统关联较弱给水、排水与防洪排涝系统间,电、气、热网络间应有的关联尚未联通,各自为政、多头管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p问题五:区域统筹尚未形成尚未形成有利于安全环保的市域市政基础设施供给网络(廊道体系);太晋空间接近融合,而市政网络关联弱。p问题六:供给价格不合理供给价格未体现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应有价值,水、气、热供给定价不合理,直接导
20、致了供给结构不合理。4.1 4.1 太原市政基础设施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太原市政基础设施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太原市关键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对策 四、太原市关键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对策p水系统用水规模与供水结构p能源系统转型革命与产业联动p廊道系统城市安全与设施保障4.2 4.2 关键议题关键议题侧重于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水资源制约、能源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约束,聚焦于水资源承载力论证、水资源供需结构转型、能源革命所要求的能源结构调整、市政基础设施廊道等三大系统空间管控等,将相关市政基础设施系统整合为水系统、能源系统、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廊道系统,进行主题研究,聚焦重点问题,展开系统性、针对性研
21、究,拟定对策,并将关键对策纳入项目库,便于相关责任部门落实。 四、太原市关键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对策4.3 4.3 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太原城市发展目标愿景太原市政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目标 四、太原市关键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对策4.4 4.4 供水结构失衡下的水系统战略重点和对策供水结构失衡下的水系统战略重点和对策p 以水定城,控制发展规模太原市虽然位于华北干旱地区,但历史上水系发达,尤其是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以兰泉和晋泉为代表的泉水文化源远流长;由于地下水水质良好、开采便捷,至今仍是太原市中心城区的主要水源。长久以来对地下水的超采抽用,使得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泉水不再喷涌,严重威胁地下水生态安全
22、。2003年,山西省和太原市实施了引黄河水入太原的引水工程,可大大缓解太原市的水资源需求。但是,至今引黄水实际使用量仍然很少,大量抽取地下水严重影响地下安全和生态环境。同时,太原市工业耗水量大,尤其钢铁、煤炭等城市支柱产业是耗水大户,现状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比其他同类城市高,但其中人均生活用水指标却低于其他城市。 反映出城市供水结构和用水结构存在的问题。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制定合理的水资源配置原则,调整供水结构。关键是压采地下水,合理充分使用引黄水。提出“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以地下水和黄河水为主,工业用水以引黄水为主,以再生水为辅,农业用水以本地地表水为主”的用水原则,确保“优水优用”。根据太原
23、各类用水趋势,对标相关城市,合理确定未来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其中的关键是,优化人均工业用水和人均生活用水结构。提升人均生活用水指标水平,同时降低工业用水指标水平,使人均用水指标量能够准确反映城市用水品质。 四、太原市关键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对策4.4 4.4 供水结构失衡下的水系统战略重点和对策供水结构失衡下的水系统战略重点和对策p 以水定城,控制发展规模情景模拟产业结构转型,测算工业用水量。现状太原中心城区和太原市域,工业用水比例都很高,在2015年分别达到39.3%和37.2%,即工业用水量直接影响了城乡水资源承载力。因此,战略重点分析工业单位增加值水耗量,采用四个情景模拟方案模拟分
24、析产业结构调整后的城市和市域水量。其中,模拟分析得出的水耗最低方案和水耗最高方案可承载的人口规模相差近100万人。反映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太原市城市用水量系统动力学模型(概念模型)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 四、太原市关键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对策p 以水定城,控制发展规模 用水红线:至2035年,太原市水资源利用红线为10.47亿立方米。 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取值:对于太原中心城区,考虑城市功能中更多侧重生活和服务,工业结构逐步转型,工业用地规模削减的趋势,从而确定中心城区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取值350 L/人d(人均综合生活210 L/人d ,人均工业140 L/人d );三县一市人均城
25、市综合用水标准取值为400 L/人d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18m3(根据产业预测结论计算) 太原市水资源最大承载力测算结论:市域水资源最大可承载的人口规模为715万人。4.4 4.4 供水结构失衡下的水系统战略重点和对策供水结构失衡下的水系统战略重点和对策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 四、太原市关键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对策p 保障供水品质的水资源供给结构转型 调整供水结构充分使用引黄水,压减使用地下水;地下水用于引用水和生活用水,引黄水用于生活用水和产业用水补给水,大幅提升工业循环用水和污水回用;增加生活用水指标,降低工业用水指标。 优化控制使用地下水提高引黄水引用量,关停地下水水厂
26、,压采地下水;采取分质供水策略,地下水仅供居民生活用用水,实现“优水优用”,充分发挥地下水品质高的优势。 合理提量使用引黄水太原市域每年可用引黄水的总量是6.4亿立方米。但是,至今太原市每年实际用引黄水总量仅为1亿立方米,既闲置了引黄水厂的供水设施,又未减轻地下水安全威胁。保障措施:确保引黄水安全和提量使用所需的设施与管网建设配套。针对目前引黄管渠存在的水质安全问题,提出增强管渠设防的要求和管渠路由调整建议,增加引黄原水通道和净水、储水设施配置,以确保容纳更多的引黄水;并将黄河水的用量作为市政规划关键指标,进行下限管控;根据地下水压采的时间进度,在计划行动项目库中提出引黄水配套工程的近中期建设
27、要求,确保压采地下水和提量使用引黄水的规划目标有步骤地顺利实施。4.4 4.4 供水结构失衡下的水系统战略重点和对策供水结构失衡下的水系统战略重点和对策水资源供给优化提质水资源供给优化提质 四、太原市关键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对策4.5 “4.5 “能源革命排头兵能源革命排头兵”目标下的太原市能源系统战略对策目标下的太原市能源系统战略对策p 能源革命排头兵的目标解析能源革命不仅是国家对太原市的要求,也是我国各大城市在新时期能源发展必然要求。实现“能源革命排头兵”战略目标,不仅要对太原市政基础设施系统的供给思路和规划布局进行转型,更要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协调联动。p 实现“能源革命排头兵”须满
28、足的三个条件条件一:理念领先。能源革命的方向要符合全球能源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即绿色化和智慧化,符合国家能源革命的战略布局,要有全球视野。国家各层面的能源规划都使用了“能源革命”而不是“能源转型”,表明了决心和态度,也就意味着绿色化的比例要足够高,才能匹配“革命”这一用词。条件二:指标领先。太原市能源发展的关键指标需要在同时期的全国城市中取得明显的领先地位。关键指标包括三类,一是结构类指标,主要包括清洁能源占比、可再生能源占比、非化石能源占比等;二是效率类指标,主要包括万元GDP能耗;三是系数类指标,主要是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结构类指标。在这三个结构类指标中,对太原而言,最重要
29、是清洁能源占比。 条件三:时间领先。与其他城市相比,要率先实现能源革命的成功。成功的标志是拐点出现的时间,即城市规模扩展和GDP增长而能源消耗总量开始下降的时间。根据目前的趋势分析,太原市的能源消耗总量仍在不断上升,能源革命成功难度大。太原:能源革命排头兵。大同:能源革命排头兵之尖兵。晋城: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领跑者。苏州:国际能源变革发展典范城市。能源革命的任务非常艰巨,主要问题如下:(1)能源产量的下降难以适应能源消费需求量的增长预计在2024年,太原市的能源生产总量将会小于能源消费总量。需要从外地调入部分能源,来填补缺口。太原市将由传统上的能源输出型城市,转变为能源净输入型城市。(2)传统能
30、源消费仍然占比较高,导致环保压力巨大在能源生产方面,煤炭长期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100%。清洁能源的比例太低,绿色化不足。(3)高耗能产业的节能降耗已近极限太原市高耗能工业的能源消费量下降非常小,太原的降耗工作已经基本达到极限。近十多年来,太原市的万元GDP能耗从2.29吨标准煤下降到0.91吨标准煤,下降幅度超过50%,下降幅度非常显著。但是与国内外先进城市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比如2016年,北京的万元GDP能耗是0.275吨标准煤,卢森堡的万元GDP能耗是0.16吨标准煤,德国的万元GDP能耗是0.09吨标准煤。如若要完成国家的能源革命排头兵和节能减排任务,只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4)天然
31、气的外部供给不足,而本地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5)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太低且增长缓慢太原市近年来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项目数量少、规模小;在发电结构中,比例非常低,增长速度很慢,且面临并网困难的局面;本地项目中,集中式的多,分散式的少。表现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落实环保要求、有效调配资源的理念和政策的滞后,其中也有转型的难度和压力。煤多气少,能效偏低 四、太原市关键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对策4.5 “4.5 “能源革命排头兵能源革命排头兵”目标下的太原市能源系统战略对策目标下的太原市能源系统战略对策太原市能源生产总量与消费总量预测 四、太原市关键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对策4.5
32、“4.5 “能源革命排头兵能源革命排头兵”目标下的太原市能源系统战略对策目标下的太原市能源系统战略对策(1)能源革命产业化,其关键即产业转型,且转型的时间和速度要领先。目前,太原市的主导产业既是高耗水产业也是高耗能产业,即便已经采用非常先进的节能降耗技术,能耗指标仍然居高不下。这就是太原目前的主导产业是不利于实现能源革命的。若要实现能源革命成功,产业必须转型。德国鲁尔区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太原市提供很好的学习样板。(2)能源革命绿色化,其中的关键即“污源外迁”。这与能源基础设施配置关系密切,如能源中心的布局,电厂、热电厂的原料和清洁改造等方面;需大力提高新能源的比例;还需技术和机制的双重保障,如智
33、慧化平台建设,新能源无障碍上网,机制保障和奖励补贴等。(3)能源革命高效化,即能源效率的提升、能源配置的优化。首先,应通过技术革命,大幅降低单位GDP能耗。目前,国内城市尤其与太原区位比较接近的西安、呼和浩特的现状单位能耗已经低于太原。这对太原的能源革命排头兵定位的压力是很大的,须在工业、交通、建筑等三大领域进行大幅节能降耗;在能源配置方面,太原市应当尽量多争取本地蕴藏的丰富煤层气的开采量,将其作为太原市的主要气源,近气先用,确保能源能供给安全可靠。(4)能源革命智慧化,即通过智慧化网络的建设,将不同品种,不同渠道、不同方向的能源,动态地组合成多元化能源网络,保障对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接纳能
34、力,大幅提高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供应比例,这是能源革命能否实现的关键测度指标。(5)能源革命韧性化,这是能源供应安全的关键保障。针对近年太原市煤改气过程中出现的气荒问题,除拓宽气源渠道外,城市大型储气设施和管网的配置需提前谋划,并加快建设,确保持续供应。 四、太原市关键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对策4.6 4.6 集约和安全管控城市综合市政基础设施廊道集约和安全管控城市综合市政基础设施廊道p 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廊道综合管控的意义 太原市域范围内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廊道尤其是高压走廊、引黄河渠、燃气干管、微波廊道等,需安全防护距离;若分散布局,各类廊道势必需要相当多的空间和用地。为高效集约用地,必须对
35、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廊道进行整合。 鉴于便捷供给和安全因素,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廊道既要与城市建成区临近,又要有一定距离。由于用地因素、邻避效应等,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和管线廊道的选线都存在选址难、落地难的问题,导致供给滞后。 太原市政战略提前谋划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和廊道的选址与布局,对其进行集约综合布置,将其纳入城乡空间骨架系统,进行科学管控,这对城乡建设空间的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太原市域范围内分布着基本农田、林地、耕地、地下泉域、水域、文物保护范围、自然保护区,还有涉及安全性影响的采空区等。我们将其称为敏感性资源要素,其分布较广且分散,对城乡各类建设行为有限制性要求。如果将市政基础设施廊道现状分布与这些
36、敏感性要素叠合在一张图上,发现太原市可为开发建设的空间就所剩不多,并且现状市政基础设施廊道的分布对敏感性要素有一定的穿越占压,还会导致安全问题。因此,太原市政基础设施廊道选线要考虑兼顾敏感性资源要素边界。市域主要市政廊道和设施分布现状图(与敏感要素资源图叠加) 四、太原市关键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对策4.6 4.6 集约和安全管控城市综合市政基础设施廊道集约和安全管控城市综合市政基础设施廊道大型市政廊道现状格局:市域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廊道系统骨架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四、太原市关键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对策4.6 4.6 集约和安全管控城市综合市政基础设施廊道集约和安全管控城市综合市政基础设施廊道市
37、域主要市政基础设施和廊道建议大型市政廊道规划管控导向p 兼顾各类保护边界、集约安全确定廊道路径 对将市域所有敏感性资源要素边界和现状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廊道进行叠合,基于安全性要求,对有安全隐患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廊道提出改线和避让建议。 优先考虑依托现状市政基础设施廊道,或结合城市其他骨架系统(如交通廊道、绿化生态廊道等)布局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廊道,以减少对其他城乡用地的占用。 需结合同步开展的太原市战略规划提出的城市发展轴线、重点发展区域以及大型市政基础设施的选址,综合确定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廊道的路径选线,并根据廊道所包含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类别和级别,对廊道进行等级划分:市域型廊道、城市型廊道(或综
38、合管廊等)和专项廊道(单独走线的输油管线、高压走廊等)。 四、太原市关键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对策4.6 4.6 集约和安全管控城市综合市政基础设施廊道集约和安全管控城市综合市政基础设施廊道(1)根据国家、山西省、太原市的相关标准、规范和规定,确定每一类市政基础设施廊道的安全空间范围,包括横向空间和竖向空间。太原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廊道主要包括输水廊道、高压燃气廊道、高压电力廊道、热力廊道、输油管道、矿浆管道、微波廊道、通信廊道等。由于不同规定中的廊道宽度有所不同,或没有明确要求,这就需要结合太原市城市规划编制中的一般性要求、相关文献或者其他城市案例等,综合研究确定太原市政基础设施廊道的安全宽度
39、。p 集约安全的市政基础设施综合廊道布置模式(2)对各类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廊道的综合集约布局中各类廊道之间的最小宽度作限定性要求,以确定各类廊道集约整合布局所需要的最小空间宽度。 太原市各市政基础设施干管横向之间最小距离(单位:米) 四、太原市关键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对策4.6 4.6 集约和安全管控城市综合市政基础设施廊道集约和安全管控城市综合市政基础设施廊道模式一:位于高速公路单侧的综合基础设施廊道集约化布置模式以高速公路作为载体,在其单侧布局7类主要市政基础设施廊道,按照安全空间宽度要求,将7类廊道依次排开,其各自廊道空间均不共享在上述基础上,考虑各市政廊道空间的整合共享,对7类大型市政
40、廊道进行集约化布局。此为大型市政廊道综合布局的推荐模式。当廊道共享建设时,充分考虑各类廊道之间相互影响程度,对7类大型市政廊道的横向布局顺序做出调整,并按照各类廊道之间的最小控制距离。此模式适用于用地空间较为紧张的情况,可节约出一定的土地和空间集集 约约 程程 度度 越越 来来 越越 高高 四、太原市关键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对策4.6 4.6 集约和安全管控城市综合市政基础设施廊道集约和安全管控城市综合市政基础设施廊道模式二:位于高速公路两侧的综合基础设施廊道集约化布置模式由于高速公路两侧的防护绿地宽度控制要求为两侧各150m,在高速公路两侧均为非建设用地的情况下,综合基础设施廊道依托两侧防
41、护绿带进行布局则更为集约,对空间的利用就更为充分。模式三:同类市政基础设施廊道集约化布置模式同类专项市政基础设施廊道的最小控制宽度可从表2进行取值。其中,由于高压电力线路因级别较多,各级别的控制宽度不同,对高压电力线路各级别间共建的空间安全控制要求以图示表达。 四、太原市关键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对策4.7 4.7 太原市政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究特征总结太原市政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究特征总结太原市政战略反映出现阶段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地位、体系、思路和研究导向转型的特征。(1)在规划地位上,将市政基础设施战略作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前期的重点战略,突出水资源承载力的底限约束和能源革命的战略先导,将
42、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城市发展规模的刚性约束,将能源革命的要求、内涵和外延进行全面系统研究,把握国内外能源转型的趋势和经验,对太原市的产业、环保等均提出转型要求,体现了市政基础设施的战略引领作用;(2)在规划编制体系上,充分考虑了市政基础设施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将常规的给水、排水、雨水系统进行综合系统研究,在研究系统中增加水资源、防洪、海绵城市规划等内容,将研究空间范畴扩展至山西中部城市群,并前瞻性谋划太(原)晋(中)一体化的水系统统筹联通,对涉水行业进行系统研究,形成水系统综合规划战略对策;(3)在规划编制内容上,由于战略规划的战略引导特征,研究聚焦在对城市发展战略方向和空间布局有影响的水、能源和大
43、型市政基础设施廊道三大系统;(4)在规划成果导向上,突出结论的可操作性,既作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和借鉴,又可落实到项目库、近中期行动计划,确保重要项目落地。 五、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规划的建议5.1 5.1 水系统规划编制建议水系统规划编制建议p 规划站位要高,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产的原则,将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城乡发展规模论证的关键内容。p 以水综合为原则,水系统规划不能就工程论工程,要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紧密联系,应考虑与城市产业、资源环境保护等联动。p 以水系统安全为原则,区域供水主干管网应急联通,区域水源、污水处理、区域防洪要突破城市的行政范围,进行统筹协调共
44、治。p 优先使用地表水、区外调水,保护地下水,将地下水作为城市水资源的战略储备,并加大城市水资源的存蓄能力。p 关键指标要反映规划理念,应将地下水开采系数、万元GDP水耗、再生水利用率、应急水源地建设规模等作为新型关键指标。 五、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规划的建议5.2 5.2 对能源系统规划编制的建议对能源系统规划编制的建议p 低碳化、智能化、高效化、分散化和本地化已成为世界城市能源转型的主要趋势,这也是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能源规划方向。p 与能源转型相关联的产业结构调整、信息智慧发展、环境保护要求等,必须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衔接。p 大力提升对绿色能源的生产、消纳和使用。
45、逐步降低化石能源发电份额,努力提高绿色清洁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实施消费端的电能替代和以电代油工程;根据城市资源禀赋,明确清洁能源占、可再生能源占比作为城市能源转型的关键性指标,且外来能源供应必须是清洁能源;通过设施平台建设和政策保障,大规模提升区外清洁能源消纳能力。p 完善保障有力的供电系统。增强区域电力供应,建设区域特高压供电网络。改造提升现有变电站,建立绿电并网的电力供配体系,积极引入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作为电力供应的重要来源。p 建设安全可靠燃气供应系统,以长输管道天然气为主要气源,建设高压管网、储气站等为调峰应急气源,形成多源多向、互联互通的燃气输配工程系统。p 建设清洁环保
46、的供热系统。统筹天然气、电力、地热、生物质等能源供给方式,形成多能互补的清洁供热系统。p 根据能源转型趋势,要突破常规指标,加强对绿色类、效率类和韧性类指标的研究。绿色类指标包括清洁能源占比、可再生能源占比、非化石能源占比等,效率类指标主要包括万元GDP能耗、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等;韧性类指标主要包括供电可靠率、能源自给率等。 五、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规划的建议5.3 5.3 对市政基础设施和管网综合规划编制的建议对市政基础设施和管网综合规划编制的建议p 在市域范围,提前谋划大型市政基础设施的选址,并考虑大型市政设施之间的循环联动,形成大型市政基础设施整合集约的布局模式;优先布局市域大
47、型市政基础设施廊道,将其纳入城市骨架格局体系;划定城乡基础设施黄线,并制定相应安全防护措施和要求。p 在中心城区开展市政基础设施地下化、集约化研究,强化市政基础设施专业整合、用地功能复合、空间环境融合,引导市政设施隐形化、地下化建设,降低邻避效应,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鼓励对市政基础设施的综合集约布局,预留“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而不限定于具体市政基础设施类型,研究其综合防护距离,提高土地复合利用率。p 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增加管线综合规划的内容,综合城市各类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管线的特征和规划建设需求,提出地下管线综合的范围和布局原则,为地下空间的管线合理排布提供技术支撑,为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依据,并落实到各市政基础设施专业系统规划布局。欢迎交流,谢谢!欢迎交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