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心理学(校长培训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535109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PPTX 页数:121 大小:29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管理心理学(校长培训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学校管理心理学(校长培训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学校管理心理学(校长培训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学校管理心理学(校长培训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学校管理心理学(校长培训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自我介绍自我介绍v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学历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学历v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政法专业本科学历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政法专业本科学历v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v安徽省心理咨询学会会员安徽省心理咨询学会会员v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v县教育局副局长、一中党总支书记、常务副校长县教育局副局长、一中党总支书记、常务副校长v祁门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祁门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内容提要内容提要v第一篇第一篇 绪论绪论v第二篇第二篇 学校管理个体心理学校管理个体心理v第三篇第三篇 学校管理群体心理学校管理群体心理v第四篇第四篇 学校管

2、理组织心理学校管理组织心理第一篇第一篇 绪论绪论v学校管理科学化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项工程的重学校管理科学化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项工程的重要理论支柱之一是学校管理心理学。因为,没有对要理论支柱之一是学校管理心理学。因为,没有对学校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分析与把握,就不学校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分析与把握,就不可能有对学校成员的深刻理解与合理激励,最大限可能有对学校成员的深刻理解与合理激励,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兴旺发达。正因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兴旺发达。正因为如此,一切有远见的学校管理者,都把学习、研为如此,一切有远见的学校管理者,都把学习、研究学校管理心理学作为提

3、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面,究学校管理心理学作为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面,以期由理论上的博览精通,达实践上的左右逢源以期由理论上的博览精通,达实践上的左右逢源 。第一章第一章 学校管理心理学概述学校管理心理学概述v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学校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体系学校管理心理学的体系第三节第三节 学校管理心理学研究学校管理心理学研究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学校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v一、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v(一)工业心理学开先河(一)工业心理学开先河v闵斯特伯格闵斯特伯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心理学与工业效率(1

4、912)v(二)人际关系学奠基础(二)人际关系学奠基础v梅梅奥人际关系学(人际关系理论)奥人际关系学(人际关系理论)v(三)管理心理学成学科(三)管理心理学成学科v黎维特黎维特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19581958)v(四)管理心理学现代大发展(四)管理心理学现代大发展v1、雪恩的人性假设: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雪恩的人性假设: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动人假设、复杂人假设。设、自动人假设、复杂人假设。v2、苏联季托夫、苏联季托夫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1979)v3、中国肖孝嵘、中国肖孝嵘人事心理学人事心理学(1944)v二、学校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二、学校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v1、闵斯特

5、伯格认为心理技术学应该运用到教育领、闵斯特伯格认为心理技术学应该运用到教育领域域v2、欧文斯、欧文斯学校组织行为学学校组织行为学v3、琼斯、琼斯学校管理和心理学校管理和心理v4、苏联沙库罗夫、苏联沙库罗夫学校管理的社会心理学问题学校管理的社会心理学问题v5、中国是率先使用、中国是率先使用“学校管理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这一学科这一学科名称的国家名称的国家第二节第二节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体系学校管理心理学的体系v一、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v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管理心理现象与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管理心理现象与规律。规律。v1、不研究学校管理本身,而非

6、学校管理学;、不研究学校管理本身,而非学校管理学;v2、不研究学校中、不研究学校中“一般的一般的”和和“教育的教育的”心理现心理现象和规律,而非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象和规律,而非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v3、不研究、不研究“普通普通”管理心理问题,而非普通管理管理心理问题,而非普通管理心理学或管理心理学。心理学或管理心理学。v二、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二、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v(一)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激励和挫伤的(一)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激励和挫伤的关系问题关系问题v1、激励和挫伤的关系问题是学校管理活动中根本、激励和挫伤的关系问题是学校管理活动中根本的心理问题的心理问

7、题v它是个体积极性涨落的根本原因之一它是个体积极性涨落的根本原因之一v求激励、避挫伤是学校管理活动中基本的群体心态求激励、避挫伤是学校管理活动中基本的群体心态v2、激励与挫伤是学校管理心理学最高层次的、激励与挫伤是学校管理心理学最高层次的范畴范畴v3、激励与挫伤是稳定地存在于学校管理历史、激励与挫伤是稳定地存在于学校管理历史长河中的心理现象长河中的心理现象v三、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大致体系三、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大致体系v1、基础理论:激励与挫伤、基础理论:激励与挫伤v2、个体心理范畴:需要、动机、感情、态度、个体心理范畴:需要、动机、感情、态度v3、群体心理:以群体规范程度为标准分正式、群体心理:以

8、群体规范程度为标准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以群体成员为标准分为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以群体成员为标准分为领导群体、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领导群体、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v4、学校管理组织心理、学校管理组织心理第三节第三节 学校管理心理学研究学校管理心理学研究v一、学校管理心理学方法论一、学校管理心理学方法论v1、存在决定意识、事物运动发展变化、事物、存在决定意识、事物运动发展变化、事物普遍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原理普遍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原理v2、系统科学的系统原理、信息原理和控制原、系统科学的系统原理、信息原理和控制原理理v二、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v1、观察法、观察

9、法v2、调查法: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调查法: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v3、实验法: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实验法: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v4、测验法、测验法v5、个案法、个案法第二章第二章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v第一节第一节 激励理论激励理论第二节第二节 挫伤理论挫伤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激励理论激励理论v一、当代西方激励理论流派当代西方激励理论流派v(一)强化理论(一)强化理论v1、理论来源: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理论来源: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v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动

10、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斯金纳箱中进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中进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v2、基本观点: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并得到强化时,行、基本观点: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并得到强化时,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否则,就会削弱和消失为就会重复出

11、现,否则,就会削弱和消失v3、评价、评价v积极意义:突出了强化的激励作用积极意义:突出了强化的激励作用v局限:理论来源于动物实验,对人的复杂性局限:理论来源于动物实验,对人的复杂性以及激励人的因素的复杂性认识不够以及激励人的因素的复杂性认识不够v(二)双因素理论(二)双因素理论v1、理论来源: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理论来源: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理论和保健因素理论v导致满意的主要因素(激励因素):成就、认可、导致满意的主要因素(激励因素):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提升、发展的可能性工作本身、责任、提升、发展的可能性v导致不满意的主要因素(保健因素):企业政策与导

12、致不满意的主要因素(保健因素):企业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工资、与上级的人际关系、与部行政管理、监督、工资、与上级的人际关系、与部属的人际关系、与伙伴的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属的人际关系、与伙伴的人际关系、工作条件v2、基本观点:当激励因素存在,并且在工作、基本观点:当激励因素存在,并且在工作情境中处于肯定状态时,职工会获得满意感;情境中处于肯定状态时,职工会获得满意感;当激励因素缺失或处于否定状态时,职工不当激励因素缺失或处于否定状态时,职工不会获得满意感。会获得满意感。v当保健因素缺乏、不足,或在工作情境中处当保健因素缺乏、不足,或在工作情境中处于否定状态时,职工会获得不满意感;当保于否定状态

13、时,职工会获得不满意感;当保健因素存在、充分,并处于肯定状态时,职健因素存在、充分,并处于肯定状态时,职工不会获得不满意感。工不会获得不满意感。v缺乏激励因素或否定的激励因素不会导致职工的不缺乏激励因素或否定的激励因素不会导致职工的不满意感。同样,充分的保健因素或肯定的保健因素满意感。同样,充分的保健因素或肯定的保健因素不会导致职工的满意感。不会导致职工的满意感。v存在并处于肯定状态的激励因素会使职工更加努力,存在并处于肯定状态的激励因素会使职工更加努力,而充分并处于肯定状态的保健因素不会使职工更加而充分并处于肯定状态的保健因素不会使职工更加努力。努力。v缺乏激励因素或处于否定状态的激励因素会

14、导致职缺乏激励因素或处于否定状态的激励因素会导致职工减少努力,而不充分的或处于否定状态的保健因工减少努力,而不充分的或处于否定状态的保健因素不会导致职工减少努力。素不会导致职工减少努力。v3、评价、评价v积极意义:积极意义:v(1)甄别并发现了成就、认可、工作本身的魅力、发展可)甄别并发现了成就、认可、工作本身的魅力、发展可能性等富有激励作用的因素,为人们选择激励手段、制定激能性等富有激励作用的因素,为人们选择激励手段、制定激励策略提供了参照;励策略提供了参照;v(2)肯定了保健因素在维持人们积极性方面的基础作用,)肯定了保健因素在维持人们积极性方面的基础作用,使人们懂得了要调动人的积极性,首

15、先要注意保健因素的道使人们懂得了要调动人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的道理;理;v(3)在肯定物质因素对保护人们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同)在肯定物质因素对保护人们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突出了精神因素的激励作用,对于正确处理物质激励与时,突出了精神因素的激励作用,对于正确处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关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精神激励的关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v局限性局限性v(1)主观性强)主观性强v(2)忽视了两种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发挥不同)忽视了两种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发挥不同作用的可能性以及两种因素功能的相互转化。作用的可能性以及两种因素功能的相互转化。v(三)期望理论(略)(三)期望理论(略)v(四)公

16、平理论(四)公平理论v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20世纪世纪60年代先后发表年代先后发表对对于公平的理解于公平的理解、在社会交换中不公平在社会交换中不公平,从而,从而创立了公平理论。创立了公平理论。v1、主要观点、主要观点v(1)公平感:人们通常要将自己的投入和所得报)公平感:人们通常要将自己的投入和所得报酬的比值与一个和自己条件大体相当的人的投入和酬的比值与一个和自己条件大体相当的人的投入和所得报酬的比值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等,则有公所得报酬的比值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等,则有公平感;如果不相等,则有不公平感。平感;如果不相等,则有不公平感。vA、人们对报酬是否满足在较大程度上受

17、社、人们对报酬是否满足在较大程度上受社会比较过程的影响。也就是说,不仅受报酬会比较过程的影响。也就是说,不仅受报酬绝对值的影响,而且受报酬相对值的影响。绝对值的影响,而且受报酬相对值的影响。vB、公平通常令人心情舒畅,焕发工作热情;、公平通常令人心情舒畅,焕发工作热情;不公平往往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形成人际矛不公平往往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形成人际矛盾,影响工作积极性。盾,影响工作积极性。v(2)消除不公平感的方式)消除不公平感的方式vA、力求改变自己的报酬、力求改变自己的报酬vB、要求改变他人的报酬、要求改变他人的报酬vC、设法改变自己的投入、设法改变自己的投入vD、要求改变他人的投入、要求改变他

18、人的投入vE、自我消除不公平感、自我消除不公平感v2、评价、评价v(1)公平可以消除人们的不满,但它难以激)公平可以消除人们的不满,但它难以激励人们;励人们;v(2)公平的主观色彩很浓,可操作性不强;)公平的主观色彩很浓,可操作性不强;v(3)有利于自己的不公平感也是激励人们的)有利于自己的不公平感也是激励人们的力量。力量。v(五)归因理论(略)(五)归因理论(略)v(六)综合激励理论(略)(六)综合激励理论(略)v二、国内关于激励问题的研究二、国内关于激励问题的研究v(一)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俞文钊创立(一)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俞文钊创立的同步激励理论的同步激励理论v基本思想:在我国社会

19、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基本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只要将物质与精神激励有机综合、同步下,只要将物质与精神激励有机综合、同步实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励效果。实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励效果。v(二)(二)c型激励理论:我国行为科学研究者冬青吸型激励理论:我国行为科学研究者冬青吸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结合我国意识形态,总结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结合我国意识形态,总结我国激励经验提出的一种探索性的激励理论。我国激励经验提出的一种探索性的激励理论。v基本观点:基本观点:v1、领导、组织对职工关心,尽量满足职工的五种、领导、组织对职工关心,尽量满足职工的五种基本需要;基本需要;v2、通过教育、启发、

20、引导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加、通过教育、启发、引导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加速最高层次需要的形成。速最高层次需要的形成。v三、三、“全面激励全面激励”理论探索理论探索v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熊川武认为,作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熊川武认为,作为一个系统,激励至少包括这样一些因素:一个系统,激励至少包括这样一些因素:v1、人,即激励的主体和客体;、人,即激励的主体和客体;v2、时空,即激励过程和相应环境;、时空,即激励过程和相应环境;v3、方式和内容。、方式和内容。v(一)全员激励:即动员全体师生员工参与(一)全员激励:即动员全体师生员工参与激励。激励。v1、他励、他励v2、自励、自励v3、互励、互励v(

21、二)全程激励:即激励活动按照激励本身(二)全程激励:即激励活动按照激励本身的心理过程和管理活动过程进行,形成相对的心理过程和管理活动过程进行,形成相对完整的周期,使激励过程真正成为工作过程完整的周期,使激励过程真正成为工作过程的伴侣。的伴侣。v(三)全素激励:是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三)全素激励:是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激励手段鼓舞师生员工。激励手段鼓舞师生员工。第二节第二节 挫伤理论挫伤理论v一、当代流行的几种挫伤理论一、当代流行的几种挫伤理论v(一)精神分析学派挫伤理论(一)精神分析学派挫伤理论v(二)(二)“挫伤挫伤侵犯侵犯”理论理论v(三)攻击线索理论(三)攻击线索理论v(四)(四)ab

22、c理论理论v二、学校挫伤现象研究二、学校挫伤现象研究v(一)挫伤的意义:挫伤有名词和动词两种(一)挫伤的意义:挫伤有名词和动词两种含义。挫伤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含义。挫伤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情绪。程中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情绪。实际上,它是人的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一实际上,它是人的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这是名词意义上的挫伤。作为种内心体验。这是名词意义上的挫伤。作为动词使用的挫伤,主要是指阻碍人的需要的动词使用的挫伤,主要是指阻碍人的需要的满足,造成心理创伤的过程。满足,造成心理创伤的过程。v(二)学校挫伤的主要类型(二)学

23、校挫伤的主要类型v1、物致挫伤与人为挫伤、物致挫伤与人为挫伤v2、有意挫伤与无意挫伤、有意挫伤与无意挫伤v3、显性挫伤与隐性挫伤、显性挫伤与隐性挫伤v4、自我挫伤与他人挫伤、自我挫伤与他人挫伤v5、事业挫伤、人缘挫伤和环境挫伤、事业挫伤、人缘挫伤和环境挫伤v(三)学校人为挫伤机制三)学校人为挫伤机制v挫伤要素:挫伤主体、挫伤客体和挫伤手段。挫伤要素:挫伤主体、挫伤客体和挫伤手段。v(四)学校人为挫伤的原因分析(四)学校人为挫伤的原因分析v1、挫伤主体的主观原因:认识能力、不良品、挫伤主体的主观原因:认识能力、不良品行。行。v2、挫伤客体的主观原因:认识判断、抱负水、挫伤客体的主观原因:认识判断

24、、抱负水平和挫伤忍受力。平和挫伤忍受力。v(五)挫伤反应:是指挫伤客体在感受挫伤(五)挫伤反应:是指挫伤客体在感受挫伤行为的作用后作出的应答。包括积极反应和行为的作用后作出的应答。包括积极反应和消极反应。消极反应。v1、主要的积极反应:理喻、替代、斗争。、主要的积极反应:理喻、替代、斗争。v2、主要的消极反应:攻击、退缩、固着、屈、主要的消极反应:攻击、退缩、固着、屈从、否定、压抑、退却、投射。从、否定、压抑、退却、投射。v(六)挫伤防治策略(六)挫伤防治策略v1、预防策略:提高学校成员思想觉悟和认识、预防策略:提高学校成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消除有意挫伤;形成良好人际关系。能力,消除有意挫伤

25、;形成良好人际关系。v2、调治策略:情绪发泄、角色扮演、积极劝、调治策略:情绪发泄、角色扮演、积极劝诫、善用赏罚。诫、善用赏罚。第二篇第二篇 学校管理个体心理学校管理个体心理v在学校中工作与学习的广大成员,文化水平在学校中工作与学习的广大成员,文化水平参差,心理能力不同,为人风格迥异,志向参差,心理能力不同,为人风格迥异,志向抱负殊样。他们的行为方式虽有许多相同的抱负殊样。他们的行为方式虽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内心世界却各有特点。从需要、动地方,但内心世界却各有特点。从需要、动机、感情、态度四个方面分析他们富有个性机、感情、态度四个方面分析他们富有个性意义的心理特点,是本篇的使命。意义的心理特点

26、,是本篇的使命。第三章第三章 学校成员的需要学校成员的需要v第一节第一节 需要概述需要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学校成员需要的静态分析学校成员需要的静态分析第三节第三节 学校成员需要的动态考察学校成员需要的动态考察第四节第四节 利用需要的策略利用需要的策略第一节第一节 需要概述需要概述v一、需要的实质一、需要的实质v由未满足的欲望、要求或由剥夺引起的人的由未满足的欲望、要求或由剥夺引起的人的 内部紧张状态。内部紧张状态。v需要的基本特征:对象性、历史性、动力性需要的基本特征:对象性、历史性、动力性v二、需要的种类二、需要的种类v(一)勒温的分类:需要和准需要(一)勒温的分类:需要和准需要v(二)默里的

27、分类:基本需要和次级需要(二)默里的分类:基本需要和次级需要v(三)马斯洛的分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三)马斯洛的分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v(四)阿尔德弗: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四)阿尔德弗: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简称简称ERG需要。需要。v(五)麦克莱兰的需要分类:成就需要、权力需要、(五)麦克莱兰的需要分类: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合群需要。合群需要。第二节第二节 学校成员需要的静态分析学校成员需要的静态分析v一、中小学生的需要结构一、中小学生的需要结构v(一)小学生需要的基本特点(一)小学生需要的基

28、本特点v1、生理性需要、生理性需要v2、社会性需要、社会性需要v(二)小学生需要的基本特点(二)小学生需要的基本特点v1、生理性需要、生理性需要v2、社会性需要、社会性需要v二、大学生的需要结构二、大学生的需要结构v1、发展需要、发展需要v2、尊重需要、尊重需要v3、社交需要、社交需要v4、贡献需要、贡献需要v5、安全需要、安全需要v6、生理需要、生理需要v三、教师的需要结构三、教师的需要结构v主要特点:主要特点:v1、物质需要的朴实性、物质需要的朴实性v2、发展需要的稳定性、发展需要的稳定性v3、自尊需要的迫切性、自尊需要的迫切性v4、成就需要的强烈性、成就需要的强烈性第三节第三节 学校成员

29、需要的动态考察学校成员需要的动态考察v一、需要结构的变化一、需要结构的变化v(一)生理性需要的变化(一)生理性需要的变化v(二)社会性需要的变化(二)社会性需要的变化v二、需要之间的冲突二、需要之间的冲突v(一)从内容上看:物质(一)从内容上看:物质/精神、生理精神、生理/社会社会v(二)从性质和条件看:合理(二)从性质和条件看:合理/非合理、可能非合理、可能/不可不可能能v(三)从可能上看:(三)从可能上看:v1、自尊、自尊/自卑自卑v2、理想、理想/现实现实v3、敬业、敬业/转业转业第四节第四节 利用需要的策略利用需要的策略v一、树立正确的需要价值观,改变把需要分一、树立正确的需要价值观,

30、改变把需要分为低级和高级的不科学认识为低级和高级的不科学认识v二、把握分寸,恰倒好处地满足需要二、把握分寸,恰倒好处地满足需要v三、重点发挥主导需要的作用三、重点发挥主导需要的作用v四、加强正确导向,化解需要冲突四、加强正确导向,化解需要冲突第四章第四章 学校成员的动机学校成员的动机v第一节第一节 动机概述动机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第三节第三节 学校成员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校成员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一节第一节 动机概述动机概述v一、动机的意义:即推动的意思。一、动机的意义:即推动的意思。v影响动机的因素影响动机的因素v1、需要、需要v2、兴趣、兴趣v3、价值观、价值观v4、抱负

31、水平、抱负水平v二、动机的分类二、动机的分类v1、以需要为根据:生理动机、社会动机、以需要为根据:生理动机、社会动机v2、以作用范围为根据:一般动机、特殊动机、以作用范围为根据:一般动机、特殊动机v3、以行为性质为根据:健康动机、病态动机、以行为性质为根据:健康动机、病态动机v4、以时间为根据:长期动机、短期动机、以时间为根据:长期动机、短期动机v5、以意识为根据:意识性动机、无意识动机、以意识为根据:意识性动机、无意识动机v6、以强度为根据:主导动机、从属动机、以强度为根据:主导动机、从属动机v7、以行为领域为根据:工作动机、学习动机、以行为领域为根据:工作动机、学习动机v三、动机的冲突三、

32、动机的冲突v1、双趋冲突、双趋冲突v2、双避冲突、双避冲突v3、趋避冲突、趋避冲突第二节第二节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v(一)麦克莱兰成就动机观(一)麦克莱兰成就动机观v(二)阿特金森成就动机观(二)阿特金森成就动机观v(三)奥苏伯尔成就动机观(三)奥苏伯尔成就动机观第三节第三节 学校成员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校成员动机的培养与激发v一、多种因素并用,促成动机一、多种因素并用,促成动机v1、充分论证、充分论证v2、明确目标、明确目标v3、行动强化、行动强化v4、改进形象、改进形象v5、参照影响、参照影响v二、教师工作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二、教师工作动机的培养和激发v(一)直接工作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一

33、)直接工作动机的培养和激发v1、加深认识,明了工作意义、加深认识,明了工作意义v2、巧妙安排,使工作多样化、巧妙安排,使工作多样化v3、因人而异,确定工作难度、因人而异,确定工作难度v4、相对稳定,保证工作完整、相对稳定,保证工作完整v5、适当放权,强化工作责任、适当放权,强化工作责任v6、照顾兴趣,增添工作魅力、照顾兴趣,增添工作魅力v7、及时反馈,有效调节行为、及时反馈,有效调节行为v(二)间接工作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二)间接工作动机的培养和激发v1、合理利用外加报酬,努力避免德西效应、合理利用外加报酬,努力避免德西效应v“德西效应德西效应”是指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是指当一个人进行

34、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在某些时候,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的吸引力。在某些时候,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不但不会使工作的动机力量倍增,积极性更高,得,不但不会使工作的动机力量倍增,积极性更高,反而其效果会降低反而其效果会降低 。v2、优化工作环境,让教师在美好环境中工作、优化工作环境,让教师在美好环境中工作v三、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三、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v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培养成就意识、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培养成就意识v2、创设问题情境,实行启发性教育、创设问题情境,实行启发性教育v3、更

35、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v4、及时反馈结果,鞭策学生发奋、及时反馈结果,鞭策学生发奋v5、适当开展竞赛,有效利用奖惩、适当开展竞赛,有效利用奖惩第五章第五章 学校成员的感情学校成员的感情v第一节第一节 感情概述感情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感情在学校管理中的功能感情在学校管理中的功能第三节第三节 利用感情进行激励利用感情进行激励第一节第一节 感情概述感情概述v一、感情的发生机制一、感情的发生机制v感情是情绪和情感的总称,是人对客观事物感情是情绪和情感的总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相应行为的反映。的态度及相应行为的反映。v二、情感和情绪的区别二、情感和情绪的区别v三、情绪与情

36、感的主要类型三、情绪与情感的主要类型v1、情绪:心境、激情、应激、情绪:心境、激情、应激v2、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第二节第二节 感情在学校管理中的功能感情在学校管理中的功能v一、感情的动力功能一、感情的动力功能v二、感情的启智功能二、感情的启智功能v三、感情的健身功能三、感情的健身功能v四、感情的信号功能四、感情的信号功能第三节第三节 利用感情进行激励利用感情进行激励v一、利用不同感情进行激励一、利用不同感情进行激励v二、根据感情的不同特点开展激励二、根据感情的不同特点开展激励v三、转化消极感情,变挫伤为激励三、转化消极感情,变挫伤为激励第六章第六章 学校成员

37、的态度学校成员的态度v第一节第一节 态度概述态度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态度的测量态度的测量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第四节第四节 引导学校成员态度的策略引导学校成员态度的策略第一节第一节 态度概述态度概述v一、态度的定义:态度是主体对特定对象作一、态度的定义:态度是主体对特定对象作出价值判断后的反应倾向出价值判断后的反应倾向v二、态度的成分:认知、感情、意向二、态度的成分:认知、感情、意向v三、态度的性质:对象性、内在性、持久性、三、态度的性质:对象性、内在性、持久性、工具性工具性v四、不正确的态度四、不正确的态度偏见偏见v五、态度的表现:语言、感情、行为五、态度的表现:语言、

38、感情、行为第二节第二节 态度的测量态度的测量v一、量表测量一、量表测量v1、李克特量表、李克特量表v2、语义差异量表、语义差异量表v二、其他测量二、其他测量v1、自由反应法、自由反应法v2、行为观察法、行为观察法v3、生理反应法、生理反应法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态度的形成与改变v一、态度形成与改变的过程一、态度形成与改变的过程v1、服从、服从v2、同化、同化v3、内化、内化v二、态度形成与改变的理论二、态度形成与改变的理论v1、学习理论、学习理论v2、功能理论、功能理论v3、认知理论、认知理论第四节第四节 引导学校成员态度的策略引导学校成员态度的策略v一、中介策略中介策略v二、潜移策略

39、二、潜移策略v三、对话策略三、对话策略第三篇第三篇 学校管理群体心理学校管理群体心理v学校的活动主要以群体形式进行。群体内部学校的活动主要以群体形式进行。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复杂的心理现象直接影响群体成和群体之间复杂的心理现象直接影响群体成员的积极性和群体活动的效率。因此,要调员的积极性和群体活动的效率。因此,要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领导者必须懂得有关群体的理论,认识学校领导者必须懂得有关群体的理论,认识学校群体的特殊性质,协调人际关系,引导学校群体的特殊性质,协调人际关系,引导群体向健康方向发展。群体向健康方向发展。第七章第七章

40、学校群体学校群体v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群体概述学校群体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学校群体成员心理学校群体成员心理第三节第三节 学校群体活动效率学校群体活动效率第四节第四节 学校的非正式群体学校的非正式群体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群体概述学校群体概述v一、群体定义一、群体定义v广义;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的集合;广义;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的集合;v狭义: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按狭义: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一些人。照一定规范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一些人。v二、群体成熟:群体发展到相对高的水平。二、群体成熟:群体发展到相对高的水平。v三、学校群体的分类三、学校群体的分类v1、以扮

41、演角色为根据:教工群体、以扮演角色为根据:教工群体/学生群体学生群体v2、以维系纽带为根据:正式群体、以维系纽带为根据:正式群体/非正式群非正式群体体v3、以规模为根据:大型群体、以规模为根据:大型群体/小型群体小型群体v4、以个体归属为根据:实属群体、以个体归属为根据:实属群体/参照群体参照群体第二节第二节 学校群体成员心理学校群体成员心理v一、学校成员之间的认识一、学校成员之间的认识v(一)认识内容(一)认识内容v1、表情、表情v2、行为方式、行为方式v3、性格、性格v4、人际关系、人际关系v(二)认识的偏差(二)认识的偏差v1、首因效应、首因效应v2、近因效应、近因效应v3、光环效应、光

42、环效应v4、刻板印象、刻板印象v二、学校成员的群体适应二、学校成员的群体适应v(一)模仿(一)模仿v(二)暗示(二)暗示v(三)从众(三)从众v(四)服从(四)服从第三节第三节 学校群体活动效率学校群体活动效率v一、群体的整体性一、群体的整体性v(一)群体规范(一)群体规范v(二)群体压力(二)群体压力v(三)群体凝聚力(三)群体凝聚力v二、学校群体成员的素质结构二、学校群体成员的素质结构v1、同质结构、同质结构/异质结构异质结构v2、静态结构、静态结构/动态结构动态结构v三、学校群体成员情境心理变化三、学校群体成员情境心理变化v四、学校群体的特点四、学校群体的特点第四节第四节 学校的非正式群

43、体学校的非正式群体v一、学校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基础学校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基础v(一)心理基础(一)心理基础v1、情趣相投、情趣相投v2、经验相当、经验相当v3、共同目标、共同目标v(二)时空基础(二)时空基础v二、学校非正式群体的类型二、学校非正式群体的类型v三、学校非正式群体的基本特征三、学校非正式群体的基本特征v(一)成员感情比较融洽(一)成员感情比较融洽v(二)共同活动相对协调(二)共同活动相对协调v(三)内部结构相对稳定(三)内部结构相对稳定v四、学校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四、学校非正式群体的作用v(一)对成员个人的作用(一)对成员个人的作用v1、补偿作用、补偿作用v2、控制作用、控制作用v3、

44、同化作用、同化作用v4、激励作用、激励作用v(二)对组织的作用(二)对组织的作用v1、积极作用、积极作用v(1)参照作用)参照作用v(2)辅助作用)辅助作用v2、消极作用、消极作用v(1)抵制变革)抵制变革v(2)传播谣言)传播谣言v(3)结群谋私)结群谋私v五、学校非正式群体的利用五、学校非正式群体的利用v(一)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一)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v(二)分类对待非正式群体(二)分类对待非正式群体v1、对积极型:保护、利用,促其成长、对积极型:保护、利用,促其成长v2、对中间型:正面引导、热情帮助、对中间型:正面引导、热情帮助v3、对消极型:尽力教育、改造,使其迅速转、对消极型:尽力教

45、育、改造,使其迅速转化,转化确有困难的,采取解体的方式解决化,转化确有困难的,采取解体的方式解决第八章第八章 学校人际关系学校人际关系v第一节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人际关系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学校人际关系学校人际关系第三节第三节 学校人际关系调节学校人际关系调节第一节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人际关系概述v一、人际关系的实质:人际关系是人们为了一、人际关系的实质:人际关系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稳定的心理关系。v(一)是心理关系(一)是心理关系v(二)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二)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v(三)以交往为手段(三)以交往为

46、手段v(四)是多种心理因素的复合体(四)是多种心理因素的复合体v二、人际关系的形态二、人际关系的形态v(一)亲密形态(一)亲密形态v(二)互利形态(二)互利形态v(三)勉强形态(三)勉强形态v(四)冲突形态(四)冲突形态第二节第二节 学校人际关系学校人际关系v一、学校人际关系的特点一、学校人际关系的特点v(一)教育性(一)教育性v(二)纯洁性(二)纯洁性v(三)阶段性(三)阶段性v二、学校人际关系的意义二、学校人际关系的意义v(一)良好学校人际关系有利于调动学校成员工作(一)良好学校人际关系有利于调动学校成员工作和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积极性v(二)良好学校人际关系有利于学校成员心理的健(二)良好学

47、校人际关系有利于学校成员心理的健康发展康发展v(三)良好学校人际关系可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三)良好学校人际关系可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v(四)良好学校人际关系是巩固和发展学校组织的(四)良好学校人际关系是巩固和发展学校组织的保证保证v三、学校中不同种类人际关系三、学校中不同种类人际关系v(一)教师人际关系双重性(一)教师人际关系双重性v1、积极层面、积极层面v2、消极层面、消极层面v(二)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二)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v小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朴实、纯净、易变、小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朴实、纯净、易变、重师重师v初中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初步分层、小群众初中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初步分层、小群众生

48、、男女有别生、男女有别v高中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准成人化、注意影高中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准成人化、注意影响、哥们义气响、哥们义气v(三)师生人际关系分析(三)师生人际关系分析v1、师生人际关系特征、师生人际关系特征v(1)需要互补)需要互补v(2)交往规范)交往规范v(3)角色多重)角色多重v2、师生人际关系的发展:接触阶段、接近阶、师生人际关系的发展:接触阶段、接近阶段、亲密阶段段、亲密阶段第三节第三节 学校人际关系调节学校人际关系调节v一、测量人际关系,把握实际情况一、测量人际关系,把握实际情况v二、利用人际吸引,密切人际关系二、利用人际吸引,密切人际关系v(一)接近吸引(一)接近吸引v(二)

49、相似吸引(二)相似吸引v(三)互补吸引(三)互补吸引v(四)才能吸引(四)才能吸引v(五)仪表吸引(五)仪表吸引v(六)得失吸引(六)得失吸引v三、磨练个性品质,增强人格魅力三、磨练个性品质,增强人格魅力v四、研究人际反应,引导反应趋势四、研究人际反应,引导反应趋势v五、疏畅沟通渠道,加深人际情谊五、疏畅沟通渠道,加深人际情谊第九章第九章 领导心理领导心理v第一节第一节 领导心理概述领导心理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学校领导有效性学校领导有效性第三节第三节 学校领导培训心理学校领导培训心理第一节第一节 领导心理概述领导心理概述v一、领导的定义一、领导的定义v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人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

50、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人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施加心理影响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施加心理影响的人是领导者。的人是领导者。v1、领导是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领导是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v2、领导是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领导是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v3、领导是人际关系与组织关系统一的过程、领导是人际关系与组织关系统一的过程v4、领导是使组织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领导是使组织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v二、学校领导体制二、学校领导体制v1、家长制领导体制、家长制领导体制v2、硬专家领导体制、硬专家领导体制v3、软专家领导体制、软专家领导体制v4、集团式领导体制、集团式领导体制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学校管理心理学(校长培训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