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2版2011版 数学课程标准 新旧变化比较 134页精品解读解析资料.pdf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2539549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PDF 页数:134 大小:3.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22版2011版 数学课程标准 新旧变化比较 134页精品解读解析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最新2022版2011版 数学课程标准 新旧变化比较 134页精品解读解析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最新2022版2011版 数学课程标准 新旧变化比较 134页精品解读解析资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最新2022版2011版 数学课程标准 新旧变化比较 134页精品解读解析资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最新2022版2011版 数学课程标准 新旧变化比较 134页精品解读解析资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 (后简称“课程标准” )发布,修订后的各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有: 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 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培养的核心素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2、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 “教学提示”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 “教学提示” ,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注重实现“教教学学评”评”一致性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 “教什么” “教到什么程度” ,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五是加

3、强了学段衔接加强了学段衔接. 整体变化整体变化 目录目录 20222022 年版年版 20112011 年版年版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理念 三、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内涵(一)核心素养内涵(新增)(新增) (二)总目标 (三)学段目标 四、课程内容 小学部分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前言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第一学段(1-3 年级)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第二学段(4-6 年级) 20

4、22版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新旧变化比较 初中部分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五、学业质量五、学业质量(新增)(新增) (一)学业质量内涵(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描述(二)学业质量描述 六、课程实施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五)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五)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新增)(新增) 附录 附录 1 课程内容中的实例 附录 2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第三学段(7-9 年级)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

5、综合与实践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建议 附录 附录 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附录 2 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变化解读】【变化解读】 1.新增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分为三个方面: (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其中,初中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 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2.初中部分课程内容有所调整,其中新增内容新增内容 1818 条、条、2 2 条选学内容前的星号(条选学内容前

6、的星号(* *)删除、)删除、删除内容删除内容 4 4条,综合与实践在具体内容中体现了跨学科项目学习条,综合与实践在具体内容中体现了跨学科项目学习. . 新增内容:新增内容: (1)理解负数的意义. (2)知道实数由有理数和无理数组成. (3)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能比较实数的大小. (4)能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5)能利用乘法公式进行简单的推理. (6)了解代数推理. (7)理解函数值的意义. (8)知道二次函数系数与图象形状和对称轴的关系. (9)会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并能确定相应自变量的值,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10)知道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7、(11)能用尺规作图: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12)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 (13)*能用尺规作图: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 (14)知道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15)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16)会计算一组数据的离差平方和. (17)经历数据分类的活动,知道按照组内离差平方和最小的原则对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 (18)会计算四分位数,了解四分位数与箱线图的关系,感悟百分位数的意义. 选学内容前的星号(选学内容前的星号(* *)删除:)删除: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2)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 删除内容:删除内容:

8、 (1)知道a的含义(这里 a 表示有理数). (2)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3)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的关系,会用三角尺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4)结合实例进一步体会用有序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 3.评价建议中新增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要求. 具体变化具体变化 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 2022 年版年版 2011 年版年版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 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

9、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学的应用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学研究与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

10、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 20 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1、.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删除)(删除)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二、课程理念 2022 年版年版 2

12、011 年版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要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1.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学段发展

13、水平不同,是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的获得与发展,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 )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 数学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 课程内容选择.保持相对稳定的学科体系,体现数学学科特征; 关注数学学科发展前沿与数学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反映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需要;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 掌握数学的基础

14、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发展核心素养. 课程内容组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数学内容的直观表述,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重视学生 直接经验的形成,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呈现.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适当考虑跨学科主题学习;根据学生的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 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

15、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6、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 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适当采取螺旋式的方式,适当体现选择性,逐渐拓展和加深课程内容,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3.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

17、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 4.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

18、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通过学业质量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 “四能”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的主要依据.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5.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 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创设合理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

19、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课程目标三、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确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

20、数学课程育人价值. (一)核心素养(一)核心素养内涵内涵(新增)(新增) 1 1. .核心素养的核心素养的构成构成 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通过数学的眼光,可以从现实世界的客观现象中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能够抽象出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属性,形成概念、关系与结构;能够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感悟数学的审美价值;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活动, 发展创新意识.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包括数感、

21、量感、符号意识) 、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通过对现实世界中基本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观察,学生能够直观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及其现实背景;能够在生活实践和其他学科中发现基本的数学研究对象及其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简单的联系与规律;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探究;逐步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与习惯,发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 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世界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通过数学的思维,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建立数学对象之间、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逻辑联系;能够根据已知事实或原理,合乎逻辑地

22、推出结论,构建数学的逻辑体系;能够运用符号运算、形式推理等数学方法,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计算思维将各种信息约简和形式化,进行问题求解与系统设计;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培养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通过经历独立的数学思维过程,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法则的发生与发展,数学基本概念之间、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能够合乎逻辑地解释或论证数学的基本方法与结论,分析、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能够探究自然现象或现实情境所蕴含的数学规律,经历数学“再发现”的过程;发展质疑问难的批判性思维,形成实事求是

23、的科学态度,初步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品质,逐步形成理性精神. (3 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通过数学的语言,可以简约、精确地描述自然现象、科学情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能够在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构建普适的数学模型,表达和解决问 题;能够理解数据的意义与价值,会用数据的分析结果解释和预测不确定现象,形成合理的判断或决策;形成数学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发展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通过经历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简单数量

24、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过程,学生初步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交流方式;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中事物的性质、关系和规律,并能解释表达的合理性;能够感悟数据的意义与价值,有意识地使用真实数据表达、解释与分析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现象;欣赏数学语言的简洁与优美,逐步养成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的习惯,形成跨学科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2 2. .在小学与初中阶段的主要表现在小学与初中阶段的主要表现 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小学阶段侧重对经验的感悟,初中阶段侧重对概念的理解. 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

25、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初中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说明:核心素养在各学段的具体表现要求有所区分,现将高中、初中、小学各学段的核心素养表现对比如下: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高中高中 初中初中 小学小学 数学眼光数学眼光 数学抽象 抽象能力 符号意识、数感、量感 直观想象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空间意识 几何直观 数学思维数学思维 逻辑推理 推理能力 推理意识 数学运算 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 数学语言数学语言 数学建模 模型观念 模型意识 数据分析 数据观念 数据意识 注: 意识和观念

26、都是对事物的认识, 意识是基于直观感受, 观念是基于明确概念.其中在初中和小学还有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及其内涵如表 1. 表表 1 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及其内涵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及其内涵 表现表现 内涵内涵 阶段阶段 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 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在简单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合理估算,作出合理判断;能初步体会并表达事物蕴含的简单数量规律.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建立数感有助于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与精确,增强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 量感 量感

27、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在同一度量方法下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初步感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 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 小学 符号 意识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知道用符号表达的运算规律和推理结论具有一般性;初步体会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符号意识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 小学

28、抽象 能力 抽象能力主要是指通过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形成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和方法的能力.能够从实际情境或跨学科的问题中抽象出核心变量、变量的规律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用数学符号予以表达;能够从具体的问题解决中概括出一般结论,形成数学的方法与策略.感悟数学抽象对于数学产生与发展的作用, 感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意义,形成数学想象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 运算 能力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 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

29、理能力的发展.运算能力有助于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小学与 初中 几何 直观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运用图表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意识与习惯.能够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依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根据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图形,分析图形的性质;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利用图表分析实际情境与数学问题 , 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几何直观有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明晰思维的路径. 小学与 初中 空间 观念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认识.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并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

30、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感知并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空间观念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与结构 , 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 小学与 初中 推理 意识 推理意识主要是指对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意义的初步感悟.知道可以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或结论;能够通过简单的归纳或类比,猜想或发现一些初步的结论;通过法则运用,体验数学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过程 ; 对自己及他人的问题解决过程给出合理解释.推理意识有助于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增强交流能力,是形成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 小学 推理 能力 推理能力主要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或结论的能力.理解逻辑推理在

31、形成数学概念、法则、定理和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初步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对于一些简单问题,能通过特殊结果推断一般结论;理解命题的结构与联系,探索并表述论证过程;感悟数学的严谨性,初步形成逻辑表达与交流的习惯.推理能力有助于逐步养成重论据、合乎逻辑的思维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初中 数据 意识 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 , 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知道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而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知道同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冋方式表达,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式.形成数据意识有

32、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 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小学 数据 观念 数据观念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知道数据蕴含着信息,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和所要研究的问题确定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知道可以用定量的方法描述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及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形成数据观念有助于理解和表达生活中随机现象发生的规律,感知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养成重证据、讲道理的科学态度. 初中 模型 意识 模型意识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知道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解决一类问题,是数学应用的基本途径;能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大量的问题都与数学有关 , 有意识地用数学的概念与方法予以

33、解释.模型意识有助于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形成模型观念的经验基础. 小学 模型 观念 模型观念主要是指对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有清晰的认识.知道数学建模是数学与现实联系的基本途径;初步感知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 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模型观念有助于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感悟数学应用的普遍性. 初中 应用 意识 应用意识主要是指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与规律 , 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能够感悟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

34、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初步了解数学作为一种通用的科学语言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应用意识有助于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发展实践能力. 小学与 初中 创新 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主动尝试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科学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初步学会通过具体的实例 , 运用归纳和类比发现数学关系与规律,提出数学命题与猜想,并加以验证;勇于探索一些开放性的、非常规的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创新意识有助于形成独立思考 、 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小学与 初中 ( (二二) )总总目标目标 2022 年版年

35、版 2011 年版年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 ).学生能: (1) 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

36、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删除(删除) ) (1 1)知识技能)知识技能(删除(删除) )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

37、、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2 2)数学思考)数学思考(删除(删除) )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3 3)问题解决)问

38、题解决(删除(删除) )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 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 4)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删除(删除) )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形成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

39、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三)(三)学段目标学段目标 为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其中, “六三”学制 1-2 年级为第一学段,3-4 年级为第二学段,5-6 年级为第三学段,7-9 年级为第四学段. 根据“六三”学制四个学段学生发展的特征

40、,描述总目标在各学段的表现和要求,将核心素养的表现体现在每个学段的具体目标之中. 20222022 年版年版 20112011 年版年版 第一学段(第一学段(1 1- -2 2 年级)年级) 经历简单的数的抽象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能辨认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第一学段(第一学段(1 1- -3 3 年级)年级) 知识技能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 图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体验物体长度的测量过程,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形成初步的量感和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

41、分类过程, 能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在主题活动中认识货币单位、时间单位和基本方向,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量感和应用意识.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他人帮助下,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能倾听他人的意见,尝试对他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在一年级第

42、一学期的入学适应期,利用生活经验和幼儿园相关活动经验,通过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学习简单的数学内容.这期间的主要目标包括:认识 20 以内的数,会 20 以内数的加减法 (不含退位减法) ; 能辨认物体和简单图形的形状,会简单的分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并树立信心. 第二学段(第二学段(3 3- -4 4 年级)年级) 认识自然数,经历小数和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进行较复杂的整数四则运算和简单的小数、分数的加减运算,理解运算律;形成数感、 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经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测量过程,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

43、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

44、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探索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了解数据收集、整理和呈现的简单方法;理解平均数的

45、意义,会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在主题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和方向, 认识质量单位,尝试应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量感、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 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独立思考并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愿意了解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愿意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 ,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成就,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数学美.在学习活动中能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与他人交流

46、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和反思. 第三学段第三学段(5(5- -6 6 年级年级) )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能进行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探索数运算的一致性; 形成符号意识、运算能力、 推理意识.探索几何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会计算常见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能用有序数对确定点的位置,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经历收集、整理和表达数据的过程,会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表达数据,并作出简单的判断;理解百分数的意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

47、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第二学段(第二学段(4 4- -6 6 年级)年级) 知识技能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

48、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4.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数学思考数学思考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义,了解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形成数据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在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中了解负数, 应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数感

49、、量感、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尝试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索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以及几何直观、逻辑推理和其他学科知识、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并欣赏数学美.初步养成认真勤奋、 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习惯. 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第四学段第四学段(7(7- -9 9 年级年级) ) 经历有理数、实数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数域扩充;掌握数与式的运算,能够解释运算结果的意义;会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描述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形成合适的运算思路解决问题;形成抽象能力、模型观念,进一步发展运算能力.经历探索图形特征的过程, 建立基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其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最新2022版2011版 数学课程标准 新旧变化比较 134页精品解读解析资料.pdf)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