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科学中考科学第第一轮专题复一轮专题复习习:机械运动:机械运动一一、单单选题选题1如图所示,物块在拉力 F 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的相关科学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正确的是( )ABCD2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 10 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友情提示:图中的黑点表示物体)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ABCD3.我国古代有位诗人写下动人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在“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这两句诗中,被诗人选作参照物的分别是( )A.风和水B地面和船C船和山D水和地4.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
2、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 12.5s 的优异成 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在前 50m 一定用了 6.25s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 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 8m/s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 8km/h5.我们在乘坐动车时有过这样的体验:看着对面的列车,感觉自己的车子在移动,等对面的列车驶过,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有移动。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面车里的人,感觉我们的车是静止的 B以站台为参照物,对面的车是静止的 C以旁边静止的车为参照物,自己的车是静止的 D以站台为参照物,自己的车是运动的6.如图是英国的业余摄影师 LeMay
3、用相机记录下了一只黄鼠狼骑在一只啄木鸟背上飞行的场 景,关于啄木鸟驮着黄鼠狼向前飞行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黄鼠狼为参照物,啄木鸟是运动的B.以啄木鸟为参照物,黄鼠狼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啄木鸟是运动的,黄鼠狼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黄鼠狼和和啄木鸟都是静止的7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 是 ( )A.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B.第 6s 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C.0s8s 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D.4s8s 内,甲、乙同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8一运输机参加某次抗震救灾时,在沿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
4、,间隔相同时间先后从飞 机上静止释放三个相同的物资。若不计空气阻力,且地面水平,那么,在地面上看,能正确表示物 资在空中的排列情况和着地位置的图示组合是( )ABCD9传统的漂流需要筑坝蓄水,受降雨变化影响很大。近期各大景区都推出了新型玻璃栈道漂流,此 漂流只需在玻璃栈道内加入少量水,就可以让橡皮艇在玻璃栈道内快速滑下(见右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玻璃栈道内加入少量水主要是为了减小下滑时橡皮艇受到的摩擦力B.橡皮艇加速下滑,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以下滑时的橡皮艇为参照物,旁边的树木是静止的 D人坐在橡皮艇上,橡皮艇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10甲、乙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
5、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错误的是( )A.在 010s 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 100m 处相遇C.在 10s20s 内,乙同学是静止的D.在 010s 内,乙同学的速度为 10m/s11甲、乙两人同时沿同一直线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甲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乙的速度为 1 米/ 秒。若运动 3 秒时两人相距 1 米,则甲、乙两人出发点之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A6.8 米B4.8 米C2.8 米D0.8 米12五一假期,小黄一家坐高铁外出旅行。当高铁在平直的轨道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情形与 实际不相符的是( )A发现路
6、边的树在后退B桌上饮料杯内液面呈水平状C用弹簧秤测重力结果不变D竖直上抛的小球落到身后13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分别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同一位置同时向上运动,两物体运动的 s-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第 4 秒时两者相距 12 米B甲受到的拉力比乙受到的大C甲做速度为 1 米/秒的匀速运动D以甲为参照物,乙在向下运动146 月 17 日,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如图为神舟十二号发射升空过程中,乘员 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被固定在舱内的情景。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以聂海胜为参照物,刘伯明是运动的 C以神舟十二
7、号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D以不同物体为参照物,航天员都是运动的15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 AB 段作匀速直线运动B在 BC 段的速度为 80km/hC在 AB 段的速度大于 CD 段D第 1 小时内通过的路程为 80km16.估测是科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一个 人科学素养的体现。下列是小棉同学对一些科学量的 估测,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 2000 牛B.奥运会男子百米跑的平均速度约为 20 米/秒C.地球自转一周时间约为 12 小时D.两层报纸平铺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1 帕17.传统的漂流需要筑坝蓄水
8、,受降雨变化影响很大。近期各大景区都推出了新型玻璃栈道漂流, 此漂流只需在玻璃栈道内加入少量水,就可以让橡皮艇在玻璃栈道内快速滑下(见图)下列有关说 法中,错误的是( )A.在玻璃栈道内加入少量水主要是为了减小下滑时橡皮艇受到的摩擦力B.橡皮艇加速下滑,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以下滑时的橡皮艇为参照物,旁边的树木是静止的D人坐在橡皮艇上,橡皮艇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18在早晚高峰,城市交通拥堵日益常态化,共享单车的面世避免了人们长时间堵在路上,节能省 时。下列关于中学生骑共享单车上学的情形中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平地面上匀速骑行时摩擦力保持不变B.普通中学生骑行最大速度一般可以达
9、到 50m/s C不蹬脚踏板,车速越来越慢是因为惯性越来越小 D骑行过程中,中学生相对于身上背的书包是运动的19小李和小王两同学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比赛方案。小李说:“我们跑相同的路程,看谁用的 时间短,短者为胜。”小王说:“我们都跑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路程长,长者为胜。”对他们说的方案你认为( )A只有小李的方案可行B只有小李的方案可行C两个方案都行D两个方案都不行20无人机在抗击疫情期间大显身手,特别在航拍监控方面,被称为会飞的照相机。如图在一次拍 摄中,小郑感觉树梢在竖直向上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B树梢C站在地上的人D无人机二二、填填空题空题21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
10、时向西行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乙车的速度是 _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 (填“东”或“西”)22小球沿一曲面滚动,间隔相等时间所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可知小球的运动速度是。小球受。 (填“平衡力”或“不平衡力”)23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羽毛球和小金属球来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 。取三个相同的羽毛球,每个羽毛球的质量为 m,并编号为甲、乙、丙,其中在乙羽毛球内固定 3 倍于羽毛球质量 的小金属球,在丙羽毛球内固定 8 倍于羽毛球质量的小金属球。然后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 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数码相机自动连续拍摄的方法
11、记录羽毛球 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的一段。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羽毛球所做的运动都是运动。假设甲羽毛球下落的速度为 v,则乙羽毛球下落的速度为;2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丙羽毛球下落时受到空气阻力大小为。24糖糖同学早上以 2m/s 的速度匀速步行去巴蜀中学。走了 30min 时,爸爸立即以 10m/s 的平均速 度从家开车追上了糖糖,追上后糖糖搭上爸爸的车继续前进。到达学校大门,她发现比平时走路早 到 1min。问糖糖在路上步行了min 才遇到爸爸的车。糖糖家到学校的距离为 m。25如图(a),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
12、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 (b)中,P1、P2 是测 速仪先后发出的两次超声波信号,n1、n2 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 P1、P2 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 匀速扫描,n1 与 n2 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1.6 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m/s,假设被测汽车 沿直线匀速行驶,则从第一次发出信号到第二次接收到信号,超声波传播的路程是 m;待 测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m/s。269 个小球等间距排成一列,总长度为 L,沿水平面速度 v0 向右匀速运动。后依次过斜坡 AB 后运动到另一个足够长的水平面上运动,各小球通过斜坡前后的速度变化如图乙所示
13、,已知 1 个小球到 达斜坡底端 B 时,第 5 个小球刚好运动到顶端 A,不计摩擦并忽略球的大小,则每个小球通过斜坡 的时间为 ,斜面的长度为 m,最终 9 个小球分布的总长度为 m。27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长为 1m 的直杆 AB 的 A 端紧靠在竖直的墙面上,B 端可以沿水平地面运动现使 B 端匀速向右运动,从 AB 杆与竖直墙面的夹角为 30时开始,到 AB 杆与竖直墙面的 夹角为 60时结束,此过程中直杆 AB 的中点 P 经过的路程为m(精确到 0.01m),A 端运 动的速度大小(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8周末小华和哥哥在学校操场进行体育比赛。小华跑步,哥哥骑自
14、行车,比赛看谁先到达 140m 处的终点,他们运动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从图像信息可知,小华起跑后一直做 运动, 哥哥从启动到静止全程平均速度为m/s,哥哥追上小华时通过的路程是m。29.一小船在河中逆水划行,经过某桥下时,一草帽落于水中顺流而下,半小时后划船人才发觉,并立即掉头追赶,结果在桥下游 8km 处追上草帽,则水流速度的大小为 。 (设船掉头时间 不计,划船速率及水流速率恒定)30.小柯和小桥从同一地点出发,同时开始向东运动,小柯运动的距离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中实线 部分 ABCD 所示, 小桥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中虚线部分 AD 所示。则小柯和小桥在 出发后第秒时第一次
15、相遇,在第 4-5 秒内,小柯相对于小桥向(填“东”或“西”)运动。三三、解解答题答题31某两同学想测量一卷录像带的播放速度。考虑到录像带长度和播放时间均很长,不可能将胶带全部放开拉直了再某两同学想测量一卷录像带的播放速度。考虑到录像带长度和播放时间均很长, 不可能将胶带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长度和播放时间。该同学的方法是:首先测量磁带最外层 的半径为 3.05cm,内层塑料圆盘半径为 0.95cm。然后拉开部分磁带测出它的长度为 l=6m,此时磁 带外半径由一开始的 3.0cm 减小到 2.95cm,将录像带还原整理好后,让其正常工作 2950 秒,此时磁 带最外层的半径变为 2.85cm
16、。已知带子播放的速度不变。求:1录像带的播放速度为多少厘米/秒?2整个带子全部播放完需多少分钟?32.甲、乙两辆车在同一直轨道上向右匀速行驶,甲车的速度为,乙车的速度为,乙车在甲车的前面。当两车相距时,两车同时开始刹车,从此时开始计 时,甲车以的加速度刹车,后立即改做匀速运动,乙车刹车的加速度为。求:1从两车刹车开始计时,甲车第一次追上乙车的时间;2两车相遇的次数;3两车速度相等的时间。33.汽车已成为许多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行车安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图所示,有两 条机动车道,每车道宽 3.6m。一辆长为 4.5m,宽 1.8m 的轿车以 54km/h 的速度由南向北匀速行驶在 左侧
17、机动车道正中间,如图中 A 所示。此时,一辆长为 1.8m 的自行车突然从图中 C 点横穿机动车道,自行车与轿车在南北方向的距离为 s=22.5m,不考虑轿车和自行车车速和方向变化,以及制动情况,求:1若自行车以 6m/s 的速度横穿机动车道,则自行车完全通过两条车道的时间是多少 s?2若自行车的车头与这辆轿车的车尾刚好相撞,则自行车的速度为多少 m/s?3自行车车速只有在什么范围内才能避免与这辆轿车相撞?34.某处地面发生浅层地震。地震产生两种不同的地震波,一种是振动和地面平行的(纵向波) , 一 种是振动和地面垂直(横向波) , 甲地震台先接受到纵向波,然后接受带横向波,两者之间的时间间
18、隔是 4s,乙地震台也经历同样的情况,而时间间隔为 10s,已知甲和乙之间的直线距离为 34.8km, 纵向地震波的速度为 4km/s,横向地震波的速度为 2km/s,利用以上的数据,求:1震中和甲处之间的距离为多少?2震中和甲处的连线与震中和乙处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多少?35.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能力,教练员经常要求运动员做击球训练和追球训练。在冰面上与起跑线 距离 30m 处设置一个挡板,如图。做击球训练时,运动员从起跑线将冰球往挡板方向水平击出,冰 球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始终垂直于起跑线和挡板,遇到挡板后立即垂直于挡板反弹回 来,反弹时速度变为碰撞前的一半,教练员帮助计时。某次击球
19、,球从被击出到回到起跑线用时 3s。求:1请计算冰球被击出时的速度大小。2设冰球每次被击出时速度大小都同第(1)问中的一样。做追球训练时,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立即垂直于起跑线出发追击小球,已知运动员的速度大小为刚击出的冰球速的 1/3,且大小不变,请通过计算确定运动员在离挡板多远处能接到球。(3)运动员接球后,在原地击球以第(1)问的速度将冰球往挡板方向水平击出,运动方向始终 垂直于起跑线和挡板,击出的瞬回,运动员立即往起跑线方向匀速运动,若运动员比冰球先到达起 跑线,则运动员的速度至少大于多少?四四、实实验探验探究究题题36有同学在网上看到一段视券,视频中瓶子正在“跳舞”,瓶子也能“跳舞
20、吗?于是他动手实验来证明网上的视频是真是假。准备了几只塑料瓶,吸管、美工刀、剪刀、纸、笔、秒表等器材。进行下 列实验:实验 1:将瓶子颈部剪掉,在上端下方 1 厘米处,打了两个洞,把细线穿进两个洞,打了个结,使它可以悬挂,又在瓶子底部 2 厘米处面对面穿了两个小孔,把吸管插入,剪去多余部分,露出瓶外 2 厘米长,并朝着右下方 30 度角左右,然后将他悬挂起来,从上往瓶子中倒水,当水浸没小孔, 从吸管中流出时,发现瓶子真的跳起来了,并且往顺时针方向转圈(如图) , 又同样重复了两次,结 果都一样。那转圈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他作出了假设,并又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 2:又拿了第二、第三、第四只瓶
21、子,同样在瓶子底部 2 厘米处分别打 3 个、4 个、6 个孔,每孔插入 1 根吸管,插入的吸管个数分别为 3 根、4 根和 6 根。重复上述做法,同样每只瓶子做三 次,测出运动一周的时间并记录。实验数据记录汇总如下:吸管数第一次时间(s)第二次时间(s)第三次时间(s)平均时间(s)瓶子周长(cm)运动速度(cm/s)26.26.06.56.23203.2135.14.74.94.920X43.83.74.03.83205.2261.91.51.61.672011.98回答下列问题:(1)上表中 X 处的数据是 。(2)实验 2 基于的假设是 。3当水从吸管中流出时,瓶子真的能跳起来,并且往
22、顺时针方向转圈。这种现象涉及的主要科学知识是。4该同学认为这套装置还可以研究液体的压强有关内容,你认为可以研究液体压强与其 的关系。37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小金选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在水平面上依次铺上毛巾、棉布、塑料板;将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静止下滑至斜面底端,并 继续滑行;用数据传感器采集在 3 次实验中,从斜面同一高度静止下滑至斜面底端,并继续滑行至静止时小车速度大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滑行至斜面底端时所需的时间均为。空气阻力忽 略不计,请回答:1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受到个力的作用。2由步骤的信息可知,小车从同一高度静止下滑,每次到达斜面底部时的速度
23、是 的(选填“相同”“不同”或“无法判断”) 。3若在平面上换上一种材料,使小车在其上运动时所受阻力为 0,则小车从斜面底端开始运动 过程中速度变化是怎样的?请在图中画出小车从斜面底部开始其速度 v 随时间 t 的变化图象。38.如图所示是表面光滑、斜面倾斜程度可调的实验装置。小明用其探究“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下 滑到底端的速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提出如下猜想:A.可能与物体质量有关;B.可能与斜面倾斜程度有关;C.可能与物体下滑起点的高度有关。 可供选用的器材:质量不同的钢球若干,刻度尺,量筒,秒表。丙斜面倾斜程度较大较小实验次数123123小球从 P 运动到 Q 的时间 1/s5.15
24、.05.15.15.15.01若用图甲装置探究猜想 A,除秒表外,还要选用的器材是 。2丙表格是利用一钢球探究猜想 B,根据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写出上述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一种原因: 。4如乙图所示,让小球从 A 点静止释放,运动到 C 点时,若一切外力消失,则小球会沿哪条 路线继续运动,并写出你判断的依据。39某同学观察到下列现象,跳伞运动员在未打开降落伞时,下落很快,打开伞后,下落速度会减 小;“瓢泼大雨”以很快的速度降落到地面,“毛毛细雨”则缓慢地飘落到地面。【查阅资料】物体从高空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当阻力增大到与重力相 等时,将以某一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
25、被称为物质下落的收尾速度。【提出问题】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什么有关?【建立猜想】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可能与物体的 有关。【设计方案】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化模型来代替生活中的不规则物体作为 研究对象进行探究。于是同学们决定取 5 个不同小的球进行实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别从一定 高度(足够高)由静止下落,来研究小球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球编号12345小球质量 m(g)255520小球半径 r(m)0.050.050.100.250.20小球收尾速度 v(m/s)1640101.6?【得出结论】比较 2、3、4 号小球的相关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
26、 是 。根据表中数据,推测 5 号小球的收尾速度 v=m/s40如图甲,静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向右的力 F 的作用下发生运动。运动过程中, 各段路程 S 与力 F 大小的对应情况如图乙所示。据图回答:1物体在 AB 段作(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若物体过 C 点后继续运动 5 米到 D 点,测得物体从 A 点到达 D 点时动能增加量为 44 焦 耳,CD 段受到的拉力大小不变,请你在图中补充完整 CD 段受力图像。答案答案解解析部分析部分【解析】【分析】 (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判断;2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3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大小有关;4机械能=动能+
27、重力势能,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物体沿斜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v 不变,根据 s=vt 可知,它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故 A 错误;B.物块的高度增大,质量不变,那么它的重力势能增大,故 B 错误;C.物块的速度不变,质量不变,那么它的动能不变,故 C 正确;D.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物块的机械能不断增大,故 D 错误。 故选 C。【解析】【分析】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解答】A.运动轨迹为曲线,即运动方向不断改变,不受到平衡力,故 A 错误;B.运动轨迹为直线,且速度越来越小,不受平衡力,故 B 错误
28、; C.运动轨迹为直线,且速度越来越大,不受平衡力,故 C 错误; D.运动轨迹为直线,且速度保持不变,受到平衡力,故 D 正确。 故选 D。【解析】【分析】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 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解答】“看山恰似走来迎”描述的是山在运动,因为它相对船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选择的参照物 是船。“是船行”描述的是船在运动,因为船相对山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参照物为山,故 C 正确,而 A、B、D 错误。故选 C。【解析】【分析】根据平均速度计算并分析即可。【解答】小米跑过的距离为 100m,时间为 12.5s,则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故
29、 C 正确;由于不知道前 50m 所应的时间,因此无法计算前 50m 的平均速度,故A、B、D 错误。 故选 C。【解析】【分析】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对面车里的人,以自己为参照物,发现我们的车的位置在不断改变,它们会感觉我们的车是运动的,故 A 错误;B.以站台为参照物,对面的车的位置不断改变,则它是运动的,故 B 错误;C.我们自己的车以地面为参照物时,位置不变,则它是静止的。则以旁边静止的车为参照物,自己 的车的位置仍然不变,还是静止的,故 C 正确;D.以站台为参照物,自己的车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 D 错误。 故选 C。【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
30、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是静止的, 据此分析判断。【解答】以黄鼠狼为参照物,啄木鸟的位置保持不变,则啄木鸟是静止的,故 A 错误; 以啄木鸟为参照物,黄鼠狼的位置保持不变,即黄鼠狼是静止的,故 B 正确;以地面为参照物,啄木鸟和黄鼠狼的位置都在改变,那么它们都是运动的,故 C、D 错误。 故选 B。【解析】【分析】从图像提取信息,利用公式 s=vt 分析判断即可。【解答】根据图像可知,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为:,故 A 错误符合题意;甲和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第 6s 时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故 B、D 正确不合题意;08s 内图像相交,即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等,都是 8m,故 C 正确
31、不合题意。 故选 A。【解析】【分析】根据惯性和速度公式 s=vt 分析即可。【解答】当物资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它们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速度和飞机的速度保持一致,即 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相同的时间前进相同的距离,那么从地面上看,会看到它们在竖直方向上排成一 条直线。先投放的物资先落地,而后面未落地的物资还会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因此它们会 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排开。根据 s=vt 可知,由于间隔时间相同,因此落地后相邻物资之间的距离也 相等。那么空中排列和地面位置的组合正确的是。 故选 A。【解析】【分析】 (1)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接触 面;注入润滑油;变滑动
32、为滚动;2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3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4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解答】A.在玻璃栈道内加入少量水,是通过加入润滑油的方式减小下滑时橡皮艇受到的摩擦力, 故 A 正确不合题意;B.橡皮艇加速下滑,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 B 正确不合题意;C.以下滑时的橡皮艇为参照物,旁边的树木的位置不断改变,则它们是运动的,故 C 错误符合题 意;D.人坐在橡皮艇上,橡皮艇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C。【解析】【分析】 (1)根据公式可知,时间相同时路程越大,速度越快;(2)当两个图
33、像相交时,二者相遇;3根据图像分析 1020s 内乙的路程变化;4根据计算乙的速度。【解答】A.在 010s 内,乙同学的路程为 100m,而甲的路程小于 100m,根据可知,甲同学比乙同学速度慢,故 A 错误符合题意;B.两个图像的交点对应的时间为 15s,距离为 100m,则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 100m 处相遇,故 B 正 确不合题意;C.在 10s20s 内,乙同学的路程保持 10m 不变,则它是静止的,故 C 正确不合题意;D.在 010s 内,乙同学的速度为:,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A。【解析】【分析】当两人同向运动时,甲可能在前,乙可能在前;二者可能反方向运动,据此分析判断
34、。【解答】根据图像可知,甲的速度为:;运动 3s,二人通过的距离:根据图像可知,甲为 4.8m,乙为:s 乙=v 乙t 乙=1m/s3=3m;S 相距=4.8m-3m-1m=0.8m,即二者同向,且乙在甲前面 0.8m;S 相距=4.8m-3m+1m=2.8m,即二者同向,且乙在甲前面 2.8m;S 相距=4.8m+3m-1m=6.8m,二者反向,两人相距 6.8m。二者的距离不可能是 4.8m。故选 B。【解析】【分析】 (1)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2) (4)根据惯性的知识判断;(3)根据重力的影响因素判断。【解答】A.以乘坐的高铁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在向后的方向上距离不断增大,因此路边
35、的树木在后退,故 A 正确不合题意;B.桌面上的饮料杯和饮料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二者保持相对静止,因此液面呈水平状, 故 B 正确不合题意;C.根据 G=mg 可知,物体的质量不变,则它的重力不变,故 C 正确不合题意;D.小球被上抛后,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上它和高铁一起向同一方向以同一速度前进,二者在水平 方向上保持相对静止,因此小球会落到原来的位置,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解析】【分析】 (1)根据图像确定第 4s 时甲和乙距离起点的距离,然后将二者相减即可;2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比较拉力大小;3根据计算甲的运动速度;4根据图像确定甲和乙的相对位置,进而判断乙的运动状态。【
36、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第 4s 时甲距离起点 12m,乙距离起点 4m,则二者像距:12m-4m=8m, 故 A 错误;B.根据图像可知,甲和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们都处于平衡状态,也就是它们受到的拉力都等 于自身的重力。因为甲和乙质量相等,所以它们的重力相等,则它们受到的拉力相等,故 B 错误;C.甲的速度为:,故 C 错误;D.根据图像可知,第 4s 时甲距离起点 12m,乙距离起点 4m,则以甲为参照物,乙在甲的下面,即 乙在向下运动,故 D 正确。故选 D。【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则它是运动的;否则,它是静止的。【解答】A.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的位置不断改变
37、,因此是运动的,故 A 错误;B.以聂海胜为参照物,刘伯明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故 B 错误;C.以神舟十二号为参照物,航天员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故 C 正确;D.以神州十二号为参照物,航天员都是静止的,故 D 错误。 故选 C。【解析】【分析】 (1)根据 AB 段图像的形状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2根据计算 BC 段的速度;3根据计算出 AB 段和 CD 段速度,然后比较大小;4根据图像确定第 1 小时内通过的路程。【解答】A.AB 段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则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汽车 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正确不合题意;B.BC 段汽车始终距离起点
38、80km,因此它保持静止状态,根据可知,它的速度为零,故 B 错误符合题意;C.AB 段的速度为:;CD 段的速度为:,故 C 正确不合题意;D.第 1 小时内通过的路程为 80km,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B。【解析】【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 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A: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 60kg,受到的重力约为 600 牛,故 A 错误。B: 奥运会男子百米跑的平均速度略大于 10m/s,故 B 错误。C: 地球自转一周时间约为 24 小时 ,故 C 错误。D:
39、一张报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0.5Pa,两层报纸平铺在桌面上,受力面积不变,压力 变为 2 倍,求出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1Pa,故 D 正确。故选 D【解析】【分析】 (1)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接触 面;注入润滑油;变滑动为滚动。2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由静止变运动,由运动变静止,运动方向改变和速度大小改变。3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否则,它是静止的;4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解答】A.在玻璃栈道内加入少量水,可以改变接触面,主要是为了减小下滑时橡皮艇受到的摩擦力,故 A 正确不合题意;B.橡皮艇加速下滑,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
40、状态,故 B 正确不合题意;C.以下滑时的橡皮艇为参照物,旁边的树木的位置不断改变,则它们是运动的,故 C 错误符合题 意;D.人坐在橡皮艇上,橡皮艇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C。【解析】【分析】 (1)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判断;2将m/s 换算成 km/h,再进行判断;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它是静止的;否则,它是运动的。【解答】A.在水平地面上骑行时,它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受到的摩擦力大 小不变,故 A 正确;B.0m/s=180km/h,已经超过了高速公路限速的 50%,故 B 错误;C.不蹬
41、脚踏板,车速越来越慢是因为自行车受到地面的阻力,故 C 错误;D.骑行过程中,中学生相对身上的背包的位置保持不变,则他是静止的,故 D 错误。 故选 A。【解析】【分析】根据速度公式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当路程相同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大,故小李的说法正确; 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当时间相同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大,故小王的说法正确。故 C 正确,而 A、B、D 错误。 故选 C。【解析】【分析】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 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据此分析判断。【解答】小郑感觉树梢在竖直向上运动,是说树梢在运动,因为树梢相对无人机的位置不
42、断改变, 因此它选择的参照物是无人机,故 D 正确,而 A、B、C 错误。故选 D。【解析】【分析】 (1)根据公式计算出乙车和甲车的速度;(2)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分析解答。【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甲车的速度为:;乙车的速度为:.(2)在两车向西行驶的过程中,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向后的方向上不断运动,即乙车向东运动。【解析】【分析】 (1)根据公式分析小球速度的大小变化;(2)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即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根据可知,小球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变小。(2)小
43、球的运动轨迹为曲线,且速度大小不断变化,即没有处于平衡状态,不受平衡力。【解析】【分析】 (1)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片确定甲和乙的速度关系, 据此计算出乙的速度。(2)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出丙羽毛球受到的空气阻力。【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三个羽毛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因此它们都做匀速直线 运动。比较甲乙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下落一段距离,而乙下落两段距离,则乙的速度是甲的 2倍,即 v 乙=2v。(2)丙羽毛球的重力 G=mg+8mg=9mg,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它受到的空气阻力与总重力相 等,即 F=G=9mg。【解析】【分析】 (1)糖糖的家
44、到学校的距离为 L,根据得了糖糖步行由家到学校需要的时间,设当天汽车由家出发走了距离 L1 后遇到糖糖,由速度公式得出汽车行驶 L1 所用时间及此刻糖糖步行 的时间,由题意可知三个时间的关系,列方程得出 L1,从而得出糖糖在路上步行的时间;(2)由速度公式得出糖糖搭上爸爸的车后到学校所用时间,由题意根据时间关系列方程求出糖糖家 到学校的距离。【解答】 (1)糖糖的家到学校的距离为 L,则糖糖步行由家到学校需要的时间:;设当天汽车由家出发走了距离 L1 后遇到糖糖,则汽车行驶 L1 所用时间:;此刻糖糖步行的时间:;由题意可知:t2=t1+t2,;解得:L1=4500m;则糖糖在路上步行的时间:
45、;(2)糖糖搭上爸爸的车后到学校所用时间:;由题可知:t-t=t2+t 共,;解得:L=4650m。【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n1、n2 的时间间隔为 1.6 秒,根据图 b 所示 n1、n2 的间隔的格数,可求图 b 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1根据图 b,确定从第一次发出信号到第二次接受信号时超声波传播的时间,然后根据 s=vt 计算 出超声波传输的距离。2由图 b 可知 P1、n1 和 P2、n2 之间间隔的刻度值,可以求出 P1、n1 和 P2、n2 间的时间,即超声 波由发出到接收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可以求出超声波前后两次从测速仪传到汽车所用的时间,结合 声速,进而可以求出前后两次汽车到测
46、速仪之间的距离;由于汽车向着测速仪方向运动,所以两者之间的距离在减小。汽车前后两次到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之 差即为汽车前进的路程。由于两次超声波发出的时间间隔为 1.6 秒。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 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根据汽车运动 的距离和时间,即可求出汽车的运动速度。【解答】图 b 中 n1 与 n2 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3.6s,每小格表示的时间 t=0.2s;1根据图 b 可知,测速仪第一次发出和受到信号的时间为 3 格,第二次发出信号和受到信号的时 间为 2 格,则从第一次发出信号到第二次接受到信号,超声波的路程:s 声=v 声t
47、声=340m/s(0.2m/s5)=340m。2由图 b 可知,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超声波)到被测汽车所用的时间 t1=0.2s3=0.3s,则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s1=v 声t1=340m/s0.3s=112m;由图 b 可知,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所用的时间 t2=0.22s=0.2s,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s2=v 声t2=340m/s0.2s=68m;(2)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s=s1-s2=112m-68m=34m, 汽车行驶这段距离用时:t=t+t2-t1=1.6s+0
48、.3s-0.2s=1.7s,则汽车的速度:。【解析】【分析】 (1)求出最初两球间的距离 d,第 1 个小球到达斜坡底端 B 时第 5 个小球走过的距离 s=4d,应用匀速运动的速度公式根据题意求出小球在斜面 AB 上的运动时间和斜坡的长度;(2)第 9 个小球运动到B 点所需时间为前四个小球运动时间和后四个小球运动时间的和,根据速度 公式算出第一个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此时所有小球速度相等,相对位置不变,九个小球分 布的总长度即第一个小球和第九个小球的间距。【解答】由图知,小球在通过斜面时,为匀加速运动,小球间的距离:,第 1 个小球到达斜坡底端 B 时,第 5 个小球走过的距离:s=4
49、d=4L=L,所以小球通过斜坡的时间为:。斜坡的长度为:L 斜面=(3v0+v0)t=4v0=L;第 9 个小球运动到 B 点所需时间为前四个小球运动时间和后四个小球运动时间的和,即;此时,第一个小球运动的距离为:s=3v0=3L,此时所有小球速度相等,相对位置不变,九个小球分布的总长度即第一个小球和第九个小球的间距,为 3L。【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理结合数学知识,学会作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根据题意作出 P 经过的轨迹,然后根据数学知识建立关系式。【解答】 (1)从图 a 可以看出直杆在 0、30、60、90时的中点坐标,OP 是斜边 AB 上的中线,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斜边上的中线
50、是斜边的一半,所以在 AB 运动过程中 OP 始终相等,等于AB,所以直杆中点的运动轨迹是以坐标原点为圆心,杆长为半径的圆弧, 连接 OP、OP,可求出夹角为 30。从 AB 状态运动到 AB状态时,中点 P 经过的路程。(2)图 b 表示在 45时 vA=vB,在 90时即处于 AB状态过程中,相同时间内,A 运动的路程为,B 运动的路程,根据可知,A 的平均速度大;在 45之前时 vAvB,综合分析可知 A 点的速度在增大。【解析】【分析】 (1)根据图像的形状分析小华的运动状态;2根据图像,确定哥哥运动的距离和时间,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它的平均速度;3从图像中找到两人相遇时对应的时间,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