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离骚(节选)学习目标 1.了解骚体诗的语言体式特点,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的传统特征。2.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把握文言句式,体会诗歌比兴手法运用的效果。3.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文化典故典故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出处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楚辞渔父)解读屈原被放逐后和渔父的对话,显示出屈原忠君爱国的崇高品质。大家都污浊,只有我一个人清廉;大家都沉醉,只有我一个人清醒。这就是被放逐的原因。这话听起来似乎很离奇,但仔细一想,这真是亘古不易的道
2、理。试想,大家都污浊,大家都沉醉,又怎能容得一个清廉、清醒的人呢?被排挤、被放逐了,还要落下罪名。无论你多想出淤泥而不染,但在人云亦云时,你心里都情不自禁地想跟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能克制内心欲望的,都是难能可贵的人。诵读鉴赏原文三闾庙注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注三闾庙:奉祀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庙宇,据清一统志记载,庙在长沙府湘阴县北六十里(今汨罗市内)。此诗为凭吊屈原而作。鉴赏比兴手法“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以沅水、湘水流了千年也流不尽,来比喻屈原的幽怨之深,构思妙绝。直接抒情“屈子怨何深!”屈原生而有怨,死亦有怨,这样的怨,没有个尽头。这句诗对屈原的不
3、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借景抒情秋风萧瑟,景象凄凉,一片惨淡气氛,诗人融情入景,使读者不禁慨然以思,含蓄蕴藉地表达了一种感慨不已、哀思无限的凭吊怀念之情。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任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他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他开创了“楚辞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他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联齐抗秦。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
4、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被他人谗言诋毁,受到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屈原因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盟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流放期间,写了大量的诗歌。这些诗歌洋溢着诗人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爱民报国的热情,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石投汨罗江而死。离骚是诗人在流放期间所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楚辞西汉刘向辑,收录了战国时期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骚体骚体源
5、于战国时的楚国,是一种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诗体。因屈原的离骚影响最大,后世也称这种诗体为“骚体”,称这种诗体的诗歌为“骚体诗”,历代文士多有仿作。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意味和浪漫色彩。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1.读准字音 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3.一词多义 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4.词类活用 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
6、识整合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6.特殊句式(1)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2)謇朝谇而夕替(无标识被动句)(3)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茝(介词结构后置)(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介词结构后置)(5)步余马于兰皋兮(介词结构后置)(6)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7)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8)虽体解吾犹未变兮(无标识被动句)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离骚(节选)中,诗人自叙其身世、遭遇,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思维导图文章
7、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研读活动一理清脉络,理解诗歌内容1.文本共节选了4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每段的大意。提示第1段:叙述自己的家世出身和名字美好的意义。第2段:叙述自己积极进修,提高品质和才能,决心辅助楚王进行改革,使国家富强起来。第3段:阐明自己被贬的原因和政治观点与立场,表达了这种观点不为楚王采纳的痛苦心情。第4段:写自己有过短暂的归隐想法,但是又坚定目标,忠贞不移。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2.结合第1、2段的有关语句,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风度。提示诗歌从第1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
8、地说明自己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赐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3.在第3段,诗人“太息”“掩涕”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提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位爱国忧民的诗人形象。4.诗人一生“好修姱以革几羁兮”,却又“謇朝谇而夕替”,其中有哪些原因?请从三个方面概括。提示小人诽谤、嫉妒(
9、“众女”“谣诼”)。君王“浩荡”“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5.节选部分第3段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4段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前后是否矛盾?提示不矛盾。第3段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而遭多方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不退缩。第4段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远离政坛,并不意味着放弃操守。6.屈原是心忧天下、心系黎民的爱国诗人,诗中的“延伫”“步”“止息”等词写出诗人怎样的内心活动?提示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苦挣扎
10、,表现了诗人犹豫、彷徨、苦苦思索的内心活动。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研读活动二品味特色,鉴赏诗歌技巧7.比兴手法不是诗经的专利,在离骚中也有“香草美人”之喻,请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事物比喻的内容。蕙纟襄、揽茝蛾眉绳墨制芰荷、集芙蓉、高余冠、长余佩芳菲菲提示比喻品行高洁比喻美好的德行比喻准绳、法度比喻修养、品德比喻品德更加高洁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8.诗中的“鸷鸟”“方圜”比喻什么?这种写法有何好处?提示“鸷鸟”,凶猛的鸟,指鹰、雕等;“方圜”,方枘(榫头)和圆凿(榫眼)。比喻根本不相同的两种人。这样写,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学色彩,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诗歌充满浓厚的浪
11、漫主义色彩。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屈原精神”绵延了两千多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何时何地,对我们永远都是一种教育和激励。那么,在离骚中,“屈原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提示观点一:屈原在其不朽作品离骚中表达了对楚国的眷念、对民生的关怀,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始终关注民众的生存状况,同情民众所遭遇的苦难,“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的忠君是爱国的一种表现,而不是一切以君主意志为转移的愚忠。正因为屈原对楚国怀有深沉的爱,所以当他被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最终被贬黜、被放逐时,流露出极大的悲哀。他非常眷念楚国,因不能
12、返回朝廷而痛苦至极。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观点二:屈原在离骚中对小人进行了狠狠的揭露与鞭挞,疾恶如仇,表现了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屈原对楚国怀有深沉的爱,对祸国殃民的小人怀有无比的恨。屈原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去揭露他们,丝毫不带个人恩怨。屈原对他们的种种恶行坚决抗争到底,坚决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他不惧杀身之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是他的誓言。他的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是光明和正义的化身。屈原的人格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所极力崇尚的理想范式。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在离骚中,诗人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创造了瑰丽浪漫的诗境,表达了自己高洁的情志。如以
13、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以佩戴香草喻保持高洁等。虽不用“如”“似”“若”之类字眼,却喻意自明。诗人还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迁移练笔请尝试运用象征手法,自选一个话题,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见解。不少于100字。答案示例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头的阴云;谅解是一场绵绵的春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谅解是一阵柔和的清风,能熄灭堆积在人们心中的怒火;谅解是一滴晶莹的甘露
14、,能滋润人们心中干涸的土地。知识阐释技法攻略例题展示高考考向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事物形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事物形象分类: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如屈原离骚中的香花香草、虞世南诗歌中的蝉等。知识阐释技法攻略例题展示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柳”有惜别怀远之意。咏物诗借咏叹的
15、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咏物诗常见思想感情有: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事物形象鉴赏题的提问方式:1.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2.某事物形象有什么特征?3.某事物形象象征什么?4.某事物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5.简析某句中的事物形象。知识阐释技法攻略例题展示1.事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3)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
16、言志)。知识阐释技法攻略例题展示2.刻画事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古诗刻画事物形象、展示特征的方法主要有:(1)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修辞手法;(2)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解答这类题目,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1)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准确理解形象。(2)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3)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知识阐释技法攻略例题展示3.事物形象的比较题型答题思路比较事物形象的题目,一般从事物特征、刻画事物形象的方
17、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入手设计题目。答题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细致解读题目所选诗歌,分析每首诗各自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2)求同析异,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3)整理思路,组织答案。知识阐释技法攻略例题展示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
18、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知识阐释技法攻略例题展示解析这是一首山水诗。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些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之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知识阐释技法攻略例题展示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澄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澹”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