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版高三模拟题93一、选择题24西周在基层实行乡遂制度,居住在“乡”的平民称为国人,他们依血缘形成乡党组织,国人主要为国家提供军事服务,有受教育和议政权力;居住在“遂”的平民称为野人,他们依地域形成邻里组织,野人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担当者,没有受教育和议政权力。据此可知A乡遂分治有利于中央政府集中权力B乡遂分离有利经济的区域分工C乡遂制一定程度推动民族内部交融D乡遂制是宗法制在基层的延伸25汉代的选官方式以察举制为主体,同时也包括辟除、征召、私人荐举、博士弟子课试、任子(凭借父兄而得官)、纳赀及其他多种选官方式。其中,辟除是高级官吏任用属员的制度,须分两步进行:先辟为掾属(佐治的官吏);然后
2、再由掾属升转。据此可知,汉代A依靠血缘选官已被抛弃 B中央丧失官员选任权力C官僚体制存在一定隐患 D官员选拔标准发生变化26中华文明史在评述某一朝代的官僚制度时,写道:“(其)对于效率与制衡的追求,并非体现于运作流程的分割与制约;而基本上是按照所处理政务的范围一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这一朝代是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27图1、图2分别是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这一变化A促使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改变了南北漕运经济格局D推动了江浙自然经济解体28如表所示是1911年英法媒体关于中国时事的相关报道。英法媒体的这些报道具体报道出
3、处“袁(世凯)是当今中国最令人好奇,也是最具有争议的人物”,“他是个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法国时报(1911年12月23日)“通过建立共和政体从而确保中国秩序的这一做法,远不及我们依靠袁世凯的方案来得更有把握”英国泰晤士报(1911年12月25日)A意在教唆袁世凯镇压中国民主革命 B反映了列强以华制华的侵略思想C表明袁世凯成为列强瓜分中国的工具 D为袁世凯的帝制复辟制造了舆论29晚清民初,诸子学说被重新检视和演绎,智识阶层纷纷从中找出与民权、民生、民德、民智、民力等方面相关联的内容,如墨子、孟子学说,因其平等、兼爱、尚武等精神内核与西方某些思想相似而被重视。这一时期的古学复兴A实现了传统文化的
4、新生B体现了维新派托古改制的设想C适应了政治变革的需要D催生了“西学中源”说的出现301940年,毛泽东在团结到底中提出:“共产党人不许可同人家建立无原则的统一战线,因此,必须反对所谓溶共、限共、防共制共的一套,必须反对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据此可知,当时处理国共关系时中共的策略是A军事上坚决回击国民党的“围剿” B诚挚地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日C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D认真贯彻和实现全面抗战路线311949年,可口可乐被视为“资本主义”离开中国;1978年12月13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但1982年1月30日,商业部通电全国,立即停止内销可口可乐;1983年,卫生部门又提出:“可口可
5、乐含有咖啡因,不符合卫生要求”,后经过努力,又真正重返中国市场。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A人们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质疑 B外来商品不符合中国人消费习惯C受国内外因素影响下的认知调整 D中美关系恶化加深中美贸易矛盾32马克思指出:“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只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因此,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材料中涉及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时期是A13世纪初到14世纪末 B15世纪到18世纪初C18世纪中到19世纪中 D19世纪末20世纪初33新航路开辟以来,近
6、代科学成就不断涌现。英国科学家牛顿与同时代其他人相比,拥有更加明显的优势来创造科学奇迹。牛顿所拥有的明显优势包括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吸取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科学成果启蒙运动崇尚科学理性的影响 充分使用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A B C D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基础。学术界新观点认为,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下列关于新观点解读不正确的是A否定了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劳动力B强调农业经济发展是工业革命劳动力的重要来源C不再强调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之间的必然联系D认为农村资本主义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多方面条件35罗斯
7、福曾指责胡佛政府实行财政赤字,然而新政开始,罗斯福政府就推行财政赤字,并且在1936年财政赤字达到40多亿美元。当经济形势在1937年初稳定下来的时候,罗斯福政府实行财政紧缩政策,结果出现了19371938年的经济衰退,罗斯福又果断恢复财政赤字。这不能说明A罗斯福政府反对财政赤字,希望保持政府预算平衡B1936年之前罗斯福政府运用凯恩斯主义来调节经济C财政赤字问题反映出当时措施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D新政初期的措施具有应急性质,并无系统理论支持二、材料解析题42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的主流服饰变化 根据上表从服饰变化的一个阶段或整体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
8、主题明确,阐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梅汝璈,1904年生于江西南昌。1946年春至1948年底,梅汝璈教授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11位法官齐集东京后,首先关注的是法官的座次顺序排列。梅汝璈说:“若论个人之座位我本不在意,但既然我们都是代表各自国家,我认为法庭座次应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的签字排列才最合理。中国受日本侵害最严重,抗日时间最长,因此中国理应排第二位。去年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投降时的排列顺序就是这样排的。”梅教授为中国争得了法官的第二把座椅,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得了地位和荣誉。在对日本的审判中,经过梅教授为代表的中国法官和检察官的努力,获得了对日本战犯罪行的调查取证和起草权,并争得了单设“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暴行”一章,说明日军的残暴是人类文明史上所仅见。最后,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等7个甲级战犯被判处死刑。人们不会忘记梅汝璈教授在这一斗争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摘编自王大同参加东京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的梅汝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梅汝璈的历史贡献。(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梅汝璈的精神。(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