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法鉴赏书法鉴赏清代下篇清代下篇1杨锁强 副教授精品课|乾隆皇帝,即清高宗(1711一1799),爱新觉罗弘历,世宗四子。清代皇帝,1735一1795年在位。继位后,先后讨平西北、西南,抗击廓尔喀入侵,拒绝英使马戛尔尼的无理要求,鼓励垦荒,颁布禁书令,迭兴文字狱,开四库全书馆,编纂续三通、皇朝三通等。晚年,自号十全老人,陶醉于文治武功,听任和砷专权,日益腐败。 乾隆一生酷爱书法,历经数年,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御览、御批、钦定多部传世藏帖,集我国历代书法艺术之大成。大学士梁诗正等赞曰:“皇上性契义爻,学贯仓史,每于万机之暇,深探八法之微。宝翰所垂,云章霞采,凤翥龙腾。综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
2、其粹。又复品鉴精严,研究周悉,于诸家工拙真赝,如明镜之照,纤毫莫遁其形。仰识圣天子好古勤求,嘉惠来学,甄陶万世之心,有加无已。” | 字东注,一字约甫,号南园,云南昆明人。乾隆36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历官通政司副使,提督湖南学政、拜江南道监察御史。平生仰慕颜真卿为人,书亦法之,得其神而不袭其貌,堪称学颜第一人。李瑞清云:“能以阳刚学颜公,千古一人而已。岂以其气同耶。” | 本姓朱,名若极。籍贯广西。为僧后法名道济,字石涛,号苦瓜和尚。 石涛以“搜尽奇峰大草稿”的精神,在山水画创新上成就很大。著石涛画语录。他的书法,在行楷中参以隶法,有六朝造像记的笔意。隶书也写得“散朴有致,不检绳墨”。| 清
3、末民初著名的学者、书画家。字子培,号撰斋,别署乙庵等,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官至安徽布政司。在学识方面,精通史学、佛学、边疆地理之学,著有无秘史笺注、蒙古源流笺证、乙卯稿。沈氏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尤以书法及理论最为精湛。在书学上,沈氏首次系统而详尽地阐述了碑与帖的联系发展脉络。在实践上早年攻帖学,仿黄山谷时尚不能得势,中年学钟繇,后来穷魏碑,极章草,终使“抑扬尽致,委曲得宜”,进入了碑帖融合的独有理想境界,创造了奇峭博丽的沈体书法。曾熙曾评价沈的书法:“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处在不稳”。沈氏还善绘山水,但艺术成就不如书法。| 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
4、)人。官至云南临安知府。十二岁便吟诗作书,诗有唐人风范,书学米、董、后法二王,得力李北海,喜用淡墨。乾隆35年(1770)探花,时称“淡墨探花”、“淡墨翰林”,与喜用浓墨的刘墉成鲜明对照,其书名与刘墉齐。与姚鼐交往甚密。行书作品待月之作清妙妍美,俊朗疏秀,可见其晋唐功底深厚. | 江苏仪征人,包世臣的学生。原名廷飏,字熙载,后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别署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是清末著名的书画篆刻家。一生清贫,著有通鉴地理今释稿。吴让之善作四体书与写意花卉,他的篆刻学邓石如而能自成面目,为后世所宗法。在书法方面成就最大的是篆书。吴昌硕说过:“余常与人学完白不若取经于让翁。”此语代表了当时人们崇
5、敬吴让之的心情。他的篆书汲取了邓石如端庄、浑厚的风格,又加以自己的理解,使之更加飘逸、舒展,柔中带刚,法度严谨。但受邓石如和包世臣的束缚太深,未能创造自己的风格。 | 初名大淳,为避清穆宗讳改名,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又别号白云山樵、愙 斋、郑 龛 、白云病叟。江苏吴县人。任编修,陕、甘学政。河南、河北道员,太仆寺卿 ,太常寺卿,通政使,左都御史,广东、湖南巡抚等官。曾参左宗棠西行大营,在吉林助铭安练兵,故参与中俄边界及中日订约之交涉。中法战争时会办北洋事宜。中日战争时又疏请参战。 |平生致力于古器物研究,为清著名金石考古学家。著有愙斋诗文集、愙斋集古录、古籀补、恒轩吉金录、权衡度量考等。
6、清史稿卷四百五十有传。他精于鉴别和古文字考释,亦工篆刻和书画。他的篆书很有特色,将小篆古籀文结合,功力甚深,即平时书翰也常用工整精绝的篆字为之,规矩整齐,由于篆书整齐划一,有算子之讥。 |大篆七言联释文:古铄旧传大司徒 藏书富有小诸候 |篆书六言联 恕字终身可行 谦卦六爻皆吉 | 清末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原名俊卿,字昌硕,别号苦铁,浙江安吉人。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他的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沙孟海评:吴先生极力避免“侧媚取势”,“捧心龋齿”的状态,把三种钟鼎陶器文字的体势,杂揉其间,
7、所以比赵之谦高明的多。吴昌硕的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中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 | 字声甫,号叔平,晚号松禅、瓶庐居士。我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政治家。清咸丰六年(1856)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先后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历官刑、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中法战争中,主张抗战,并支持刘永福黑旗军保卫疆土。中日甲午战争时,又力主抵御外侮,反对李鸿章求和。后举荐康有为,支持变法维新,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被慈禧太后削职回籍;十月又被下令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归里后,隐居虞山西麓鹁鸽峰墓庐。困顿七载后病
8、故。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瓶庐诗稿。 | 他自幼受家庭熏陶。喜书法,由研习钱南园、董其昌的书法上溯至米芾、颜真卿,所作书法淳厚宽博。马宗霍的岳楼笔谈称:“松禅早岁由思白以窥襄阳;中年由南园以窥鲁公;归田以后,纵意所适,不受羁缚,然气息淳厚,堂宇宽博,要以得鲁公者为多。偶作八分,虽未入古,亦能远俗。” 从他的作品看,显然具颜体书貌,但又吸收了刘墉、何绍基等人习颜而出已意之法,用笔比较奇肆率意,结体比较宽博开张。有些字可融汇赵、董之意,写得潇洒。在晚清学颜者诸家中,具有一定新意。 |尺牍释文:沈似竹有补交捐项。须此月二十前上兑,而此数日无库期,未识可加一库否?乞裁酌。专上柳门棣台大人。同和顿首。十七日
9、酉正。 | 清代书法家、金石学者。字正三,号覃溪,晚年得到苏轼书天际乌云帖,因此又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市)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至内阁学士,迁鸿胪寺卿。擅长正楷与隶书。行草学习米芾、董其昌,飘逸跌宕,气清韵通。此轴为行书题画家安光誉画诗,其书风有朴实淳厚的笔势。|行书题画诗轴 上海博物馆藏 |洒金笺 纵130.2厘米,横30.6厘米| 字辛谷,号井罍山民,又号袖海。浙江上虞人。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他的篆、隶书法,取法天发神谶碑,风格独具。篆刻初学陈鸿寿、赵之琛,四十岁后参以汉篆、汉印结体,颇见功力,风格飘逸,疏密有致,自成一家,在当时一段时间内,颇为风行。惜晚年
10、作品则因书体过于牵强做作,习气较深。但他运刀熟练,不加修饰,其行楷边款,刀法劲猛,自然得势,不失名家风范。后人将其作品编有金罍山民印谱、金罍印摭等。 |篆书八言联释文:岳华定镇云雨乃会 文武举职神人以和 纸本,高168cm,宽34*2cm,南京十竹斋藏。 释文:臣从政辅治张汤遂达用事任职媚兹一人日于忘食既宠禄亦罗咎慝安温良塞渊其德子孙遵业全祚保国 . | 字姬传,一字梦谷,别号惜抱,安徽桐城人。任刑部郎中,四库馆撰修等官,历主杨州梅花书院、安庆敷文书院、江宁中山书院四十余年,为桐城派散文大家。论学主张集义理、考据,词章为一,论诗主雅正,为桐城派奠定文论基础。姚鼐书法,远不及他的文学成就卓著,但
11、能见其墨迹飘逸秀姿中蕴藏的儒雅文士气息,不同凡响。 | 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汀州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曾任惠州知府,扬州太守等官。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芜城怀旧录誉之:“扬州太守代有名贤,清乾嘉时,汀州伊墨卿太守为最著,风流文采,惠政及民,与欧阳永叔、苏东坡先后媲美,乡人士称道不衰,奉祀之贤祠载酒堂。”| 伊秉绶出生于书香门第喜绘画,工四体,其行楷有颜真卿之神韵,博采广收,兼师百家,自抒己意,为时人瞩目。其隶书成就最高,为清代碑学中的隶书中兴的代表人物之一。书体横平竖直,结体方正,有较强的装饰意趣;用笔圆浑,毫不夸张,意到笔止;初看有点、平淡、呆板,但细加推敲,
12、则会觉察到他的字齐而不板、整而不呆、厚而不满。气韵生动,飘逸脱俗,结体别出新意,极富变化,讲究疏密变化,收放得体。大字雄强挺拔、愈大愈壮,小字清新雅丽,端庄多姿。 | 清 伊秉绶 题钱杜梅花册 纸本 纵29公分 横44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这寒香千古四个字,是伊秉绶(一七五四一八一五)为钱杜(一七六四一八四五)梅花画册特别题写的。伊秉绶虽然没有题名,从印章和隶书风格可知非他莫属。 | 雍正皇帝,即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圣祖四子,清代皇帝,1722一1735年在位。康熙未,得隆科多、年羹尧之助夺得帝位,即处死、监禁参与争位的诸兄弟,借故杀隆科多、年羹尧。削弱下五旗,严禁僚属朋党,大兴文字狱,设军机处,夺内阁与五大臣重权,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划定中俄中段边界。 |行书七言绝句扇面纸本 草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