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高中物理力学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其中摩擦力占很大一部分。摩擦力是力学中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师要试图将学生初中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的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教学中要从两种摩擦力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并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加固。同时这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
2、,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的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行车、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并通过网络知识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 (1)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2)能根据静摩擦力的规律,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3)知道动摩擦因素与哪些
3、因素有关,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5)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6)知道滚动摩擦力。能通过生活现象解释。2、科学思维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的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如控制变量法)(3) 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摩擦力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3、科学探究(1)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和同学一起分析实验器材的改进等形式,激发兴趣提高探究创新意识。4、科学态度与责任(1)利用
4、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实践认知(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3)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教学重点】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教学难点】1、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2、设计实验表格,体现控制变量法。【设计思路】叫两位同学上台来拉开两本相互交叠着的书。引起同学的思考,到底是什么力以及这个力为什么这么大。测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用弹簧测力计
5、拉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接读出摩擦力大小。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极难控制匀速运动,故给读数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我在评估完第一个猜想的验证实验后,教给学生一种新方法,将采用一种新型的实验装置来测量摩擦力。实验实验表格也是本课的一大难点。实际教学中,学生很难自己设计出涉及二到五个变量的综合性表格。我用分组实验,每个因素设计一个表格的方法,将难点化解。【教学资源】带挂钩和拉环的铁盒一个 重物若干、弹簧测力计若干、木块若干、木板、铁架台、铁丝若干、空白实验表格若干、电子白板、多功能实物展示台、多媒体课件、微型绞机一台、瓶子一个、铁筷子木筷子各一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1、 请两
6、位同学上台来尝试将两本叠在一起的书分开。2、 感受摩擦力,将手掌放在桌面上,按压,感受来自桌面的弹力,通过往前推动和往后拉动,感受摩擦力,定义。3、板书课题:摩擦力。踊跃参与、积极思考。感受摩擦力书本的脆弱与人的力量形成鲜明对比,实验现象的反差引起学生兴趣。直观的感受摩擦力后给出定义摩 擦 力 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请同学判断哪些现象有摩擦力。2、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归纳摩擦力的产生条件。3、通过推物体物体不动,持物体物体不落,拔河过程中手与绳子之间是否有摩擦力提出摩擦力产生需要相对运动趋势。4、通过滑雪的人,滑梯上下滑的熊猫,推动物体提出摩擦力产生需要相对运动。5、通过持物体于空中而物
7、体不落提出摩擦力的产生需要相互接触且有压力。6、通过用两双不同的筷子夹物体,引出摩擦力的产生还需要接触面不光滑。7、总结摩擦力的产生条件。8、通过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导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并与前面感受摩擦力相结合,阻碍手掌启动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阻碍手掌运动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1、观察,思考。2、观察,思考。3、思考。4、回答:向左。5、 回答:向左。6、 回答:因为有摩擦力。7、 回答:没有。8、 回忆,思考,讨论。9、回答:因为有摩擦力。10、回答:向上。11、回忆,思考,讨论。12、回答:摩擦力的产生需要相对运动趋势以及两个物体要相互接触并挤压。潜移默化地强调摩擦力定义中的两个物体相互
8、接触,相互挤压,且有相对运动趋势。以明显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并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生活走向物理,教会学生分析身边的物理现象。静摩擦力1、 简述静摩擦力的定义2、 简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3、静摩擦力的作用点4、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5、静摩擦力是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判断出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就能找出静摩擦力方向。6、假设接触面光滑,判断出相对运动方向,得出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找出静摩擦力方向。7、通过刚刚学习的方法,练习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8、练习。 F静9、通过实验,用二力平衡原理,静摩擦力等于拉力。得出静摩擦力随着外力的增加而增加,且时时相等。最大值我们称之为最大静摩擦力。0FFmax10、继续增加拉力,木块与木板发生相对滑动,开始学习滑动摩擦力。11、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0观察,思考熟悉所学知识,并试着利用利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F拉观察、思考强调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经验重要,实验更重要。将知识与生活常见的现象想结合,教会学生分析,将复杂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回顾初中知识,应用练习受力分析。【板书设计】 摩擦力1、 静摩擦力1、定义: 2、产生条件:a、 b、 c、3、作用点: 作用于两物体接触面4、方向: 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五、大小:F静max F静0随外力的增加而增加 【教学流程图】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