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顾茅庐三顾茅庐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 ,把握整体内容。2.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体会烘托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体会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的观念,同时树立心怀天下的国家情怀。实施过程实施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的经典故事、经典片段、英雄人物,在展示过程中,老师适时的讲述,对于学生了解到的三国故事,叫学生讲述给全班听, 进而极大激发学生对 三国演义 的学习兴趣,水到渠成的走进文本。在学习本课后,让学生了解刘备的“诚” ,进而树立诚信做人、诚信的重要性;通过了解诸葛亮的聪慧,让学
2、生树立远大志向,心怀天下的国家情怀。一、导入新课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 礼仪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可以说因为礼仪和尊重曾改写了历史。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有一个人为了实现统一大业,急于寻找人才辅助自己,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历史上用“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而作者依据这五个字洋洋洒洒书写了近五千字,那么,他究竟记载了什么,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探究。二、新知讲授:(一)初读课文1、解释题目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茅草屋教师小结:三次拜访住在茅草屋的诸葛亮。2、自由朗读课文
3、:思考:想一想: 三顾茅庐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学生思考并讨论,再回答。(二)研读课文1、研读 12 段思考:(1) 、1.开头写关羽和张飞的反对意见有什么作用?明确:二人的反对语言反衬出刘备的有远见、有诚意及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2) 、刘备为什么力排众议,坚持要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明确: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第三次力排众议执意三顾茅庐,体现了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3) 、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离草庐半里之外就下马,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特点?礼贤下士、 求贤若渴。 离草庐半里之外就下马步行, 可见刘备的诚意。(4)、 “张飞大怒.看他起不起”表现了张飞怎样的性
4、格特点?有什么作用?张飞的话表现了他鲁莽、暴躁、不计后果的特点,也写出了对刘备的忠心。这里通过张飞的激烈反应,反衬出刘备的真诚、宽容、与大度。(5)、诸葛亮所吟的诗,刻画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此诗刻画出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大智大勇的形象。2、重点研读第三段:(多媒体出示诸葛亮分析天下大势的视频)思考: (1) 、诸葛亮向刘备分析荆州地势的用意是什么?提示:暗示刘备,荆州可取,勿失良机。(2)、诸葛亮为什么在分析荆州的基础上又要分析益州?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提示: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 所以又分析了益州。 益州的有利条件是: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
5、然粮仓,条件优越。(3) 、 第三段诸葛亮是怎样分析天下形势的?提出了怎样的战略方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多媒体出示诸葛亮隆中战略地图)三、拓展延伸:1、刘备哪一点吸引了诸葛亮?打动了诸葛亮?“诚诚”2、学了三顾茅庐后,你有什么收获和启发呢?我们对人一定要诚心诚意;当今社会也要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风气;要学习诸葛亮,平时刻苦攻读,关心天下事,立志成才。四、课堂小结:同学们,当你了解“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智者诸葛亮;当你认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曹操;当你同情“既生瑜,何生亮”的大将周瑜时,你才会真正明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句诗中所蕴含的落寞与安然。请同学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再读三国演义 ,去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五、板书设计: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