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13 页 期中语文试卷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8.0 分)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第五册,作者梁启超。这篇文章具有明显的口语和演讲的特点,如在引用古籍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在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如话家常。B. 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诗歌的情感往往寄托在鲜明独特的意象上,通过意象营造出生动感人的意境。C. 马说陋室铭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D. 词往往有词牌名,如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苏轼的水调歌头,“水调歌
2、头”是词牌名。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 C919 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B. “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岸国家的热烈响应。C. 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 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 形销骨立。B. 我们这支队伍在巴西奥运会的比赛中输了,但也用不着 妄自菲薄,以后的路还长着呢。C. 即将乔迁新居,三十多户居民 强聒不舍地告别他
3、们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屋。D. 过了一会儿,暴风雨就 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4.下列语句中不是选择复句的一项()A.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B.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C.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D.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7.0 分)5.按要求默写。行路难(其一)中借用典故来表达诗人希望被重用的句子是: _ , _ 。任何事都不可能圆满,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正如苏轼在词中所写“ _ ,
4、_ 。”(水调歌头)岳阳楼记中运用比喻和对偶,描写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_ , _ 。因思杜陵梦, _ 。商山早行三、其他(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5.0 分)6.阅读下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 xing hn 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 gung mo,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自惭形秽_ 积攒_ xing hn_ gung mo_第 2 页,共 13 页7.综合性学习 在中国,我们青年人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 在这片热土上,我们自强不息,扬帆起航,铸造复兴华夏的伟大
5、中国梦。九(1)班开展“励志青春,中国梦”的综合性学习,请你积极参与。补写标语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英雄的氛围,请你根据划线句子拟写出下句: 自强不息展未来, _ 。中国古典诗词中也不乏有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 请写出一句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诗句: _ , _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8.名著阅读,完成题目。北方(节选)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这首诗作者是现当代著名诗人艾青,原名
6、_,号_。从诗中可以看出他诗歌创作前期的主要意象之一是_,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古老而苍茫的国土的_。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9.阅读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_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刘禹锡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白居易的作品。 B前两句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的人生经历。字里行间,表达了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悲凉。C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
7、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D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又有共勉之意。颔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10.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 山故有亭,世
8、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注】亭:岘山亭叔子:西晋政治家。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_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因以君之官第 3 页,共 13 页B故自号曰醉翁也山故有亭C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所至有声D名之者谁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将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
9、点的词语。 醉翁之 意不在酒 _ 广而新之 _ 选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峰回路转。 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概括【乙】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结合醉翁亭记全文,反映了欧阳修怎样的政治理想?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1.0 分)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平凡英雄” 构筑精神基座“我的意中人是一位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祥云来娶我。” -大话西游 里的一句动人台词,用有那么一点“草根”的语气,道出了现代青年对英雄形象的一种理解。 “英雄者,国之干。” 一直以来,英雄是一种偶像般的存在。或如曹操刘备青梅煮酒的论断,“夫英雄者,胸怀大志
10、,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或如刘劭在人物志中的品评,“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时至今日,无论是荧屏上的英雄赞歌,还是市井巷陌的口耳传颂,英雄们的形象也常常还是那么“高大上”,传奇经历扣人心弦,光辉形象伟岸挺拔。 时代的进步,离不开这些大英雄们的光彩夺目,但能站在历史聚光灯下的,毕竟是少数。支撑起整个时代的,其实是更多默默无闻的“平凡英雄”。 在辽宁沈阳, 4 位外卖小哥在晚饭送餐高峰期, 追随并护送一位突然病发的老人,用 3 个多小时的陪伴,温暖了寒冷的冬日;在安徽蚌埠,“80 后”特警张劼“该上的时候就应该第一个上” ,浑身被火仍紧紧抓住嫌疑人,用血肉之躯阻止
11、了可能的爆炸;在天津武清,“金孔雀” 余旭用整个青春奉行了军人的使命,诠释了一个叫作蓝天的信念;在安徽合肥,43 岁的女儿陆勤霞从背后紧紧抱着父亲,将父亲的脚垫在自己的脚背上,用这种方式,满足瘫痪父亲出去溜达的愿望或勇敢,或孝顺,或执着,或善良,正是这样一位位平民英雄,让温情得以传递、和谐得以凝造、和平得以维系。 在电影火锅英雄 里有这样一句话,“你不是一个失败者,你是我心中的英雄”。普通人眼中的英雄,不一定要有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也不一定要如“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祥云” 那般灿烂夺目。可能只是一个略显萧索却顶天立地的背影,可能只是一句略显简单但正义凛然的话语,可能只是一段略显寻常却执着
12、坚定的守候,可能只是一次危急关头时挺身而出的果敢,都赋予普通人英雄的高贵,让那些平凡的人、普通的事,散发出英雄的光芒。英雄的标准并不是所谓“成功”,而是依赖那感人肺腑的力量、牵动人心的震撼和发自内心的选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些暖人的细节,丝毫不逊于过往任何一个时代的英雄。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一个时代拥有一个时代的英雄,他们可能是亲密的邻居亲友,可能是陌生的路人过客,可能一身尘土、一脸朴实,但他们用寻常的言行、真挚的情感,书写了属于当下、属于我们的英雄史诗。这才是最真实的、最动人的“
13、真人版”英雄。 在时间的长河中,英雄从未走远,他们的故事也从未有过尽头。用心去感受平民得以成为英雄的气质,用爱去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我们的人,应当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有的“英雄梦”。第 4 页,共 13 页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第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母亲的栀子花繁花落幕,夏日登场,又到了栀子花开的时节。绵绵不断的梅雨,催育着栀子花蕾,它们像一个个小轱辘日渐生长,络绎不绝地含露绽放。每当看到那一片片像雪花般铺陈在绿色灌木丛中的细叶栀子花,我都不禁停下脚步,俯下身子,轻轻掸去花片上晶莹的水珠,闻一
14、闻那沁人心脾的清香。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见到它们就像见到阔别的乡友,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 母亲特别喜欢栀子花,不管家搬到哪里,她都会在房前屋后栽上几蔸。上世纪 70年代初,我们家因园田化建设又一次搬家,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阔叶栀子树。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仅仅两三年工夫,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叶茂,高过人头。过往的行人总不忘夸奖这两棵栀子树,母亲听了乐呵呵的,仿佛是在夸她的孩子。 每到初夏时节,大小枝丫挂满了数不清的花蕾。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盯着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
15、的时间。受母亲影响,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时刻留意栀子树的变化,特别是到了花开季节,几乎每天都要在树旁流连几回。那时乡下农活繁重,生活清贫单调,栀子花的开放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 记得有个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母亲说:“ _。”我们顿时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的手,捂着煤油灯就跑去看栀子树。果然,在向阳的枝丫这边,有不少花蕾已由青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姐姐告诉母亲,明天开的第一拨花,她想送给她的几个好姐妹,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那一夜电闪雷鸣,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我们等着花开,觉也睡得不踏实。天一亮,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地去看栀子花。真如母亲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
16、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闭像个小喇叭,在层层绿叶的衬托下,白嫩欲滴,清香扑鼻,煞是可爱。我们雀跃着抢摘花朵,母亲一边摘一边帮姐姐把花插在辫子上、刘海儿旁,姐姐也在母亲梳得发光的粑粑头后别上两朵。花摘完了,除了留些用水瓶子养着放在家里,剩下的就准备送人。母亲把花分成三份,一份给姐姐,满足了她昨天提出的要求,一份让我送给老师,一份送给帮过忙的邻居。母亲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那时父亲在外乡供销社工作,很少顾得上回家,母亲是“半边户”,一个人拖着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没有好心邻居的帮衬,有些坎还真不好迈过去。 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母亲用栀
17、子花作彩礼定亲的事。我的二哥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一个条件还不错的姑娘,对方提出要“看人家” ,一看儿郎,二看男方的家庭条件,一旦看不上,亲事也就吹了。那个年代定亲时兴的是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 ,我们家穷得叮当响,根本拿不出钱来买这些东西,一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母亲对我二哥说:“我的儿郎优秀,不愁她看不上。她要是图钱财,这样的媳妇给我也不要,就送她栀子花吧。” 果然如母亲所料,没有送上贵重的彩礼,我嫂子娘家虽有几分不悦,也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栀子花开,就意味着端午节快到了。五六月间正是青黄不接的
18、时候,母亲常为三顿饭犯愁,包粽子的糯米更是稀缺货,但她不能让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粽子,为了籴到糯米,花多大代价也值得。包粽子的时候,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跟着母亲学。母亲包得又快又好,我们包出来的样子却总不好看。当香喷喷的粽子出锅第 5 页,共 13 页,一家人欢天喜地围坐在一起,吃着说着笑着,屋内粽子香,门前栀子香,其情其景,让人永生难忘。 母亲离开我们后,老屋前的那两棵栀子树寂寞无主,日渐枯萎,全无生机,最后姐姐和姐夫只好将它们挖掉。每次回到老家,不见昔日的栀子树,心里觉着空落落的,只能站在家门前,静静地想,想母亲和她的栀子花。许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像母亲这样一位在苦水中泡大、没有文化
19、、毕生清贫而平凡的妇女,她是以怎样的一种情感去热爱、呵护那些栀子花的?而那些栀子树、栀子花又赋予了母亲怎样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只知道,在那么困难的时代,在与母亲相守的日子里,我始终能感受到一种力量 -自强的力量,感恩的力量,这份力量伴我坚定前行,我还能体会到一种爱-对生命的热爱,对儿女的深爱,这种爱,单纯且执着,细腻而温暖,一如那株在我人生的路上,在我的心中,静静而持久绽放的母亲的栀子花。结合语境,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母亲说的话。赏析句子,请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盯着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20、赏析下面的句子)文章第段没有直接写栀子花,而是写端午节吃粽子的事,为什么?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八、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0 分)1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也许会觉得某些珍贵的东西远离你,比如童真、友情,甚至幸福你也许觉得某些所渴望的东西还是离你那么远,比如快乐、成功、甚至自由可俗话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细细思量,原来美好的事物一直伴随你生活的每一天。请以“_,离我并不远”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把标题补充完整;(2)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文体不限;(3)请勿套作,不得抄袭;(4)文中勿出现真实的区域名、学校名和人名等信
21、息。(5)文章不要少于 600 字,诗歌不少于 30 行。第 6 页,共 13 页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ABD正确。 C有误,陋室铭作者是刘禹锡,他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故选:C。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2.【答案】B【解析】A有语病,语意重复,“第一趟”与“首飞”重复,去掉任何一个均可; B没有语病; C有语病,语序颠倒,应为“策划与开展”; D有语病,
22、前后不一致,“能否”包含两个方面,“制定”仅包含一个方面。 故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我们必须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此类问题,我们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防止病句的发生。3.【答案】C【解析】ABD成语使用正确; C有误,“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该成语含贬义,褒贬不当,它不能用于描述居民对老屋的感情。 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
23、、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另外,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4.【答案】B【解析】A从“宁可也不”可知这是选择复句。 B从“一面一面”可知这是并列复句。 C从“与其毋宁”可知是选择复句。 D从“也许是也许是”可知是选择复句。 故选:B。本题考查的是对复句的分析。注意结合一些标志词进行分析。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 总览全局,确定分句数目。 理解全句语义,确立第一层次。 辨析关联词语,依据搭配关系逐层分析。5.【答案】【小题 1】闲来垂
24、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第 7 页,共 13 页【小题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小题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小题 4】凫雁满回塘【解析】答案: (1)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2)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3)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注意“璧”的书写) (4)凫雁满回塘(注意“凫”的书写)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5、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6.【答案】hu zn 雄浑 广袤【解析】答案: hu zn 雄浑 广袤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7.【答案】【小题 1】奋发图强绘蓝图【小题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解析】答案:
26、 (1)奋发图强绘蓝图。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本题考查补写宣传语。审题可知,前句与后句之间应构成对偶的修辞。“自强不息”可对“奋发图强”,“展未来”可对“绘蓝图”。 (2) 本题考查古诗积累。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从自己的积累中选择一句能体现出自强不息精神的诗句即可。注意诗句要完整,不要有错别字。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
27、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8.【答案】蒋正涵 海澄 土地 爱恋第 8 页,共 13 页【解析】 题干中给出这首诗是当代诗人艾青的作品,根据积累可知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从诗句“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可以看出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这也是他创作前期的主要意象之一,以此来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 答案: 蒋正涵;海澄;土地;爱恋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与理解。平时课外阅读要扎实,要善于做笔记,对名著中的人物、情节、细节、主旨等进行分类归纳,强加记忆。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
28、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9.【答案】【小题 1】C【小题 2】【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诗歌赏析
29、。根据题干的要求,解答此类题,要从写作手法和诗人情感两方面来赏析。“闻笛赋”“烂柯人”这是两个典故。“闻笛赋”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答案: (1)A。 (2)用典。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
30、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
31、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10.【答案】【小题 1】D【小题 2】情趣第 9 页,共 13 页【小题 3】扩大【小题 4】【小题 5】【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句意: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之: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句意:也就根据史君的官职名号。之:结构助
32、词,的。 B句意:所以自号“醉翁”。故:所以。/句意:岘山上本来有亭。故:原来。 C句意: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声:声音。/句意:在他从政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声望。声:声望。 D句意: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名:命名。/句意:为岘山亭的后轩命名为光禄堂。名:命名。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意:情趣。 句意:就扩大并且重新建造了这座亭。广:扩大。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
33、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峰,沿着山峰。回,回环,曲折环绕。路,沿着山路。转,转弯。句意: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 重点词:其,那里。屡,多次。句意:那里建筑屡兴屡废的原因,就是后世之人敬慕他们的名声而思念他们的人很多;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语段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找出段落中的人物和主要事件,组织成完整的句子即可。【乙】 第二段前半部分写的是重新修建岘山亭的原因,后半部分交代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 (5)本题考查学
34、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醉翁亭记 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作者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现诗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答案: (1)D; (2)情趣;扩大; (3)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那里建筑屡兴屡废的原因,就是后世之人敬慕他们的名声而思念他们的人很多; (4)太守史中辉重新修建岘山亭及写这篇文章的缘由; (5)与民同乐。【参考译文】 【甲】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
35、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第 10 页,共 13 页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 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乙】 岘山上本来有亭,世上人们传说是羊叔子所游历休憩之处。那里建筑屡兴屡
36、废的原因,就是后世之人敬慕他们的名声而思念他们的人很多。 熙宁元年,我的朋友史君中辉凭光禄卿的身份作襄阳长官。第二年,因为岘山亭的破旧,(史君中辉) 就扩大并且重新建造了这座亭,在环绕着亭子建造了壮丽的回廊后,又扩大了亭子后轩,使后轩与亭子的大小规模相称。史君辉闻名于世间(天下) ,在他从政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声望。襄人安定于他的执政,乐于跟从着他,也就根据史君的官职名号,为岘山亭的后轩命名为光禄堂;他人又想在石碑上记录史君的事迹,打算用这办法让史君与羊叔子、杜元凯之名声一起流传久远。史君不能阻止襄人的这种行为举动。于是他前来向我托付写亭记。“之”的用法: 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吾欲之
37、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11.【答案】【小题 1】(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查找。中心论点一般会出现在题目,首段或末段,应是一句肯定句。本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2)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首段作用。细读本文首段可知,本段从一段经典台词说起,引出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借这句台词,诠释了现代青年人对于英雄的一种独特理解。从论证方法的角度来看,又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了中心论点,并引出下文对于“
38、平凡英雄”的阐述。 (3)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细读第五段可知,本段从火锅英雄中的一句台词说起,指明普通人眼中的英雄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然后具体的阐述了在普通人的眼里,英雄是什么样了。最后得出结论,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身上令人感动的力量、牵动人心的震撼和内心的选择。 (4)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划线句是一句名人名言,这是道理论证。这句话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英雄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道理论证的运用,使文章的论述更有说服力。 答案: (1)“平凡英雄”构筑精神基座。 (2) 引用经典电影台词,指出现代青年对英雄形象的一种理解。作为论据,论证观点。引起下文对“平凡英雄”的论述。 (3)
39、首先,引用电影台词,指出普通人眼中的英雄不一定是那么“高大上”,然后具体阐述普通人眼中英雄的特点。最后,指出英雄依赖的是那感人肺腑的力量、牵动人心的震撼和发自内心的选择。 (4)道理论证。引用名言,指出英雄及拥护、爱戴、崇仰英雄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小题 2】【小题 3】【小题 4】第 11 页,共 13 页【解析】 这是一篇议论文,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作者先从一段经典的台词说起,引出论题:英雄。然后从伟大的英雄说起,引出对那些平凡英雄的阐述与赞美。最后一段得出结论:用心去感受平民得以成为英雄的气质,用爱去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我们的人,应当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有的“英雄梦”。常用论
40、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举(概括事例:人物+事件) 证明了(如有分论点,写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让人信服。 2、道理论证: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增强文章说服力。 3、引用论证: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答题格式: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4、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5、比喻论证: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更加生动形象、浅显易懂。12.
41、【答案】【小题 1】(1)本题考查补全句子。解题时,要根据前后文的暗示来补全语句内容。根据语境“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 “那一夜电闪雷鸣,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 “真如母亲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的暗示,母亲说的话应该是“今晚肯定有大雨,明早栀子花就开了。”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题思路是从用词、修辞、描写方法等角度来赏析,“坐看右看”“剪掉”“盯着”作者用一系列动词,写母亲精心地照顾栀子花的情景;“再忙再累”母亲也要侍弄栀子花,表现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语段内容,联系全文内容及文章主旨进行分析。这篇文章
42、通过写栀子花来塑造母亲形象,表现伟大的母爱,第段写母亲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在端午节吃上粽子,表现了母亲自强的精神及对孩子们的爱,“屋内粽子香,门前栀子香,其情其景,让人永生难忘” ,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让孩子们吃上了可口的粽子,让母亲形象更丰满、伟大。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 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根据文章体裁、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着手分析。“在我的心中,静静而持久绽放的母亲的栀子花” 篇末点题,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我只知道,在那么困难的时代,在与母亲相守的日子里,我始终能感受到一种力量-自强的力量,感恩的力量,这份力量伴我坚定前行,我还能体会到一种爱-对生命的热爱,对儿女的深
43、爱,这种爱,单纯且执着,细腻而温暖” 点明中心,表达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1)今晚肯定有大雨,明早栀子花就开了。 (2)盯着,目不转睛地看。不管多忙,母亲每天都会盯着栀子花细看,表现了母亲对栀子花的喜爱、呵护,也表现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 (3)本文围绕母亲栽下的栀子花树,赞美了母亲对栀子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贫苦生活中自强努力的精神,第段内容,母亲能在艰难的岁月中,为孩子们创造温馨的生活,美好的回忆,表现了母亲自强努力的精神,凸显了母爱的伟大。 (4)结构上:收束全文,紧扣题目,照应开头,是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上:点明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热烈赞美和深
44、切缅怀之情。【小题 2】【小题 3】【小题 4】第 12 页,共 13 页【解析】这篇文章用象征的手法来写母亲,散放着浓郁香气的香栀子花就像母亲一样,穿过清贫艰难的岁月,凭着自强、感恩的信念,深爱子女的精神美化了生活,熏陶了孩子们,让他们茁壮成长,母爱就是浓郁的花香,沉淀在岁月中,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句子赏析的切入点: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13.【答案】快乐【解析】【范文】 快乐,离我并不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在他身边的花菊中得到悠然自得的快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在他身边的花鸟翠柳中得到春意盎然的快乐;
4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在他身边的名山大川中得到快乐我也知道,快乐无需寻找,因为快乐就在我们身边。 身边的礼让,是快乐 我们是同一个世界,我们是同一个梦,关心、送赠、热情与慰问,正因为我也是人。一首传送着温暖的歌曲在一辆拥挤的公交车上播着。 一位孕妇缓缓地走上车来,肚子大得使人不由产生怜惜之情,但却没有人肯让座。可恶,只见两名中年男子各挖出自己的身份证去对照,由于左边的比右边的年轻三岁而失场,才给孕妇让了座位。 真是可笑又可悲的一幕。礼让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尊老爱幼,这是不需要身份以及年龄去对比的。快乐,就在身边的礼让当中。 身边的感恩,是快乐 我猛然记起了一
46、个高大的形象-好人林秀贞。她是一位平凡的女人,但她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六十出头的林秀贞家里共养着 9 位老人,9 位没血缘关系的老人。其中一位老人说:“在这里,比有儿有女的人活得更快乐!” 是的!林秀贞那双乐于助人的手的确使人快乐,那颗热血的心更使人感动。 在身边,我们往往忽略许多感恩的机会,到头来,别人不快乐,我们也在后悔。所以,快乐就在身边的感恩当中。 身边的宽容,是快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新建成的国家大剧院就给人们展示了它的“大”。国家大剧院的完美落成,除了决策者,也不忘辛勤的建设者-农民工。一座新建筑面世之际正是他们离开之时,他们从没尝试进入自己的劳动成果中。所以这剧院就把第一次表
47、演献给伟大的建设者。“大”在它的宽容。 在当代,有些公园、公厕竟不允许农民工进入,这种行为一点也不宽容。你有没有想过,不是这些建设者,你有如此快乐的时光吗?所以,快乐,就在身边的宽容当中。 快乐无需寻找,快乐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心底。礼让换来的感谢是快乐;感恩换来的泪水是快乐;宽容换来的笑容也是快乐。所以,快乐就在身边。本篇作文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对关键信息的综合分析中得出立意。就本则材料来看,其中的关键信息是“原来美好的事物一直伴随你生活的每一天”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会觉得有些东西离我们很远,好像一天天的在失去,如童真、友情、幸福,更或是快乐、成功、甚至自由等。其实用心体会,这些东西离我们不远。所填的内容就可以是你曾经觉得远离你的东西。如:写“幸福,离我并不远” 这篇作文,选材可以是:每天早晨都能吃到妈妈准备好的可口的早餐;到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和父母一起到爷爷奶奶家共度周末美好时光等。文体上记叙文或是议论文也或是抒情类文体都可以。这篇议论文观点明确,这一点从标题“快乐就在身边” 就可看出;结尾处“快乐无需寻找,快乐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心底” 再次点题,中心明确。文章语言流畅,更加耐人品第 13 页,共 13 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