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语文学习小组开展“古韵今风话民俗”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任务。1下面文段是小组成员撰写的活动前言。阅读文段,完成各题。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蕴含着乡土情、文化味,弥曼着烟火气。说起民俗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它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积累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民俗异彩纷呈。壮观的查干湖冬捕、喧腾的西北社火、精美的泉州簪花等,无一不是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卷中生动的一笔。让我们一起话古谈今,感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吧!(1)请用正楷字书写本次活动的主题“古韵今风话民俗”。(2)小组成员对文段中加点
2、词语的字形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表达的是“充满”的意思,所以“弥曼”一词中有错字。B因为表达的是“探索事物的由来”的意思,所以“追溯”一词中有错字。C因为表达的是“喧闹沸腾”的意思,所以“喧腾”一词中有错字。D因为表达的是“灿烂美丽”的意思,所以“绚丽”一词中有错字。2下面是“民俗推荐”小组收集的材料。阅读材料,完成各题。打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的民间传统烟火表演艺术,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表演时,打铁花师傅目空一切,用特制的木板将1600左右的铁水击打到高空。随着砰砰的声音,铁水在空中迅速崩裂开来,如火树银花,瞬息万变。近看如天女散花,远观似流星点点,火光映天,令人叹为观止。绽
3、放的铁花寓意兴旺发达,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看表演的人川流不息,摩肩接踵。猛烈的击打、壮阔的升腾、浪漫的绽放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1)你检查材料中使用的成语后发现,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目空一切B瞬息万变C叹为观止D川流不息(2)下面是对打铁花场景的描写。请你根据语境,结合上面的材料,在横线上仿写句子。一打起来就震撼了,璀璨了,夺目了!万千个被击打出的铁花,如万千只闪着光亮的萤火虫,在空中欢快地飞舞。雷鸣一样,是击打的声音;火树一样,是升腾的铁水; , 。豫晋大地上,爆出一场多么猛烈、多么壮阔、多么浪漫的表演哇打铁花!3下面是“民俗动态”小组找来的一段文字。阅读文段,完成各
4、题。从春节期间潮汕英歌舞走向世界,到云南泼水节火爆全网,全国各地的民俗活动此起彼伏,热火朝天。其中,剪纸、织锦等古风浓郁的活动,提醒了人们对民俗的美好记忆。随着时代发展,许多新元素融入传统民俗,如趣味性强【甲】传播范围广的短视频。这使越来越多的传统民俗逐渐成为大众关注并传播的文化风潮。民俗是历史的,也是当下的;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乙】是历史积淀的反映,也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因此,民俗旺盛的生命力离不开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1)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做出修改。(2)在文段【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A【甲】,【乙】;B【甲】、【乙】;C【甲】,【乙】。D【甲】、【乙】
5、。4活动结束,有同学为此拟写了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如何填写。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岁月泼墨 ,历史积淀, ;时序挥毫诵流年, ,古韵生新篇。A绘成画民风润无声文化传承B绘成画民俗焕光彩灿烂文化C凝画卷民俗焕光彩文化传承D凝画卷民风润无声灿烂文化二、名句名篇默写5默写。(1)关关雎鸠, 。(关雎)(2) ,如闻泣幽咽。(杜甫石壕吏)(3)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在古代文人的眼中,自然景物是带着诗意与美感的,如“蒹葭萋萋, ”,再如“ , ”。(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三、诗歌鉴赏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
6、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6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第一节先交代了卖炭翁以 来维持生计的情况,接着写了老翁雪后赶车的情景。第二节写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半匹红纱一丈绫”,数量极少,价值极低,与“ ”构成强烈的反差,“惜不得”饱含着卖炭翁 的复杂感情。7诗歌常常借助看似不合常理却又真实感人的心理刻画来突出中心,比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
7、贱愿天寒”。下列与其写法一致的一项是()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B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C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白居易卖炭翁)D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8叠词的运用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请你就诗中叠词“苍苍”和“翩翩”,说说它们分别写出了人物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四、文言文阅读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
8、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为宫室、器皿、人物B屋舍俨然太丘舍去C具答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皆出酒食食之不能尽其材10文中的“绝境”意蕴丰富。下列对“绝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外界隔绝之地。桃花源人都来审问从外界误入此地的渔人,并警告他不能对外说。B与纷争隔绝之地。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战乱,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里。C与外人隔绝之地。桃花源人来到此地后就不再出去,跟外面的人也断绝了来往。D与时局隔绝之地。桃花源人竟然不知道桃花源外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11根据桃花源记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0、。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材料二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贡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选自礼记檀弓)注:舅丈夫的父亲,公公。小子子弟,晚辈。陶渊明以桃花源寄托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理想,用“ ”描绘老幼
11、安闲快乐的景象;材料一则以 作为儒家理想社会的模式,用“老有所终”“幼有所长”描绘老幼皆有所养的安定局面。桃花源中物产丰富,生活和美,所以桃花源人在此处安居乐业;而材料二中的妇人不愿离开生活的地方,却是因为这里“ ”。五、名著阅读1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1)经典常谈是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篇,向同学们介绍该篇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观点以及自己的心得。(100字左右)(2)阅读不同的书,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选择性阅读、精读和跳读、摘抄和做笔记相结合请你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红星照耀中国中任选一部,结合名著内容,说说你是如何进行阅读的。(100字左右)六、现代文
12、阅读阅读烟雨龙虎山,完成下面小题烟雨龙虎山我曾三次到过江西鹰潭的龙虎山。第一次是三十年前的夏天。那时我踌躇满志,准备到龙虎山酣畅淋漓地登一回高峰。可是到达后,满眼都是大石头般的山包,圆滚滚地散落在泸溪河沿岸,全无壁立千仞的气势。这龙虎山的外形离我的期望实在有点远。第二次是十年前的晚秋。我陪客人走在象鼻山的栈道上,不停地向外省朋友介绍龙虎山的奇山秀水与地质学价值。在程序化的讲解和巡礼似的参观后,宾主两欢,各自散去。这次我虽然对龙虎山有了更多理性的认同,却没时间静下心来慢慢体会。今年,我第三次来到龙虎山,赶上了淅淅沥沥的春雨。雨雾浸润过山,浸润过河,也将一种舒缓、悠远的气息刻入记忆。到码头,登竹筏
13、,站在筏子上眺望,明净的泸溪河蜿蜒向前,玉带般串起沿岸的山峰。河上有两只竹筏轻轻漂浮,艄公的竹篙不紧不慢地探向水中,在鹅卵石上碰撞出清脆的回响。河水缓慢流淌,远远望去像是静默不动,似乎它们也被这丹山碧水迷住,忘了自己要奔流到何方。远处山湾又飘出一只竹筏,独人独篱,撑篙的人头戴黄斗笠,身穿蓝雨衣,轻盈灵动。此时的泸溪河是一首悠扬的诗歌,值得人细细品味。从仙人城乘坐天梯到达山顶后,映入眼帘的是如波浪般向前翻涌的峰林。龙虎山属于丹霞地貌的老年早期,它不似青年期的赤水丹霞颜色鲜亮,也不似壮年期的崀山丹霞起伏剧烈。经过上亿年时光的打磨,它的丹霞峰林已经较为疏散,逐渐独立的山峰点缀在河流两岸。裸露在外的山
14、体被雨水浸湿后,颜色由红褐色转为深沉的黑褐色,像油画色彩一样丰富厚重。然而,绿树青林却密密匝匝地依山而生。山是沉稳的依靠,绿是蓬勃的新生,山体的本色与它孕育的新绿相间相错,相得益彰。泸溪河水贴着山根缓缓地转,迷蒙的烟雨轻轻地萦绕着山体,万物交融,宛如画中仙境。传说,九十九条龙曾在此集结,使得山若龙盘,似虎踞,龙虎争雄,势不相让。这些我年少时看不上的山包,从那么遥远的时间深处走来,也曾陡峭,也曾鲜衣怒马。而今这峰林如一位看尽世事的老者,散发着平和成熟的魅力,与碧水青天、茂林翠谷共同形成了一处人间福地。这样的龙虎山与传说何其不同!水浒传开篇写到龙虎山:“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
15、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想来施耐庵是懂得龙虎山的,他既懂龙虎山之美,也懂龙虎山的内涵精髓为而不争,有容乃大。或许,正是这种智慧成就了龙虎山的文化之绝。从山顶下来跳上竹筏,耳畔是船工喃喃的解说。泸溪河畔有一个神奇的小村,名叫“无蚊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据说数千年来村子里都没有出现过蚊子。坊间流传,当年张天师偕母路过此地,见母亲被蚊子叮咬,便用法扇一扇,让蚊子不见踪影。其中虚实,自然谁也说不清楚。但船工提及的上清豆腐却令我垂涎。于是登岸入古镇,寻上清豆腐。清蒸的大块白玉豆腐就这样齐整整地摆我面前。轻舀一勺送进嘴里,鲜,嫩,香,滑,在舌面徐徐洇开,久久不
16、散。在细雨如丝的氤氲中,品赏这样纯净的水质、这样地道的手艺,是再美好不过的事。只有与山水相亲相契的人,才能将这份质朴醇厚留在唇齿之间。竹筏在桃花洲登岸,对面仙水岩的悬崖峭壁分布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洞口。这就是著名的崖墓。有的洞口狭长,缝隙处透出微弱的光线,隐约可以望见横躺的棺木,镶嵌在一片漆黑深邃之间。岩壁呈九十度垂直地面,根本没有落脚的地方,在哪儿寻找支点,绳索怎么固定,这些尚未解开的谜团让人惊叹。悬崖之下,几只竹筏鱼贯而出,每只筏上都有一位渔民与两三只鸬鹚。渔民用竹篱一击水,平静的河面立时水花四溅,一只只鸬鹚钻入水中。忽地,一只鸬鹚钻出水面,喉囊鼓鼓的。渔民一把抓起,把其喉咙里的鱼挤出来,随
17、即从鱼篓里拿出一条小鱼往河中抛去,鸬鹚快速衔起,一口吞下。并未捕得鱼的鸬鹚也不着急,何必着急呢?或在水中嬉戏,或是听从主人的示意,站在竹篱的一端,由主人高高挑起,再扑扇着翅膀飞下。远远望去,河上留下一条条波痕,继续讲述着岁月静好的生活智慧。此时,泸溪河上的烟雨还未散去,烟雨中的一些谜也未解开。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山水间的智慧定会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一次又一次前来仰望。(取材于朱干金的文章)13文章详细记述了作者第三次游龙虎山的过程。请你摘录文中表明作者游踪的词语,概括作者的见闻及经历,补全下面的表格。(每空15 字以内)游踪见闻及经历到码头,登竹筏,站在筏子上眺望泸溪河美景(1)(2)从山顶下来
18、跳上竹筏,登岸入古镇(3)(4)观赏仙水岩的崖墓与鸬鹚捕鱼14作者为什么在写第三次游龙虎山之前还要写第一、二次游山的经历?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15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富有韵味。请你从文中任选一处语句,加以赏析。16文章结尾处写道:“这山水间的智慧定会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一次又一次前来仰望。”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从龙虎山的山水中读出了怎样的智慧。阅读天门山是如何断开的,完成下面小题天门山是如何断开的大唐开元十三年(725年),25岁的李白初次出蜀,辞亲远游。途经安徽当涂,忽见两座青山夹江对峙,犹如天宫之门缓缓打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汹涌的波涛令李白心潮澎湃,于是他提笔写下望天门山:“天门中
19、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此之后,天门山名闻天下,被永远地记录在中国文学的地理版图上,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来此畅游题咏。天门山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山?其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其实,天门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两座,分别位于安徽省北部的长江两岸。其中,东侧的山为芜湖市境内的东梁山,海拔82 米;西侧的山为马鞍山市和县境内的西梁山,海拔88米。尽管这两座山并不高大,但崖壁极为陡峭,似刀削斧砍,彼此隔江相望犹如天宫之门,故而得名。自古以来,天门山就是兵家必争的江防要地,常被作为屯兵驻守的战略门户。倘若分兵驻扎在天门山东西两侧,便会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因此这
20、里被人们称为“长江锁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江苏南京)之后,曾以此处为据点,同清军展开持续数年的攻守之战。在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眼中,滔滔江水穿过天门山,仿佛慢慢打开通天之路,令意气风发的李白心中油然而生出壮志豪情,于是他挥毫为山河而歌。李白从此成为天门山最著名的“广告代言人”。大化神奇,天门成因作为一处独特的自然奇观,芜湖天门山的成因,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李白诗中所说的“天门中断楚江开”,既是对眼前景象的现实描绘,也蕴含着对其成因的理解,即长江犹如巨斧,劈开了天门雄峰。他在横江词中还曾有“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这样的诗句,再一次提及了位居长江两岸的天门山,其东西两部分原本是连在一
21、起的,只是后来被滔滔江水冲断了。流水侵蚀固然可以破坏山体,甚至将连绵的山峰切割得零零碎碎,但这种外力地质作用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相比之下,内力地质作用则更为强大、迅速。地质学家研究发现,天门山位于长江下游扬子准地台【A】(主要包括云南东部至江苏的整个长江流域等区域)的挤压断裂带上,由于地质历史时期的断层作用,天门山东西两部分彼此断裂,流水从低洼且易被侵蚀破坏的断裂带中穿过,才形成了长江的河道。地质工作者在长期的野外实践中总结出“逄沟必断”的经验。这条经验背后的原理是:在断层发育地带,岩石较为破碎,比较容易在风吹、日晒、水冲等外力作用下遭遇侵蚀破坏,从而形成沟谷。芜湖天门山的成因就是这种情况,即
22、地球内部的断层作用加上外部的流水侵蚀共同作用,最终形成了两山夹峙的壮丽景象。不过,“逄沟必断”并不是经过严格的理论证明的科学论断。在实际工作中,要确定是否真的存在断层,还需通过调查以发现其他证据。沟谷还有其他成因,例如褶皱造成的“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等,不能一概而论。 或许是“天门”二字极富传奇色彩,所以我国以此为名的山峰有不少。除了李白到访过的安徽芜湖天门山之外,在湖南张家界、北京密云、广西桂林、辽宁大连、江西鹰潭、河北秦皇岛等地也有同名山峰,总数多达十余处。其中,以张家界天门山最为著名。张家界天门山位于市区南郊,属于武陵山脉的一部分,主峰海拔1518.6 米。这座山峰拔地而起,雄视四方,山
23、巅的绝壁上有一个高约131.5 米、宽约37 米的穿山大洞,宛若一道通天的门户,名曰“天门洞”。张家界天门山的山体由石灰岩组成【B】(这与由砂岩组成的芜湖天门山有很大不同),山上大大小小的岩洞都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一特征使它成为闻名国内外的风景名胜区,其知名度甚至超过了芜湖天门山,以至于很多人吟诵起李白的望天门山时,会错误地联想到张家界天门山。其实,无论哪座天门山,都出自大自然这个“雕塑师”之手。大自然赋予了它们雄伟的身躯,人类则将深厚的情感赋予在它们身上。如果你想穿越千年时空与古人对话,不妨沿着他们的足迹,一同领略大好河山,一起畅聊诗意人生。17依据说明的内容,请你在文章处分别选择对应的标
24、题。(只填序号)【甲】大好河山,天门层出【乙】天门中断,长江锁钥18结合语境,对文中加点词语“广告代言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甲】李白因天门山而著名【乙】天门山因李白而著名19阅读文章,简要概括芜湖天门山的成因。20本文作者在行文中将一些补充说明文字放在括号里。请你从【A】【B】两处画线语句中任选一处,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作用。七、作文21传统民俗凝聚着珍贵的情感:观一场社戏,感受率真的乡情;唱一支山歌,抒发心中的豪情;点亮儿时的灯笼,回味岁月的温情。第一次学剪窗花,清明时节放风筝,与家人一起逛庙会都蕴含着浓浓的情味。请以“民俗里的情味”为题,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自己在民俗中体会的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22游览天门山,李白提笔写下望天门山,表达自己的豪迈之情;游历龙虎山,朱干金写下烟雨龙虎山,抒写自己的遐想与感慨你曾经到哪里旅游过呢?请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感触最深的名胜古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记述你的游览经历、感受与思考。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试卷第9页,共10页